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解說 淬鍊後的閃亮─藝術傢追求卓越,而非風格 記得在我小學六年級的美術課堂上,身兼教務主任的美術老師神色自若地在講颱前,對著全班講瞭一句讓我永生難忘的話:「畫畫,不是畫得像就好,是要畫齣自己的風格!」當時坐在颱下的我,聽著有點生氣,心裏嘀咕著:「老師你騙人……」對於當時早已被老師與同學們封為畫畫天纔的我,就是因為畫得比其他人還要像而感到快樂、滿足,並且充滿成就感。當年美術老師那席話,狠狠澆瞭那位小畫傢一大桶冷水。「風格」二字,對一位喜歡畫畫的小朋友來說,會不會太沉重瞭一些啊?
長大以後,逐漸知道「風格」是什麼意思。二十幾歲時,我也有過一段追求自我風格的時期。從題材、形式、構圖、技法,甚至還搞奇裝異服,無非就是希望人們認得齣,這就是畫傢簡忠威的風格。當時拼瞭命「塑造風格」的努力,算是成功瞭嗎?我不知道。姑且當作是吧!那麼,接下來呢?我們不妨問問自己:「當你終於找到那個夢寐以求的個人風格時,你的藝術將何去何從?」直到過瞭不惑之年,我纔逐漸明白一件事:「藝術傢追求的不是風格,而是卓越。」
學習、模仿、超越
繪畫的麵貌韆百種,無論你創作的媒介是油畫還是水彩、形式是抽象還是寫實、題材是風景還是人物,意識型態是當代還是傳統。你努力練習,苦苦追求的目標,就是如何讓自己畫得更好、更有趣、更耐人尋味,一次又一次讓自己得到更大的滿足,卻也永遠不會滿足,這就是繪畫之道、形趣之境。至於讓畫傢們念茲在茲的「個人獨特風格」呢?不用擔心,它隻是一個假議題。當你誠實麵對渴望,在追求卓越的過程中,你會逐漸發光發熱,你會變得與眾不同。
我心目中的「風格」,並不是藝術傢刻意去找齣來、追齣來或做齣來的。風格是畫傢的生命曆練,自然呈現他的性格與氣質,不證自明。在每一次想要畫得更好、更有品味的欲望趨使之下,所做齣來的選擇、嘗試與改變,無論結果是成功或失敗,「風格」會一次又一次被淬鍊得更為獨特不凡。
有沒有風格,或是風格夠不夠獨特,並不是需要庸人自擾的事。真正可怕的是守著那個自以為是的「風格」,將它牢牢綁在自己身上,捨不得解開。然後說服自己拒絕改變,遠離挑戰。無論那個「風格」是鎖定題材還是技法,是抄來的、學來的,還是自認為是自己生齣來的。
畫齣自己對人、事、物的反應
學習任何一種藝術,都不可能也沒必要自絕於它的曆史與傳承之外。北宋範寬曾感慨:「師古人不如師造化。」圍棋大師吳清源也告誡弟子:「忘掉定式,下自己的棋。」這兩句話的本意並不是要我們把古今大師的傑作擋在門外。事實上,嚮大自然學習的目的之一就是測試自己的美學根底有多深厚;但切記,忘掉定式的前提,是要先學好定式纔有本錢去忘!也韆萬不要天真地以為關起門來以避免受到彆人影響而迷失方嚮,妄想隻要麵對大自然就能找到自己的風格。再怎麼絕頂天纔的人,都需要在人生的各個階段吸收不同的養分,纔能成就偉大的藝術,這些養分包括大師之作與大自然,以及其他一切讓你有所感悟的人、事、物。
如果我們願意丟掉作繭自縛的「風格」枷鎖,在那之後,要如何持續淬鍊精進?迴首我個人在水彩藝術這條三十年的漫漫長路,可以總結齣一句話:「隻要是讓你怦然心動的作品,一定有你缺乏的東西藏在其中。」這無關乎創作者的年齡、性彆、學識、種族與國籍。無感與偏見,永遠是繪畫學習最難治的病癥。
雷德藝術的中心思想
迴憶三十年前的大一上學期末,為瞭嚮全班同學和老師證明我不是隻會畫靜物而已。我翻齣一張約翰藍儂的黑白印刷照片當作題材,打算要畫一張水彩人物畫當作期末作業。我到圖書館藉瞭一本《世界名傢水彩專輯》畫冊,封麵是一位綁著彩色頭巾,側麵低頭的美少女水彩畫。以我當時的程度,雖然無法理解這張水彩畫的技巧深度與藝術高度,我隻知道這粗獷的筆觸、自然的水漬、真實的光感,強烈深刻地吸引著我的目光。我把畫冊放在書桌上,一邊畫著藍儂,一邊參考這件傑作,完成瞭人生中第一張水彩人物畫。
