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則非知不可的化學概念

50則非知不可的化學概念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Hayley Birch
圖書標籤:
  • 化學
  • 科普
  • 概念
  • 基礎
  • 學習
  • 知識
  • 科學
  • 趣味
  • 教育
  • 通俗易懂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化學走在我們生活的前端。
  矽晶片要如何運作?
  我們是如何利用自然元素來對抗人類疾病?
  生命是如何開始的?
  我們如何在實驗室製造齣新的人造生命?

  《50則非知不可的化學概念》藉由精簡、富有啓發性的50篇文章來探索這些問題。

  本書是瞭解化學世界的絕妙指南。從開啓生命的分子與驅動世界運轉的燃料,到奈米科技的可能性與人腦的奧秘,提供獨到的見解、引人入勝,並持續革新我們對生命的看法。

  作者利用50個短篇來談論化學的有趣之處,一反過去的刻闆印象,不停頓於復雜繁復的理論上,而是導入生活周遭的元素,帶領讀者看見化學的另一個麵貌。

  全書從多方角度來探討重要學者的論點與最新的研究方法,並將文中的重要理論用時間軸加以呈現,讓您能輕易瞭解從古至今不可不知的重要化學概念。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海莉‧柏琪

     
  自由撰稿人與編輯,來自於英國布裏斯托。她曾為《自然》、《新科學人》、《衛報》、《焦點》以及《馬賽剋》等刊物撰文。齣版多本暢銷科學書,包括《科學界的大問題》。過去七年,撰寫瞭上百篇文章,同時也擔任英國皇傢化學學會《化學世界》雜誌的播客,談論的主題包羅萬象,從迴收茶葉到閤成細胞皆有涉獵。也為歐盟委員會發行的新聞服務「環境政策科學」報導環境政策議題,並在綠人音樂祭中與「愛因斯坦的花園」閤作,為音樂祭的觀眾製作充滿創意的科學實驗。
 
譯者簡介

張如蕓

     
  英語讓我保持一顆好奇心,樂於探索新知。現為兼職譯者。

圖書目錄

簡介

01 原子  
02 元素  
03 同位素  
04 化閤物  
05 聚在一起  
06 改變狀態  
07 能量  
08 化學反應  
09 平衡  
10 熱力學  
11 酸  
12 催化劑  
13 氧化還原  
14 發酵  
15 裂解  
16 化學閤成  
17 哈柏法  
18 掌性  
19 綠色化學  
20 分離  
21 光譜  
22 晶體學  
23 電解  
24 微製造  
25 自組裝  
26 晶片實驗室  
27 計算化學  
28 碳  
29 水  
30 生命的起源  
31 天文化學  
32 蛋白質  
33 酶的作用  
34 糖  
35 DNA  
36 生物閤成  
37 光閤作用  
38 化學訊息  
39 汽油  
40 塑膠  
41 氟氯碳化閤物  
42 復閤材料  
43 太陽能電池  
44 藥物  
45 奈米科技  
46 石墨烯  
47 3D 列印  
48 人造肌肉  
49 閤成生物學  
50 未來燃料  

元素週期錶

圖書序言


 
  化學通常被視為科學界的弱者。前幾天我和一個化學傢談話時,她提到受夠瞭自己的研究計畫常被視為「隻是一群人在實驗室裏把難聞的東西搞得一團亂」。不知怎麼地,化學被視為沒有生物重要,也沒有物理有趣。

  因此,身為化學書籍的作者,我的挑戰是要幫助讀者破除這些印象,並為化學發聲。因為許多人並不知道化學的確是最棒的科學。

  化學幾乎是所有事物的核心,其基石(原子、分子、化閤物、混閤物)構成地球上物質的每一部分。化學反應負責支持生命,創造生命所仰賴的事物。化學反應的産物,更可描繪齣我們現代生活的進步──如啤酒與萊卡熱褲。

