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精選200句

黃帝內經精選200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中醫
  • 養生
  • 黃帝內經
  • 健康
  • 經典
  • 中醫養生
  • 傳統文化
  • 醫學
  • 養生之道
  • 國學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插圖演繹亙古醫理,頂級養生方案培元固本,
簡讀之可含英咀華,精讀實踐之可安養天年。

  從《黃帝內經》的菁華中,體悟先人如何在修身中得以養生。

  生命與自然,健康與哲學,治心與養生。
 
《杏林探微:曆代醫傢臨證經驗錄》 ——一部溯源古今、洞察臨床脈絡的醫學瑰寶 引言:懸壺濟世,薪火相傳的醫學史詩 在中華文明綿延數韆年的曆史長河中,醫學始終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它不僅關乎個體的生命健康,更是維係社會安定的基石。本書《杏林探微:曆代醫傢臨證經驗錄》並非對某一部經典進行精煉或解讀,而是將目光投嚮更廣闊的醫學天地——即自先秦至民國時期,那些在臨床一綫磨礪齣的、鮮活而珍貴的“臨證經驗”。 本書旨在構建一座溝通古代與現代的橋梁,係統梳理和展示曆代著名醫傢,如張仲景、華佗、孫思邈、李杲、硃丹溪、葉天士乃至近現代名醫(如吳鞠通、王孟英等)在實際診療案例中所體現的獨特思維方式、辨證論治的精妙手法以及對復雜病機把握的深刻洞察。它強調的不是理論的抽象復述,而是理論在具體患者身上的靈活應用與創新。 --- 第一捲:雛形與奠基——先秦至漢代的經驗萃集 本捲聚焦於醫學從巫術色彩中獨立齣來,逐步建立起樸素的生命觀和病理觀的早期階段。我們不再討論《內經》的宏大體係,而是側重於在簡帛文獻和早期方書中,如何體現“經驗”二字。 1.1 扁鵲學派的“望、聞、問、切”實踐基礎: 詳細剖析扁鵲如何通過切脈對不同病癥做齣預判,結閤其“望色”的實踐記錄,還原其在疾病早期介入的經驗性判斷。重點展示他如何根據脈象的細微變化,推斷疾病的傳變路徑。 1.2 傷寒雜病的“格經”與辨證的演化: 深入張仲景《傷寒論》的臨床應用層麵。著重分析其六經辨證是如何在麵對大量外感熱病時,通過有條不紊的層層遞進來確定病位和病性的。例如,如何區分“太陽病中風”與“太陽病傷寒”在臨床錶現上的差異,以及“少陽病”樞機不利的獨特性處理。這並非對條文的背誦,而是對“仲景之法”在臨床思維中的操作流程的復現。 1.3 婦幼醫學的早期經驗積纍: 梳理《金匱要略》中關於婦科疾病,如妊娠嘔吐、胎漏下血、月經不調等病癥的經驗方應用。這些經驗往往建立在對女性生理特點的長期觀察之上,強調“不拘泥於常法”的靈活處理。 --- 第二捲:隋唐至宋金元——地域特色與流派的形成 隨著醫學知識的積纍和地域交流的深入,不同的醫學流派開始在特定區域和病種上展現齣獨到的經驗。 2.1 孫思邈的《韆金方》:醫德與經驗的結閤: 探討孫思邈對慢性病和老年病的係統性認識。他的經驗強調“養生先於治病”,通過長期的服食與生活調護,來減緩疾病的發生。側重分析他對脾胃虛損、腎虛衰老的經驗性調護方略。 2.2 宋代溫病學的萌芽與實踐: 雖然成熟於明清,但宋代對疫病傳播的認識已初步具備經驗性觀察。記錄瞭宋代醫傢在處理瘟疫時,如何根據地域氣候與人群體質調整治療策略的早期嘗試。 2.3 金元四大傢:對病機認識的深化與拓展: 劉完素(火熱論): 側重其在辨識內生鬱熱方麵的經驗,尤其是在皮膚病和高熱病中的清熱瀉火的經驗性應用。 張從正(攻下派): 聚焦其“汗、吐、下”三法在臨床中的具體指徵和劑量掌控的經驗,探討其對“實證”的判斷標準。 李杲(脾胃論): 詳述其“內傷脾胃,百病由生”的臨床邏輯,以及如何通過補中益氣、健脾升陽來治療久病體虛的經驗。 硃丹溪(滋陰派): 重點分析其對“陽常有餘,陰常不足”的體悟,以及在陰虛燥證、虛火上炎等復雜情況下的滋陰降火經驗。 --- 第三捲:明清至近現代——外感辨證的精細化與醫案的詳實記錄 明清時期,醫案的記錄愈發詳盡,溫病學派的興起標誌著對外感病的認識進入瞭新的層次,對辨證的精細化要求達到瞭前所未有的高度。 3.1 吳有可與葉天士:溫病學經驗的裏程碑: 吳有可(戾氣學說): 探討其對“毒邪”概念的建立,及其在治療高熱傳染病時,如何以氣分病為先,重用辛涼解錶的獨特經驗。 葉天士(衛氣營血辨證): 詳細剖析衛、氣、營、血四層傳變在具體病例中的體現,如“衛分見疹,氣分見黃”等經驗性指徵的辨識方法,以及在不同階段的用藥差異。 3.2 薛己與喻昌:內科雜病的經驗積纍: 介紹薛己在治血與治傷寒方麵的經驗,特彆是對跌打損傷和久病入絡的認識。梳理喻昌對肝鬱脾虛證的臨床觀察,以及其在情緒與髒腑功能相互影響方麵的經驗總結。 3.3 近代醫傢的融閤與創新經驗: 收錄清末民初,在西醫衝擊下,中醫名傢如何將傳統經驗與時俱進的案例。例如,王孟英對濕熱病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如何通過調整配伍,使傳統方劑在應對更復雜的現代生活方式帶來的病變時,依然保持療效的經驗總結。 --- 結語:經驗的繼承與超越 《杏林探微》並非試圖取代任何經典,而是提供一個“案例為王”的視角。它精選瞭曆代醫傢在麵對具體患者時所展現的“活的智慧”——那種不受限於書本條文,而是根據個體差異、時令變化、地域氣候靈活變通的臨床決策能力。全書通過對大量醫案的剖析,旨在啓發讀者理解:真正的醫學傳承,是經驗的積纍、思辨的深化和對生命的敬畏,而非教條的固守。 這部匯編,是獻給所有緻力於在杏林中深耕的實踐者的寶貴參考。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錢國雄


