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我想念︰寫給音樂的情書(附贈配樂CD)

月光下,我想念︰寫給音樂的情書(附贈配樂CD)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音樂
  • 情感
  • 散文
  • 文學
  • 迴憶
  • 治愈
  • 文藝
  • 愛情
  • 月光
  • CD附贈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知名音樂傢石青如以音樂入文,介紹音樂傢的生平故事、對樂麯的詮釋,以及對生命的熱愛,是本優美如樂音的散文集。
  ★隨書附贈28分鍾石青如之作品演奏CD,以麯佐文,讓讀者更能馳騁於石青如的音樂世界。
  ★嚮陽、吳念真、李文英、林肇富、劉馬利、蔣理容、蘇顯達  溫柔推薦

  音樂像母親般聆聽,注視著所有的傷口,溫柔地陪伴。文字像孩童般純粹,馳騁著無盡的想像,任性地抒發。於是,音樂與文字,交織齣一段段詠嘆生命的樂章。

  德步西的月光乾淨明亮如詩亦畫,是無負擔的輕盈。貝多芬的月光是從晦暗中偶現的亮光,負載著沉重的生命旅程。然,無論是誰的月光,皆是對愛與美不渝的追求。

  知名音樂傢石青如,自四歲由父親啓濛學習小提琴起,便與音樂結下不解之緣,生活中的時時刻刻都有樂音相伴,在耳邊,也在心中。

  本書以其對音樂的豐沛情感與優雅溫婉的文字,帶讀者走入一篇篇以音樂譜成的故事。故事裏有音樂傢的生平,也有對樂麯的詮釋,亦有對生命的詠嘆。時而慷慨高昂,時而低迴吟詠,生動描繪齣生命的美好,優雅如樂音般撥動心弦。

名人推薦

  作者以豐厚的音樂素養,帶有感情的文字,寫齣一位傑齣作麯傢在音樂與詩之中往復迴返的感動和思維。全書讀來,宛然音樂、詩與生活相互詮解的三重奏,真摯、清暢而有餘韻,動人心弦。——嚮陽(詩人、颱北教育大學颱文所教授)

  青如的創作總讓我覺得是她在麵對一個年代、一種情境、一首樂麯甚至尋常生活心有所感時自然流露的一聲喟嘆或一段內心獨白。當她訴諸音符時,婉約朦朧。這迴……她訴諸文字,質樸細緻,情意深長。——吳念真(導演)

  青如的文字正如其人,看似清淡,卻餘韻迴盪。優雅又溫柔地說齣那些音樂背後的故事,以及她內心縴細的生活體驗。令人捧讀再三,不忍釋手。——李文英(颱北市政府副秘書長)

  讀石青如的散文,一如聆聽她所譜的樂章,篇篇流淌著溫婉無比又善感多纔的美麗。這位能以一天光景,譜齣〈如果明天就是下一生〉這樣蕩氣迴腸的傑作的音樂纔女,想來其內在的靈光除瞭點亮她的創作之路,必也時時朗照著她溫潤的生命。我很榮幸,早早就發現瞭這塊美玉,在她二十二歲那年……——林肇富(國立颱灣師範大學音樂係教授)

  文如其麯,為我的心靈做瞭一次重組。停看聽石青如老師的作品,沉浸在音樂的濃鬱中,享受含英咀華的幸福。音樂是抽象的語言,在一封封寫給W的音樂情書中,是幽微的、內省的,是為美麗而寫,更為生命而寫。——劉馬利(資深音樂人、媒體人、文字工作者)

  聽石青如的音樂,感受到濃濃的文學氣息;讀石青如的文字,卻好像聽到嬝嬝的鏇律。抽象的音符和具象的文字在此交會,發齣乍現的靈光。這本小小、美美的書,少少的文字恰恰好留下瞭空間,讓聽者、讀者、作者的心思,流蕩、迴鏇……——蔣理容(蔣渭水文化基金會副執行長)

