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約之內容與消滅:契約法講義Ⅱ(三版)

契約之內容與消滅:契約法講義Ⅱ(三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契約法
  • 閤同法
  • 民法
  • 法律
  • 教材
  • 法學
  • 契約
  • 三版
  • 法律講義
  • 民商法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為繼「契約之成立與生效」契約法講義係列的第二本論著。在第一章「債之關係總論」,除從債權與物權之不同說明債權之本質外,尚特彆強調債編通則法定之債以外其他規定最主要適用對象為雙務契約。在第二、第三章關於契約內容的部分,除探討契約關係內容的形成及其義務群,與債權的類型外,也從契約類型論的觀點,將債編各種之債紛然雜陳的契約,耙梳釐清其輪廓,架構其體係,並針對若乾交易上重要的有名契約,敘述其基本法律關係與核心問題,期使讀者不僅能對債權的內容,也能對契約類型特徵與基本的契約內容有所認識。第四章除債編通則規定的債權讓與及債務承擔外,更兼及契約關係主體的變更。第五章「債之消滅」,對清償、代物清償、間接給付、債之更改契約的法律性質論,提齣不少與通說不同的看法。
好的,這是一部關於知識産權法,特彆是專利法與商業秘密保護的深入研究專著的簡介: --- 《智慧的邊界與流轉:專利法、商業秘密與技術創新生態研究》 導論:知識産權在數字經濟時代的重塑 本書旨在對當代知識産權法律體係的核心支柱——專利製度與商業秘密保護——進行一次跨學科、多維度的係統性梳理與深刻剖析。在信息爆炸與技術迭代空前加速的二十一世紀,傳統的知識産權框架正麵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創新主體、技術傳播速度、法律救濟的及時性,無一不要求法律理論與實踐必須實現深刻的契閤與前瞻性的布局。本書超越瞭對單一法律條文的機械解讀,而是著重探討專利權的授予邏輯、商業秘密的界定標準,以及二者如何在共同構建的技術創新生態中實現動態平衡與有效激勵。 第一編:專利權的核心:授予、範圍與例外 本篇聚焦於專利製度賴以存在的基石——專利權的授予標準與保護範圍的界定。 第一章:可專利性的審視:創造性與實用性的現代解讀 本章深入探討瞭“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這三大核心授予條件在信息技術(IT)、生物技術(BT)和人工智能(AI)領域所麵臨的復雜適用問題。 算法與軟件的專利邊界: 詳細分析瞭將純粹的數學方法或計算機程序作為發明保護的國際司法實踐差異,重點剖析如何界定“技術貢獻”與“智力活動”之間的臨界點,以及如何有效規避對基礎科學發現的過度壟斷。 生物技術專利的倫理與法律張力: 考察瞭對基因序列、自然界物質的提取與修飾是否構成專利法意義上的“發明”,並討論瞭涉及人類胚胎或生命基本元素的專利申請所應遵守的公共利益限製。 “顯而易見性”標準的動態化: 闡述瞭在特定技術領域,如何平衡“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的知識水平與該領域的技術發展速度。特彆關注瞭“現有技術文件”的範圍界定,包括非正式齣版物、口頭傳播的效力認定。 第二章:權利要求的解釋與等同原則的適用 專利權的保護範圍由其權利要求書所界定。本章詳盡分析瞭權利要求的解釋方法,這是侵權判斷的起點。 文義解釋、技術背景與發明目的的綜閤考量: 探討瞭如何通過分析說明書、附圖以及申請曆史文件(如答復意見)來確定權利要求的真實技術意圖。 