  專欄作者,潛心研究中醫多年,畢業於遼寜大學,專注於中醫典籍的研究與傳播工作。
 

圖書目錄

第1章:素 問──人與自然的討論
001‧形與神俱之法
002‧至人、聖人與賢人之彆
003‧自然界之氣
004‧春夏之氣調神論
005‧鞦鼕之氣調神論
006‧四時陰陽,萬物根本
007‧陽氣,若天與日
008‧陽氣一日而主外
009‧陰之所生,本在五味
010‧八方之風
011‧黑色入腎
012‧知之則強,不知則老
013‧四經十二從
014‧十二藏之相使
015‧藏氣和諧論
016‧五味之所閤
017‧治病論
018‧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019‧診要之法
020‧刺法之所在
021‧診法論
022‧脈象之夢映
023‧平人氣象
024‧胃者,平人之常氣也
025‧生病起於過用
026‧病在肝
027‧腎病之癥
028‧五氣所病
029‧五勞所傷
030‧背腧
031‧壞府論
032‧虛實論
033‧論消癉虛實
034‧脾病而四肢不用
035‧溫熱病論
036‧肝熱病論
037‧咳論
038‧痛則不通
039‧言而可知,視而可見
040‧氣結論
‧《類經圖冀》十四脈圖
041‧鼓脹病
042‧痹病
043‧胃脘癰論
044‧人有重身,九月而喑
045‧五氣之溢,名曰脾癉
046‧膽癉
047‧人生而有病巔疾者
048‧耳鳴
049‧刺有淺深,各至其理
050‧刺之禁數
051‧虛實之要
052‧氣實者,熱也;氣虛者,寒也
053‧虛實之要,九針最妙
054‧灸寒熱之法
055‧腎以聚水而病
056‧血氣不和,百病乃生
057‧瀉熱說
058‧血氣未並,五髒安定
059‧虛實之生
060‧陽盛生外熱
061‧邪氣者,常隨四時之氣血而入客也
062‧五運陰陽者,天地之道也
063‧歲木大過
064‧歲火太過
065‧平氣之名
066‧平氣
067‧右熱左溫,左寒右冷
068‧強其內守,必同其氣
069‧服有約
070‧化不可代,時不可違
071‧病機
072‧調其氣,使其平
073‧壽命之本
074‧高梁之變
075‧風者,百病之始
076‧風客淫氣,精乃亡,邪傷肝也。
077‧人之陰陽
078‧南方赤色,入通於心
079‧重陰必陽,重陽必陰
080‧怒傷肝,悲勝怒
‧《醫宗金鑑》十二脈圖
081‧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陰也
082‧不法天之紀,不用地之理,則災害至矣
083‧二陽之病
084‧至道在微,變化無窮
085‧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
086‧能閤脈色,可以萬全
087‧五榖湯液及醪醴
088‧神去之而病不愈
089‧容色見上下左右,各在其要
090‧脈者,血之府也
091‧四變之動,脈與之上下
092‧胃之大絡,名曰虛裏
093‧妊子
094‧人以水榖為本
095‧無問其病,以平為期
096‧病隨五味所宜
097‧五味所禁
098‧五形誌
099‧是謂冥冥,莫知其形
100‧不足者補之
101‧高梁之疾
102‧病雖未發,見赤色者刺之
103‧治熱病
104‧勞風之病
105‧腎風
106‧熱而煩滿
107‧水氣病
108‧骨痹
109‧瘧疾
110‧血枯
111‧痿
112‧痿癥之彆
113‧厥論
114‧刺深淺之分
115‧適其至所
116‧萬舉萬全,氣血正平,長有天命

第2章:靈樞──針灸療法大成之作
117‧濁氣在中
118‧兩寒相感,中外皆傷
119‧麵不衣之故
120‧邪之中人
‧《內照圖》八脈圖
121‧智者之養生
122‧刺寒痹
123‧經脈之平衡
124‧刺此病者,各以其時為齊
125‧營氣之道
126‧五藏常內閱於上七竅
127‧晝精而夜瞑
128‧漏洩
129‧血之與氣,異名同類
130‧酒者,熟榖之液
131‧食方食
132‧邪在肺
133‧邪在肝
134‧邪在心
135‧刺之害
136‧偏枯,身偏不用
137‧耳聾無聞,取耳中
138‧噦,以草刺鼻,嚏,嚏而已
139‧人之欠者
140‧人之唏音
141‧人之嚏者
142‧人之哀而泣涕齣
143‧順之
144‧便病人
145‧津
146‧液彆為五
147‧以官候五髒
148‧五色決於明堂
149‧有餘不足,有形矣
150‧厥氣客五髒,有形矣
151‧以人應木
152‧五髒之堅脆
153‧六腑之應
154‧五色各見其部
155‧五色決於明堂
156‧以五色命髒
157‧四時之風,其所病各不同形
158‧四時之風,病人何如
159‧忍痛與不忍痛者,非勇怯之分也
160‧酒悖
‧《經脈圖考》八脈圖
161‧五髒之腧
162‧榖氣有五味,分入五髒
163‧榖之五味
164‧五宜
165‧水脹
166‧巫者,因知百病之勝
167‧以色知皮肉氣血筋骨之病
168‧人有肥、有膏、有肉
169‧五奪
170‧針入而氣逆
171‧蟲為下膈
172‧人之卒然憂恚,而言無音
173‧形樂誌苦,病生於脈
174‧五髒氣
175‧五勞
176‧五裁
177‧人之善忘
178‧卒然多臥
179‧寒邪客於經絡
180‧癰疽之彆
181‧氣之在脈
182‧疾雖久,猶可畢
183‧手太陰經
184‧六腑之所與閤
185‧邪氣之中人高也
186‧陰之與陽,異名同類
187‧相生、相勝之脈
188‧色脈與尺之相應
189‧心脈之緩急大小
190‧肺脈之緩急大小
191‧肝脈之緩急大小
192‧脾脈之緩急大小
193‧腎脈之緩急大小
194‧凡刺之要,官針最妙
195‧恐懼者,神蕩憚而不收
196‧皮寒熱
197‧衄而不止
198‧痛
199‧眾痹
200‧周痹
 

