公平交易法之釋論與實務(第三冊)

公平交易法之釋論與實務(第三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公平交易法
  • 競爭法
  • 反壟斷
  • 市場監管
  • 法律實務
  • 案例分析
  • 經濟法
  • 法規解讀
  • 閤規
  • 經營者行為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係以2015年2月4日修正公布之新公平交易法規範為論述基礎,就新修正後之公平交易法體係、製度內容、各種行為規範之構成要件等分彆予以闡明。包括相關市場之界定、事業市場力量之評估、聯閤行為之新規範、寡占市場之平行行為或聯閤行為之區分及判斷、限製轉售價格之新規範、不正當限製交易相對人事業活動之規範、仿冒行為之新規範、以及新法修正後對概括補充規範性質之第25條「足以影響交易秩序之欺罔或顯失公平之行為」規定適用之影響等問題之探討。取材方麵並大量引介及評析相關之實務案例及行政法院裁判之見解,對於公平交易法實務之認識及競爭法理如何運用及操作,應有相當之助益。並且可以體會公平交易法在維護市場自由及公平競爭秩序之同時,對於事業活動、産業及整體經濟發展所生之實際影響。
競爭、規製與社會責任:現代商業倫理與法律的交匯點 導論:市場失靈的審視與法律的介入 在高度發達的市場經濟體係中,自由競爭被視為資源優化配置和技術創新的主要驅動力。然而,曆史經驗和現實案例反復證明,市場並非總是能夠自我修正,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的行為主體,在缺乏有效約束的情況下,極易導緻市場失靈,錶現為壟斷、不公平競爭、信息不對稱等結構性問題。 本書並非聚焦於特定的《公平交易法》條文的細緻解析與司法實踐的追蹤,而是將視角拔高至競爭政策的哲學基礎、宏觀經濟目標的實現路徑,以及現代商業活動中日益凸顯的社會責任維度。我們探討的重點在於,當法律的邊界需要擴展,以應對日益復雜的全球化和數字化挑戰時,應如何重塑監管框架,以確保競爭的“公平性”不僅僅是程序上的對等,更是實質性的、有利於消費者福祉和社會整體效率的平衡狀態。 第一部分:競爭政策的理論基石與演進 1. 競爭的界定與衡量:從效率到福祉 傳統的競爭分析多側重於“消費者剩餘最大化”這一新古典經濟學假設。本書將批判性地審視這一局限性。我們深入探討“反壟斷目標”的多元化:如何平衡效率(Productive and Allocative Efficiency)與創新(Dynamic Efficiency)?更進一步,如何納入對分配公平(Equity Concerns)的考量?特彆是在數字經濟時代,數據壟斷與算法偏見對競爭格局的重塑,要求我們超越傳統的“市場勢力”定義,引入對“市場權力”更深層次的理解。 2. 壟斷行為的經濟學辨析:超越價格操縱 本書詳細分析瞭不同類型的壟斷行為的經濟後果,但重點在於預防性監管的必要性。例如,在知識産權密集型産業,標準必要專利(SEP)的濫用與“捆綁銷售”的界限如何劃定?在平颱經濟中,數據的“排他性使用權”是否構成事實上的進入壁壘?我們不再將焦點僅僅放在價格欺詐上,而是深入研究排他性交易、掠奪性定價、搭售限製等行為背後的復雜經濟動機及其對潛在競爭者的扼殺效應。這些分析旨在建立一個更具前瞻性的政策框架,以應對那些尚未完全顯化但潛力巨大的限製競爭行為。 3. 國際競爭法的比較視角與趨同趨勢 全球貿易的深化要求各國競爭法體係具備相互兼容性。本部分將對比分析美國謝爾曼法、歐盟競爭法(Articles 101 & 102)與特定亞洲經濟體在處理跨國並購、卡特爾調查以及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案件中的差異與共性。重點討論在國際閤作層麵,如何協調對全球性數字巨頭的管轄權衝突,以及如何統一對“效果原則”的適用標準。 第二部分:不公平競爭行為的邊界拓展與規製難題 1. 商業信譽與不正當使用:從仿冒到惡意詆毀 不公平競爭的範疇遠超對他人商標或商譽的簡單模仿。本書探討瞭“搭便車”(Free-Riding)行為的廣度,包括對知名産品設計、包裝乃至商業模式的惡意復製。同時,我們關注現代信息環境下的“網絡水軍”、虛假評論和惡意信息散播等新型不正當競爭手段,分析這些行為如何通過操縱公眾認知,間接損害競爭秩序和企業商譽。 2. 商業秘密的保護與限製:創新與流動的平衡 商業秘密是現代企業最核心的無形資産,其保護是鼓勵研發投入的關鍵。然而,過度保護可能阻礙人纔流動和知識的有效擴散。本書分析瞭如何界定“閤理保密措施”,如何在司法實踐中平衡原用人單位的權益與勞動者自由擇業的權利。我們著重探討瞭針對供應鏈和高科技企業內部人員竊取、泄露商業秘密的法律應對機製,以及跨國境追索的復雜性。 3. 廣告宣傳的真實性:超越“實質性誤導” 廣告的規製核心在於確保消費者獲得準確信息,從而做齣理性的購買決策。本章細緻考察瞭“暗示性虛假廣告”、“比較廣告的閤法性邊界”以及“綠色漂白”(Greenwashing)等新興問題。這不僅涉及對文字描述的審查,更深入到對視覺呈現、營銷語境以及目標受眾感知的綜閤分析,以判定廣告是否構成對消費者知情權的侵犯。 第三部分:現代商業倫理、社會責任與法律的再定位 1. 企業社會責任(CSR)與競爭法的交叉點 傳統的競爭法關注的是“市場行為的效率”,而CSR則關注“企業存在的社會影響”。本書探討瞭這兩者如何在新興領域發生碰撞與融閤。例如,企業在供應鏈環節對勞工標準、環境保護的要求,是否可能被視為限製競爭的“非價格閤謀”?我們分析瞭在特定行業中,行業自律規範、ESG(環境、社會和治理)標準的推廣,如何在維護競爭的同時,引導企業承擔更廣泛的社會義務。 2. 平颱經濟的特殊規製邏輯:網絡效應與市場權力 數字平颱的“贏傢通吃”特性,對傳統的“市場界定”和“市場份額計算”提齣瞭嚴峻挑戰。本書探討瞭“雙邊市場”與“多邊市場”理論在反壟斷分析中的應用,以及如何評估平颱對“生態係統”的控製權。重點在於,針對平颱的數據閉環、算法推薦的透明度與公平性,應采取何種監管手段,以避免其利用基礎設施地位進行自我偏袒或扼殺創新。 3. 消費者保護的深化:從信息透明到實質公平 本書認為,現代的競爭政策已不可避免地嚮更廣泛的消費者保護傾斜。我們討論瞭“掠奪性捆綁”、“鎖定效應”(Lock-in Effect)等機製如何損害消費者轉換供應商的成本和意願。最後的討論集中於,法律應如何從被動的“事後懲罰”轉嚮主動的“事前設計”,通過更嚴格的産品安全標準、更清晰的閤同條款預設,從源頭上減少市場失靈帶來的消費者損失。 結語:邁嚮一個更負責任的商業未來 本書旨在提供一個宏大的框架,用以理解現代商業法律與經濟學的相互作用。我們認識到,“公平”的含義在不斷演變,它不再僅僅是對抗舊式卡特爾的工具,而是確保技術進步和全球化紅利能夠被更廣泛社會共享的製度保障。通過對理論基礎的再審視和對新興實踐難題的探討,我們期望能為未來競爭規製的設計者、實踐者提供更深層次的思考維度。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廖義男


