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圓滿禪定休息簡說

大圓滿禪定休息簡說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南懷瑾先生講解密宗法本《大圓滿禪定休息清淨車解》首次出版。
  ◎修禪定為各宗派共通法門,本書旨簡法要,有利於修習禪定者參考研習。
  ◎本書附有南師受密教三壇大戒之戒牒副本。


  一九七九年六月,南師懷瑾先生應大乘學舍出家眾之請,開課講解密宗法本《大圓滿禪定休息清淨車解》。

  南師雖具備傳授密法的資格,但以未明心性者學習密法,易入歧途之故,始終不太願意傳講。但此法本是有關禪定方面的修持,而修禪定又是各宗派共通的法門,所以,這次是以佛法的立場來講的。因該次講課不准錄音,以免隨意流傳、斷章取義,故本書根據多人筆記整理而成,全部十八講中,前七講經過南師審閱批改,後十一講亦經多本筆記參酌整理。

  大圓滿屬西藏密宗紅教修持法門,與《大乘要道密集》、《大手印》同屬一個系統。大圓滿者,內有「心性休息」一法,即如禪宗所云明心見性而得當下清淨者。又有「禪定休息」一法,即為修持禪定得求解脫者。又有「虛幻休息」一法,即以修持幻觀得成就者。

  本書旨簡法要,有利修持禪定者參考研習。南師為了讓真正的佛法能普遍永恆地流傳,講述時盡量將佛法學術化、科學化,擺脫宗教形態及一切習慣。

  南師說:「如不能頓悟,(這個法本)告訴你如何漸修。」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南懷瑾 先生

  一九一八年生於浙江省樂清縣,幼承庭訓,少習諸子百家。
  一生行跡奇特,常情莫測;四處奔波,化育無數。
  出版有儒、釋、道等各家五十多種著述,以其獨到的方式,引領新世代的人們直入文化的核心智慧,讓讀者更樂於瞭解歷史人文的博大精深。
  先生二○一二年辭世,享年九十五歲。

圖書目錄

出版說明 
大圓滿禪定休息清淨車解前敘
 
第一講
前言 
譯者的解說 
什麼叫休息 
清淨圓滿是什麼 
休息與禪定 
同乘大車入解脫城 
敬禮的內涵 
 
第二講
惶惶對法王 
普賢如來 身智合一 
不變的光明清淨 
是智慧 非工夫 
環境和季節 
修行的處所 
 
第三講
不合適的修行處所 
四種壇場 
光線與修行 
修止觀的地方 
誰是法器 
 
第四講
對無念錯解 
修無念三步驟 
持法 採法 空無所住 
如何修空 
人身難得快修吧 
 
第五講
修法與上師 
戒律與威儀 
你是法器嗎 
八風吹不動 
修行 自利 神通 
不要浪費生命 
難得的人身
 
第六講
厭離心 大悲心 
修行的大法 
如何修前行 
關於灌頂 
祕密灌頂 
 
第七講
般若灌頂 能依所依 
氣和明點 
得真如 成極喜 
如何修法 上師相應法 
 
第八講
修法 誠敬 調理 
前行修法四程序 
正行道的修法 
空樂與三脉四輪 
白骨觀的關鍵時刻 
 
第九講
關於三脉七輪 
中脉和拙火 
白骨觀之妙 
空樂的修法 
 
第十講
空明定的問題 
空明定的修法 
三昧真火 制心何處 
光從何來 
得到光明 眼通來了 
 
第十一講
修無念法 
什麼是真正的無念 
無念與神通 
貪樂 貪明 貪無念 
修無念 入邪路 
 
第十二講
修氣時的偏差 
修無念產生的偏差及過失 
如何對治偏差 
如何調治過失 
 
第十三講
如夢如幻 
虛幻的體道果 
中根器的修法 
總的調治法 
 
第十四講
不住於法 
受陰境界 
關於精漏 
知時知量 
執著歡喜 
開眼閉眼 上升下降 
 
第十五講
再說修無念法 
鈍根的修法 
七支坐法與無念 
調治魔障 
 
第十六講
藥物與修行 
緣境而修 
著相的修法 
粗氣細氣 心住於氣 
修氣另有的方法 
 
第十七講
危險的修法 內外的修法 
修道的三要點 
光明是什麼 
怎麼叫無念 
不靠外力 
 
第十八講
傳法的人和事 
修習心念五步 
正行修習三重點 
又說修無念法 
 
附錄 南師戒牒

圖書序言

今天開始講《大圓滿禪定休息清淨車解》,這個「車」字,就是佛法的小乘與大乘的「乘」字,梵文的原意是車子。「解」是解釋,「車解」也就是大小乘法本的意思。依照我們習慣的文法來翻譯,就是大圓滿禪定休息法要,是大乘道。這是屬於西藏密宗紅教的部份,也就是原始的密宗。
 
幾十年來,由於眼見過去佛教界的作風所產生的不良反應,所以我儘量的把佛法學術化、科學化,擺脫了宗教的形態,也擺脫了宗教的一切習慣,希望真正的佛法,能普遍永恆的流傳。但是,幾十年來對於自己的做法,發現也有很大的缺失。雖然過去的傳統做法,太偏向宗教性,但卻能使人重法、重師承,也就是尊師重道;而現在的做法,反而使人輕法,因為得來容易,師道的尊嚴反而都被破壞了。
 
像我這種做法,甚至於可以說,是捧著學生玩的,似乎是跪求學生來學佛的。不過,天下事有利必有弊,沒得辦法,只好依舊照我原來的辦法去做,對與不對,還不知道。
 
這些話是說明,過去學佛的人,對於研習這個法,認為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所以我們在座的,不管出家在家,可以說,沒有一個夠資格學這個法的。因為按照過去的規矩及傳統的精神,要學這個法,必須具備相當的成就和戒行才可以。戒行包括學佛人的虔誠、敬師、敬三寶的精神,幾乎是發神經似的瘋狂,幾乎是愚忠、愚孝、愚信的態度。
 
而且,每一次傳法,一定要供養,要錢哦!像木訥尊者的師父說的,如果沒有錢,家裏唯一的財產,只有一隻跛腳的羊,也要拿出來供養。現在是拿錢來代表供養,如果你是個叫化子,今天只有一毛錢,這一毛錢,誠懇的拿出來供養,才是真供養。供養的真義在於至誠,不在於數目的多寡。
 
今天,對於你們之中的少數幾位,還可以談談這個法,老實講,主要還是為未來佛教界,培養挑擔子的師資,希望這幾位出家人,將來能夠自利而利他。你們居士們沾了他們的光,若說真要教你們居士這個法門,法是要求的,但也沒有人要求過,多少年來我也懶得傳。所以你們有什麼問題要自動來找我啊!連一點求法的精神都沒有,都要等到我約你,我才沒有空!你想想嘛!一個普通人開店做生意,有人要買貨,我才賣給他;你不買,我卻上門去兜售,這種做生意的辦法,我不來!

圖書試讀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