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與法律(2):但見淚痕濕

醫學與法律(2):但見淚痕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醫學倫理
  • 法醫學
  • 醫療糾紛
  • 情感
  • 小說
  • 社會問題
  • 人道主義
  • 生命倫理
  • 懸疑
  • 現實主義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精選颱灣法院12例判決,每例除簡介疾病外,輔以事實經過、爭點、相關法理和判決,見證颱灣醫事法律變遷過程的睏苦、不平與艱辛,並提齣醫師的專業意見加以迴應。

  ‧深入淺齣解說宗教、信仰、醫療體係、管理製度、商業保險、美容、生殖技術影響與相關的法律變遷。

  ‧具醫療背景者能輕易一窺信仰、醫學、管理、與法律碰撞之結果,法律背景者亦能瞭解「事實運作中的法律」(law in action)與「書本中的法律」(law in books)間之差異,內容難易適中,是關心醫事法律與爭議的必備入門書。

聯閤推薦

  張德明 颱北榮民總醫院院長
  彭芳榖 毒藥物防治發展基金會董事長
  何啓功 衛生福利部政務次長
  張麗卿 高雄大學財經法律學係特聘教授
  鄭逸哲 颱北大學法律學院教授
 
醫學與法律(2):但見淚痕濕 內容簡介: 本書並非一本探討醫學倫理、法律責任或法醫學實踐的專著。它是一部深入剖析人類情感、社會變遷與個體命運交織的文學作品,聚焦於特定曆史時期(具體年代背景需設定,例如二十世紀初的東歐小鎮或戰後重建期的亞洲城市)下,一群普通人在極端環境中的精神圖景與道德抉擇。 一、 時代背景與社會側影:迷霧中的個體 故事的背景設定在一個被劇變籠罩的年代。政治動蕩、經濟蕭條或劇烈的文化衝突,如同無形的巨手,將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推嚮命運的十字路口。小說細緻描摹瞭彼時的社會肌理——那些搖搖欲墜的舊式建築,空氣中彌漫的煤煙味,以及人們眼中既麻木又充滿警惕的光芒。 本書避開瞭對具體法律條文或醫療案例的描繪。相反,它關注的是製度崩塌或重構時,人與人之間最原始的聯係與隔閡。我們看到的是在社會結構發生斷裂時,人性的光輝與陰暗麵如何被放大和扭麯。例如,描述瞭一個傢庭如何為瞭生存而不得不做齣違背祖訓的選擇;或者,一個曾經受人尊敬的知識分子,如何因為時代洪流而淪為邊緣人,其內心的掙紮與不甘。 二、 核心人物群像:淚痕下的群星 小說主要圍繞三組核心人物展開他們的敘事綫索,這些人物的命運交織在一起,卻各自承擔著不同的情感重量: 1. 喬安娜與“記憶的負重”: 喬安娜是一位生活在戰火邊緣的年輕女子,她不是醫生,也不是律師,而是一位記憶的守護者。她的工作是收集並記錄那些在動蕩中被遺忘的故事,那些被官方敘事抹去的聲音。她的“醫學”不在於生理治療,而在於對集體創傷的“心理撫慰”——通過傾聽和記錄,試圖為那些破碎的心靈搭建一個暫時的庇護所。 “但見淚痕濕”的意象主要體現在喬安娜的視角中。她目睹的不是法庭上的質證,而是目睹鄰居因誤解而産生的猜忌,目睹親人間的疏離,以及無法言說的秘密如何像慢性毒藥一樣侵蝕著他們的生活。她記錄下的,是關於忠誠、背叛、秘密身份以及身份認同危機的無數細節。 2. 維剋多與“秩序的幻滅”: 維剋多曾是小鎮上備受推崇的工程師(或文化遺産保護者),他信奉嚴謹的邏輯與既定的規則。然而,在他所處的環境中,規則被隨意顛覆,他所珍視的秩序瞬間化為烏有。他的掙紮在於如何在新舊價值觀的夾縫中找到立足點。他不是在法律框架內進行辯護,而是在道德的荒原上,嘗試重建個人行為的準則。 小說深入描繪瞭維剋多在麵對權力的隨意乾預時,那種無力感。他試圖用“理性”來對抗“非理性”的壓迫,但最終發現,在那個特定時刻,情感和人際網絡比任何既有的規範都更具決定性。 3. 伊琳娜與“被遺忘的饋贈”: 伊琳娜代錶著一種更純粹的、非功利的人性之光。她可能是一位教師、一位手藝人,或者僅僅是一個無名的小人物。她不參與宏大的敘事,隻是默默地用自己的方式去幫助那些被社會拋棄的人——可能是收留無傢可歸的孩子,可能是冒著風險為需要藥物的人提供補給(這裏的“藥物”是象徵性的,指代生存必需品或精神慰藉)。 她的“法律”實踐是基於同情心和鄰裏互助的樸素道德,而不是書本上的條文。她與“淚痕”的關聯在於,她總是第一個齣現安慰那些在絕望中哭泣的人,她的存在本身就是對冰冷現實的一種溫柔反抗。 三、 敘事主題:非法律的裁決 本書的核心主題並非關於“醫療”的科學性或“法律”的公正性,而是探討“人性審判”——在社會機器失靈時,個體如何審判自己和他人。 真相的碎片化: 小說展示瞭“真相”如何因視角不同而麵目全非。沒有人能看到全貌,每個人都帶著自己的偏見和恐懼在敘述。這與法庭上追求單一、客觀證據的過程截然相反。 情感的不可量化: 那些決定人物命運的關鍵時刻,往往不是基於證據鏈的完整,而是基於一個眼神、一句未說齣口的懺悔,或是一份犧牲。這些“非量化因素”構成瞭比法律條文更強大的約束力。 記憶與救贖: 故事的“救贖”不是通過官方的赦免或技術性的治療達成的,而是通過個體對痛苦的承認和對他人痛苦的共情來實現的。喬安娜記錄下的每一滴淚水,都是對過去罪惡與苦難的無聲祭奠。 總結: 《醫學與法律(2):但見淚痕濕》是一部充滿曆史厚重感和人物內心掙紮的文學長篇。它藉用瞭一個引人遐想的標題,卻將筆觸完全聚焦於人類在時代風暴中的情感光譜,探討瞭在規則失效的領域中,道德良知如何成為唯一的準繩。讀者將在這部作品中找到的,是對復雜人性、時代記憶以及無聲堅韌的深刻洞察,而非任何專業領域的技術分析。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葛謹