  我認為化學給人刻闆印象的原因,在於化學傢並非著重在有重大意義、有趣的東西,而是專注於認識化學運作的規則、製定分子結構、反應方法等。雖然化學傢可能會主張這些規則與方法非常重要,但大多數的人應該會同意這些規則與方法並不有趣。

  因此,本書並沒有著墨於太多規則,因為想要瞭解規則的話,讀者可以在其他地方查到。我試著將焦點放在我認為重要且有趣的化學概念。這一路上,我一直試著效仿我的化學老師斯梅爾斯(Smailes) 的精神,是他教導我如何做齣肥皂與尼龍,以及如何穿戴適閤的領帶。

圖書試讀

石墨烯
 
石墨烯塊很像鉛筆的鉛芯。誰能知道它含有如此強大、輕薄、有彈性,且具導電性的超級材料,讓地球上的其他材料相形失色?誰又能知道將石墨烯取齣會如此容易?誰又知道這麼做可能會永遠改變我們的手機?
 
2010年諾貝爾物理奬得奬者之一海姆(Andre Geim),於諾貝爾演講的主題是「隨意走到石墨烯」。他承認,多年來他參與瞭許多不成功的計畫,結果最終他所追求的東西就隨機齣現在這些計畫中。海姆在斯德哥爾摩大學演講時說道:「經過大約15年的時間,進行瞭24個左右的實驗。不齣所料,大多數都慘敗。但有三個成功,那就是懸浮、壁虎膠帶和石墨烯。」這三個之中,懸浮和壁虎膠帶聽起來較有趣,但石墨烯席捲瞭科學界。
 
石墨烯常被暱稱為「超級材料」,是新一代所謂「奈米材料」中第一個也最令人振奮的材料。它是我們所知唯一由單層原子所組成的物質。石墨烯完全由碳組成,它是地球上最輕薄的材料,但也是最強韌的。據說一平方公尺的石墨烯層(一個原子厚度的碳層),可以讓一個吊床穩固、有彈性到可撐住一隻貓,盡管其重量隻相當於貓的一根鬍須。石墨烯製的貓吊床也會是透明的,給人感覺貓好像是吊在半空中,此吊床的導電性比銅更佳。如果你相信市場炒作,石墨烯將有可能作為快速充電的「超級電容器」取代電池,終結手機電池的睏境,讓我們在幾分鍾內將電動車充好電。
 
電子産品的未來
    
雖然海姆無法說是自己發現瞭石墨烯這個超級材料(因為其他科學傢也早就知道它的存在,並快要能夠分離齣石墨烯瞭),但他和他的諾貝爾奬共同得主諾沃肖洛夫(Konstantin Novoselov)找到瞭一個可靠但算不上商業化的方法來從石墨中取得石墨烯。他們所做的是拿一塊石墨(見第112頁),利用膠帶黏貼從錶麵剝離齣一層石墨烯。石墨就是鉛筆芯裏的東西,基本上是由數十萬個石墨烯層的堆疊形成。每層之間的吸引力相當微弱。光是利用膠帶就能剝離齣幾層。直到海姆和諾沃肖洛夫他們仔細看瞭用來清潔石墨的膠帶時,纔意識到這一點。

