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的開羅:一個瑞士颱灣人眼中的埃及革命

焦慮的開羅:一個瑞士颱灣人眼中的埃及革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埃及革命
  • 阿拉伯之春
  • 社會運動
  • 政治
  • 中東研究
  • 文化觀察
  • 旅行文學
  • 個人敘事
  • 颱灣視角
  • 瑞士視角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2011年,埃及透過革命終結瞭長達30年的戒嚴獨裁、投票選齣瞭民選總統;然而,期待的民主並沒有從天而降......

  一名來自颱灣的女作傢隻身深入埃及首府開羅與鄉間,走訪記者、導遊與外交官,一窺革命後的埃及現況。革命後埃及人的生活有何改變?他們如何看待自身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伊斯蘭文化研究權威林長寬教授‧專序推薦】

  世俗派與伊斯蘭派的拉鋸、極端勢力趁勢崛起,文明古國正麵臨空前挑戰......

  埃及────這個以金字塔與觀光業聞名於世的古老國度,會不會像她的鄰國敘利亞與利比亞一樣,因過度分裂而成為孕育極端主義的溫床?

  本書以紀實類小說的筆法刻畫作者對埃及的細微觀察,呈現這一古老國度在阿拉伯之春後的政局發展與遭遇到的各種睏境。由於宗教保守派的牽製與民主土壤的缺乏,埃及不但要麵對一般而普遍的挑戰,更要和冥頑不靈的激進伊斯蘭鬥爭。推翻獨裁統治的埃及人很快就發現,民主自由的道路並不容易。《焦慮的開羅》截水斷流,反映瞭埃及革命前後的側景與背影,述說瞭一部分埃及人對未來的擔憂與盼望。真正的埃及有如尼羅浩蕩,它的宏偉壯大,它的無邊傷痛,與任何國傢民族無異,需要更多更細地瞭解。

  「就是因為在故事之外,纔需要把我們放進故事裏;
   我們雖不在現場,卻未曾離開事件主軸。不是嗎?」

本書特色

  *書市罕有且獨特的中東敘事,將研究與觀察化為小說文字
  *伊斯蘭文化研究權威林長寬教授‧專序推薦

書籍推薦人

  國立成功大學曆史學係副教授 林長寬
  國立政治大學阿拉伯語言學係助理教授 王經仁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顔敏如


  歐洲華文作傢協會、獨立中文筆會與日內瓦作傢協會會員。第一位在德語《新蘇黎世日報》發錶文章的颱灣人、第一位獲邀至瑞士「拉微尼堡」(Château de Lavigny)國際作傢屋駐留寫作的颱灣人,也是第一位接受埃及國立電視颱Nile TV訪問的颱灣人。曾任《瑞士僑訊》編輯,曾為《中國時報》〈國際版〉、《蘋果日報》論壇撰稿人,以及「全球觀察」、「大眾時代」等網站的駐站寫手,並曾在《颱灣新聞報》、《見證雜誌》闢有〈從瑞士齣發〉專欄。曾齣版小說《此時此刻我不在》、《英雄不在傢》以及時事文學《拜訪壞人──一個文學人的時事傳說》等。
 

圖書目錄

推薦序/顔敏如的「埃及行紀」
推薦短語
前言

在那尼羅三角洲
藍天不知處
開羅事件
 

圖書序言

前言

  如果這書到瞭你手上,你正在翻閱,那麼就請找個清靜的地方,坐下來,慢慢讀完它。

  不知怎的,總喜歡把開羅和巴黎聯想一起。是幾世紀前的畫作鍥而不捨地在腦海裏迴盪作用?同樣是河流的岸邊,大石粗土,人們或坐或站,也交談也沉思。不同的,是服飾。開羅的男人有頭巾,女人有大袍;巴黎男人戴著深色帽子,女人,著長裙撐花傘。在更早更早的時候,塞納河、尼羅河一樣靜靜地流;開羅的男人女人和巴黎的男人女人同樣去教堂,同樣敬拜據說從古老埃及齣使,在西奈以東盤桓瞭多少韆年,最終又迴到尼羅河畔的那個神,唯一的一位。七百年之後,開羅人的唯一神換成瞭從阿拉伯半島遠徵而來的那位,也是唯一。自此,尼羅河畔的男人女人,穿著和塞納河畔的相異,也分彆有瞭自己唯一的神。換瞭神,換瞭衣裳穿著,也換瞭曆史進程。文學、戲劇、哲學、科技、詩歌、神學、建築、音樂、藝術、政治、經濟,以及繁復的簡單的民生,巴黎與開羅越離越遠,遠成瞭西方與東方;遠成瞭殖民與被殖民;遠成巴黎有自由,甚至放蘯的文藝潮流,開羅的文字齣版必須受審,藝術呈現要受到宗教乾預;遠成巴黎近郊有著警察不願或不敢進入的半禁區(semi-no-go-zone),而開羅民屋的樓頂則是不堪入目的貧民窟;更遠成巴黎一條法式長條麵包(baguette)就要等於開羅人一頓可捨裏簡餐(kosheri)的價錢。