  現職
  颱北榮民總醫院人體試驗委員會行政中心主任

  學曆
  颱北醫學大學醫學係畢業
  國立陽明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畢業

  經曆
  颱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臨床毒物與職業醫學科醫師
  颱北市勞工局職業疾病鑑定小組委員
  中華民國環境職業醫學會監事
  勞動法學會會員
  颱灣刑事法學會會員
  颱北市醫師公會醫政法製委員會副召集委員
  東吳大學法律學係兼任助理教授
  專科醫師資格
  內科專科醫師、職業醫學專科醫師、腎髒專科醫師

圖書目錄

醫法專業應多溝通/張德明
鏡無見疵之罪/彭芳榖
起嚮高樓撞曉鍾/何啓功
醫療領域上也有一片「可受容許的危險」/張麗卿
不是「法律」有問題,是「解釋和適用法律的人」有問題!/鄭逸哲
自序──但見淚痕濕
作者簡曆
 
外科類


拒絕輸血
 壹、何謂「輸血」?/3
 貳、判決摘要/4
 參、法院曆審判決/5
 肆、主要爭點/12
 伍、法院見解/13
 陸、案例評析/19
 柒、結 語/27

代理孕母
 壹、何謂「代理孕母」?/33
 貳、判決摘要/34
 參、爭執與不爭執事項/34
 肆、法院曆審判決/35
 伍、法院見解/36
 陸、案例評析/36
 柒、結 語/46

子宮外孕
 壹、何謂「子宮外孕」?/50
 貳、判決摘要/51
 參、不爭執事項/52
 肆、爭執事項/53
 肆、法院曆審判決/55
 伍、法院見解/56
 陸、案例評析/58
 柒、結 語/61

RU-486
 壹、何謂「RU-486」?/66
 貳、判決摘要/68
 參、爭執事項與法院見解/69
 肆、法院曆審判決/73
 伍、案例評析/74
 陸、結 語/92

矽膠隆乳
 壹、何謂「矽膠義乳」?/98
 貳、判決摘要/99
 參、不爭執事項/102
 肆、法院曆審判決/108
 伍、案例評析/112
 陸、結 語/116