等同侵權學說的精煉: 對著名的“均等原則”(Doctrine of Equivalents)進行瞭詳盡的本土化和國際化比較分析。著重探討瞭“無實質性差彆”的判斷標準,包括“三重恒定測試法”和“公共瞭解測試”,以及“現有技術限製”對等同範圍的消解作用。 濫用訴訟的預防機製: 討論瞭在權利要求解釋階段,如何通過引入無效宣告程序或司法審查機製,防止權利要求解釋被惡意操縱以達到不當擴張保護的目的。 第二編:商業秘密的保護:秘密性、價值與救濟 與專利權的公開性不同,商業秘密依賴於秘密性維持其價值。本篇將商業秘密的保護視為技術保密壁壘與市場競爭策略的關鍵環節。 第三章:商業秘密的法定構成要件與實踐陷阱 商業秘密的界定標準要求其“不為公眾所知悉”、“具有商業價值”並“經權利人采取閤理保密措施”。本章將深入探討“閤理保密措施”的界定彈性。 “閤理性”的量化與質化: 論述瞭保密措施的強度應與商業秘密的潛在價值、行業慣例以及信息接觸人員的範圍相匹配。分析瞭電子數據安全(如加密、訪問權限控製)與物理隔離措施的有效性評估標準。 “價值”的認定與證明: 探討瞭如何證明一項未被公開的技術方案或客戶名單因其秘密性而獲得瞭超越現有公開技術的競爭優勢,從而具有法律上的保護價值。 離職員工的知識産權與信息邊界: 詳細分析瞭員工在離職過程中可能帶走的技術信息,區分哪些屬於技能和經驗的範疇,哪些構成應受保護的商業秘密。這對人力資源管理和保密協議的起草具有極強的實操指導意義。 第四章:商業秘密的侵犯與跨國維權策略 商業秘密的侵權行為往往具有隱蔽性、快速性和跨國性。 “不正當手段”的界定: 對比瞭盜竊、賄賂、違約行為與“逆嚮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在法律上的界限,並探討瞭在復雜的供應鏈環節中,如何追溯信息泄露的源頭。 舉證責任的轉移與推定: 針對商業秘密侵權案件中原告舉證睏難的現狀,分析瞭司法實踐中如何通過證據開示、臨時禁令申請以及侵權因果關係的初步證明來促使被告承擔舉證責任。 國際貿易爭端中的商業秘密保護: 結閤國際貿易協定(如TRIPS協議)的要求,分析瞭在跨境並購、技術閤作中,如何通過盡職調查和跨國訴訟來有效保護企業的核心秘密資産。 第三編:製度協調與未來展望 本書最後一部分探討瞭專利製度與商業秘密製度在激勵創新目標下的互動關係,以及未來法律體係可能的發展方嚮。 第五章:專利與秘密的策略選擇與製度互補 專利保護提供的是有限期的、公開的壟斷權,而商業秘密提供的是無限期的、秘密的專有權。 技術路綫的選擇標準: 分析瞭企業在決定“申請專利”還是“保持秘密”時應考慮的技術生命周期、保護成本、可逆性(是否易於逆嚮工程)以及潛在的後續訴訟風險。 兩者衝突與融閤: 討論瞭當一項技術同時受到專利申請和保密措施保護時,法律體係應如何處理可能齣現的保護衝突,以及如何利用兩者優勢構建多層次的技術防禦體係。 第六章:技術創新生態中的司法能動性 本書以結論性篇章強調,知識産權的生命力在於其適應性。 專利無效製度的效率與公正: 探討瞭如何優化專利無效宣告程序,確保無效審查既能及時清除“劣質專利”,又能避免對有效創新構成不當乾擾。 技術標準的製定與專利權池(Patent Pools): 分析瞭在5G、物聯網等領域,標準必要專利(SEP)的許可公平、閤理、無歧視(FRAND)原則的具體量化實踐,以及專利權池對技術普及的促進作用與潛在的壟斷風險。 --- 目標讀者: 本書適閤知識産權法學研究人員、高校法學院師生、企業知識産權部門負責人、專利代理師以及關注技術經濟法製動態的政策製定者與産業界人士。它提供瞭一套嚴謹、深刻且具備實務洞察力的分析工具,以應對日益復雜的現代技術創新格局。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陳自強


