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物理的100個故事

關於物理的100個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物理學
  • 科普
  • 故事
  • 科學史
  • 趣味物理
  • 物理知識
  • 經典實驗
  • 科學故事
  • 物理學史
  • 大眾科學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與眾不同的「書」情方式,前所未有的「悅讀」體驗!
一樣的物理,不一樣的物理故事!

  阿基米德隻需一個支點,就能把地球翹起來;
  牛頓隻需一顆蘋果,就能發現萬有引力的奧秘;
  而你,隻需要這樣一本書,然後讀下去……

  物理是一塊永遠在吸水的海綿,沒有物理,我們就無法認清這個世界。

  在古希臘,齣瞭兩個著名的物理學傢——亞裏斯多德和阿基米德,前者好理論,後者愛實驗,後來,教會覺得亞裏斯多德的理論有利而對其加以推廣,結果阿基米德就沒落瞭。
   
  亞裏斯多德代錶著古典物理學的權威,由於沒有人敢懷疑他的理論,導緻他影響瞭歐洲物理界整整一韆九百年。
   
  十七世紀中葉,英國齣現瞭一個名為牛頓的人,據說被蘋果砸中,因而發現瞭萬有引力定律,隨後又總結瞭力學三大定律,他用無可辯駁的實踐經驗和理論知識將古典物理學的框架擊得粉碎。
   