雷射起火
 壹、何謂「雷射」與「肉芽腫」?/120
 貳、經過摘要/122
 參、不爭執事項與主要爭點/123
 肆、法院曆審判決/128
 伍、案例評析/131
 陸、結 語/135

感染類

愛滋病
 壹、何謂「愛滋病」?/140
 貳、經過摘要/141
 參、不爭執事項與主要爭點/141
 肆、法院判決/154
 伍、案例評析/156
 陸、結 語/163

瘧 疾
 壹、何謂「瘧疾」?/168
 貳、經過摘要/169
 參、不爭執事項與主要爭點/171
 肆、法院判決/173
 伍、案例評析/180
 陸、結 語/184

環境因素類

高山癥
 壹、何謂「高山癥」?/188
 貳、事件經過/190
 參、不爭執事項/192
 肆、爭執事項/192
 伍、法院曆審判決/193
 陸、案例評析/197
 柒、結 語/201

氣喘發作
 壹、何謂「氣喘發作」?/206
 貳、案例經過/207
 參、主要爭點/213
 肆、法院曆審判決/219
 伍、法院見解討論/220
 陸、案例評析/223
 柒、結 語/224

製度問題類

替罪羔羊
 壹、何謂「低血鉀」、「海洛因」?/234
 貳、判決摘要(事件經過)/236
 參、不爭執事項與主要爭點/240
 肆、法院曆審判決/250
 伍、案例評析/256
 陸、結 語/265

腫瘤消失
 壹、何謂「死亡相驗製度」?/274
 貳、判決摘要/275
 參、不爭執事項與主要爭點/276
 肆、法院曆審判決/278
 伍、案例評析/281
 陸、結 語/285
 

圖書序言

張院長序

醫法專業應多溝通


  醫、法專業之間若缺乏「事務層級之溝通管道」,並非現代化國傢之福。颱北榮民總醫院自2009年4月開始,定期與颱灣法學會、颱灣刑事法學會、醫師公會、律師公會、醫事法律學會等單位長期閤作,每年舉辦「颱北醫法論壇」二次,互相切磋,在提高醫療服務品質的共同目標上,共創醫、病、法三贏的環境與空間,八年多來,經過大傢一起努力,已有相當的成效。

  本院人體試驗委員會行政中心葛謹主任主辦「颱北醫法論壇」多年,不但逐漸推動醫事法律成為法律實務界的一個跨領域研究項目,值得肯定外,颱灣法律實務與教育界願意接受醫界的意見,一起努力,此種過程本身就值得我們醫界樂觀期待。

  救死扶傷本就是我們醫師每日的工作,然而臨床實務上,還會受到宗教信仰、醫療製度、商業保險、新技術影響而變得復雜,更是我們醫界不能置身於事外的。現在葛醫師要將過去專欄文章重新改寫成書,指齣醫法雙方可以一起努力改善之方嚮,內容充實,言之有物,樂為推薦,是為序。

颱北榮民總醫院院長

彭序

鏡無見疵之罪


  颱北榮民總醫院自2009年4月開始,每年舉辦二次「颱北醫法論壇」,至今共舉辦瞭十六次,承論壇主辦人本院人體試驗委員會行政中心葛謹主任曆年邀請本人參與,聆聽各界的卓見,不但有所得,復深有所感。

  現在葛醫師要將「醫法論壇」與「醫事法律專欄」文章增潤改寫,以案例解說之方式,精選十二例司法實務判決,深入淺齣解說宗教信仰、醫療體係、管理製度、商業保險、美容、生殖技術影響與相關的法律變遷;其中拒絕輸血、代理孕母的案例,特彆值得我們深思。因為成年人拒絕醫療,我們醫師固然應該尊重,但未成年人的代理決定是否閤適?就有更多思考的空間;代理孕母因為國內尚非閤法,因此而生齣的嬰兒,如何處理?還有腫瘤消失的案例,臨床診斷腹部有腫瘤,但解剖時卻未見腫瘤!這起懸案,說明我國法醫解剖尚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從本書副標題 但見淚痕濕,我想氣喘發作的案例應該是作者書寫時最心痛的一篇瞭,醫師因為醫療糾紛入獄往生,我輩醫師莫不聞之傷心,聽者垂淚。伏爾泰(Voltaire, 1694-1778)說:「眼淚是沉默無言的悲傷。(Tears are the silent language of grief.)」然而,韓非子(281-233 BC)《觀行》:「古之人目短於自見,故以鏡觀麵;智短於自知,故以道正己。故鏡無見疵之罪,道無明過之怨。目失鏡則無以正須眉,身失道則無以知迷惑。」希望法界賢達能同理與包容葛醫師「性急佩韋,心緩佩弦」之意,更盼他能以此自勉,繼續和社會各界有心人士共同努力,俾醫界同仁能安心、共同盡心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務,是樂以為序。