用户评价

评分

看到這本書的封麵設計,我就覺得它一定不是一本普通的化學教材。那種簡潔而富有現代感的風格,讓我立刻産生瞭好感。我一直對科學傳播類的書籍情有獨鍾,尤其是那些能夠將復雜科學概念轉化為大眾易於理解的語言的書籍。這本書的標題“50則非知不可的化學概念”無疑精準地抓住瞭我的興趣點,它承諾提供的是那些最核心、最基礎,同時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化學知識。 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淺齣地講解那些經常讓我們感到睏惑的化學現象。例如,為什麼金屬會生銹,但有些金屬卻不易生銹?不同種類的電池是如何工作的?烹飪過程中發生的化學變化又是怎樣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清晰的解釋,並且避免使用過於專業的術語,或者在必要時進行詳細的解釋,讓我能夠輕鬆地跟上作者的思路。 “非知不可”這個詞組給我一種緊迫感和重要性,仿佛這些概念是理解整個化學世界的鑰匙。我猜測這本書會從最基本的原子、分子結構講起,然後逐步過渡到化學鍵、化學反應、熱力學、動力學等更復雜的領域,但核心在於那些“非知不可”的精髓。我希望它能幫助我建立起一個紮實的化學基礎,為我以後更深入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我尤其欣賞那些能夠挑戰我們固有認知,或者提供全新視角來理解事物的書籍。這本書是否會打破一些我們對化學的刻闆印象?是否會展示化學在日常生活、科技發展、甚至藝術領域中的神奇應用?我期待它能夠帶給我驚喜,讓我看到化學不僅僅是實驗室裏的學科,更是滲透在我們生活方方麵麵的力量。 我對這本書的期待,是它能夠成為我的一個“化學啓濛讀物”,幫助我重新認識這門學科。我希望它能夠激發我對化學的興趣,讓我願意主動去探索更多關於化學的知識。我希望它能讓我明白,化學並不是高不可攀的,而是充滿趣味和智慧的,能夠讓我們更好地理解世界。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一開始就給我一種“乾貨滿滿”的感覺。作為一個對科學知識有濃厚興趣的人,我總是被那些能提煉齣核心概念的書籍所吸引。“50則非知不可的化學概念”,這個描述非常精準,它告訴我這本書不會是泛泛而談,而是會直擊要害,提供那些最關鍵、最基礎的化學知識。 我非常希望這本書能夠從我們最熟悉的日常現象入手,來解釋那些重要的化學概念。比如,為什麼我們會聞到花香,這背後涉及到哪些化學物質和反應?牛奶為什麼會變酸,而酸奶又是如何形成的?塑料是如何製造的,以及它們對環境有什麼影響?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這些生活中的化學現象一一剖析,讓我恍然大悟。 “非知不可”這四個字,讓我覺得這本書的內容一定是非常具有普適性的,是理解一切化學知識的基礎。我推測書中可能會講解關於物質的組成,元素周期錶的神奇之處,以及各種化學反應的基本類型和規律。我希望它能像一本化學字典,又像一本化學入門指南,讓我能夠快速地查閱,也能夠係統地學習。 我渴望在這本書中找到能夠拓展我視野的內容,也許是關於化學與生物學的交叉,或者化學在材料科學、能源領域的應用。我希望作者能夠不僅僅局限於基礎理論,也能適當介紹一些有趣的化學史料,或者一些正在進行的化學研究,讓我感受到化學的活力和發展。 讀完這本書,我希望自己能夠獲得一種“頓悟”的感覺,能夠用化學的視角去觀察和理解世界。我希望它能提升我的科學素養,讓我不再對化學感到陌生和畏懼,而是能夠以一種更加開放和積極的態度去麵對它。這本書,對我來說,可能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次重塑我對化學認知的機會。

评分

這本書我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看到的,當時被它的書名深深吸引。“50則非知不可的化學概念”,這個說法立刻勾起瞭我的好奇心。我一直覺得化學是一門既神秘又實用的學科,但高中時期的化學課總是讓我有些吃力,很多概念似乎隻是死記硬背,並沒有真正理解它們背後的邏輯和意義。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是,它能幫助我填補這些知識的空白,讓我重新認識化學。 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解釋一些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化學現象,比如為什麼蘋果會氧化變黃,洗潔精是如何去除油汙的,又或者為什麼有些食物會有特殊的香味。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枯燥的理論堆砌,而是能用生動有趣的語言,結閤生活實例,將這些抽象的化學概念變得觸手可及。我更希望它能教會我一些基礎的化學思維方式,讓我能夠從更深層次去理解這些現象,而不是停留在錶麵。 書名中的“非知不可”也讓我覺得這本書的內容一定非常核心和重要,是理解化學這門學科的基石。我猜測書中可能會涉及一些關於物質結構、化學反應原理、能量轉化等方麵的內容,並且會以一種非常精煉和易於理解的方式呈現齣來。我希望它能幫助我建立起一個清晰的化學知識框架,讓我能夠將零散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認知體係。 我非常喜歡那些能夠激發思考的書籍,如果這本書能夠提齣一些有趣的問題,引導讀者去探索和發現,那我一定會非常喜歡。比如,它是否會討論一些前沿的化學研究,或者一些具有爭議性的化學觀點?我希望作者能夠在我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地拋齣一些“為什麼”和“怎麼辦”,讓我主動去思考,去尋找答案。 總之,這本書的名字讓我對它充滿瞭期待。我希望它能像一個引路人,帶我走進一個更廣闊、更迷人的化學世界。我希望讀完這本書後,我能夠對身邊的化學現象有更深的理解,能夠更自信地與人談論化學,甚至激發齣我對化學更進一步學習的興趣。我希望它能成為我書架上的一本常備讀物,隨時翻閱,都能有所收獲。

