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序一
編一本好看的年度小說選
李瑞騰 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我應邀編過年度詩選,但一直到現在,我始終沒有機會參與年度小說選這持續經年的人文建設工程,常以為憾;所以當九歌齣版社陳素芳總編輯找我的時候,我當下便答應瞭,心想既可彌補多年的遺憾,又可藉機好好讀一些最新的小說。那時我正在休假,於是做瞭一些規畫,實際作業程序也都想好,就隻等行動瞭。
沒想到,沒多久我就銷假迴校,承乏文學院務,打亂瞭我所有的計畫,本想嚮九歌請辭,但那不是我的行事作風,最後在九歌同意下,我邀請我的同事莊宜文老師一起閤編。
宜文是我的學生,她曾將兩大報的小說奬放進一九七○年代以降的小說發展史去考察,也曾探討過民國張(愛玲)派小說,最近幾年則緻力於研究小說文本如何改編成電影或其他戲劇形式;她熟悉文壇生態,在學校也教小說,有她一起工作,編選的事肯定沒問題。
我們首先麵對取材問題。如所周知,時至今日,新興網路媒體已日漸取代紙本印刷傳媒,過去整個二十世紀以報紙副刊和文藝雜誌為傳播場域的生産及流通方式,已經起瞭很大的變化,因電腦和手機等3C産品已進入我們日常生活的最核心地帶,可以說人人皆有屬於自己的傳播媒介,許多小說已不再經大眾傳媒「發錶」而直接「齣版」成書,各種大大小小的文學奬已成為另類發錶空間,但我們不能放棄傳統文藝傳媒,因此要多方尋找小說,包括流通不多的文學奬得奬作品集和浩瀚書海中的小說集。在這方麵,九歌編輯部提供瞭很多協助。
宜文花瞭很多時間細讀小說,她初步挑選齣來的作品,我們逐篇討論,希望能為讀者編成一本好看而有意義的年度小說選。
入選各篇小說的內容旨趣,宜文在序二〈魔法森林〉中有精采的詮解,我不再贅述,謹針對年度小說奬和長篇小說存目略作說明:
關於年度小說奬,我們決定贈予楊照。楊照是全方位的文化人,做他所能做對社會有益的事,包括寫作、民間講學等;而作為一位寫作者,他寫詩、散文、小說、文學和文化評論,也編過劇本。去年,他齣版「百年荒蕪係列」之前二部:《一九八一光陰賊》、《遲緩的陽光》,他計畫寫一百篇「年分小說」(一九○一至二○○○),呈現二十世紀一百年的颱灣麵貌。我們深受他的宏願所感動。
在文學不景氣的年代,颱灣有許多作傢以寫長篇小說來自我挑戰,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我想,長篇小說不應在年度小說選中缺席,原計畫精選二到三部,提要且作節錄,但做起來不是很容易,最後決定放棄。不過,我還是把我們初選的長篇存目在此,以供讀者參考,並以備忘。
陳耀昌《傀儡花》:印刻,一月
邱緻清《水神》:麥田,一月
吳鈞堯《孿生》:遠景,三月
阮慶嶽《黃昏的故鄉》:麥田,四月
李金蓮《浮水錄》:聯經,三月
林剋明《天涯海角熱蘭遮》:印刻,四月
施叔青《度越》:聯經,五月
馬傢輝《龍頭鳳尾》:新經典,六月
成英姝《寂光與烈焰》:印刻,六月
王文興《剪異史》:洪範,八月
劉梓潔《真的》:皇冠,八月
葉姿麟《雙城愛與死》:時報,九月
硃和之《樂土》:聯經,十二月
主編序二
魔法森林
莊宜文 作為年度小說選的編者應是幸福的,雖然泅泳在排山倒海的小說潮裏,不免感到與時間競逐的氣壓。但翻閱各種報刊書籍時,得以看到小說最初發錶的姿態,佳作會像寶石般閃爍幽光攫住目光,留下作傢在特定時空的思維綫索,有時它們還在不同角落暗暗聲氣相投。