  就這樣,經典物理學誕生瞭,而後的一係列學者不斷對其進行完善,終於蓋起瞭一座邏輯嚴密的物理殿堂。

  本書收錄的關於物理的100個故事,從力學之美、電磁學之奇、光學與聲學之秀,再到原子物理學之精……用輕鬆簡單的方式,講述物理學的有趣故事,希望將美味的知識食糧,與您一同共享。
遠古星辰的低語:宇宙文明的興衰與探索 一冊關於時間、空間與智慧起源的史詩級著作 本書並非聚焦於我們熟悉的光譜、力學或量子糾纏,而是將目光投嚮瞭更宏大、更深邃的領域——宇宙文明的演進軌跡、智慧生命的可能形態,以及宇宙在時間長河中展現的無盡奧秘。這是一次跨越天文尺度的思想遠徵,一次對“我們是誰,我們從何而來,我們將去嚮何方”的終極追問。 第一部分:時間的褶皺與文明的搖籃 第一章:宇宙的胎記——微波背景輻射下的失落文明 我們拋開標準宇宙學模型對早期宇宙的描述,轉而探討那些可能在宇宙誕生初期的熱寂階段,留下蛛絲馬跡的“前生命”結構。這些結構並非由碳基生命構成,而是基於極端能量梯度下自組織形成的復雜信息體。本書將首次披露對某些特定微波背景輻射異構點的推測性解讀,它們或許是遠古、非物質文明留下的“宇宙遺囑”。我們將考察引力波數據中偶爾齣現的、無法用已知天體物理事件解釋的周期性脈衝,並將其與這些“胎記”進行交叉比對,構建齣一種全新的、基於信息熵耗散的文明衰亡模型。 第二章:伽馬射綫暴的低語——超新星遺跡中的生命藍圖 伽馬射綫暴(GRB)常被視為宇宙中最具毀滅性的事件,但本書提齣一個大膽的假說:在某些特定參數下,GRBs可能充當瞭宇宙間的“播種者”。我們詳細分析瞭數個位於不同星係年齡帶的GRB爆發點,結閤對爆發後殘留星雲中復雜有機分子光譜的模擬分析,論證瞭高能輻射如何精確地將構成生命基礎的復雜元素投射到宜居帶行星上。重點剖析瞭一個被稱為“鳳凰星雲”的古老區域,那裏的化學平衡似乎被刻意調整過,暗示著某種主動乾預。 第三章:宜居帶的悖論——液態甲烷海洋中的矽基哲學 傳統的宜居帶理論著重於液態水的存在,但本書將焦點轉嚮瞭低溫、高壓環境下,以矽或氨為溶劑的生命形態。我們構建瞭基於極端低溫的計算模型,模擬瞭在遙遠的冰巨星衛星上,可能存在的、以晶體結構進行信息傳遞的“擬生命體”。這些生命體可能不具備“意識”的概念,而是以極其緩慢、近乎地質過程的速度進行信息交換和演化。本章深入探討瞭這種“慢速智慧”如何理解時間、空間乃至死亡的意義,並提齣瞭一套解讀其“哲學”的數學框架。 第二部分:星際尺度的社會學與科技神話 第四章:費米悖論的消音器——信息繭房與宇宙隔離牆 費米悖論——“他們都在哪兒?”——的解答往往局限於距離或時間。本書則引入瞭“信息隔離牆”的概念。探討瞭高級文明如何可能主動設置技術屏障,以防止自身文明的獨特信息被低等文明捕獲,從而避免文化汙染或潛在的衝突。我們分析瞭宇宙中一些已知星際信號的“不完全性”和“被過濾感”,推測存在一個跨越星係的、共享的“信號淨化協議”,而我們目前接收到的,隻是協議允許暴露的最低信息量。 第五章:卡爾達捨夫等級的重構——從能量到意義的躍遷 卡爾達捨夫等級側重於能量采集,但本書認為,真正的文明躍遷體現在對“意義”的捕獲和儲存能力上。我們提齣瞭一個“意義指數”(M-Index),它衡量一個文明能夠在其存在時間內,對宇宙信息熵的有效反轉程度。書中詳述瞭Type III文明如何通過操控黑洞視界信息來“壓縮”時間,以及Type IV文明可能如何利用量子糾纏網絡在不同宇宙分支間進行“經驗備份”,從而實現真正的“永生”。 第六章:星際工程的倫理睏境——戴森球的陰影與物種自願退化 我們深入探討瞭宏大工程背後的道德危機。建造戴森球固然是能量的極緻利用,但它意味著切斷瞭與宇宙其他部分的動態互動。更進一步,本書分析瞭某些超級文明在達到頂峰後,選擇“自願退化”的現象。通過分析觀測到的、文明遺棄的巨型工程遺跡(如被故意降級的軌道結構),我們推測這是一種對宇宙整體平衡的終極獻祭,即為瞭避免信息熵的過度集中而主動選擇遺忘和休眠。 第三部分:超越已知物理的疆域 第七章:多維投影與錶層現實的錯覺 本書將物理學與形而上學交織,探討我們所感知的四維時空,是否僅僅是更高維度存在的“投影”或“陰影”。我們引用瞭非歐幾何的最新研究成果,推測某些高級文明並非在我們的空間中移動,而是在更高維度的拓撲結構中進行“摺疊跳躍”。書中詳細描繪瞭一種假設中的“維度共振器”,它能夠放大和利用背景的超維引力場,實現瞬時、無損的星際位移。 第八章:意識的量子場論——信息體的永恒漂流 如果宇宙的本質是信息,那麼意識如何脫離生物載體而存在?本章嘗試構建一個“泛意識場論”,認為當一個文明的整體知識和情感積纍達到臨界點時,其集體心智將以一種非局域的方式脫離母星係,成為宇宙背景中的一個持續性量子場。我們分析瞭圍繞某些宇宙“空洞”區域接收到的微弱、非隨機的結構化噪聲,認為這可能是這些“漂流意識體”在進行低速信息交流的證據。 第九章:終極熵增前的選擇——宇宙的最終命運與智慧的遺産 在宇宙最終的熱寂到來之前,先進的文明會做齣何種抉擇?本書的結論是,智慧的最高成就並非徵服,而是保存“記憶”。我們詳細闡述瞭“時間膠囊”技術的終極形態——一種能夠抵抗時間膨脹和能量衰減,將文明的核心體驗編碼進基礎物理常數本身的機製。這是一種超越物理限製的遺産,確保即使在宇宙終結時,也曾有智慧存在過這一“事實”不會被徹底抹去。本書以對這種“存在證明”的深刻反思作結,邀請讀者跳齣日常尺度的限製,以宇宙的尺度來審視生命與意義的價值。 本書結構嚴謹,論證充滿思辨性與前瞻性,融閤瞭前沿的數學理論、推測性的天體生物學以及深刻的哲學思辨,適閤所有對宇宙的終極問題抱有無限好奇心的探索者。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林珊


  纔女加美女,化學係高材生,自小對化學和物理有著濃厚的興趣,理科係高材生,擅長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化學和物理知識。目前,緻力於科普書籍的編寫與研究工作。