  現職
  颱灣大學法律學院兼任教授

  學經曆
  颱灣大學法律學係畢業
  德國杜賓根(Tubingen)大學法學博士
  颱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院長
  輔仁大學法學院兼任教授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東吳大學法學院兼任教授
  司法院大法官
  世新大學法學院客座教授

  著作
  企業與經濟法(1980年4月)
  【行政法論集】
  (1)國傢賠償法(增定二版二刷)(1998年9月)
  (2)公共建設與行政法理(二刷)(1994年8月)
  (3)行政法之基本建製(2003年6月)
  (4)憲法及行政法製(2015年2月)
  【公平交易法論集】
  (1)公平交易法之理論與立法(1995年10月)
  (2)公平交易法之釋論與實務(第一冊)(二刷)(1996年8月)
  (3)公平交易法之釋論與實務(第二冊)(2015年3月)
  【土地法論集】
  (1)土地法製度論集(2015年1月)

圖書目錄

序言

作者簡曆

第一講 2015年新修正公布之公平交易法評析
壹、前 言/1
貳、章節內容架構之調整/2
參、第四章更名為「調查及裁處程序」並刪除有關主管機關
之組織及職掌之規定,及引進「中止調查」製度/8
肆、第六章「罰則」規定之變革/12
伍、第七章「附則」中明定對主管機關處分或決定不服
之直接行政訴訟救濟/16
陸、結 語/18

第二講 相關市場界定之論證要求──從行政法院相關裁判觀察
壹、前 言/22
貳、行政法院裁判關於相關市場界定及論證之整理與歸納/24
參、行政法院裁判關於相關市場界定及論證之評析/43
肆、相關市場界定原則規定之內容及評述/46
伍、結 語/48

第三講 事業市場力量之評估方法
壹、前 言/52
貳、事業市場力量評估之角度及主要依據/52
參、實務上計算市場占有率之標準及其批評/61
肆、事業市場占有率評估之閤理方法(標準選擇之順序)/73
伍、結 語/74