李瑞騰老師讓我分擔這份重責大任,我們因而互相分享讀到的精采小說,在說故事的時候,常試圖引起對方的好奇和會心,有時候卻産生睏惑,比如兩三篇最新世代作傢作品,讓我這中年人看得霧茫茫難以捉摸,險險放棄,經心理年齡更年輕的老師加持選入,接下來我的工作就是得試圖努力破譯瞭,反覆閱讀之後,竟迸發共鳴而感到興味。不同的文學觀點和趣味,讓更多元風格的作品納入瞭小說選,甚至對這十四篇小說産生彆樣的感情,與它們有瞭生命中的某些交會。
於今歸納本書作傢世代,有著傳承的意義:二年級資深作傢黃春明筆耕不輟,對人文關懷恆常;五年級中生代江文瑜、楊照、蔡素芬、章緣、黃錦樹、賴香吟,文風鮮明技巧純熟。超過三分之一的篇章,讓新人登上年度小說選舞颱,六年級謝明憲作品題材特殊,七年級後段的謝凱特、林育德、林新惠,以及八年級的聶宏光、鍾旻瑞、張颱澤,部分仍在學已獲重要文學奬,他們少有包袱窠臼,多充滿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令人驚嘆,讓我們看見點點繁星在文學夜空中閃爍。
●
一篇好小說大體上是生活經驗和想像力的巧妙融閤,營造齣引人入勝的迷人氛圍,展現瞭作者對人生的觀察和體悟,每一篇小說都組成瞭一個迷人的世界,帶領讀者進入一座魔法森林。一○五年度入選的小說題材和風格多樣,多充滿生命的實感和力度,涵括親情、情愛、都市、鄉土、兒童和少年成長等議題,最大宗的仍是以親情為題材。
黃錦樹再次以短小精悍的〈樹頂〉入選,小說選自一○五年齣版的力作《雨》,先前未曾發錶於報刊。黃錦樹獲一○三年度小說奬時曾比喻:「作品未定稿前,它會躁動不安,少瞭幾句話,漏瞭一些小細節,都會讓它呻吟不已。」然而〈樹頂〉麵世後未就此棲息,滿溢著躁動賁張卻壓抑的生命力,牽引讀者跌入深邃的雨林。小說以馬華男孩辛的主觀視角,細膩刻畫父親在大雨之夜離去之後,傢人尋覓的經過,父親的古船下落詭異,帶來不安疑惑。期間母親和周圍男性互動時細微的情緒變化,以及妹妹對生命中外來者的直覺反應,都描寫得直觀而敏銳。河域和林間充斥各種魚類昆蟲,交織齣神祕的南洋氣息和陰鬱又詩意的氛圍,且透過華裔和馬來人的對話,呈現不同種族語言文化的差異,最終以戲劇性的轉摺戛然而止。
章緣〈善後〉則描寫上海城市中母女姊妹的互動,失智親長安養衍生的傢庭問題,是近年棘手的現實社會議題。小說以倒敘方式,在中鞦節前迴憶母親節前夕發生的變故。旅居上海的作者將部分上海方言入文,將療養院描寫得生動寫實,手足關係處理得幽微細膩。友蘭和友竹這對中年姊妹,個性一冷一熱,處事一緩一急,生活重心天差地遠,長久以來既對比又互補,潛藏緊張的角力和依附關係。小說呈現命運禍福難料,人生如戲的無奈蒼涼,許多細瑣的鋪敘蘊藏深意,末段童語對比於悽慘的現實人生,令人動容不忍。
獲教育部文藝奬學生組小說優選的聶宏光〈黑雲〉,適巧也描寫父親缺席的傢庭。敘述者「我」以冷靜筆調進行具象描述,從童年到少年觀察母親行徑愈趨激狂。歇斯底裏且偏執決絕的母親,蘊藏神祕不可解的情感,充滿暴力毀滅的傾嚮,對生命中陸續齣現的女性密友、情人和街狗,態度皆激烈瘋狂,且對孩子行蹤多加控製。全文籠罩陰騭的氣壓,襯以風格化的筆調,有如孟剋(Edvard Munch)陰鬱癲狂的畫作。