  然而,二十一世紀初的現在,巴黎和開羅令人迷戀也令人驚訝的遙遠與相異,卻蛻變成擁有相像詭譎麵貌飄浮在大城上空的恐怖幽靈。

  巴黎與開羅從未如此相近與相似。

  這兩大城的近似是因為它們同為遭受伊斯蘭激進份子攻擊國傢的首都。觀光客機無端爆炸,購物吃飯時無端被殺。美麗花都與幽古大城都有理由焦慮與惶恐,隻是開羅比巴黎更甚瞭,埃及比法國更害怕瞭。因為法老們的子孫正與近代人類史上罕見的殘暴組織正麵對峙;埃及國境東邊的西奈半島以及國境西邊隔鄰的利比亞北端都是由「伊斯蘭國」(ISIS)操刀主持。這批擎著大黑旗的變體人在中東兩三年騷擾之後逐漸失勢而竄流北非。而埃及,由於革命,動蘯五年,至今仍如同開刀齣院的病人,元氣尚未恢復,便要對付內部、外部,潛伏四周隨時躍齣吞噬人命穿刺和諧的怪獸。埃及內部有恐怖份子鼻祖穆斯林兄弟會(Muslim Brotherhood)的威脅,更有來自伊斯蘭國的緻命攻擊。總統西西(Abdel Fattah el-Sisi)必須撐起不讓埃及經濟崩潰、政治破産的重任,更要負責埃及百姓的生命安危,雖然不通令全國進入緊急狀態,以避免擾民與更加敗壞在國際上的名聲,警方與情報係統卻是異常活躍。而在政府特彆倚重係統中的人員,有如中共文革時代巷弄裏擔任監督的小老太婆,誰傢有來客,誰傢裏的誰說瞭或做瞭什麼,老太婆都要據實以報。給一個平常人特殊的小權力,他絕不放棄的,就是膨脹、加冠他在手中的小權力。目前讓國際垢病的,便是西西的「殘暴政權」、便是埃及恢復軍人執政並迫害人民、便是埃及革命後比革命前對民眾的鎮壓更多,手段更猛烈……。正像蒼蠅見到蜜糖一般黏貼在開羅四處的西方NGO,他們以自己進步國傢對人權無限擴大詮釋的標準來衡量西西的作為,並「教導」開羅年輕的部落格寫手如何揭發政府的罪狀。寫手們的高昂聲譽竟然是建立在汙衊、嘲弄、貶損的基礎上。哪個國傢的新世代不是如此?他們不是第一批,也不是最後一群。

  目前西西政權的挑戰有如上世紀中期颱灣中華民國政府的睏境。現在的西西必須根除兄弟會和「伊斯蘭國」,當時的蔣中正必須鎮壓颱灣共産黨與中國共産黨。這些根除與鎮壓,成天忙碌營生的人民看不見或不知情。因著寜可錯誤也不可錯失,也因著有小權力的人必定膨脹權力,民眾無故失蹤,或刑求虐待,或無辜判刑,或無罪處死等等事件就成瞭執政者無法去除的汙點;卻沒人問,少瞭這些抵擋手段,國傢會有什麼下場?兩難,奈何!

  這是一個全球焦慮又不安全的時代。連安靜得幾乎不存在的中立國瑞士民眾都希望能加強軍隊與警方的力量,並願意犧牲一些自由與隱私以換取更多安全和保障,更何況是處於攻擊中心之一的埃及!穆斯林兄弟會的武力抗爭是因為要奪迴政權,然而他們所推舉的穆爾西,正是被多數民眾因巨大失望而唾棄。「伊斯蘭國」是謬誤的意識型態作祟,認為所有和他們不相同的穆斯林就是叛徒,和西方國傢有瓜葛的伊斯蘭國傢就是叛教,叛教、叛徒的下場隻有一死;他們要弭平任何建立純淨伊斯蘭國的障礙。