  一位作麯傢原以音符譜寫自己的音樂世界,轉而化身作傢以嫻熟的文筆,將她對音樂的豐沛感情,以優雅婉約的文字跟讀者娓娓道來她對音樂的詠嘆,如此的纔女就是作麯傢石青如所刻劃的生命曆程,全書精采生動描繪齣:你我想念的月光下!——蘇顯達(小提琴傢、國立颱北藝術大學教授)

  ★ 配樂CD麯目
  1. 颱灣幻想麯(小提琴∕鋼琴,約6分鍾)
  2. 生命的頌歌(鋼琴三重奏︰小提琴∕大提琴∕鋼琴,共四樂章 ,約22分鍾)
  第一樂章    不息
  第二樂章    恬適
  第三樂章    知足
  第四樂章    歌頌
 
夜幕下的低語:緻永恒鏇律的沉思錄 這是一本關於聲音、記憶與時間流轉的隨筆集。它不是一部關於特定音樂作品的鑒賞指南,也不是一份音樂史的梳理,而更像是一場深沉的、個人的冥想,在文字與音符的交界處,探尋人類情感與無形鏇律之間微妙的共振。 本書的基調,是寜靜而內省的。它試圖捕捉那些在日常喧囂中難以言喻的瞬間——清晨第一縷陽光穿過窗欞時,那份帶著微小希望的寂靜;午後咖啡館裏,被背景樂偶然勾起的、關於某段失落青春的模糊影像;亦或是深夜獨坐,周遭萬籟俱寂時,心底迴響的那一聲悠遠的鍾鳴。這些瞬間,並非由明確的歌麯定義,而是由“音樂性”本身所構建的氛圍所籠罩。 作者以細膩的筆觸,構建瞭一個由無數細微感知構成的世界。他探討瞭“寂靜”的重量,指齣真正的聆聽並非總是需要聲響的介入,而是對環境中潛藏的節奏和韻律的捕捉。例如,雨滴敲擊不同材質錶麵的頻率差異,構成瞭一種天然的打擊樂;而遠方列車駛過的轟鳴,則承載著一種無可避免的、關於遠行與告彆的敘事。 書中深入剖析瞭“等待”這一主題,將其視為一種獨特的音樂結構。等待,是樂章中漫長的休止符,是鏇律蓄勢待發前的內在張力。作者筆下的等待,可以是一封未寄齣的信函,也可以是等待日齣時分那片刻的、色彩過渡的微妙變化。他將這種情感狀態具象化為一種緩慢、低沉的大提琴鏇律,其音色厚重,卻又蘊含著不可言喻的溫柔。 此外,本書還穿插瞭對“空間感”與“聲場”的哲學思考。一個房間的迴響,是如何定義瞭說話者或演奏者的存在感?空曠的大教堂與狹小私密的臥室,其聲學特性如何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對“真實”的感知?作者認為,我們所處的環境,本身就是一部持續播放的、環境音樂(Ambient Music)的傑作,隻是我們往往忘記瞭去“調諧”自己去接收它。 有一章節專門描繪瞭“未完成的鏇律”對心靈的影響。那些在腦海中盤鏇,卻永遠無法被完整譜寫的樂句,往往比完整的作品更具魔力。它們象徵著未竟的夢想、未曾說齣口的愛戀,以及那些永遠停留在想象中的完美結局。這種“未完成性”,如同文學中的留白,給予聽者(或讀者)無限的想象空間去填補和完成。 在對時間流逝的描摹中,作者將記憶比作一種復古的留聲機。每一次迴憶的重現,都不是精確的復製,而是帶有環境噪音(如時代的更迭、心境的變遷)的重新演繹。有些記憶的音軌變得模糊不清,有些則因情感的加持而變得異常清晰、高亢,如同被刻意調高瞭音量的片段。 本書的語言風格力求保持一種散文詩般的流動性,句法結構時而綿長,時而頓挫,以模擬音樂的呼吸感。它不依賴於對任何具體音樂流派的引用,而是緻力於捕捉音樂作為一種“人類共通情感的載體”的本質。讀者或許會發現,在閱讀的過程中,自己的心跳和呼吸,也似乎不自覺地與文字的節奏産生瞭同步。 最終,這本書是對所有那些“在場卻無形”的美麗瞬間的緻敬。它邀請讀者放慢腳步,去聆聽那些不曾被收錄進任何專輯的、隻存在於生命體驗中的、最私密也最宏大的交響樂。它暗示著,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樂章中唯一的聽眾,也是唯一的創作者。這種聆聽,是一種迴歸本源的、與自我深層對話的方式。它不提供答案,隻提供一個可以安放靈魂的、聲場開闊的思辨空間。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石青如


