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與遊戲以外:南朝文學題材新論

遊戲與遊戲以外:南朝文學題材新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南朝文學
  • 遊戲文化
  • 文學研究
  • 文化史
  • 文本分析
  • 社會生活
  • 思想史
  • 文學批評
  • 曆史文化
  • 古典文學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遊戲與遊戲以外:南朝文學題材新論》全書約二十萬字,共分為八章,除緒論、結論之外,其中六章針對南朝盛行的幾種文學題材——包括「語文遊戲」、「詠物」、「物色」、「遊寺」、「邊塞」與「艷情」,進行剖析與新論。本書以為此六種題材或多或少都隱含些許的遊戲性,但卻又在遊戲之外,透顯齣其他饒富意義的意涵。如前三種語文遊戲、詠物與物色題材,透過語言、修辭、典故的模擬與互文達成瞭遊戲效果;而後三種遊寺、邊塞與艷情題材,分彆想像瞭寺廟空間、邊塞空間與閨閣空間。但除瞭遊戲動機以外,這些作品往往又寄寓多元的文化意涵。

  過去對南朝文學評價不高,主要即是針對南朝這些模擬、遊戲的作品,認為其隻為戲謔,不足為法,遑論文以載道的使命。然而本書以為:這樣遊戲性以及遊戲以外的寓意,恰巧南朝文學題材最重要的意義。藉著遊戲,創作者找到一種逃逸於世界卻同時身處於世界的方法。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祁立峰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係博士,現任職於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係。研究領域為六朝文學、辭賦學、文學理論。博士論文《南朝文學集團詩賦書寫策略之考察》,後改寫為專書《相似與差異:論南朝文學集團的書寫策略》,由政大齣版社齣版(2014)。

圖書目錄

自序 換取的時光
 
導論 以文為戲:遊戲與文學題材

一、「遊戲」的意義:富有深意的行為
二、題材的意義:從詞語遊戲到想像遊戲
 
第一章「遊戲」題材新論:語文遊戲詩賦與「言意之辯」的關係
一、「語文遊戲」作為一種題材
二、「博物」的語文遊戲:從「數名詩」、「大╱細言詩」談起
三、「語言」的自我指涉:陳暄其人與〈應詔語賦〉的遊戲性
四、清談的延續或解構:〈應詔語賦〉與「言意之辯」的關聯
五、小結:以遊戲為目的
 
第二章「詠物」題材新論:詠物詩賦的文化脈絡流變
一、「詠物」作為一種真實力量
二、從「群體」到「類體」
三、政治與道德的寓象:詠「梧桐」
四、隱逸、死亡或孤貞的象徵:詠「鬆」
五、另一種「體國經野」:詠「馬」和「舞馬」
六、渺小微物的啓示:詠「蟬」
七、從「言誌」到「宮體」:詠「禽鳥」
八、觀照與幻見:詠「燭」
九、遮蔽與現形的美感:詠「屏風」
十、小結:「詠物題材」的文化意涵
 
第三章「物色」題材新論:物色賦的「設辭問對」與互文性
一、物色題材與設辭問對
二、經典作品:風賦、雪賦與月賦
三、與經典的呼應:物色賦擬作
四、小結:物色題材的傳統
 
第四章「遊寺」題材新論:遊寺詩的三層文化意涵
一、理解南朝遊寺詩的幾種麵嚮
二、遊覽:遊寺詩的遊覽、觀看與身體行動
三、遊戲:競爭、拼貼與佛教體悟
四、權力:宗教與政治的雙重權力
五、小結:遊寺題材的文化意涵
 
第五章「邊塞」題材新論:南朝邊塞詩的起源商榷
一、南朝「邊塞詩」起源─未竟的爭論
二、遊戲、模仿、想像與再現─四種前行研究的整理
三、迴到邊塞詩的寫作動機─擬代與遊戲
四、小結:遊戲者的心靈圖景
 
第六章「艷情」題材新論:梁陳艷情詩的三種類型
一、「艷情」與「宮體」
二、雕飾主義者:蕭綱
三、艷情詩的經典化:徐陵
四、泛艷情詩化:陳叔寶
五、小結:艷情題材的經典化與後果
 
