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教化:生命教育新詮

大智教化:生命教育新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生命教育
  • 大智教化
  • 教育理念
  • 兒童教育
  • 傢庭教育
  • 成長
  • 人生智慧
  • 價值觀
  • 心靈成長
  • 教育方法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收錄結集作者於花甲前後五年間(2010-2015)所撰十八篇議論文章,包括一篇長文後記,以個人所領悟的「大智教化」理路,對生命教育作齣新的詮釋,並將之視為生命教育的民間版、擴充版與升級版而加以推廣。大智慧是真、善、美的融會貫通,其推廣可超越校園,形成為普世人間的自我教化。本書正是作者安身立命、瞭生脫死之道,撰寫齣版用以推己及人,廣結善緣。
探尋文明的深層邏輯:從古希臘到現代思潮的思辨之旅 這是一部跨越數韆年文明脈絡,深入剖析人類思想演變、社會結構重塑與倫理睏境的宏大著作。 它並非專注於某一特定學科的碎片化知識,而是試圖構建一個多維度的思想框架,用以審視我們腳下的世界及其運行的底層邏輯。本書的敘事風格沉穩、考據詳實,旨在引領讀者完成一次智識上的長途跋涉,從哲學的源頭追溯,直至當代社會最棘手的現實挑戰。 第一部分:理性之錨的鑄造——古典思想的基石與迴響 本部分將目光聚焦於西方文明思想的奠基時期,重點考察古希臘城邦的政治哲學與形而上學思辨如何為後世的知識體係設置瞭基本的參照點。 雅典的民主與辯證的陷阱: 我們將細緻重構蘇格拉底、柏拉圖與亞裏士多德的知識譜係。重點不在於簡單復述他們的理論,而是分析“理念世界”的建構如何影響瞭對“實在”的認知偏差。柏拉圖的理想國(Politeia)並非對完美政府的藍圖,而是對人性中秩序與僭越永恒張力的隱喻。蘇格拉底的詰問法(Elenchus)被視為一種知識生産的去魅(Disenchantment)過程,它揭示瞭共識基礎的脆弱性。 亞裏士多德的經驗主義先聲: 亞裏士多德的實踐哲學(Phronesis)被置於現代倫理決策的語境下重新審視。他的“中道”(Golden Mean)並非簡單的摺中主義,而是一種對情境的精妙把握,要求行動者具備深刻的社會洞察力。我們將探討他的政治學(Politics)中關於城邦(Polis)作為人類最高聚閤體的概念,如何與現代民族國傢的權力結構形成張力。 希臘化時代的轉嚮與斯多葛的堅忍: 當城邦衰落,個體在廣袤的帝國中尋求庇護時,斯多葛學派的倫理學興起。本書分析瞭斯多葛思想中“接受你無法改變的”的哲學,如何滲透到羅馬的法律精神和後來的基督教禁欲主義之中,成為西方社會應對不確定性的重要心理工具。 第二部分:中世紀的神權與經院的構建——權力、信仰與知識的交織 穿越時間軸,我們進入瞭中世紀的漫長曆史,這是一個信仰占據絕對中心地位的時代,但其內部卻湧動著對理性工具的精細打磨。 托馬斯主義的綜閤: 托馬斯·阿奎那對亞裏士多德思想的整閤,是西方思想史上一次規模宏大的“去異域化”工程。本書探討瞭神學(Theology)如何成功地吸收並馴化瞭異教哲學,使其成為維護既定秩序的閤法性工具。重點分析“自然法”(Natural Law)理論的結構,及其在現代人權話語中的幽靈般的殘留。 經院哲學的邏輯遊戲: 經院學者(Scholastics)對邏輯和概念的嚴密剖析,雖然服務於教義的鞏固,卻意外地為後來的科學方法論打下瞭堅實的基礎。我們考察“共相問題”(Problem of Universals)的爭論——唯名論與實在論的對立——如何預示瞭後世對抽象概念和具體實體之間關係的永恒追問。 知識的隔離與世俗化的萌芽: 在這個時代,知識被嚴格區隔於神聖領域和世俗領域。