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不安卻又美麗的圖像,帶你透視古代醫學迷人卻又可怕的一面……──Madlen Davies/Daily Mail 英國每日郵報
蒐羅了許多不可思議的繪畫……喜愛醫療史的讀者絕對會愛不釋手。──British Journal of Hospital Medicine 英國醫學期刊
這本書適合大膽的人服用。其中收錄上百張繪製精美卻詭譎的19世紀繪畫。作者重現了外科醫師揮舞手術刀、切割人體的畫面,而手術刀不過是眾多手術器械中的一項,另外還有鋸子、剪刀、探針、鑷子、針、鉗夾、結紮線等。我實在不敢想像這些器具刺進重病或重傷的脆弱人體。──Joanna Bourke, "The Story of Pain: From Prayer to Painkillers" 的作者/The Daily Telegraph 英國每日電訊報
羅馬天主教「圖爾會議」(Council of Tours)於1163年表明:「教會痛恨血腥。」這份聲明跟憐憫當時遭受嚴重宗教迫害的「卡特里派異端」(Cathar)無關,宗教法庭只會把被定罪的犯人交給世俗統治者執行處決。不過,這份聲明是否也如某些人所稱,可視為中世紀劃分「虔敬的內科醫師」與「滿手血腥的外科醫師」最重要的源頭?就在此刻,把外科視為醫學學問一支的古典看法分崩瓦解;但外科史學家懷疑並反駁,認為外科與醫學分家乃是更廣泛的經濟與智識現狀所致。
十二、十三世紀,歐洲各地紛紛成立大學,其中包括巴黎、牛津、劍橋、波隆那與帕多瓦。跟哲學、神學家競爭學術地位的醫學教授,自此也愈來愈熱衷於將醫藥的博學與外科純機械式的技藝區隔開來。同一時間,各大城小鎮也亟需尋找解決方案,治理城內競爭日益激烈的商業行為。由經驗老道的商人或工匠組成的「行會」被授與特權,壟斷生意,同時以訓練學徒、維持行規為回報。1368∼69年間,於倫敦成立的「外科學會」(Fellowship of Surgeons)即為一例(不過直至1435年為止,該學會僅有十七名成員)。以人數來看,城裡的外科醫師一般都比滿腹經綸的內科醫師來得多,加入行會者也多半是兼做外科的理髮師(如1540年由倫敦外科醫師與理髮師共同組成的「理髮外科公會」[Company of Barber-Surgeons])。這群看似詭異的盟友其實反映理髮師與外科醫師頗為實際的關聯:兩者都會用到鋒利的器具,且都在顧客身體外部做功夫。
至此,大家對於中世紀的醫療場景或階級意涵,應能掌握大概的輪廓;博學的內科醫師來自學院、為富人服務,都市行會的理髮外科醫師則服務中下階級。這一頁外科史顯然與十八、十九世紀外科醫師描述其豐功偉業的版本相反,不過,這個版本準確度多高呢?首先,你也許注意到了,這個情景大多發生在歐洲北部。作風較獨立、較不受教會控制的義大利、西班牙、南法等地的大學已發展出自己的「理論外科」傳統(theoretical surgery),與德、英「理髮師兼外科醫師」、著重行會實務經驗的體系截然不同。「理論外科」受希臘羅馬與阿拉伯醫藥著作滋養(其中包括蓋倫樹立的外科典範),採用與大學醫學系統相同的「體液法則」(humoral principles);同時也開始建立屬於自己的學術圖書館。約莫1225年,南義的薩萊諾醫學校(Salerno medical school)編纂了班貝格(Bamberg)某匿名外科醫師所寫的著作(亦是目前已知西方最早的外科論文)執行外科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