那本封麵的美少女水彩肖像畫,正是本書作者查爾斯‧雷德所畫。
在颱灣,無論老、中、青各世代的水彩畫傢,沒有人不認得這位當今世上最偉大的美國水彩大師的風格。我也相信不隻颱灣,雷德的水彩藝術也必定對世界水彩畫壇影響深遠。隻是,在那個資源匱乏的時代,沒有網路,沒有專業藝術圖書進口書店,颱灣的水彩愛好者隻能從一些零星粗糙的印刷品去揣摩他那神乎其技的水彩風格。即便如此,對許多成長於資訊不發達的一九七○、八○年代的水彩畫迷來說,這些世界名傢的印刷復製品已經算是彌足珍貴的恩典。
我曾經說過,想畫好一張畫,隻要抓好二加一的氣勢:形的趣味(色塊、構成、比例、主次……)、媒材特質(斑漬、流動、透明、厚實……)為其二,光影空間(明暗、透視、寫實技巧……)為其一。光影空間的寫實技巧,容易學、好錶現,也最吸引一般人。隻不過在大師手中,這種寫實錶現隻是一盤料理的蔥花。隻有運用媒材特質錶現抽象結構之美的手法,強調形的氣勢與媒材的感度,纔是頂尖大師的功夫料理。雷德的水彩畫,重視題材對象的特質與「本色」,卻從沒期待觀者産生如真似幻的寫實趣味。遠觀取形(形趣結構)、近看取質(媒材特質)。簡單的說:「我畫我想要看到的景象」,這句話可以概括雷德藝術的中心思想。
獨特的色彩運用技巧
《畫齣心中所見》最早齣版於一九八七年美國,雷德以近百張水彩和油畫的草圖與習作,為讀者示範解說他的繪畫觀念,也是雷德繪畫教學心法的總整理。三十年前,在我十八歲那年引導我畫齣第一張水彩人物畫的查爾斯‧雷德,三十年後,我有幸為雷德在颱首次中文版審定並撰文,得以再續前緣,重新認識這位水彩大師,再次深受啓發。特彆是他對色彩的重視與固有色明度的堅持,在本書中有非常詳盡的示範與說明。
在此之前,我一直認為光影明暗值纔是王道,色彩隻是其次的包裝。雷德大師卻用力敲瞭我的腦袋:「難道,色彩不能有明度嗎?難道色彩不該跟明暗一樣重要嗎?」、「如果我們減少明度變化,而強調色彩變化,就會讓畫作更簡潔有力」、「重點是,錶現齣你對色彩的想法……」雷德每一句關於色彩的論點,都讓我興奮地握緊拳頭!如果你跟我一樣是超級素描控,我相信當你手捧此書仔細閱讀時,必定會和我一樣感受到那種,就像是雷德大師拿著顔料倒在你的頭上的震撼與頓悟。
二十一世紀的當代水彩畫,因為科技的進步,我們每天在網路上可以看到許多拷貝照片的水彩人物畫或風景畫,畫幅愈來愈大,一張比一張還要逼真寫實。雷德水彩畫中抑揚頓挫的綫條、恣意流淌的水漬、色彩斑斕的造型,卻還是如奇蹟般地浮現生動自然的景象。雷德的水彩藝術從上個世紀就不停地提醒我們:「你是人、不是相機。你是想要錶達眼前所見的畫傢,而且,自我錶現和畫得正確未必畫上等號。」相較於當代由科技輔助影像閤成,製造齣一張張枯燥乏味的照片組閤寫實水彩畫,雷德的作品強烈地讓我感受到西方近百年來的現代繪畫精神、也看到荷馬、沙金特、懷斯等水彩經典大師的靈魂隱身其中。從書末附錄關於雷德欣賞的畫傢名單可以知道,雷德的繪畫藝術不是騰空齣世。每一位偉大的藝術傢都曾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他的肩膀也等著下一位天纔站上去。查爾斯‧雷德的繪畫藝術讓我們細細品味,那種幾乎快失傳的繪畫人文主義與純古法釀造的巨匠精神。
如何畫齣心中所見
「觀看或繪畫的方式並非隻有一種。但你必須做齣選擇,而且你應該依據自己的個性和想說什麼來做這個選擇。」、「在你急著改變畫風前,你必須先決定,自己是否真的想要改變慣例。你真的對自己的作品不滿意嗎?」、「讓畫作告訴我,它想要什麼。我是一位視覺藝術傢,讓畫作變得比我眼前所見更重要,絕對有幫助。」我想,查理斯雷德的這些畫與話,正好驗證我最後的結論:「風格,其實就是藝術傢誠懇淬鍊後,綻放齣那一道道閃閃動人的光芒。」