颱北、颱中榮民總醫院前院長
財團法人兼善醫學基金會董事長
財團法人毒藥物防治發展基金會董事長

何序

起嚮高樓撞曉鍾


  颱北榮民總醫院自2009年4月開始,每年舉辦二次「颱北醫法論壇」,承主辦單位不棄,多次邀請本人主持,聆聽各界的高見,自然也深有所感,獲益良多。其中,葛謹醫師是重要推手,一路走來無怨無悔,持續嚮前。

  我與葛醫師論交甚久,早期就一起長期從事環境職業醫學會的會務,當時我們擔任勞工保險爭議審議會醫療委員時期,經常看到他在會議上發言,為勞工權益據理力爭。研究所畢業後,不但在學會內定期主持「勞動法讀書會」,又跨入醫事法,主張:「醫事爭議六分法,過失審查四原則。」方符現代民主國傢處理醫療糾紛之方式;強烈建議颱灣全民健康保險製度處理醫療糾紛,應該取法英國公醫製度,設立專責機構「訴訟管理局」(National Health Service Legal Authority, NHSLA),所以專程負笈蘇格蘭格拉斯哥大學法學院研習醫事法,帶迴不少新知,並著書立說,逆風而起的勇氣與精神,均足佩服。也令我想起初任高雄市政府衛生局局長時引以為訓的話:「振衣韆仞崗,濯足萬裏流。」葛醫師比我早體會。

  王守仁(1472-1529):「起嚮高樓撞曉鍾,尚多昏睡正懵懵,縱令日暮醒猶得,不信人間耳盡聾。」這是他的第三本書,應該也是第三聲鍾響!邱吉爾(Winston S. Churchill, 1874-1965)也提醒我們:「有時盡己所能還不夠,要努力把事完成。(It is not enough that we do our best; sometimes we must do what is required.)」王爾德(Oscar Wilde, 1854-1900)說:「我們對曆史的責任之一就是重寫曆史。(The one duty we owe to history is to rewrite it.)」十年前踏入公部門服務至今,亦常嚮葛醫師請教,希望在我的公職歲月裏,能不負老友期盼,亦樂為作序與推薦,是為記。

衛生福利部政務次長
何啓功

張序

醫療領域上也有一片「可受容許的危險」


  葛謹醫師在看診、教學、研究之餘,利用時間閱讀有關醫療的法院判決,經過整理思考,討論分析,再度寫成一本專書。這本專書對於有關的病名先做說明,然後針對法院的判決,提齣醫師的專業意見加以迴應。

  迴應的意見未必可以得到法界的肯定,但這是葛醫師多年來的心願,想要替醫界抒發積鬱。醫療難免不盡人意,醫師不是神,無法處處滿足病人的要求。針對失敗的醫療,醫師往往成瞭法庭上的被告,飽受煎熬。葛醫師對於醫療同仁格外不忍,一方麵在北榮講授法律與醫療的課程,企圖讓年輕醫師不要陷入醫療糾紛;另一方麵則長年籌辦「醫法論壇」,讓法界與醫界有對話的機會。這本專論就是葛醫師在前述兩種情況下的成果。

  法院的判決如同醫療,也不能盡如人意,皆大歡喜。刑事判決必須緊守罪刑法定的原則,不能處罰過度。以颱南的維冠大樓震倒案為例,盡管死傷慘重,但這是一個不良建案所引起,行為隻有一個,法院依照一個業務過失緻死罪處罰,量處最重的刑度,沒有用法的錯誤,但仍受到社會大眾與死者傢屬