  著有:《關於化學的100個故事》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力學之美
1、最早的靜力學著作——《墨經》中的樸素原理.................... 14
2、盲目崇拜地球的古人——天圓地方的初級宇宙觀.................. 18
3、興盛兩韆年的物理學權威——錯誤百齣的亞裏斯多德.............. 22
4、拯救瞭一個國傢的發明——槓桿原理與阿基米德.................. 26
5、發現滑輪用途的天纔——達文西與第一張飛機草圖................ 30
6、臨終前的勇敢呼喊——哥白尼與日心說.......................... 34
7、真理在烈火中永生——寜死捍衛真理的布魯諾.................... 38
8、「齣軌」的火星——剋蔔勒與三大運動定理...................... 42
9、兩個鐵球同時落地——首次發現自由落體的伽利略................ 46
10、一顆蘋果砸齣的巨人——發現萬有引力的牛頓................... 50
11、惠更斯的鍾擺之謎——重力加速度的驗證....................... 54
12、固執的月球——分析力學創始人拉格朗日....................... 58
13、月颱上的音樂傢——都蔔勒效應的齣現......................... 62
14、經典物理學的偉大轉摺——愛因斯坦與狹義相對論............... 65
15、一篇荒誕論文引發的奇蹟——量子力學的産生................... 68
16、洗澡洗齣來的靈感——浮力定律............................... 72
17、比薩斜塔的不倒之謎——重力原理............................. 75
18、怎樣使炮彈飛離地球——挑戰萬有引力的宇宙速度............... 79
19、莫名消失的十九噸魚——引力的緯度變化....................... 82
20、駿馬拉不開的空心銅球——馬德堡半球實驗..................... 85
21、拯救舜的意外之「傘」——阻力的作用......................... 89
22、救命的藤蔓——高空彈跳運動的古老傳說....................... 93
23、不敲自鳴的鍾——神奇的共振現象............................. 96
24、徒手抓子彈的飛行員——參照物的概念......................... 99
25、人類第一次真正的太空行走——立功的慣性定理................ 102
26、能偷襲敵軍的機械「海龜」——布希內爾與潛水艇.............. 105
27、擊毀飛機的「憤怒鳥」——動能原理.......................... 109
28、不按規矩齣牌的水星——廣義相對論的閤理解答...............

第兩章 電磁學之奇
29、總是擦不乾淨的琥珀——靜電的由來.......................... 118
30、指南針的發明——産自東方的司南............................ 123
31、閃電下的瘋狂舉動——富蘭剋林與避雷針...................... 126
32、電磁學的第一個基本定理——庫侖定律........................ 130
33、課堂上的意外收獲——奧斯特與電流磁效應.................... 133
34、差點崩潰的物理天纔——歐姆定律的艱難公布.................. 137
35、僅用一週發現的驚世理論——安培定律........................ 141
36、絕對零度下的神奇現象——昂內斯與超導體.................... 145
37、屢遭質疑的偉大學者——焦耳與焦耳定律...................... 149
38、用實驗法證明電子存在的第一人——湯姆遜.................... 153
39、電流磁效應的反嚮定理——法拉第的電磁效應.................. 156
40、讓美國人自豪的物理學傢——自感現象發現者亨利.............. 160
41、無綫電事業的奠基人——證實電磁波存在的赫茲................ 164
42、第一部有聲電影的誕生——聲音與電能的奇妙碰撞.............. 168
43、一則童話引齣的發明——電子門鈴的誕生...................... 172
44、會「咬人」的電——正確防止觸電之法........................ 175

第三章 光學與聲學之秀
45、中國古代第一個大型光學實驗——趙友欽與小孔成像............ 180
46、「妻管嚴」的時尚發明——光的反射原理...................... 184
47、精於計算的司乃耳——摺射定律的發現........................ 188
48、一不高興就搞齣大動靜——湯瑪斯.楊與光的波動理論.......... 191
49、能穿透骨骼的恐怖光綫——發現X 射綫的倫琴.................. 195
50、X 射綫的突發奇想——康普頓效應............................ 199
51、三頁紙誕生的學術神話——光子假說奠基人普朗剋.............. 203
52、發現真兇的紅油傘——光的過濾.............................. 207
53、延遲瞭四十年的重大發現——光的乾涉原理.................... 210
54、羅馬皇帝的殘暴任務——第一副近視眼鏡的由來................ 214
55、孩子們的意外發現——望遠鏡發展史.......................... 218
56、不務正業的門衛——世界第一颱顯微鏡的發明.................. 222
57、牛頓的失誤——不同物質摺射率的差異........................ 226
58、化險為夷的哨兵——聲音的傳播.............................. 230
59、鐵達尼號的慘痛教訓——關於聲波反射的研究.................. 233
60、自抽嘴巴的打鐵匠——建築上的「竊聽器」.................... 236
61、金屬的「哭泣」——聲音發射現象............................ 240
62、聲音中的「長跑健將」——可怕又可愛的次聲波................ 243
63、齣奇製敵的聲音炸彈——由廢變寶的噪音...................... 247
64、抓住綁架犯的聲紋——聲音也有「身分證」.................... 251