圖書序言

前言

  《黃帝內經》簡稱《內經》,是託名黃帝及其臣子岐伯、雷公、伯高等人的論醫之書,包括《素問》和《靈樞》兩部分,各捲八十一篇,共八十餘萬言。《黃帝內經》中的主旨思想深受先秦經典的影響,如《周易》裏麵的「陰陽」哲學,《尚書》裏麵的「五行」學說,還有《論語》裏講的「中和」思想,老子、莊子的「清靜無為」「聚氣養氣」理念,等等。

  《黃帝內經》中所述的理論,化繁為簡,無外乎四個字:「順其自然」,書中把人體各個部分看成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人和天地自然也是一個整體。自然界有不同的變化,人體為瞭適應自然,當然也會隨之産生變化,即「人與天地相應也」。

  例如:天地自然永遠是從春到夏,從鞦到鼕,人的五髒六腑運行規律便也是一樣,從生長到生發,從收斂到收藏。隻有按照這個順序,你的身體纔是健康的,生命纔能得以延長。

  有些學者認為《黃帝內經》是黃帝時代的作品,事實上從古至今,它的成書年代眾說不一,但這並不影響它所閃爍的耀眼光環。曆代醫傢無不把《黃帝內經》作為必讀的教科書,曆代醫學著作無不從中找尋自己的理論淵源。然而在一片光芒之下的,卻是晦澀難懂的文字和拒人韆裏之外的深奧理論。就連專業的醫學工作者都對它望而卻步,更何況是普通的讀者。所以我們需要用一種較為閤適的解讀形式,說明你用另一種方式閱讀《黃帝內經》,使它離你不再遙遠,不再那麼艱難晦澀。

  本書的編排,有以下幾個特點:

  我們篩選瞭《黃帝內經》中比較具有普遍性與實用價值的兩百句經典詞語,集閤而成本書。全書兩百句經典名句,每句都包含有原文、注釋、譯文、深入淺齣解經典、頂級養生之道等幾個欄目。精選的原文都是富有實用性和哲理性的經典語句編者對生僻字加以注音、注釋,幫助讀者掃清閱讀障礙;對原文進行現代白話文翻譯,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原句蘊含的意境;全麵解析經典中所蘊藏的深刻哲理,並聯係實際,古為今用。一些篇章後麵還附有保健提醒欄目,給您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保健常識。

  此外,我們精選中醫古籍中的優秀原版版畫作為本書的插圖,這些插圖齣自《經脈圖考》《類經圖翼》《內照圖》《醫宗金鑑》等中醫古籍,每幅圖片都有相對應的經穴歌及譯文,還有相關的圖錶說明您解析人體的脈絡、經穴和腑髒。這古樸的繪圖作為本書的有益補充,將《黃帝內經》中玄奧的道理娓娓道齣。盡可能地把原本枯燥的原文細緻生動地加以解讀,使其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呈現在讀者麵前。

  綜上所述,我們奉獻給讀者的,是一本對經典做瞭精選和全方位解析的,融入瞭眾多素材的佳作。我們盡力將《黃帝內經》的現代價值與魅力用最容易理解、最適閤現代人閱讀的方式彰顯齣來。隻要認真去讀,人人都能有所得,人人都能在書中找到自己的體驗和感受。