  現職
  國立颱灣大學法律學院專任教授

  學曆
  國立颱灣大學法學士、法學碩士
  德國慕尼黑大學法學博士

  經曆
  律師、司法官考試及格
  日本東北大學、京都大學法學部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係專任副教授、教授

圖書目錄

第一章/債之關係總論/1
I.債之關係之概念/1
一.債之關係之相對性/1
A.債權債務之相對性/2
B.契約相對性/2
二.對人關係/4
三.法律上特彆結閤關係/6
A.基本法律關係與法律上特彆結閤關係/6
B.法律上特彆結閤關係與誠信原則/7
II.債權/10
一.債權為給付請求權/10
A.給付行為與給付結果/11
B.債權之訴求力/13
C.債權與請求權/14
二.債權與物權之不同/17
A.債權之相對性/17
B.債權效力與物權效力/23
C.債之物權化/25
D.債法與物權法/26
三.債權之實現/27
A.公力救濟/28
B.私力實現/29
四.債權為財産權/30
A.財産權/30
B.屬於債權人之財産/31
C.得為交易客體/32
III.債務與責任/32
一.責任之概念/32
A.法律責任/32
B.債務與責任/33
C.有責任無債務/34
二.自然債務/35
IV.以契約為中心的債總體係/36
一.約定債之關係/36
二.其他債之關係/38
A.因單獨行為而發生者/38
B.法定債之關係/39
三.債編通則主要適用對象為雙務契約/41
A.法定之債之發生規定也包含法律效果之規定/42
B.商品交易為債總規範對象之一般案型/44
C.從債法體係到契約法體係/45

第二章/契約之內容/47
I.契約內容之形成/48
一.約定之內容與法律規定/48
A.契約內容/48
B.約定之內容/50
C.法律規定/53
D.製定法以外之規範/58
二.契約內容之確定/61
A.債之標的應確定之主張/61
B.給付標的物之確定/65
C.約定由一方或第三人確定契約之內容/67
三.契約之解釋及漏洞之填補/72
A.契約之解釋/72
B.契約漏洞/81
C.契約漏洞之填補/84
II.契約關係之義務群及權能/87
一.主給付義務/88
A.概念/88
B.第一次與第二次給付義務/89
C.給付利益/90
二.主給付義務以外之其他義務/92
A.從給付義務/92
B.輔助實現給付利益之附隨義務/94
C.保護義務/98
三.其他構成要素/103
A.不真正義務/103
B.形成權/105
C.抗辯關係/106
四.契約關係之整體性與有機體性/108
A.目的性/108
B.發展性/109
C.移轉與交易性/110
III.債權典型之內容/111
一.債權內容之類型化/111
A.依給付標的物有無與種類/111
B.債之標的之規定/114
二.種類之債/115
A.概念/115
B.特定/119
三.選擇之債/123
A.約定選擇之債/123
B.法定選擇之債?/125
四.金錢之債/127
A.概念與性質/127
B.金錢之債之種類/133

第三章/契約之類型/137
I.有名契約與有償契約/137
一.有名契約與典型契約類型/137
二.有償契約為有名契約規定的重心/138
三.交換契約與非交換契約/139
II.以終局移轉財産權為內容之有名契約/141
一.物之買賣/142
A.買賣總說/142
B.物之齣賣人之義務/146
C.物之買受人之義務/152
D.買賣之規範重心/154
二.互易/157
三.贈與/157
A.贈與約束之法律拘束力/158
B.贈與人責任之減輕/158
C.贈與物之返還/158
III.法定租藉契約/158
一.總說/158
A.用益權能之取得/158
B.種類/160
C.規範問題點/161
二.租賃/166
A.租賃之種類與承租人之保護必要性/166
B.房屋租賃為租賃之主要適用對象/172
C.租賃關係之三階段/173
D.租賃關係之消滅/178
E.押租金/183
三.有償消費藉貸/186
A.雙務或單務契約/187
B.典型授信行為/188
C.利息之債/189
四.無償藉貸契約/201
A.藉貸或租賃/201
B.使用藉貸關係之消滅/202
IV.勞務契約/203
一.總說/203
A.問題所在/203
B.有償與無償勞務契約/206
C.有償勞務契約之基本類型/207
二.僱傭/208
A.僱傭契約之類型特徵/208
B.僱傭與勞動契約/209
C.有民法僱傭規定適用之僱傭關係/211
三.承攬/214
A.總說/214
B.工作物或製造物所有權之歸屬/222
C.承攬人之義務/234
D.定作人之義務/235
四.委任(事務處理契約)/238
A.總說/238
B.有償受任人之義務/247
C.有償委任人之義務/252
D.委任關係之消滅/254
V.其他有名契約類型/258
VI.廣義非典型契約類型/259
一.定性理論/259
A.有名契約法律規定之意義/259
B.定性/264
二.傳統大陸法係之非典型契約/269
A.概念/269
B.混閤契約/270
C.狹義非典型契約/274
三.現代契約類型/274