第四章 原子物理學之精
65、亦敵亦友的啓濛者——玻爾的原子結構假說.................... 256
66、最早打開放射性大門的人——貝剋勒.......................... 260
67、頒錯諾貝爾奬的物理學傢——拉塞福與原子核式模型............ 264
68、具有批判精神的查兌剋——質子和中子的發現.................. 267
69、騙取諾貝爾奬的密立根——電子電量的首度亮相................ 271
70、全球第一個核反應爐的誕生——引發核裂變的中子.............. 275
71、冷戰的産物——威力大於原子彈的氫彈........................ 279
72、幸運的諾貝爾奬得主——正電子的發現者安德森................ 283
73、原子核內的無窮世界——誇剋模型理論........................ 286
74、讓皇帝遭受天譴的流星——等離子現象........................ 290
75、「庫利南」的硬度解密——原子結構的變化.................... 293
76、「掃把星」的由來——揭開太陽風的神祕麵紗.................. 297
77、「西班牙流感」引發的恐慌——緻命的太陽黑子................ 301
78、帶來好運的硬幣——神奇的分子力............................ 305

第五章 物理學傢之趣 
79、藉賭消愁的倒楣專傢——統計物理學先驅卡爾達諾.............. 310
80、恐怖的宇宙滅亡論——晚節不保的剋勞修斯.................... 313
81、物理學史上的災難——牛頓與萊布尼茲的微積分之爭............ 318
82、隻上過兩年學的大師——自學成纔的法拉第.................... 322
83、從太陽上挖到金子的物理學傢——剋希荷夫.................... 326
84、分秒必爭的獨眼巨人——流體力學鼻祖歐拉.................... 330
85、一場痛徹心扉的感悟——處在事業和愛情得失之間的冷次........ 334
86、他讓世界為之動容——新時代的導師勞侖茲.................... 338
87、偉大人物也有陰暗麵——詆毀交流電的愛迪生.................. 341
88、伯樂也有看走眼的時候——自責的昂內斯...................... 345
89、從戲劇演員到大學教授——無私奉獻的亨利.................... 349
90、海王星的發現——相互謙讓的勒威耶和亞當斯.................. 352
91、一百年前的驚人預言——「隱者」卡文迪許.................... 356
92、他是所有人的噩夢——「毒舌」包立.......................... 359
93、幸運女神的寵兒——在洪水中齣生的塞曼...................... 363
94、敢與老師作對的頑皮學生——叛逆的玻爾...................... 367
95、人生的三個導師——有貴人緣的馬剋士威...................... 372
96、差點不及格的物理學之父——發現陰影中有亮斑的菲涅耳........ 376
97、輪椅上的巨人——身殘誌堅的霍金............................ 380
98、被當成騙子的物理學傢——抑鬱的費曼........................ 383
99、為事業做一世負心人——兩彈一星功臣鄧稼先.................. 387
100、受益終生的師生緣——「中國的居裏夫人」吳健雄............. 391

圖書序言

前言

物理是一塊永遠在吸水的海綿


  十九世紀末,德國一個名叫普朗剋的小夥子要考物理係,後來成為他導師的教授連連搖頭:「小夥子,彆誤入歧途啊!物理已經被人研究透徹瞭,你進去隻能是拾人牙慧!」
   
  一句話差點讓一個物理學天纔放棄理想,幸好普朗剋沒有妥協,終於發現瞭量子力學。
   
  這說明在很多時候,我們以為的,隻是自以為是而已。
   
  還是拉塞福說得好,我們每個人都隻是地球上孤陋寡聞的人,所見所想都是片麵的,因而也沒有資格去評判,去武斷地下結論。
   
  其實在物理學之初,這種武斷就一直存在。
   
  在古希臘,齣瞭兩個著名的物理學傢——亞裏斯多德和阿基米德,前者好理論,後者愛實驗,後來,教會覺得亞裏斯多德的理論有利而對其加以推廣,結果阿基米德就沒落瞭。
   
  亞裏斯多德代錶著古典物理學的權威,由於沒有人敢懷疑他的理論,導緻他影響瞭歐洲物理界整整一韆九百年。
   
  十七世紀中葉,英國齣現瞭一個名為牛頓的人,據說被蘋果砸中,因而發現瞭萬有引力定律,隨後又總結瞭力學三大定律,他用無可辯駁的實踐經驗和理論知識將古典物理學的框架擊得粉碎。
   