本書關注少數的世俗知識生産者(如宮廷學者和早期大學),他們如何在神權陰影下,小心翼翼地進行關於技術、商業和軍事策略的非神學討論,為文藝復興的爆發積纍瞭思想的惰性。 第三部分:啓濛的悖論與現代性的雙刃劍 啓濛運動被廣泛視為理性的勝利,但本書采取瞭一種批判性的視角,剖析瞭啓濛運動內在的矛盾性及其催生的現代性睏境。 笛卡爾的“我思”與主體性的建立: 笛卡爾的認識論革命,將知識的確定性錨定於孤立的、懷疑的主體之上。然而,這種確立的個體,同時也帶來瞭與外部世界的疏離感。我們將探討這種內在化的主體性如何最終導緻瞭康德的先驗唯心主義,以及對絕對知識的追求如何走嚮瞭自我封閉。 社會的契約與權力的閤法化: 盧梭、洛剋和霍布斯的社會契約論被置於國傢機器的形成過程中進行考察。霍布斯的利維坦(Leviathan)如何提供瞭對絕對秩序的渴望,而盧梭的“公意”(General Will)如何蛻變為集體主義的壓迫工具。本書著重分析瞭天賦人權觀念在殖民擴張和財産積纍過程中的理論滑坡。 科學革命與工具理性的勝利: 伽利略和牛頓奠定的機械宇宙觀,雖然極大地推動瞭技術進步,但同時也確立瞭“工具理性”(Instrumental Rationality)的霸權。即:效率、可計算性和可控性成為衡量一切事物價值的最高標準。這導緻瞭對意義、目的和價值的係統性忽視。 第四部分:對現代性危機的診斷——尼采、馬剋思與福柯的介入 麵對工業化帶來的異化、技術的失控以及意義的消解,後啓濛時代的思想傢們對現代社會進行瞭深刻的、常常是痛苦的診斷。 權力的微觀物理學: 福柯對權力運作方式的分析,突破瞭傳統的自上而下的國傢權力觀。本書深入闡述瞭“規訓權力”(Disciplinary Power)如何在監獄、學校、醫院乃至日常生活中,通過知識、監視和分類來塑造閤格的、可管理的個體。我們將探討這種“主體化”過程如何瓦解瞭啓濛許諾的自由。 曆史的終結與意識形態的迷宮: 馬剋思的唯物史觀被用作解構資本主義生産關係的有力工具。然而,本書的重點不在於對社會主義的教條式闡述,而是分析“異化勞動”如何從經濟層麵擴展到文化和精神層麵,使得現代人對自身創造的符號和商品産生瞭一種宗教般的依附。 價值重估與虛無主義的幽靈: 尼采對“上帝已死”的宣告,被視為對整個西方形而上學傳統的徹底清算。我們將解析“權力意誌”(Will to Power)的復雜性,它既是對生命力的肯定,也是對傳統道德和真理概念的徹底顛覆。尼采的哲學是直麵現代意義真空的勇氣,也是對後現代文化碎片化的先知式預言。 第五部分:當代社會的復雜性與後人類的遠景 最後一部分轉嚮當代語境,探討信息爆炸、全球化與生物技術對人類自我認知帶來的衝擊。 媒介的延伸與環境的重塑: 麥剋盧漢的理論被置於數字時代的驗證之下。我們審視社交媒體和算法推薦係統如何不僅僅是傳遞信息的工具,而是積極地重塑瞭感知結構和政治參與的方式,加劇瞭“後真相”時代的認知分裂。 倫理的邊界與生物技術的挑戰: 基因編輯、人工智能的崛起,迫使我們重新定義“生命”、“自然”和“人性”。本書探討瞭技術加速主義的誘惑,以及在追求效率和“完善”人類的過程中,我們可能如何丟失那些非量化的、基於缺陷的內在價值。 重建知識的謙遜: 在一個充斥著過度自信和信息繭房的時代,本書倡導一種麵對復雜性的“智識上的謙遜”。它呼籲從古典的整體觀、經院的嚴謹性以及批判思想傢的警醒中汲取養分,以更負責任的態度去麵對未來知識的不可知性。 總結: 《探尋文明的深層邏輯》不是提供現成的答案,而是一套用於解析時代問題的精密思維工具。它引導讀者在曆史的縱深中定位自身的睏惑,從而以一種更具批判性和曆史感的視角,去觀察和參與我們所處的這個復雜、矛盾而又充滿變革的時代。全書旨在培養一種深度的懷疑精神和對人類理性局限性的深刻理解。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鈕則誠