评分

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時,我的第一反應是:“終於有這樣一本介紹化學核心概念的書瞭!”我一直以來都覺得,很多時候我們對化學的理解不夠深入,是因為我們沒有掌握那些最根本、最關鍵的概念。這本書的名稱恰好滿足瞭我的這種需求,它承諾提供的是那些“非知不可”的知識。 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理解化學的大門。我期待它能夠詳細解釋諸如原子結構、分子間作用力、酸堿理論、氧化還原反應等這些基礎卻又至關重要的概念。我希望作者能夠用清晰的邏輯、嚴謹的論證,並且輔以恰當的圖錶和類比,來幫助我構建一個清晰的概念框架。 “非知不可”這個詞語,在我看來,意味著這本書的內容是學習化學的必備知識。我猜測書中會涵蓋元素、化閤物、混閤物等物質分類的基本原理,以及化學方程式的意義和用途。我希望它能讓我明白,這些看似簡單的概念,是如何支撐起整個龐大的化學體係的。 我特彆喜歡那些能夠激發思考和辯論的書籍。這本書是否會探討一些關於化學倫Ҷ學的問題,或者一些關於化學誤區的澄清?我希望作者能夠挑戰一些常見的誤解,引導讀者進行更深入的思考,而不是僅僅接受現有的知識。 總而言之,我希望這本書能成為我學習化學的得力助手。它不僅能讓我記住那些重要的概念,更能讓我理解它們為什麼重要,以及它們是如何相互聯係的。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我能對化學這門學科産生更濃厚的興趣,並且能夠用更專業、更準確的語言來描述和理解周圍的化學現象。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50則非知不可的化學概念”,這個說法簡潔有力,而且充滿著一種“必讀”的意味。我一直對科學知識有著強烈的求知欲,尤其喜歡那種能夠係統性地講解一門學科核心內容的書籍。 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對一些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化學現象進行深入淺齣的解讀。比如,雨水是如何形成的?為什麼會有彩虹?香水是如何散發齣迷人香味的?又或者,為什麼不同材質的衣服摸起來感覺不一樣?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用生動形象的比喻和詳實的案例,來解釋那些看似復雜但實則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化學原理。 “非知不可”這個詞組,給瞭我一種這本書內容非常精煉、非常核心的感覺。我猜測書中會深入講解一些關於物質屬性、化學鍵形成、能量轉化等基礎性的化學概念。我希望它能夠幫助我建立起一個堅實的化學知識基礎,讓我能夠理解更復雜的化學理論。 我更欣賞那些能夠拓寬我思維邊界的書籍。這本書是否會探討一些化學在不同領域的應用,比如在醫藥、環保、食品工業等方麵的作用?我希望它能夠讓我看到化學的廣度和深度,以及它在現代社會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總而言之,我對這本書的期待是,它能夠成為我認識化學的一扇窗戶,讓我看到化學的魅力和實用性。我希望它能夠激發我對化學更進一步探索的興趣,並且能夠讓我用一種更加科學、更加理性的方式去理解和看待這個世界。這本書,對我而言,將是一次知識的盛宴。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