第四章/債之移轉與契約承擔/279
I.總說/279
一.物權之變更與契約之變更/279
二.債之變更與債之移轉/280
三.契約主體之變更/282
II.債權讓與/284
一.總說/284
A.債權為財産權/284
B.債權讓與之概念/285
C.債權讓與之經濟上目的/288
D.債權讓與行為與基礎行為之關係/293
二.有效債權讓與之要件/295
A.債權讓與契約/295
B.債權具讓與性及其例外/296
C.債權之預先與概括讓與/301
D.善意取得與錶見讓與/307
三.債權讓與之效力/311
A.債權及從屬權利之移轉/311
B.讓與人與受讓人間之權利義務關係/316
四.債務人之保護/318
A.債權讓與之通知/318
B.對受讓人為給付/322
C.對原債權人為給付/325
D.債務人之抗辯/326
E.多重讓與債務人之保護/328
III.免責債務承擔/330
一.總說/330
二.契約之成立與生效/331
A.型態/331
B.承擔人與原債務人承擔契約之法律性質/333
三.效力/336
A.承擔人成為新債務人/336
B.承擔契約原因行為之瑕疵/337
C.從屬於債權之權利與第三人提供之擔保/338
IV.契約承擔/339
一.約定契約承擔/340
A.總說/340
B.適法性與法律性質/341
C.承擔契約之成立與生效/343
D.效力/345
E.租賃契約之約定契約承擔/345
二.買賣不破租賃/348
A.總說/348
B.法律效果/353
C.齣賣或贈與租賃物但未移轉所有權/355

第五章/債之消滅/357
I.總說/357
II.清償/358
一.清償之概念與法律性質/359
A.清償之意義/359
B.清償之法律性質/361
C.清償之證明/367
二.依債務本旨為清償/370
A.清償之人/370
B.清償地/377
C.清償期/380
D.全部清償/382
E.受領人/383
三.代物清償與間接給付/392
A.總說/392
B.代物清償/393
C.間接給付/401
四.清償之抵充/404
A.約定抵充/405
B.指定抵充/405
C.法定抵充/405
III.其他債務消滅原因/406
一.提存/406
A.總說/406
B.要件/408
C.效果/409
二.抵銷/410
A.總說/410
B.抵銷適狀/412
C.抵銷之禁止/417
D.抵銷之行使與效力/421
三.免除/423
A.單獨行為或契約/423
B.處分行為/424
四.混同/425
五.債之更改契約/425
A.更改之發展/426
B.更改之要件與效果/427
C.債之更改契約之實際適用/428

事項索引/435

圖書序言



  本書初版於2004年,是當時名為「契約之成立與生效─民法講義I」的續集。為響應2013年颱灣大學法律學院頂尖計畫策略會議通過教科書補助撰寫齣版計畫,鼓勵專任老師將其撰寫或改版教科書列入「颱大法學教科書」係列,2004年進行第一次改版,書名雖仍維持不變,但原冠加的「民法講義」叢書名,也如其姊妹作「契約之成立與生效」,替換為「契約之內容與消滅─契約法講義II」。2015年「契約違反與履行請求─契約法講義III」問世,為建構個人完整的契約違反體係,本書的若乾片段,被整閤到契約法講義III,如契約變更的部分,即被移至第四章「契約之調整與確認」中,本書關於復委任及契約解消的論述,也將移至契約法講義IV。為免重復灌水之譏,不得不進行第三次改版,大體而言,刪者多,增者少,篇幅因而縮減而瘦身。本書前兩版由學林(新學林)齣版公司擔任齣版及經銷工作,為使契約法講義全係列能呈現一緻麵貌,第三版開始將由元照齣版公司擔任總經銷,因此,書本外觀也有相當的改變。本書寫作的心路曆程已披露在初版序言,第三版特摘錄主要部分,也算為過去留下註腳。

陳自強
2016年1月1日
颱灣大學萬纔館研究室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原本對契約法抱持著一種“無聊至極”的偏見,認為它隻是些枯燥的條文和繁瑣的程序。直到我讀瞭這本書,纔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作者以一種全新的視角來解讀契約法,他認為契約不僅僅是一種法律關係,更是一種社會關係的體現。他強調,契約的背後蘊藏著當事人之間的信任、閤作和利益平衡。這種觀點讓我對契約法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也讓我對法律的社會功能有瞭更清晰的認識。這本書的另一個亮點在於,它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閤。作者在講解每一個法律概念時,都會引用大量的案例,並對案例進行深入分析,這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法律的適用範圍和實際效果。此外,作者還對颱灣的契約法製度進行瞭全麵的評價,指齣瞭其優點和不足,並提齣瞭改進建議。這本書的缺點可能在於,對於一些初學者來說,可能會覺得內容過於深入,需要具備一定的法律基礎纔能理解。但對於那些想要深入學習契約法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絕對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經典之作。它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更是一本啓迪智慧的讀本。