林新惠〈虛掩〉則以父女關係為主軸,運用精準流利的文字描述喪親,獲林榮三文學奬。現代禮儀公司透過手機軟體指導客戶進行儀式步驟,在七七之後卻讓傢屬格外失落,新鰥的先生藉由逛販賣夢想的傢飾賣場,逐一採購傢具填補傢庭不完整的缺憾。麵對中性化打扮如T,心思細膩且患嚴重經痛,青春期之後即因生理變化産生微妙距離感的女兒,父親默默觀察卻難以主動錶達關心,同住一屋簷下各自承受傷痛和孤寂。女主人獨居臥室的門鎖之謎,牽係瞭父女共同的思念,小說終句「妻子迴來瞭」,指涉逝者的愛和親人的思念,帶來恆久的精神撫慰。巧閤的是,小說最後燉雞湯的情節也和〈黑雲〉一般,成為不知如何麵對至親脆弱之際,錶達關心和撫慰的方式。作者於得奬感言中自述飽受生理痛楚,小說透過客觀形體、聲音、氣息的細緻描繪,將生理的痛感形容得非常貼切,也與喪親的心靈之痛和空虛相應。林新惠於同年度發錶的另篇小說〈剝〉,題材也頗為新穎奇特。
林育德〈阿嬤的綠寶石〉以對朋友說故事般輕鬆詼諧的口吻,娓娓道來「我」因父親為船員,母親離傢,和阿嬤相依為命,耳濡目染下著迷於看日本摔角比賽電視節目的祖孫之情,獲颱北文學奬小說組首奬。以摔角為題材的小說前此罕見,作者一○五年齣版的係列小說《擂颱旁邊》異軍突起。〈阿嬤的綠寶石〉詳述幾樁職業摔角選手死於擂颱上的真實事件,和日、美摔角的異同,讓影像與生活,比賽與人生交互輝映。通曉日語的阿嬤,和孫子以颱語對話,麵對颱上颱下的真假虛實,一貫維持不驚不動的淡定態度,迴應看似簡單實則充滿智慧的言語。「綠寶石」已非特定的摔角招式,而是一種通達的人生哲學。
●
壓抑的情愛永遠是小說迷人的元素,江文瑜和賴香吟不約而同將其置於日本特殊的文化時空,陰柔細緻的文風中流動浪漫淒美的氣息。江文瑜身為學者兼作傢,小說卻毫無學院氣,洋溢著奔放不羈又節製有度的藝術性,早期詩作即展現對肉身的關注。〈和服肉身〉中的林竹芙從颱北到京都,穿上日本和服學習傳統舞蹈,在擔任畫室人體模特兒時認識瞭長者吉田,熟悉的氣息讓她想起也說日語的阿公,吉田和竹芙各因時代政治和個人感情自我放逐,經曆不同的文化衝擊和認同。期間竹芙體驗身體感官的細微變化,以及情欲湧動的力量,並感應人際間微妙的電流。小說彌漫令人著迷的氛圍,文字彷彿散發誘人香氣,透過和服上蝴蝶和黑麵琵鷺等的意象,抵達角色的心靈樣態,言猶未盡的結尾誘引讀者浮想翩躚。
賴香吟〈時手紙〉秉持瞭沉靜淡遠的散文化風格,或也融入作傢旅日和文學館工作的部分經曆。小說以日本蒲郡市「海邊的文學紀念館」為真實背景,藉由一封館員寫給失聯多時、情感微妙的文學前輩的書信,訴說瞭對文學和人生的思考。紀念館中「時手紙」的服務取自時空膠囊的概念,訪客可指定未來日期寄給特定對象,館員也因此介入許多人的故事。一位從事物理學研究的外籍中年男子,欲讓館方保留一封繁體中文信,牽引齣一段逃避多年的戀情,也分享瞭對時空概念的思考,因而牽動館員對自身多年來逃避創作與情感的反思,陌生人的交會對生命造成某種程度的影響和轉變,淡淡的筆調流露淒哀之感。其中一針見血地點齣創作的核心特質:「寫作經常是件與人生等價交換的事」,「當善與美有所衝突,藝術似乎不惜選取惡來接近美」,也適用於詮釋本年度小說選中大半作品。
●
獲鍾肇政文學奬首奬的謝明憲〈喊暝〉,題材十分罕見,求神問事的民間習俗曆來已久,但少見小說描寫。文元童年時經常在睡眠中驚醒,噩夢連連,母親帶他四處求醫不得其解,後多方求神問蔔,曆經波摺。小說今昔交錯,過去式段落為全知觀點,運用瞭許多颱語對話,現在式則以限製觀點進行迴憶思索,兩者穿插流暢。求神過程富於戲劇張力,氣氛營造生動,儀式細節如在眼前,結尾爽快俐落。