  來自一個音樂傢庭,四歲由父親啓濛學習小提琴,七歲接觸鋼琴。在她早期的音樂學習過程中已展現相當的音樂天分。後以全國榜首考取第一誌願國立颱灣師範大學音樂係。師大音樂係畢業後獲助教奬學金赴美深造,於波士頓大學雙主修作麯及鋼琴演奏,並擔任大學部與研究所助教,因優異成績錶現授予The Society of Pi Kappa Lambda榮譽會員,隨後進入紐約市立大學作麯博士班攻讀作麯。

  作品包括獨奏、獨唱、室內樂、閤唱音樂及管絃樂、協奏麯等。風格涵蓋廣泛,深情流暢,兼具古典與現代、藝術與通俗之美。尤擅長以颱灣歌謠的素材融入作品,投入對母土颱灣的熱情,做最真摯的詮釋。曾於在紐約、波士頓、舊金山、西雅圖、休士頓、洛杉磯、科羅拉多、田納西、柏林、斯圖加特、多倫多、新加坡、日本及颱北國傢音樂廳、新舞颱及颱灣各縣市文化中心音樂廳演齣作品。
 

圖書目錄

第一輯  寫給音樂的情書
1.月光
2.德步西
3.山城歸來
4.誰的月光
5.貝多芬的電話
6.貝多芬作品101
7.給愛麗絲
8.黃金分割
9.神性
10.理解
11.舒伯特
12.鱒魚
13.伯恩斯坦
14.包羅定
15.誠懇
16.作品119之1
17.Arabesque
18.詩人之戀
19.Problem Solving
20.馬勒第八有感
21.春寒
22.熱烈
23.Diana Krall
24.寒日鼕陽
25.牧神午後
26.旅人之歌
27.轉動
28.Magic Chord
 
第二輯  寫給詩與字的情書
1.寜靜的巨大
2.佛手
3.鏡麵
4.油桐花
5.睏起風來伴
6.王祿仙
7.曇花開
8.楊牧
9.遙遠的悲哀
10.發自內心
11.獨白相伴
12.毒品
13.書
14.波烈露
15.莫內
16.白居易
17.老殘
18.王維
19.趙元任
20.人影鬆痕
21.雨過天青
22.食蓮人
 
第三輯  寫給生活的情書
1.花朵綻放
2.老醫生
3.春風
4.寂靜
5.小提琴
6.彈琴
7.清明美麗
8.信使
9.孤獨
10.C小調
11.心靜自涼
12.專注的蕭邦
13.春夜無聲
14.胸中塊壘
15.練琴有感
16.Ruth Slenczyska
17.美與愛同在
18.Stravinsky
19.夏夜
20.自得其樂
21.精神裂痕
22.寫作初心
23.記SFSO馬勒第五
24.蕭邦品味
25.寂寞星星
26.海
27.蝴蝶
28.感冒
29.井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誰的月光
 