  痛斥。2017年2月13日晚間發生的遊覽車翻覆事故,造成三十三人死亡,如果司機存活,法院也隻能依照一個業務過失緻死罪處罰,民眾必然一樣無法接受法院的判決。

  法院遇到醫療糾紛,未必站在病人的立場做判斷,卻在認事用法上做瞭不利於醫師的判決。無論判決的說理如何,一定讓醫療人員難以接受,認為刑法過度介入醫療糾紛。法院的判決也許有調整的餘地,因此需要有更多的醫法之間的對話,葛醫師的專論,目的就在幫助法院調整觀點。

  多年前,國內還不接受「信賴保護原則」,凡是大車與小車互撞的交通事故,法院多認為大車有錯。現在法院接納瞭「可受容許危險」的概念,也依此接受信賴保護原則。葛醫師的努力,相信有一天也會開花結果,讓法界知道,醫療領域上也有一片「可受容許的危險」。
 
國立高雄大學 特聘教授
張麗卿
序於高大研究室2017年3月14日

鄭序

不是「法律」有問題,是「解釋和適用法律的人」有問題!


  近年來,不隻颱灣,其實全世界幾乎都如此,醫療糾紛快速增加,演變成法律糾紛,乃至於訴訟案件者,更是呈幾何級數成長。

  也就因此,醫事人員涉訟者難以計數,在此同時,就醫療案件的「恐龍判決」亦時有所聞;在「醫鬧」、「訟纍」和「判決射倖性」的夾擊下,醫事人員備感壓力。在此氛圍下,緻使諸多醫事人員重返校園唸法律,各大學法學院亦嗅聞「商機」,「醫療民法」、「醫療刑法」……等課程紛紛開設。不僅如此,各路人馬亦「仲介」花樣百齣的「解決方案」;為促成醫界和法界對話的「醫法論壇」,全國各地一場一場接著辦!

  幾年下來,數百名醫事人員在學或取得法學學位,「醫療法律」成為熱門選修課程,「溝通關懷」硬納入醫院評鑑,「醫法論壇」捧紅瞭不少「醫法專傢」;然而,醫事人員普遍非但未感到醫療糾紛壓力的減緩,反而日益增加。何以如此?

  其實,這些年這一切的作為,幾乎都是在認為「法律規定有問題」的前提下而展開。但是,颱灣、德國和義大利的法律規定幾乎一模一樣,德國醫師被病方提告的機率甚至是颱灣的數倍,但為何德國醫師並無受「司法迫害」的感覺?反之,義大利的醫師天天有人被丟入監獄,而颱灣的醫師即使被判有罪也幾乎無人入監。這樣的事實在颱灣卻完全被漠視,取而代之的反倒是自編自創的「全世界隻有颱灣用刑法來對付醫事人員」神話。

  如果「法律規定一樣」,在德國並沒有齣現在颱灣齣現的問題,而在颱灣齣現的問題卻在義大利造成更大的問題;那麼,恐怕不是「法律規定有問題」,而是「解釋和適用法律的人有問題」。

  應知:即使有所謂「醫療民法」、「醫療刑法」……等用語,並不是說醫療案件彆有適用,而是適用同樣一部民法或刑法;毋寜這樣的「法學用語」在提醒:基於「等者等之,不等者不等之」的平等原則要求,就醫療案件解釋和適用民法或刑法時,應有彆於非醫療案件的「通性」,而就醫療的「特殊性」加以考量。但這些,在這幾年來,不但未成為思考的重心,甚至根本從來未成為話題。

  甚至,就醫療案件的法律解釋和法律適用應考量醫療案件的「特殊性」,並不是學理的問題,而是法律的白紙黑字明文規定。醫療法不就於第73條明定「醫療義務」具有其「浮動性」,「限於人員、設備及專長能力」內而有之。此外,並不是「應注意且能注意卻不注意」就是「過失」;自1935年以來,刑法第14條第1項就明定:「『按其情節』,應注意且能注意卻不注意」纔是「過失」。凡此,從醫界到律師,從檢方到法院,就醫療案件進行法律解釋和法律適用時,有人「依法」加以適用嗎?

  如果不正確認識到:不是「法律」有問題,而是「解釋和適用法律的人」有問題!不找齣「病根」而對癥下藥,而隻是對「病癥」動刀動槍,不要說十年八年,就是十八年,問題也不會有任何改善,甚至,會錯失治療時機,把「有救之病」搞成「不治之癥」!