  埃及革命期間的Facebook大功臣威爾•戈寜(Wael Ghonim),在幾年後的TED演講中否定當初社交媒體所帶來的益處,認為新形態的聚眾媒介其實是分裂民眾的禍首。然而臉書無罪,在Google任職的戈寜應該明白,社交媒體兜攏的原本就是以個體主見齣發且容不下異意的群眾圈。革命後,聚集分散瞭,巨大的群眾圈爆破瞭,形色不同的主見又開始圍聚容不下其他異已的人們。埃及革命後的紊亂是自然演變的結果,缺乏預先設計的藍圖而聚眾突發的大規模政治運動纔是緻命的原素。

  中華民國成立之初正如目前埃及或其他受到阿拉伯之春影響的伊斯蘭國傢,革命後必定麵對難以預先洞察的紊亂以及武力集團奪權的野心。不同的是,遭遇多少失敗與掙紮的辛亥革命有建國大綱的引導,有軍政、訓政、憲政等可依循的建國步驟;而阿拉伯國傢,不但必須麵臨一般而普遍的挑戰,更要和冥頑不靈的激進伊斯蘭鬥爭,這事容易?世界如何要求埃及革命之後,民主就要從天降下?

  《焦慮的開羅》截水斷流,隻反映齣埃及二十一世紀初革命前、後的側景與背影。真正的埃及有如尼羅浩蕩,它的宏偉壯大,它的無邊傷痛,與任何國傢民族無異,需要更多更細地瞭解。

  讀這書吧!它不厚,不是嗎?
 

圖書試讀

開羅美國大學的城中書局座落在一個安靜的轉角,環繞書局的街道不似數百公尺外,廣場中心一帶那般吵雜。書局本身兩層樓麵積不大,格局流暢,有著精緻的原木地闆及柔和的黃暈燈光,氣氛安寜。書籍陳列雅緻,除瞭美國齣版的各種文類書籍之外,讓我最感興趣的是阿拉伯語係國傢翻譯成英語的文學著作。我一口氣買瞭埃及阿拉.阿斯瓦尼、卡雷.貝裏、穆罕默德.淘非剋(Mohamed Tawfik)、優素夫.伊德利斯及納吉布.馬哈福茲等人的書,手上沉甸甸的一大袋,心裏卻感到無限滿足。付完賬,順手從櫃颱上拿瞭大學文藝活動的彩色節目單,我準備到麗榭咖啡去仔細翻翻袋子裏裝瞭哪些寶藏。
 
正當我穿過環繞廣場人行道往埃及保險公司方嚮前進時,看到瞭不尋常的景況。頭戴黑色鋼盔,身穿黑色製服,配備黑色警棍及手槍的警察隊伍就站在距離一群示威者十公尺處。示威的人數及成員的平均年齡完全看不齣來,因為他們被一些手牽手的警員團團圍住,隻聽到男人的呼喊聲。我放慢腳步,停留在果汁店前的一棵樹下。氣候乾熱,駐足觀看的人不多。隻見示威者輪流舉高方形布塊,上書的阿拉伯文對我沒有意義,男人喊齣的口號也無法明白。然而我執意要看齣個端倪,隻好毫無頭緒地耗著。心想,這些人缺乏「專業訓練」,抗議的訴求沒有英文,如何吸引國際媒體青睞?
 
終於,一塊方布上的圖案引起瞭我的注意。埃及科普特基督教十字架的四個底端又各生齣小十字架,遠看就像是一朵朵的小花。布塊上的十字架由一把手槍指著,我立刻聯想到二○一○年年初,開羅南部的上埃及地區基督徒遭到穆斯林槍殺事件。曆史上埃及穆斯林及基督徒雖然難免有磨擦,基本上他們各自生活,相安無事,隻是近來不斷有衝突發生,有些基督徒少女被綁架、被迫改信伊斯蘭並且遭到逼婚。事情發生後,多數信奉伊斯蘭的警察,通常護著自己的兄弟,使得受侮的基督徒無處申冤。我好奇地想知道,這場示威有可能演變成什麼情況。衝突規模的預測,通常警方會以綫民的通報做為評估的標準。我拍瞭幾張標語照片後便離開現場,走到隔街,果然有一部載滿武裝警察的黑車停駐。拐入小道,仍然有其他武裝部隊待命。我再繞迴現場,再站在同一棵樹下,示威人仍輪流呼叫口號,輪流高舉布塊。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