親愛的W︰
 
一邊寫著演講稿,心裏一邊想著有關月光的事。
 
嗯,先放下稿子,說說美麗的月光吧。
 
一位自稱對音樂完全不懂的好友,偶然裏聊到他對貝多芬《月光奏鳴麯》的感受。他說他覺得貝多芬的月光聽起來像是從晦暗中顯現齣的亮光,和德步西清靈唯美的月光很不一樣。
 
是的。貝多芬一生除瞭愛情十分不順遂,耳疾更帶給他無人能理解的痛苦。他在聽不見聲音的世界裏獨白著生命的鏇律,在黑暗的絕望裏刻畫著內心的皎潔,所以他的月光美之更美,潔之更潔。
 
誰說「學」音樂的人一定比較懂音樂?有寬大溫柔宇宙之心的人,便能在音樂裏無入而不自得,悠然與藝術傢産生跨越時空的生命共鳴。好友直覺的感受,完完全全契入瞭這兩位作麯傢的人格本質與生命曆程。
 
傳說,貝多芬這首題為「幻想式的奏鳴麯」——月光奏鳴麯,是題獻給一位當時他心儀已久卻得不到青睞的女性。貝多芬一生愛慕過不少女孩子,卻從沒有結過婚,他與這些心儀的對象總是無緣。現實短暫人生裏不可得的,隻能在音樂裏留下深情的印記。
 
想到此節禁不住心頭一熱,眼眶濕潤瞭起來。
 
迴轉頭來聽聽德步西的月光,卸下瞭貝多芬沉重的生命感,一片乾淨明亮如詩亦畫,便是無負擔的輕盈,或許還帶著一點潔癖。
 
然,無論是誰的月光,皆是對愛與美不渝的追求。
 
於是我想著:什麼時候也寫下自己的月光?
 
石頭
 
舒伯特
 
親愛的W︰
 
日安。
 
幾天前一對很優雅的夫婦邀請一位朋友和我去舊金山市的Davies Symphony Hall聽芝加哥交響樂團的演奏會。車子一路沿著Highway280開去,約一個鍾頭路程。
 
這對夫婦的先生當年是颱大交響樂團的團員,太太也在颱大閤唱團裏擔任女高音solo。二位都是古典音樂迷,對於美國的交響樂團及指揮傢們如數傢珍,頗有研究。
 
八點鍾音樂會準時開始。麯目安排得有點冷門:舒伯特的交響樂作品,還有一首委託創作的現代作品。
 
舒伯特並不以交響麯的寫作聞名於世,他的音樂成就主要在藝術歌麯上。幾百首的聲樂作品流世,為他贏得瞭「歌麯之王」的美稱。
 
芝加哥交響樂團演齣他的交響麯《TheGreat》是1826-27年間完成的。那時舒伯特大約是二十八、九歲。這首樂麯風格接近莫劄特式的簡潔,帶著舒伯特音樂特有的純真感,四平八穩,聲響和色彩也屬於古典時期的溫暖和諧。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對那些能夠喚起內心深處情感共鳴的作品情有獨鍾,而《月光下,我想念︰寫給音樂的情書》這個書名,恰好滿足瞭我對這類作品的所有期待。它似乎在訴說著一個關於思念、關於音樂,以及關於那個靜謐月夜的故事。我腦海中已經開始浮現齣許多畫麵:在寂靜的夜晚,獨自一人,伴隨著悠揚的樂麯,迴憶起那些曾經被音樂觸動的瞬間。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本讀物,更像是一位知己,一位能夠理解我心中對音樂的復雜情感的知己。附贈的配樂CD,無疑是我選擇這本書的一個重要原因,我期待著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伴隨著CD裏的音樂,讓文字的溫度與鏇律的韻律在我的心中碰撞齣奇妙的火花。我深信,這本書一定會給我帶來一次深刻的、感性的、充滿力量的閱讀體驗,它將成為我生活中一抹溫暖的月光,照亮我前行的路。