  所幸,在混沌黑暗中,仍有一盞明燈。葛謹醫師筆耕不輟,不斷為文,一再提醒醫界和法界,就醫療案件進行法律解釋和法律適用時,應有彆於非醫療案件的「通性」,而就醫療的「特殊性」加以考量這就是其大作各篇寫作的共同目的,讀者可細心體會。

颱北大學法律學係教授
鄭逸哲

自序

但見淚痕濕


  2014年10月籌備醫法論壇前夕,醫界長輩來電:「可否聽聽往生醫師傢屬心聲?」一起與醫師公會醫政法製委員聆聽傢屬淚述,感慨萬韆,不由得想起柳宗元(773-819):「今朝不用臨河彆,垂淚韆行便濯纓。」傢屬心中的傷痛,「垂淚韆行」恐還是難及其悲慟心情的萬分之一。

  作者一貫主張:「醫事爭議六分法,過失審查四原則。」與「刑事被告對質詰問權」。改寫完成時,正逢討論「司法改革」,「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颱灣司法要成為人民信服的專門職業,「強製繼續教育製度」是司法改革捨此無他的第一步。作者深知:「改變需要時間。」蘇軾(1037-1101):「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雨果(Victor Hugo, 1802-1885)曾言:「迫害巴比倫,使亞曆山大(356-323 BC)濛羞;奴役羅馬,貶損凱撒(100-44 BC)聲譽;耶路撒冷屠城,傷害提多王(39-81)名譽;悲夫!暴君失心暴政,徒留陰影人間。(Babylon violated diminishes Alexander; Rome enslaved diminishes Caesar; massacred Jerusalem diminishes Titus. Tyranny follows the tyrant. Woe to the man who leaves behind a shadow that bears his form.)」艾爾哈特(Amelia Earhart, 1897-1937):「最睏難的是下定決心行動,剩下的就隻是堅持而已。(The most difficult thing is the decision to act, the rest is merely tenacity)」就讓實例判決說明醫療糾紛司法改革的迫切性。

  小兒看過草稿,笑曰:「每個案例都在重復訴說四原則六分法,呢呢喃喃的恐難討人歡喜!」藉用墨西哥建築師路易斯‧巴拉岡(Luis Ramiro Barragán Morfín, 1902-1988)的話:「無法讓人感覺祥和寜靜的建築,一定是齣瞭差錯。(Any work of architecture which does not express serenity is a mistake.)」遂再於案例前,選擇若乾古人名句,略舒心懷,亦饗讀者。

  作者纔疏學淺,本書遺漏之處必多,尚祈請諸先進不吝賜教。由衷感謝醫界、法界長官賜序與同仁的鼓勵、醫師公會與法學會的指導、元照齣版公司編輯群的協助,同學與傢人的無限支持。
 
於颱北榮民總醫院人體試驗委員會行政中心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沉默的證詞》啊,真的是讓人欲罷不能!我平常就喜歡看那種懸疑推理的,但這本書跟其他的真的不一樣。它不是那種單純的“誰是凶手”的模式,而是更注重於對社會現實的揭露。故事的主角是一位資深的刑事警察,他負責調查一樁看似簡單的失蹤案件,卻逐漸發現背後隱藏著一個巨大的陰謀。作者的文筆非常流暢,敘事節奏把握得恰到好處,讓人一頁接一頁地讀下去,根本停不下來。書中的場景描寫非常生動,將颱北的街頭巷尾、夜市小吃、以及高樓大廈都描繪得栩栩如生,仿佛身臨其境。我特彆喜歡作者對於颱灣社會問題的探討,比如貧富差距、官僚主義、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冷漠。這些問題在故事中得到瞭充分的展現,讓人深思。而且,這本書的結局真的齣乎意料,我完全沒有猜到凶手是誰,以及他作案的動機。作者的巧妙布局和反轉,讓我拍案叫絕。讀完之後,我忍不住跟朋友們分享,強烈推薦他們也去看看。這本書絕對是今年讀過的最好看的推理小說之一!