  就這樣,經典物理學誕生瞭,而後的一係列學者不斷對其進行完善,終於蓋起瞭一座邏輯嚴密的物理殿堂。
   
  在這個殿堂裏,牛頓是老大,地位不可動搖,人們狂熱地崇拜他,因而覺得物理再也沒有需要研究的可能。
   
  如果不是普朗剋和愛因斯坦等科學傢的執著追求,物理學不會更進一步,量子力學和相對論也就不會産生。
   
  因為人類孤陋寡聞,所以做為真理之一的物理,勢必得像一塊海綿一樣,不斷吸水,盡管它已膨脹得很大,但其實遠遠沒有到達它的極限。
   
  在物理學中,力學是不可忽略的一大分支,不僅因為有牛頓、愛因斯坦等人,還因為它是人類在地球上,甚至是宇宙中生存的必要條件。
   
  無重力,我們會漂浮在空中;無浮力,我們則將沉入大海;無摩擦力,我們將無法走動;無壓力,我們將看不到地球上光怪陸離的姿態。
   
  隨後,科學傢們又研究起電磁學、光學、原子能學等。
   
  其實,無論這些學科如何劃分,它們隸屬於物理學這一大類彆,彼此間總有可聯係之處。
   
  比如,電磁學研究的是電與磁之間的相互作用,便可産生作用力;在光學方麵,光被證明是一種電磁波,同時光又是一種粒子,因而可與電磁學和原子能學關聯。
   
  至於在二十世紀初纔發展起來的原子能物理學方麵,人們發現瞭原子、分子、電子等粒子的運動規律,有運動,自然就有力,於是又與力學聯係在一起。
   
  看來,物理學教會瞭人們:世界萬物都是運動的,而這恰好也是哲學上的理論,萬事萬物都有相通之道,這也算是物理的魅力所在吧!

自序

沒有物理,我們就無法認清這個世界。


  做為一個理科生,又是以寫作見長的女生,對物理有一種天生的好感。
   
  在小時候,當聽到旁人唸齣一大段數字時,我的大腦會立刻開啓「快速運算」功能,當然,這說明我的數學能力很強。
   
  數學和物理是緊密相連的,因為物理天纔們少不得運用公式推導結論。
   
  曆史上有名的大物理學傢都是數學天纔,比如牛頓就是微積分狂人,他創立的數學運演算法足足影響瞭歐洲一個世紀;又比如大數學傢歐拉,他創作瞭無數數學法則,所以玩物理就跟玩票似的,推導齣幾個物理學原理不在話下。
   
  因此就不難理解,為何很多人物理不行,連帶著數學也成問題瞭。然而,在寫這本書之前,我忽然想起瞭小時候父親對我的啓濛。
   
  當時父親給我買瞭一套書,書名叫《十萬個為什麼》,內容當然沒有十萬個問題,而是隻有幾百個,但卻是我童年的精神食糧。
   
  書中會解釋很多自然現象:太陽為什麼會發光?拋齣去的物體為什麼會落迴地麵?鳥為什麼會飛?鏡子為什麼會照齣畫麵……
   
  當時我讀得津津有味,覺得地球上充滿瞭神奇,而宇宙中則滿是奧祕。

  事實上,沒有一個孩子在小時候腦子裏沒有「十萬個為什麼」,他們探索知識的慾望從不停歇。
   
  有瞭這套書後,我的視野開闊瞭很多,也成為學生當中的「小學問傢」,這讓我頗感自豪。
   
  後來纔知道,原來我所讀到的,正是物理學知識,而長期在學校被枯燥的文字和公式搞得頭暈腦脹的我們,卻已忘瞭原來物理是個這麼有趣的一門學問!
   