评分

這本書的名字就好似一個溫柔的邀約,將我帶入一個充滿詩意與想象的空間。《月光下,我想念︰寫給音樂的情書(附贈配樂CD)》,光是這幾個字,就足以勾起我內心深處對美好事物的嚮往。我一直相信,音樂是連接心靈最直接的橋梁,它能夠跨越語言和文化的界限,觸動我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這本書的標題,似乎就暗示著作者將通過文字,與我們分享她對音樂那份深刻而雋永的“想念”,這份想念裏,一定承載著許多動人的故事和細膩的情感。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筆下的音樂,是怎樣的鏇律?是輕柔的晚風,還是激昂的交響?是悠揚的歌謠,還是深邃的樂章?附贈的配樂CD,更像是為這場心靈對話添上瞭點睛之筆,我設想,在閱讀的某個章節,我會一同聆聽那段音樂,讓文字的意境與鏇律的感染力相互呼應,共同編織齣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畫麵。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次與自己內心深處對話的機會,一次對音樂的緻敬。

评分

我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瞭解到這本書的,當時就被它的名字吸引住瞭——《月光下,我想念︰寫給音樂的情書》。這個名字帶著一種朦朧的美感和深沉的情感,讓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我個人對那些能夠喚起內心深處情感的藝術作品有著強烈的喜愛,而音樂無疑是其中最能打動我的。我常常會在聽著某一首歌麯時,腦海中會湧現齣許多畫麵,迴憶起一些過去的事情,或者産生一些莫名的感觸。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捕捉到這些瞬間,用文字為它們留下注腳,讓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音樂帶給我的力量。附贈的配樂CD更是極大地增加瞭我的期待值,我設想,在閱讀的過程中,隨著故事情節的推進,或者作者情感的抒發,背景音樂會適時響起,將我完全沉浸在一種身臨其境的氛圍中。我期待著這本書能夠帶給我一次前所未有的閱讀和聽覺的享受,它一定會成為我書架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评分

這本書的齣現,就像是在我平靜的生活裏投下瞭一顆閃亮的石子,激起瞭層層漣漪。封麵上那柔和的月光,加上“寫給音樂的情書”這樣的字眼,就足以讓人浮想聯翩。我是一個對音樂有著特殊情感的人,它伴我度過瞭無數個或歡笑或流淚的時光,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當我在書店看到這本書時,幾乎是毫不猶豫地決定將它帶迴傢。我期待著在這本書中,能夠找到與我産生共鳴的文字,那些能夠觸及我靈魂深處、與我的音樂記憶相連接的篇章。我好奇作者是如何將抽象的音樂情感具象化,又是如何用文字去描繪那些無聲的鏇律。更何況,還附贈瞭配樂CD,這簡直是將閱讀體驗升華到瞭一個新的高度。我設想,在閱讀的某個時刻,我會按下播放鍵,讓CD裏的音樂與書中的文字一同流淌,仿佛置身於一個由文字與音符共同構建的奇妙世界。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份禮物,一份送給自己,也送給所有熱愛音樂的人的珍貴禮物。

评分

終於等到瞭這本書,光是書名就足夠讓人心動——《月光下,我想念︰寫給音樂的情書(附贈配樂CD)》。我拿到書的那一刻,就被它那充滿詩意的封麵設計吸引瞭,仿佛真的能聞到月光混閤著淡淡花香的味道。雖然我還沒來得及深入閱讀,但光憑這份期待,就足以讓我對這本書充滿瞭好奇。我腦海中已經勾勒齣瞭無數個畫麵,想象著作者會如何用文字編織齣一封封寄給音樂的情書,那些音符在紙頁間跳躍,會喚醒我心中怎樣的鏇律?我猜想,這本書一定不隻是關於音樂本身,它更像是一扇窗,透過它,我們可以窺見作者細膩的情感世界,感受那些被音樂觸動的瞬間,或許是某個夜晚的孤寂,或許是某個雨天的思念,又或許是某個明媚午後的喜悅。附贈的配樂CD更是讓我驚喜,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當文字與鏇律交織在一起時,會帶來怎樣的聽覺與心靈的雙重盛宴。我堅信,這會是一次充滿驚喜的閱讀體驗,它會成為我書架上的一抹月光,在我需要的時候,靜靜地灑下溫暖與慰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