评分

《無聲的控訴》這本書,讀完之後,感覺整個人都不好瞭。它不是那種輕鬆愉快的推理小說,而是更像是一部沉重的社會悲劇。故事的主角是一位法醫,他負責調查一樁虐待兒童的案件,卻在調查的過程中,逐漸發現背後隱藏著一個令人發指的傢庭秘密。作者的文筆非常寫實,毫不掩飾地展現瞭虐待兒童的殘酷和扭麯,讓人感到震驚和憤怒。書中的場景描寫非常壓抑,將黑暗、骯髒的房間、以及受害兒童的痛苦都描繪得淋灕盡緻。我特彆喜歡作者對於受害兒童心理的刻畫,那種無助、恐懼和絕望,讓人心碎。而且,這本書的結局非常令人唏噓,即使凶手受到瞭法律的製裁,受害兒童的創傷卻無法彌補。讀完之後,我忍不住思考,我們應該如何保護那些弱勢的群體,如何防止類似的悲劇再次發生?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犯罪小說,更是一部關於人性、道德和社會責任的深刻警醒。

评分

哎,這本《法庭的幽靈》啊,真的是看得我心裏堵得慌。它不是那種單純的推理小說,而是更像是一部社會紀實文學。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年輕的律師,他負責為一位被冤枉殺人的被告辯護,卻在調查的過程中,逐漸發現背後隱藏著一個巨大的權力陰謀。作者的文筆非常犀利,毫不留情地揭露瞭颱灣社會中的種種黑暗現象,比如司法不公、官商勾結、以及媒體的操控。書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鮮明,每個角色都有著自己的立場和利益,讓人難以判斷誰是好人,誰是壞人。我特彆喜歡作者對於法庭辯論的描寫,那種緊張刺激的氣氛,仿佛將讀者帶到瞭法庭之上,讓人感同身受。而且,這本書的結局非常悲慘,即使主角付齣瞭巨大的努力,最終還是無法改變被告的命運。讀完之後,我忍不住思考,如果我身處其中,我該如何麵對這種不公?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法律小說,更是一部關於正義、權力和社會現實的深刻反思。

评分

讀完這本《解剖學偵探》,感覺就像經曆瞭一場心跳加速的推理劇。作者巧妙地將人體解剖學的知識融入到一起連環命案的調查中,那種細節的描繪,簡直讓人毛骨悚然。主角是一位在法醫界小有名氣的年輕醫生,他不僅擁有精湛的醫術,更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和邏輯推理能力。故事的背景設定在颱北市中心一間曆史悠久的醫院,醫院裏彌漫著一種陰森詭異的氣氛,仿佛隱藏著無數不為人知的秘密。作者對於人物心理的刻畫非常細膩,每個角色都有著復雜的背景故事和動機,讓人難以捉摸。我尤其喜歡作者對於犯罪現場的描寫,那種血腥、殘酷的畫麵,仿佛將讀者帶到瞭案發現場,讓人感同身受。書中的專業術語雖然有些晦澀,但作者在情節中進行瞭巧妙的解釋,即使沒有醫學背景的讀者也能輕鬆理解。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對於人性的探討,在追尋真相的過程中,我們看到瞭人性的善與惡,光明與黑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推理小說,更是一部關於生命、死亡和人性的深刻思考。讀完之後,我忍不住思考,如果我身處其中,會做齣怎樣的選擇?

评分

《遺忘麯綫》這本書,讀起來有點像在看一部文藝片,節奏很慢,但卻充滿瞭哲思。它不是那種快節奏、高強度的推理小說,而是更注重於對人性的細膩刻畫和對生命的深刻思考。故事的主角是一位患有失憶癥的作傢,他試圖通過寫作來找迴自己失去的記憶,卻在尋找的過程中,逐漸揭開瞭一個塵封已久的秘密。作者的文筆非常優美,充滿瞭詩意,讓人沉浸在一種淡淡的憂傷之中。書中的場景描寫非常細膩,將颱灣的鄉村風光、古老的寺廟、以及充滿人情味的街頭小巷都描繪得淋灕盡緻。我特彆喜歡作者對於記憶的探討,記憶對於我們來說意味著什麼?我們又該如何麵對那些被遺忘的過去?這些問題在故事中得到瞭充分的展現,讓人深思。而且,這本書的結局非常開放式,留給讀者很大的想象空間。讀完之後,我忍不住思考,如果我失去瞭記憶,我會變成什麼樣的人?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小說,更是一部關於生命、記憶和人性的哲學思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