评分

說實話,我買這本書的初衷是為瞭準備律師考試,原本以為會是一本枯燥乏味的法學教材。沒想到翻開書頁,卻發現作者的文筆相當流暢,甚至可以說是生動有趣。他善於運用生活化的例子來解釋抽象的法律概念,例如,在討論“瑕疵責任”時,他用買到有缺陷的商品來類比,一下子就讓我明白瞭其中的含義。更重要的是,這本書的結構非常清晰,每個章節都配有詳細的目錄和總結,方便我隨時查閱和復習。作者對於颱灣的判例分析也十分到位,不僅摘錄瞭判決要旨,更深入地探討瞭判決的理由和影響,這對於備考律師考試來說,無疑是一大福音。當然,這本書也有一些不足之處,例如,對於一些新興的契約類型,例如電子契約、智慧型契約等,討論的篇幅相對較少。但總體而言,這本書仍然是一本非常優秀的契約法教材,它不僅幫助我鞏固瞭理論知識,更提升瞭我的法律思維能力。如果能再增加一些練習題,那就更完美瞭。

评分

作為一名在律師事務所實習的法律助理,我經常需要處理各種各樣的契約糾紛。以往遇到不懂的地方,隻能靠自己上網查資料或者嚮資深律師請教,效率非常低。自從讀瞭這本書,情況就有瞭很大的改善。這本書的特點在於,它將契約法的內容與實務操作緊密結閤,對於每一個法律概念,都提供瞭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實務建議。例如,在討論“違約責任”時,作者詳細介紹瞭如何計算違約金、如何主張損害賠償等問題,這些都是我在實際工作中經常遇到的。更讓我受益的是,作者對於一些常見的契約陷阱和風險進行瞭提醒,這讓我對契約審查和風險防範有瞭更深刻的認識。這本書的缺點可能在於,對於一些理論性的探討不夠深入,更偏重於實務應用。但這對於我來說,恰恰是它的優點。我需要的不是一本高深的學術著作,而是一本能夠幫助我解決實際問題的實用指南。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律師在手把手地教我如何處理契約糾紛,讓我受益匪淺。

评分

這本書的排版設計真的讓人眼前一亮,不同於一般法學書籍的沉悶風格,它采用瞭清晰的圖錶和醒目的顔色,讓閱讀過程更加輕鬆愉快。更重要的是,作者在講解契約法的內容時,注重培養讀者的批判性思維。他經常會提齣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引導讀者思考,例如,“誠實信用原則的邊界在哪裏?”、“契約自由原則是否應該受到限製?”等等。這些問題並非簡單的選擇題,而是需要讀者結閤理論知識和實際案例進行深入分析。這種教學方式讓我受益匪淺,它不僅幫助我理解瞭契約法的基本原理,更提升瞭我的法律分析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不過,這本書的定價相對較高,對於一些經濟條件不好的學生來說,可能會有一定的負擔。另外,作者對於一些比較冷門的契約類型,例如贈與契約、藉貸契約等,討論的篇幅相對較少,希望在後續版本中能夠有所補充。總而言之,這本書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契約法教材,它不僅內容豐富,而且形式新穎,能夠激發讀者的學習興趣。

评分

讀完這本契約法講義,感覺就像經曆瞭一場漫長但必要的智性洗禮。我本身是法律係的學生,但一直對契約法這塊感到有些抽象,課本上的條文和判例總是覺得缺乏血肉,難以真正理解其背後的邏輯和精神。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並非單純地羅列法條,而是從契約的生命周期——成立、內容、效力、變更、消滅——齣發,將復雜的法律概念融入到實際案例的分析中。作者對於每個議題的探討都非常深入,不僅解釋瞭現行法的規定,更追溯瞭其曆史淵源和立法目的,讓我對契約法的理解從“知其然”提升到瞭“知其所以然”。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討論“誠實信用原則”時,引用瞭許多外國的判例,並將其與颱灣的實務見解進行比較,這讓我對契約法的國際發展趨勢有瞭更清晰的認識。雖然這本書的篇幅有些長,但內容非常紮實,對於想要深入學習契約法的學生或律師來說,絕對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的經典之作。它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在與你進行一對一的對話,引導你思考,啓發你理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