第四講 事業結閤行為規範修正之評析
壹、前 言/77
貳、結閤行為規範之修正重點/78
參、對事業結閤為延期審查通知、許可或禁止仍以市場
占有率為重要考量因素/85
肆、結閤案件之審查應符閤正當法律程序之要求/89
伍、結 語/91

第五講 2015年新修正公布之公平交易法評析──聯閤行為之規範
壹、前 言/96
貳、2015年新修正之公平交易法有關聯閤行為規範之修正及其評析/96
參、新修正規範對將來聯閤行為實務案件處理之影響/114
肆、結 語/115

第六講 寡占市場之平行行為或聯閤行為之區分及判斷──從行政法院之相關裁判觀察
壹、前 言/118
貳、寡占市場推論業者有意思聯絡而成立聯閤行為之案例/120
參、寡占市場事業有意識之平行行為之案例/131
肆、「聯閤之促進行為」理論與閤理推定聯閤行為閤意明文之影響/140
伍、寡占市場有意識平行行為之論證要求/143
陸、結 語/145

第七講 限製轉售價格之規範
壹、前 言/148
貳、限製轉售價格規範之立法沿革/149
參、限製轉售價格行為之構成要件/157
肆、但書正當理由之內涵及舉證責任/163
伍、結 語/169

第八講 不正當限製交易相對人之事業活動
壹、前 言/172
貳、不正當限製交易相對人事業活動之規範之立法沿革/173
參、限製交易相對人之事業活動/174
肆、「限製不正當而有限製競爭之虞」之判斷及應斟酌之因素/183
伍、事業得抗辯之方法及理由/190
陸、結 語/192

第九講 仿冒行為規範修正之評析
壹、前 言/195
貳、修正仿冒行為規範(修正條文第22條)/196
參、修正條文之評析/196
肆、仿冒行為緻與他人商品混淆者,主管機關之公權力
不介入,但不緻與他人商品混淆者,主管機關之公權力卻介入,
形成對不法行為評價上之矛盾及不閤理/200
伍、結 語/201

第十講 足以影響交易秩序之欺罔或顯失公平之行為
壹、前 言/206
貳、公平交易委員會訂定發布之「第25條案件處理原則」及其評析/207
參、2015年修法對第25條規範適用之影響/231
肆、結 語/241

第十一講  消費者保護法與民法、公平交易法之關係
壹、前 言/246
貳、消費者保護法之立法精神及立法特色/246
參、消費者保護法與民法之關係/252
肆、消費者保護法與公平交易法之關係/259
伍、結 語/263

事項索引/267

案例索引/275

圖書序言

序言

  本書係匯整2015年1月以來所發錶有關公平交易法之文章共十一篇集結而成。除第四講「事業結閤行為規範修正之評析」係針對當時修正草案規範之得失予以論析外,其餘十篇都是以2015年2月4日修正公布之新公平交易法規範為論述基礎,就新修正後之公平交易法體係、製度內容、各種行為規範之構成要件等分彆予以闡明。包括相關市場之界定、事業市場力量之評估、聯閤行為之新規範、寡占市場之平行行為或聯閤行為之區分及判斷、限製轉售價格之新規範、不正當限製交易相對人事業活動之規範、仿冒行為之新規範、以及新法修正後對概括補充規範性質之第25條「足以影響交易秩序之欺罔或顯失公平之行為」規定適用之影響等問題之探討。最後並就消費者保護法與民法、公平交易法之關係加以分析。

  本書立論特彆重視公平交易法自1992年2月4日施行以來相關行政法院裁判之蒐集、整理、歸納、比較及評析。因在實際之具體個案中除可瞭解事業在相關市場活動之實況及市場競爭之情形外,並可觀察公平交易法主管機關即公平交易委員會就限製競爭行為及不公平競爭行為規範之解釋及執法態度,以及公平交易委員會之見解及執法是否受到行政法院之支持或肯定。而透過此種實務見解之歸納與分析,並可檢視其中有無引用國內外之競爭法理與學說、有無運用比較法製之研究方法及受外國競爭法製影響之程度,以及此種實務見解對其後法規之修正及發展有無發生促進之作用。因此,本書除就新修正之公平交易法規之體係、條文結構及修法之得失予以討論外,取材方麵即大量引介及評析相關之實務案例及法院裁判之見解。相信此種本土實務案例之引介及對裁判見解之評述,對於公平交易法實務之認識及競爭法理如何運用及操作,應有相當之助益,並且可以體會公平交易法在維護市場自由及公平競爭秩序之同時,對於事業活動、産業及整體經濟發展所生之實際影響。

  本書為2015年3月齣版之《公平交易法之釋論與實務第二冊》之後續係列研究成果,故稱為第三冊。在此謹對元照齣版公司之協助齣版、元照齣版團隊對本書之編輯、校對及事項索引之編排所付齣之辛勞,錶示衷心感謝。

廖義男
2017年5月5日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