《畫齣心中所見》是雷德在颱灣的第一本正式授權繁體中文版,再度由深耕人文藝術,齣版過一係列路米斯素描繪畫教學經典叢書的大牌齣版隆重推齣。本書同樣由路米斯《畫傢之眼》的資深譯者陳琇玲(Joyce Chen)執筆翻譯,相信讀過《畫傢之眼》的讀者,一定對其自然流暢的中文語法印象深刻。其實,雷德這本書能有機會在颱灣正式齣版,首先要感謝的正是這位跟我學畫多年,熱愛繪畫的譯者Joyce,因為她自己就是查爾斯‧雷德的超級畫迷!正是她抱著雷德的原文書嚮齣版社推薦,今天我們纔有機會一睹雷德大師的藝術心路曆程。
「如果你打算讓個人作品有所改變和進步,你就要給自己某種挑戰。」我藉雷德大師這句話與各位畫友共勉,希望本書的齣版,能帶給你全新的樂趣與更大的勇氣挑戰水彩畫。
簡忠威
國際知名水彩畫傢
美國水彩協會AWS、NWS署名會員
颱灣玄奘大學客座副教授
前言
從改變眼前的事物開始 你手上拿的這本書,不會「教你怎麼做」,而會「教你怎麼看」。我著手編寫這本書時,起初的構想是先把我在課堂上用到的許多創作方案寫下來。當時我以為那些方案都大不相同,但是等到我把資料拿給我的編輯邦妮‧席爾弗斯坦(Bonnie Silverstein)過目時,她點齣這些方案其實講的都是同一件事:為瞭創作一幅畫,我們必須編修自己看到的景象。
因此,這本書的宗旨就是:我們不是從物體的觀點去描繪「人事物」,而是從色彩和明度的塊麵為觀點,畫齣對象物。我喜歡人事物,所以我熱愛繪畫。不過,我不會看到什麼就畫什麼,因為照抄那種事,照片比我強得多。所以,我是畫齣自己對人事物的反應。換句話說,我設法改變自己看到的景象,把眼前景象轉化為構成一張畫的一塊塊拼圖。重點是,每塊拼圖必須能跟其他拼圖完美接閤,這樣纔能彰顯每塊拼圖本身的重要性。
繪畫是畫齣個人對色彩和明度的反應,而不是畫齣對物體的反應,這一點其實很難說清楚,但卻是抽象藝術的基礎。或許那就是問題所在,我們當中有許多人被一再告知,要當畫傢就必須在寫實主義和抽象主義之間做個抉擇。不過,事實並非如此。我不是抽象主義畫傢,但是我在判斷一張畫要使用的色彩和明度時,還是錶現得像是非具象畫傢那樣。而且我比抽象畫傢花更多時間,畫齣所描繪物體的類似形狀。
本書集結我在課堂上教導的主題和構想,也把我進行過的許多創作方案收錄進來。我運用水彩和油畫這兩種媒材,加上輪廓描繪,畫齣靜物、人物、肖像、風景等主題。但我不是要教導特定媒材、風格或題材,因為如果你懂得怎麼畫,你就什麼都能畫!這本書的宗旨是,教你畫得更好。
本書共分為六個篇章。PART1是復習繪畫創作的基本功,譬如:如何練習輪廓描繪和繪製明度階;如何進行多層次薄塗,以達到正確的明度;以及如何觀察形狀和測量比例。PART2探討明度,理解固有明度與光影,簡化明度並學會如何製作基本明度計畫。PART3說明色彩,針對調齣「不同」的色彩提齣建議,譬如調齣不同的綠色調、灰色調、膚色調、亮部與暗部的色調變化,利用類似色和補色的計畫作畫,以及使用純色作畫,畫齣光影和固有色等等。PART4處理構圖,像是如何透過邊緣、色彩和弱化暗部,來引導視覺動綫;如何處理圖案和負形;可以用什麼方法整閤主題與背景,用哪些方式柔和或強調輪廓;並且指點大傢怎樣擺脫個人現有風格。PART5是把本書提齣的重點,應用在學生的作品和我個人創作上,讓大傢學習如何修正和改進自己的作品,並懂得如何解決問題。最後在PART6裏,我以霍普(Edward Hopper)、馬諦斯(Matisse)、史塔布斯(George Stubbs)和荷馬(Winslow Homer)這四位知名大師作為學習榜樣,審視大師的傑作,善用大師的教誨,教導大傢如何讓自己的作品脫胎換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