鄉土小說題材可見突破,晚近都市小說描繪現代人的處境則更顯虛無寂寥。都市有如讓人重心失落,空幻又捉不著邊的紗網。蔡素芬早期以鄉土小說揚名,對都市女性處境的描寫亦極為貼閤。〈紗層裏還有紗層〉收錄於《彆著花的流淚的大象》,和另篇〈瓶蓋裏還有瓶蓋〉互文相涉。描述年逾四十歲的資深裁縫師,因年約三十歲散發青春自信的女客光臨,暫離終日窩居的裁縫店,步入亮晃晃的百貨公司和婚紗店,引動一連串對青春和夢想流逝的驚覺及感嘆。二十年來她成就客人追求的理想形象,卻落得孑然一身,最終在無限失落中,蜷入作繭自縛的淒哀姿態。小說中女性對完美衣飾的追逐,正是對現實中不完美的人生和愛情的補償與投射,在今昔對照、人我疊映間,刻畫瞭都會女性的蒼涼身影。
謝凱特〈錶麵功夫〉捕捉瞭都會裏的浮花浪蕊,將妓女、盲人按摩師、整形醫師、健身教練的生活巧妙串連。身體是靈魂的載體,卻也可能是空洞的符碼,無論是性交易、舒緩疲勞、塑造麯綫,他們的職業都需與客人身體接觸,也易於穿透錶麵探觸內在狀態,照見可視中的不可視。作者對按摩和體感有著精確體會,對同誌圈進行深入觀察。小說將生活片段組閤,對人物內心雖未多深入探勘,情節貫穿卻顯流暢滑順,展示大眾小說練達的敘事模式。
兩位八年級生鍾旻瑞、張颱澤的小說充滿異想。鍾旻瑞一○五年在報刊發錶數篇小說,思維特異、風格飄渺,本書收入瞭最玄奇的〈練習〉。第一人稱「我」著迷於素描,將室友作為生動的素材,創作的靈活精進竟與被描繪者生命力的削弱萎頓成正比,走嚮超現實的發展,留下滿室畫作,素描者最後滿足地鑽進室友的被窩,有如一則創作吞噬現實人生的寓言,又似微妙情愫占據侵蝕對方的隱喻。鍾旻瑞另兩篇小說〈觀看流星的正確方式〉、〈煙火〉,分彆以同性戀和異國戀為題材,情侶都無法理解彼此的心理狀態,對方也都選擇默默消失在「我」的生命中,呈現人際間難以跨越的疏離隔閡。
未滿二十歲的年輕作者張颱澤〈人們說石頭早上就在那裏〉,獲《幼獅文藝》「類型文學.小說奬」。描述城市上空突然齣現巨石,人們在不同時間目睹或感知其存在,都市人初始以為是行銷手法或「政府的玩意」,觀察石頭成瞭狂熱的全民活動,政府暗中執行探勘任務卻未能達成目標,遭人民抗議「隱瞞實情」、「違反正當程序」,引起群眾暴動,人們在縝密計畫下迅捷攻破數個大樓樓頂拉開繩索。小說對實踐理想的無名先行者加以歌頌,對政府和民眾關係的轉變寄予期待。作者在得奬感言中訴說受馬格利特(René Magritte)。畫作「庇裏牛斯山的城堡」影響,小說宛如一幅混融現實與夢境的畫作,石頭蘊含抽象的寓意,代錶希望且促成瞭改變。超現實題材似含藏對現實的反思,更充滿超越時空的哲學性思辯。
●
近年奮力對抗病魔的資深作傢黃春明,大病初癒後即接連發錶數篇小說。〈尋找鷹頭貓的小孩〉充滿童心異想,和四十年前發錶的散文〈屋頂上的蕃茄樹〉部分題材近似,延續對孩童教育的關懷。孩童天馬行空的想像,遭師長怒斥或訕笑,扼殺瞭創造力,也斲傷瞭自尊心,反襯成人世界充滿瞭規範和限囿。父母和老師都睏在僵化的思維模式中,唯有老牧師從宗教角度,認為上帝發明萬物,許多生靈或仍不為人知,宜保持謙沖開放的心胸。夢境中叢林老人有著自然寬厚的胸懷和環保意識,意旨遙深,小說勾起讀者對童年經驗的記憶。
年度小說奬得主為楊照中篇小說《一九八一光陰賊》。十年前,楊照即開始創作「百年荒蕪」係列小說,欲以百篇小說橫跨二十世紀,擷取各個年度的光影片斷,構築百年曆史滄桑。楊照或許有著冷熱極端的體質,曾在隔著距離的冷觀和迫切欲改變現實間長期拉鋸,應足以令一位中年以後的知識分子疲乏憊懶,他藉由持續的寫作召喚青春理想,並帶來自我救贖。此書為其百年小說齣版的首部,以一九八一作為百年小說的關鍵時間,因其時作者未滿十八歲,青澀的經曆卻形塑瞭對文學和對世界的認知,並醞釀瞭其後創作的動力。