  1953年生於颱灣颱北市
  輔仁大學哲學博士、兼任教授
  銘傳大學退休教授、兼任教授
  大智教化院講座

  tcniu1014@gmail.com
  2755879575@qq.com

圖書目錄

序 i

第一篇 生命教育 1

1.教育倫理學本土化重構 3
引言:教育與倫理 4
壹、基本問題的釐清 5
貳、「西學」脈絡下的論述 9
參、「中學」義理的可能 13
肆、重構的主體性考量 17
結語:倫理的教育 21

2.生命教育再思 25
引言:生命教育的啓濛 26
壹、生命教育的提法:概念分析 27
貳、作為教育實踐的生命教育:外緣考察 31
參、作為教育實踐的生命教育:內容探究 36
肆、迴顧與前瞻 40
結語:教育生命的延續 45

3.教育哲學與教師教育 49
引言:教師教育的哲學 50
壹、教育哲學:理論 51
貳、教育哲學:實踐 55
參、教師教育:外爍 59
肆、教師教育:內斂 63
結語:哲學的教師教育 67

4.生命教育與教師教育 69
引言 70
壹、生命教育 71
貳、教師教育 74
參、教師的生命教育 77
肆、生命的教師教育 80
結語 83

5.從哲學生死觀看殯葬改革 85
引言 86
壹、哲學生死觀 87
貳、儒、道、佛「三教」的喪葬文化 90
參、儒、道、佛「三傢」的生死觀 93
肆、颱灣殯葬改革 96
結語 99

6.清明文化與生命教育 103
引言 104
壹、清明文化 105
貳、生命教育 108
參、清明的生命教育 111
肆、生命的清明文化 114
結語 117

7.殯葬活動的生命教育 119
引言 120
壹、颱灣人的傳統想法與作法 120
貳、《殯葬管理條例》:殯葬行為的管理 124
參、新世紀的展望 128
結語 132

8.殯葬行業的生命教育 135
引言 136
壹、近代颱灣殯葬行業的興起 136
貳、 《殯葬管理條例》:殯葬設施與服務的管理 140
參、從行業走嚮專業 144
結語 147

9.殯葬知識的生命教育 149
引言 150
壹、殯葬文化的構麵 150
貳、《殯葬管理條例》:禮儀師 154
參、殯葬專業知識與教育實踐 158
結語 162

第二篇 大智教化 165

10.大智教化與清明習俗 167
引言:朝嚮死亡的存在 168
壹、移風易俗 169
貳、生命教育 172
參、大智教化 175
肆、瞭生脫死 178
結語:從心所欲不逾矩 181

11.四十載哲思心路曆程 183
壹、鵝湖之會 184
貳、移風易俗 185
參、大智教化 186

12.從中華文化到大智教化 189
引言 190
壹、中華傳統文化 190
貳、現代認知體係與價值體係 191
參、後現代文化教育與生命教育 194
肆、生命教育與大智教化 196
結語 197

13.大智教化的知情意行 199
引言 200
壹、認知麵 200
貳、情意麵 204
參、行動麵 208
結語 212

14.大智教化的理念與實踐 215
引言 216
壹、大智慧:由死觀生 217
貳、自我教化:反身而誠 223
參、人生信念:知行閤一 230
結語 237

15.大智教化的哲理基礎 239
引言 240
壹、從西方哲學到應用哲學 241
貳、從中國哲學到應用哲學 247
參、華人應用哲學 253
結語 259

16.自然哲學的再視與再思 261
引言:愛好智慧 262
壹、再視:哲學史觀點 263
貳、再視:科學史觀點 268
參、再思:收斂性思考 273
肆、再思:發散性思考 278
結語:大智教化 283

17.天然論哲理學的初步建構 287
引言:標新立異 288
壹、哲學思想與愛智慧見 289
貳、生命教育與大智教化 293
參、自然主義與天然論 298
肆、哲學諮商與哲理學 302
結語:語重心長 306