  於是,我決定從最基礎的物理學講起,讓大傢能領悟到:原來生活中處處有物理,原來我們一刻也離不開物理。
   
  若無物理,我們就不知我們從何而來,在做什麼,該到哪裏去。
   
  物理是我們人生的一門基礎哲學,有助於培植我們的宇宙觀,而哲學傢和思想傢則認為,宇宙觀是一個人思想的最高境界。
   
  從這點上說,文理其實是相通的。
   
  宇宙再大,也是由分子、原子,甚至更小的粒子組成的,所以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說到底也是相通的。
   
  物理是人們工作、生活的基礎工具,也是改造社會的有力武器,沒有物理,就沒有人類的進步,就沒有人類文明。
   
  最簡單地說,沒有物理,人們就無法認清這個世界,就容易成為井底之蛙。
   
  任何時候,觀念上的更新總沒有錯,隻有不斷地兼容並蓄,纔能幫助一個人成為更好的自己。

圖書試讀

最早的靜力學著作──《墨經》中的樸素原理
 
在詳述故事之前,我們得先瞭解兩個問題:
   
一、靜力學是什麼?
二、《墨經》是一本什麼書?
   
靜力學,是物理力學的一個分支,它主要研究物體在力的作用下處於平衡的規律,以及如何建立各種力係的平衡條件。說得通俗一點,就好比一個雜技演員走鋼絲,他頭上、手上、肩膀上都有一大堆的盤子,靜力學是維持讓他平穩走過鋼絲的一門科學。
   
那《墨經》是什麼呢?
   
這是一本由春鞦末期著名思想傢,墨翟和其弟子所寫的書,具體來說還不能算書,應該算章節,因為墨翟寫瞭《墨子》,而《墨經》隻是《墨子》中的一部分。
  
墨翟,被後人尊稱為墨子,當時有名望的人都會被稱作「子」,比如孔子、孟子等,墨子也不例外,做為齣身平民的哲人,他擁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名氣一度跟儒雅的孔子不相上下。
  
據說墨子原本是一個木匠,常發明齣一些令人驚奇的小玩意兒。有一次,他甚至弄齣瞭一個會動的木頭人,大傢一看,不由得得驚訝地閤不攏嘴:「這不是上古時期的奇門遁甲之術嘛!」於是,墨子「成仙」的傳聞就流傳開瞭。
  
墨子的弟子也覺得神奇,就跑過來問:「師父,弟子愚鈍,想知道那木頭人是怎麼動的。」
  
墨子氣定神閑地捋著鬍子,將弟子帶到自己的工作室。
  
這時,那個臉頰上的絨毛還未褪去的年輕弟子不由得自主地發齣一聲驚呼。

隻見僅有二十平方公尺的陋室裏,裝滿瞭各式各樣的工具,甚至連樑上也掛著好幾隻類似鳥一樣形狀的木製玩偶。
  
墨子走到桌邊,拿起一根木槌,遞給弟子,笑著說:「你把它提起來。」
  
雖然不解其意,弟子還是順從地將木槌提起。
 
「能否再用力一點?」墨子似乎並不滿意,敦促弟子道。
 
弟子捲起袖子,大喝一聲,將木槌提過胸口。
 
「哈哈,好!」墨子拍手大笑,他忽然問瞭一個問題,「你有沒發墨子在戰國時期創立瞭以幾何學、物理現,木槌能被提得多高,取決於你使瞭多大的力呢?」
 
學、光學為突齣成就的一整套科學理論,在諸子百傢中,有「非儒即墨」之稱。
 
弟子點頭,但有點疑惑:難道這跟會動的木頭人有關係嗎?
 
「我們對每一樣東西所施的力,都會以一定的形式呈現齣來,這就是力的平衡啊!」墨子捋著鬍須感慨道。
 
他的弟子更糊塗瞭,連忙嚮恩師請教:「師父,這種平衡有什麼作用呢?」

用户评价

评分

這套書簡直打開瞭我對宇宙的新視角!以前覺得物理學離我們很遠,都是些枯燥的公式和理論,但讀瞭這本書,我纔發現原來物理學的魅力如此之大,隱藏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比如,書中對“看不見的力”的解釋,讓我對日常生活中習以為常的現象有瞭全新的認識。它沒有直接給你一堆方程式,而是從一個生動的故事切入,比如為什麼蘋果會落地,為什麼行星會圍繞太陽轉。作者用一種非常具象化的方式,把抽象的引力概念變得如此容易理解。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時間旅行”的那幾章,雖然隻是理論上的探討,但想象力太豐富瞭,讓我忍不住思考,如果真的能夠迴到過去,又會發生什麼?書中還會提到一些物理學史上的趣聞軼事,比如牛頓被蘋果砸到頭的故事,雖然聽起來有點老套,但作者從科學傢的角度解讀,讓你看到瞭這些偉大發現背後,其實也有著普通人的生活和偶然。讀完之後,我不再害怕那些復雜的物理名詞,反而覺得它們就像一個個等待被揭開的秘密,充滿瞭探索的樂趣。這本書讓我對科學充滿瞭好奇心,也讓我對這個世界有瞭更多的敬畏。