  本書是醫學,更是醫道。它的真正作用不是機械性地對疾病進行治療,而更像是一位老師,引導我們順應自然的力量,培補我們智慧的元氣,告訴我們怎樣去做人和生活。
 

圖書試讀

◎四時陰陽,萬物根本

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肝氣內變。逆夏氣,則太陽不長,心氣內洞。逆鞦氣,則太陰不收,肺氣焦滿。逆鼕氣,則少陰不藏,腎氣獨沉。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譯文:與春氣相違,少陽之氣就不能生,從而使肝氣內鬱而生病變;與夏氣相違,太陽之氣就不能長,就會心氣中空;與鞦氣相違,太陰之氣就不能收,就會使肺氣躁悶;與鼕氣相違,少陰之氣就不能藏,就會使腎氣消沉而功能衰減。可見四時陰陽,是萬物生長的根本。

◎深入淺齣解經典

四時陰陽,就是指按照一年四季氣候陰陽變化的規律和特點進行調養。鼕至陽生,由春到夏是陽長陰消的過程,所以有春之溫,夏之熱;夏至陰生,由鞦至鼕是陰長陽消的過程,所以有鞦之涼,鼕之寒。人類作為自然界的一部分,要順應四時的變化以調攝身體,以達到陰陽平衡、髒腑協調、氣血充盛、經絡通達、情誌舒暢的養生保健目的。這也是中國哲學「天人相應」、「天人閤一」思想的體現,這種思想始終提示人們,要在生産、生活中處處適應自然界的變化,如此纔能安然生息。

◎頂級養生之道

在一年四季中,春夏屬陽,鞦鼕屬陰。自然節氣也隨著氣候的變遷而發生春生、夏長、鞦收、鼕藏的變化。因此,人在春夏之時,要順其自然保養陽氣,鞦鼕之時,亦應保養陰氣。這就要求人們凡精神活動、起居作息、飲食五味等都要根據四時的變化,進行適當的調節。在作息時間上做到「起居有常」,春夏「夜臥早起」,鞦季「早臥早起」,鼕季「早臥晚起」。在飲食五味上要有規律,過飢、過飽或飲食偏嗜均能傷害髒腑,影響健康,蔬菜瓜果的食用亦有一定的季節性。

心經穴歌

手少陰心起極泉,青靈、少海、靈道全。通裏、陰郤、神門下,少府、少衝小指邊。

命門為原氣之所係

髒各有一,腎獨有兩。左者為腎屬水,右者為命門屬火。所謂陽生於子,火實藏之。命門者,男子以藏精,女子以係胞,其氣與腎通。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認為,要理解一個博大精深的學問,最好的方式就是抓住其核心。而《黃帝內經精選200句》,正是做到瞭這一點。《黃帝內經》作為中醫的奠基之作,其思想的深刻性毋庸置疑。然而,原著內容龐雜,古文晦澀,對於現代讀者而言,無疑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這本書的齣現,就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通往智慧殿堂的大門。它巧妙地從原著中精選齣200句最具代錶性、最能體現中醫精髓的語句,並加以提煉。每一句都如同一枚閃耀著智慧光芒的寶石,蘊含著深刻的醫學道理和養生智慧。我驚喜地發現,許多看似古老的論述,在今天看來依然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例如,書中對“情誌緻病”的論述,讓我深刻認識到情緒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也更加警惕過度壓抑或放縱情緒可能帶來的負麵影響。讀這本書,就像在與一位睿智的長者對話,他用最簡潔的語言,嚮我揭示瞭生命的奧秘和健康的真諦。它沒有給我灌輸任何強硬的理論,而是引導我主動去思考,去感受,去實踐。這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啓迪,也是我喜愛這本書的根本原因。

评分

說實話,我一直覺得《黃帝內經》這種經典著作離我們普通人太遙遠瞭,晦澀難懂,更彆提去理解和運用瞭。直到我遇到瞭《黃帝內經精選200句》。這本書就像一道橋梁,把我與古老的智慧連接起來。首先,它“精選200句”的做法,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我不需要去啃厚厚的原著,隻需要花點時間去品味這200句精煉的文字。這些句子,如同璀璨的珍珠,每一顆都閃耀著中醫的獨特光芒。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陰陽五行”的闡釋,雖然隻是簡單的幾句話,但卻讓我對人體的運行規律有瞭初步的認識。它不像某些現代養生書籍那樣,一味強調“吃什麼補什麼”,而是從更宏觀、更整體的角度來探討健康。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治未病”的理念,這句話讓我明白,預防比治療更重要,我們應該在身體齣現問題之前,就做好養生的工作。這本書也讓我開始關注自己的情緒,認識到“喜傷心,怒傷肝”並非空穴來風,情緒的波動確實會對身體産生影響。它不僅僅是一本講中醫的書,更是一本關於生活方式的書,一本關於如何與自己和自然和諧相處的書。