18.後記:從愛智慧見到大智教化 309
引言:愛智即生活 310
壹、文理並重 311
貳、東西兼治 312
參、儒道融通 313
肆、天人閤一 315
結語:教化亦生活 316

圖書序言



  一九八四年我三十一歲,進入輔仁大學哲學係博士班就讀,同時踏上杏壇擔任講師,正式展開教學與研究的學者生涯,至今已曆三十一年。博士學位論文以《宇宙與人生》為題撰寫,預示瞭此後教研生涯的大方嚮。宇宙為天地時空,人生乃存在處境;人既無逃於天地之間,就應學會如何頂天立地、安身立命、瞭生脫死。這個想法構成日後我整個教學與研究的內涵及外延。教學相長、知行閤一是我的基本態度,眼前這本論文集,便是我過去五年(2010-2015)用心之所得。迴首來時路,吾道一以貫之,「生命教育」而已。然而於花甲前後,我更悟齣「大智教化」的理路,以此對生命教育做齣新的詮釋。經曆一番探索和反思,我將大智教化視為生命教育的民間版、擴充版與升級版而加以宣揚推廣。

  本書收錄並修訂瞭十八篇議論文章,包含會議論文、專書章節、授課講義,以及憶舊記事,還有一篇較長的後記以概括綜論,全書近十九萬字。它們依完稿先後呈現,前九篇屬「生命教育」論述,後九篇則歸「大智教化」,分段點剛好落在人生六十大關。此前心路曆程已撰成《觀人生》一書,得以細說從頭。至於本書的編排,因為我傾嚮於文以載道、藉題發揮,順序羅列多少可以反映齣思想的連貫性。依我看來,生命教育就是現代倫理道德教育,它逐漸在學校內取代傳統德育,卻未能兼顧美育。在我的心目中,美育不全然是美感藝術教育,尚須傳授自然美與人生美。大智慧正是真、善、美無所偏廢的融會貫通。尤有甚者,大智慧的推展更應超越校園,形成為普世人間的自我教化。本書正是我的安身立命、瞭生脫死之道,齣版以推己及人,廣結善緣,希望讀者朋友欣賞它。

  在安身立命途徑的探索與開拓上,我傾嚮於獨善其身而非兼濟天下,雖然鮮少擁抱治國平天下的理想,但是勤於修身主要用於齊傢。傢和萬事興,謹以本書獻給牽手三十載的遠梅,謝謝妳我一路相伴,共同建立小而美的傢庭,讓我得以無後顧之憂地著述不輟,盡情揮灑,終於摸索齣「大智教化」道路。

鈕則誠 謹識
2015年7月 珍珠婚前夕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收到《大智教化:生命教育新詮》這本書,我其實是帶著一種“想看看它到底有什麼不一樣”的心態去閱讀的。生命教育這個概念,近些年其實在颱灣也越來越被提及,但我總覺得,市麵上很多相關的書籍,要麼寫得過於理論化,讓人讀起來很吃力;要麼就是過於淺顯,流於錶麵,沒有真正觸及到生命的本質。所以,當我看到“大智教化”這幾個字的時候,我有點好奇,它是否能做到既有深度又不失可讀性?“新詮”更是讓我眼前一亮,意味著它可能不是在重復彆人的老調子,而是會帶來一些全新的思考角度。我尤其關心的是,這本書會不會提供一些能夠幫助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生命教育的方法。比如,如何在壓力巨大的現代生活中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如何在人際關係中更好地理解和包容他人?如何在麵對挑戰和睏難時,找到內在的力量?我希望能從中獲得一些實實在在的指導,讓我能夠更好地去體驗和理解生命。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給我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驚喜,讓我對生命教育有更深刻、更全麵的認識。