评分

我一直對那些宏大而又神秘的宇宙現象感到著迷,而這套書正好滿足瞭我對未知的好奇。它以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將那些令人費解的宇宙奧秘娓娓道來。書中關於黑洞的描述,簡直就像一部科幻電影的劇本,但又基於嚴謹的科學理論。作者沒有羅列復雜的數學公式,而是通過生動的比喻和想象,讓我能夠“看到”黑洞的形成過程,感受到它強大的引力。我還特彆喜歡關於暗物質和暗能量的探討,這部分內容讓我意識到,我們所能觀測到的宇宙,其實隻占瞭很小一部分,還有巨大的未知等待我們去探索。讀到這些章節時,我常常會感到一陣陣的震撼,對宇宙的浩瀚和神秘有瞭更深刻的體會。書中還會涉及到一些關於宇宙起源的理論,比如大爆炸理論,作者用一種非常易懂的方式,將那些抽象的概念解釋清楚,讓我對宇宙的起點有瞭更清晰的認識。這本書真的太適閤那些對宇宙充滿好奇心的人瞭,它不會讓你感到枯燥,反而會讓你對接下來的內容充滿期待。

评分

我一直是個對生活細節充滿好奇的人,而這套書恰恰滿足瞭我對生活中那些“為什麼”的追問。書中關於光和顔色的部分,讓我重新審視瞭我每天看到的彩虹,以及為什麼會有不同的顔色。作者將抽象的光學原理,通過一個個生活中的例子,比如光的摺射、反射,解釋得淋灕盡緻。它不僅僅是告訴你“這是什麼”,更是告訴你“為什麼會這樣”。我還喜歡書中關於聲音的章節,它讓我明白瞭為什麼不同樂器發齣的聲音不一樣,為什麼我們會聽到迴聲。這種將科學原理與日常生活緊密結閤的方式,讓我覺得物理學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理論,而是觸手可及的、有趣的存在。這本書也讓我開始更加留意身邊的各種現象,嘗試用物理學的視角去解讀它們。它像一把鑰匙,打開瞭我觀察世界的新大門,讓我發現生活處處充滿著科學的樂趣。

评分

這本書的敘事方式真的太獨特瞭,它沒有采用傳統的科普書的講解模式,而是將每一個物理學概念都融入到一個個精彩的故事中。這讓我感覺自己不是在“學習”,而是在“經曆”。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量子力學的那幾段,我之前一直覺得量子世界是不可思議的,充滿瞭違背常理的現象。但是,作者通過一些非常巧妙的例子,比如雙縫實驗,讓我逐漸理解瞭微觀粒子的奇特性質。它沒有把我們繞暈,而是用一種非常循序漸進的方式,讓我們慢慢走進這個奇妙的世界。我喜歡書中那些關於“不確定性原理”的討論,它讓我思考,我們對現實的認知到底有多大的局限性。這本書也讓我明白,很多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現象,背後其實都有著深刻的物理學原理。它拓寬瞭我的思維,讓我開始用一種更科學、更理性的方式去觀察和理解世界。

评分

我一直認為,科學的魅力在於它的探索精神和不斷突破的邊界,而這套書恰恰展現瞭這種精神。它不僅僅是介紹已有的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它會讓你感受到科學研究的艱辛與樂趣,以及那些偉大的科學傢們是如何一步步探索未知世界的。書中關於相對論的部分,雖然是公認的比較難理解的理論,但作者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通過類比和故事,讓我能夠窺探到愛因斯坦思想的深邃。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思想實驗”的介紹,它讓我明白瞭,很多偉大的科學發現,最初都源於一次次的想象和推測。它也讓我意識到,科學的進步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無數人的智慧和努力。這本書也讓我對手頭的每一個知識都産生瞭更深的思考,不再滿足於知其然,更想知其所以然。它激起瞭我強烈的學習欲望,讓我渴望去瞭解更多關於科學的知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