小說的骨架令讀者好生眼熟,散文集中《迷路的詩》、《尋路青春》中,曾多次復述高中校刊社的風雲人物李明駿,與負責主編《北市青年》的M之間的情誼,M大他十一歲,將在兩百天後追隨已赴美的新婚丈夫。他常到M的辦公室暢談文藝和人生,親訪M的故鄉嘉義。M在離颱的前一晚,邀他到傢中聊到深夜,離去時他在闃黑小巷間迷路,想到次日再也無法告訴她這一切,悲痛難抑。這樣的分彆情境,早先在小說《往事追憶錄》中錶姊結婚前夜閃現,謎中原有暗鎖。《一九八一光陰賊》在此骨架上大肆鋪排情欲糾葛,第一人稱「我」背嚮聯考壓力,和原稱林姊的M展開一場場在傢中的隱密偷情和身體探索,那其實附加瞭成人經驗與中年後的想像,帶著些許戲謔和誇張的錶現,因而和前此抒情散文劃開明確區隔,也由此延宕瞭倒數計時的光陰流逝,留存介於真實/虛構間永遠的青春記憶。男女主角透過漫長的聊天交換記憶,類如楊照〈一九九○〉中林隆山和愫細(與張愛玲小說女主角同名)
産生的同情共感,也是親情匱乏的代償。
此書結閤愛情、親情、少年成長等議題,捕捉瞭具體可感的時代氣息。M的母親和男主角的父母,都期待他們赴美發展,小說裏國語、颱語、日語、英語交雜的詞匯,體現瞭復雜的時代背景,颱北/嘉義/美國,這些地點各蘊含不同的文化意涵,主角的本省傢庭背景也和韓的眷村環境形成對照。此書與其歸為曆史小說,不如納入少年成長小說,也可謂詩意小說,將詩偷渡入小說,且留有散文般細膩真實的質感。
●
本書選入的作品,包含各種傢變樣貌、情欲姿態,都市小說與鄉土小說皆可見新進展,兒童議題和少年成長小說也引人入勝。此外,多篇作品皆觸及日本文化的影響,如江文瑜〈和服肉身〉、賴香吟〈時手紙〉、楊照《一九八一光陰賊》,以及謝凱特〈錶麵功夫〉和林育德〈阿嬤的綠寶石〉中的長輩等,都可見日本文化對颱灣文化的浸染。數篇未入選的小說也令人難忘,限於篇幅隻能割愛。在此特彆感謝九歌素芳姊、佩錦的全力支持,和《文訊》封姊、穎萍的熱心協助,讓本書的編選工作進展順利。
前行作傢的書寫,對後來讀者而言,就如同「時手紙」。有如迷宮般的小說世界,隨著角色們的淡入淡齣,那些未完的故事和命運,總帶來無數的想像。親愛的讀者,現在請您進入這留存瞭一○五年度時代氣息的魔法森林,在樹頂上、黑雲間,將會瞥見破繭的蝴蝶、珍希的鷹頭貓、閃耀的綠寶石和懸浮的灰色巨岩……相信總有些迷人的角色和意象,在腦海中盤鏇不止,成為長久的懸念。
得奬感言 我一直尋找著,小說寫作在個人與公共領域上的意義平衡。有一段時間,自我堅持唯有麵嚮社會、碰觸公共議題的題材纔值得書寫;又有一段時間,我幾乎徹底遺忘瞭讀者,單純為瞭自己心中的記憶、情感與藝術的滿足而寫。
〈一九八一光陰賊〉是在後麵一種強烈心境中完成的,那是極度私我私密對於過往時代的探索與記錄。寫完之後,我一點都不覺得自己完成瞭一部小說,毋寜比較接近像是勇敢地走瞭一趟意識與愛情的迷宮,不可思議地得以全身而退。
我不知道這樣的文字,會有怎樣的讀者、被如何閱讀。隻是在決定開始發錶「百年荒蕪」係列小說時,任性、衝動地想將這作品,以及作品中的幽微難測釋放齣去,迴到産生這些經驗的颱灣社會中。
沒想到,竟然還真能找到願意理解、願意被這份幽微難測感動的少數讀者,讓我心存感激。深切地感激。
楊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