评分

《大智教化:生命教育新詮》這個書名,乍一看就很有分量,讓我覺得作者一定是對生命教育有著深刻的理解和獨到的見解。“大智”二字,讓我聯想到一種更宏觀、更根本的智慧,而“教化”,則是一種溫和而持久的影響力。我一直覺得,在颱灣,我們雖然努力在教育上投入很多,但對於如何引導孩子認識生命、理解生命、尊重生命,似乎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很多時候,我們隻關注孩子能否考上好學校、找到好工作,卻忽略瞭他們內心世界的滋養和成長。這本書的書名讓我覺得,它可能是在嘗試從一個更深層次的維度來探討生命教育,不隻是停留在知識的傳授,而是要觸及靈魂,喚醒內在的智慧。我非常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真正具有啓發性的觀點,能夠幫助我,或者幫助我的傢人,更清晰地認識生命的意義,更從容地麵對生活的起伏。我期待它裏麵會有一些關於如何培養同理心、如何麵對死亡的平靜,以及如何找到人生真正幸福感的論述,這些都是我一直以來都在思考,卻找不到明確答案的問題。

评分

說實話,看到《大智教化:生命教育新詮》這個書名,我第一反應是有點“敬畏”的。總覺得“大智”就不是一般人能輕易觸及的,而“教化”聽起來又帶著一絲規訓的意味,讓我有點擔心這本書會不會過於高深或者說教。但是,轉念一想,生命教育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宏大且重要的話題,而“新詮”兩個字又暗示著會有新的視角和解讀,這又激起瞭我的好奇心。我一直覺得,在颱灣,我們很重視子女的教育,但有時候過於注重學業和纔藝,反而忽略瞭孩子心靈的成長和對生命本質的理解。這本書會不會是從一個更深層、更根本的角度來談論生命教育?有沒有可能它會探討一些我們日常生活中容易忽視的、但對我們認識生命至關重要的議題?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不落俗套的觀點,能夠讓我們重新思考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也許它會講一些關於如何保持內心寜靜的方法,或者是在復雜社會中如何保持真我的智慧。總而言之,雖然一開始有些許距離感,但我對它所能帶來的啓發充滿期待,希望它能為我帶來一些關於生命本質的深刻洞察。

评分

哇,收到這本《大智教化:生命教育新詮》的書,心情真是既期待又有點小忐忑。生命教育這四個字,感覺好沉重,又好重要。平時我們在學校裏學到的,好像大多是課本上的知識,應付考試,但真正的人生哲學,懂得怎麼好好活,怎麼麵對挫摺,怎麼與人相處,這些好像纔是最難也最重要的功課。這本書的書名又很特彆,“大智教化”,聽起來就有一種博大精深的智慧在裏麵,不是那種死闆的說教,而是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塑造人的力量。我很好奇,它會怎麼來“新詮”生命教育呢?是不是會顛覆我們過去的一些固有認知?是不是會有很多生動有趣的案例,讓我們不至於覺得太枯燥?我希望這本書能給我一些啓發,讓我更清楚地認識自己,也更懂得如何去愛,去生活。尤其是在現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感覺人心很容易迷失,有一本能夠指引我們方嚮的書,真的太難得瞭。不知道裏麵會不會講到一些關於情緒管理、人際關係處理的技巧,這些都是我特彆想學習的。總之,我已經迫不及待想翻開它,看看裏麵的“大智”到底是什麼模樣瞭。

评分

拿到《大智教化:生命教育新詮》這本書,我第一反應就是,哇,這個書名好有氣勢,也很有深度!“大智”兩個字,就讓人聯想到孔子、孟子那樣的大師,他們的智慧流傳韆古,影響深遠。而“教化”,感覺是更溫柔、更具引導性的方式,不是強迫灌輸,而是潤物細無聲地去影響和培養。生命教育,這可是我一直以來都覺得學校教育非常欠缺的部分。我們學瞭很多知識,但好像很少有人真正教我們怎麼去“活”。怎麼麵對生老病死,怎麼處理內心的孤獨和迷茫,怎麼建立健康的親密關係,怎麼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這些纔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也是每個人都需要學會的。所以我對這本書充滿瞭好奇,它究竟會從哪個角度來解讀生命教育?會不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視角?會不會有一些讓我們豁然開朗的頓悟?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而不是空泛的理論。畢竟,生命教育最終是要落實到生活中的。不知道裏麵會不會有關於如何培養孩子健全人格的討論,或者是在麵對人生重大抉擇時,應該具備什麼樣的心態。我對這本書的期待值真的很高,希望它能成為我人生旅途中一份寶貴的指引。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