评分

在眾多關於中醫的書籍中,《黃帝內經精選200句》以其獨特的視角和精煉的內容脫穎而齣。我是一個對傳統文化有著濃厚興趣的人,尤其關注那些能夠指導生活、提升身心健康的學問。這本書的齣現,正是我所期待的。它沒有將《黃帝內經》的全部內容一股腦地呈現給讀者,而是 carefully 挑選齣200句最能代錶其核心思想的語句,這對於廣大初學者來說,無疑是一份珍貴的禮物。我常常在閱讀時,會停下來思考一句,然後嘗試去與現實生活中的情況相結閤。比如,書中關於“天人閤一”的理念,讓我意識到人體作為一個整體,與外部環境是息息相關的。春夏鞦鼕的變換,晝夜的交替,都會影響我們的身體狀態。這種宏觀的視角,讓我不再局限於孤立地看待身體的某個病癥,而是將其置於更廣闊的時空中去理解。而且,書中的語言雖然古老,但經過精選和提煉,已經變得相對易懂。它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增長,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轉變。我開始更加注重身體的整體調理,而非僅僅針對某個癥狀進行治療。這種由內而外的養生理念,讓我覺得更加踏實和有效。

评分

這本《黃帝內經精選200句》真是一本奇書!我最近一直在探尋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偶然間翻到瞭它。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透著一股古樸典雅的氣息,拿在手裏沉甸甸的,仿佛承載著韆年的智慧。我被它吸引的第一個原因,是它“精選200句”的定位。要知道,《黃帝內經》原文浩如煙海,對於我這樣初涉中醫的讀者來說,簡直是望而生畏。但這本書就像一位慈祥的長者,將那些最精華、最核心的智慧提煉齣來,濃縮成200句,這對我來說簡直是福音。我不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鑽研那些晦澀的篇章,就能窺見中醫的冰山一角,感受到它深厚的理論基礎和實踐價值。每讀一句,都仿佛打開瞭一扇新的窗戶,讓我對人體的奧秘、健康的真諦有瞭更深的理解。而且,它的語言也相對比較精煉,雖然有些地方依舊需要反復揣摩,但整體而言,比直接閱讀原著要容易接受得多。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一些養生理念的闡述,比如“順四時而適寒暑”,讓我意識到遵循自然規律的重要性,不再盲目地追求所謂的“養生秘籍”。這本書讓我開始真正思考,什麼是真正的健康,以及如何通過調整生活方式來達到內心的平靜和身體的和諧。

评分

入手《黃帝內經精選200句》純屬偶然,但卻是一次意料之外的驚喜。我平日裏對中醫養生頗感興趣,但總覺得理論太深奧,難以入門。這本書的齣現,恰好彌補瞭這一空白。它的篇幅適中,內容精煉,尤其那“200句”的標簽,簡直是為像我這樣的初學者量身打造的。我嘗試著每天讀幾句,然後結閤自己的生活去體會。有些句子雖然簡短,但蘊含的道理卻發人深省。例如,“藏象”的概念,讓我對身體的各個器官有瞭更形象的認識;“氣血”的論述,更是讓我明白它們對於維持生命活動的重要性。我發現,書中很多關於飲食、起居、情誌方麵的建議,放在今天依然適用,甚至可以說,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們更需要重拾這些古老的智慧。這本書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復雜的術語,而是以一種樸實無華的方式,將中醫的精髓娓娓道來。它不是那種“速成”的養生指南,而是一本能夠引發思考、引導實踐的智慧之書。我常常在閱讀後,會主動去觀察自己的身體變化,調整自己的作息,嘗試書中提到的食療方法。這種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讓我感到充實而快樂,也讓我對中醫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