結論遊戲──逃逸於世界之中
參考書目
附錄 東漢至南朝「語文遊戲題材」詩歌一覽錶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遊戲與遊戲以外:南朝文學題材新論》真是讓我眼前一亮,也讓我陷入瞭深深的思考。一直以來,南朝文學給我的印象總是帶著一種朦朧的、詩意的色彩,充滿瞭對自然景物的描摹和對生命短暫的慨嘆。然而,這本書的齣現,卻像一把鑰匙,打開瞭我對南朝文學認知的新維度。它不再僅僅局限於那些經典的詠物詩、抒情賦,而是深入挖掘瞭那些看似“邊緣”的題材,比如孩童的遊戲、民間歌謠、乃至一些被忽視的敘事文本。作者以一種非常精妙的筆觸,將這些“遊戲”的元素,巧妙地與當時文人的精神世界、社會風貌聯係起來。我尤其對其中關於“弄丸”和“射覆”的章節印象深刻,它們不僅僅是簡單的娛樂活動,在作者看來,這些活動中蘊含著古人對規則、技藝、甚至宇宙秩序的理解。更讓我驚喜的是,作者並沒有將這些“遊戲”簡單地浪漫化,而是將其置於更廣闊的社會文化背景下進行審視,比如遊戲中的等級觀念、性彆差異,以及遊戲如何在特定曆史時期扮演瞭宣泄、模仿甚至批判的角色。這種“遊戲”與“遊戲以外”的辯證關係,貫穿全書,使得論述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性,讓我仿佛看到瞭一個更加鮮活、更加立體的南朝文學圖景。

评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實在太迷人瞭,《遊戲與遊戲以外:南朝文學題材新論》並非一本枯燥的學術著作,相反,它讀起來充滿瞭文學性和敘事感。作者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遊,帶領我們穿越曆史的長河,去探尋南朝文學那些鮮為人知的角落。他善於運用生動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繪,讓那些古老的文學作品重新煥發生機。我尤其欣賞作者在分析一些敘事性文學作品時,那種“說書人”一般的節奏感。他會先為我們鋪墊背景,介紹人物,然後娓娓道來,將復雜的故事和深層的意涵一點點展現在我們麵前。例如,在探討“鬼故事”題材時,作者並沒有將它們簡單歸類為民間傳說,而是深入分析瞭當時人們對生死、因果、鬼神的觀念,以及這些觀念如何通過文學作品得到錶達和傳播。他甚至會引用一些當時人的筆記、野史,來佐證自己的觀點,使得整個論述既有學術的嚴謹性,又不失引人入勝的魅力。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是在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在與作者進行一場思想的對話,一起在南朝的文學世界裏進行一場充滿驚喜的探險。

评分

讀完《遊戲與遊戲以外:南朝文學題材新論》,我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仿佛之前對南朝文學的認識,就像是在一個精心布置的花園裏徘徊,而這本書則帶領我走齣瞭花園,看到瞭它背後的整片森林。作者的論證方式非常彆緻,他沒有采用傳統的文學史梳理模式,而是從一些我們可能認為“微不足道”的文學片段入手,層層剝繭,最終構建起一個宏大的敘事。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鏡鑒”題材的探討。我們知道,鏡子在古代是一種重要的器物,既有實用功能,也有象徵意義。而作者通過分析南朝時期相關的詩文,揭示瞭鏡子如何從一個簡單的反射媒介,演變成一種承載著文人自我認知、社會評判、甚至政治寓言的復雜載體。他細緻地考察瞭不同階層、不同性彆的人如何使用鏡子,以及鏡子在文學作品中齣現的不同語境。這種“微觀”的切入點,卻引齣瞭關於南朝社會文化、倫理道德、審美趣味的深刻洞察。讓我覺得,文學作品的意義,有時候恰恰隱藏在那些最不經意的地方,需要我們用一顆敏銳的心去捕捉。這本書讓我學會瞭重新審視那些看似“尋常”的文學元素,從中發掘齣它們不尋常的價值。

评分

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種“非中心化”的文學研究方法。《遊戲與遊戲以外:南朝文學題材新論》挑戰瞭我們對南朝文學的既有認知,它將目光投嚮瞭那些在傳統文學史中可能被忽視的角落。作者並沒有執著於那些名垂青史的大傢名作,而是從一些零散的、看似不起眼的文學材料入手,比如墓誌銘、寺院碑刻、甚至是當時流行的俗語、笑話,去構建他對南朝文學的理解。我被作者對“俗”與“雅”之間界限模糊的探討深深吸引。他認為,在南朝,文學的創作和接受並非完全是文人階層的專利,社會各個階層的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參與到文學的生産和傳播中。他通過分析那些“雅”文學中常見的“俗”元素,以及“俗”文學中反過來對“雅”文學的影響,揭示瞭南朝文學的生命力所在。這種對文學的“底層”和“邊緣”的關注,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真實、更加生動的南朝社會,也讓我對文學的本質有瞭更深的思考:文學不僅僅是少數精英的創作,更是整個社會集體意識的反映。

评分

《遊戲與遊戲以外:南朝文學題材新論》給予我的,是一種全新的研究視角。我此前對南朝文學的理解,大多集中在宮體詩、山水詩等幾個主要的文學流派,認為它們是當時文人雅士的主要創作方嚮。但這本書則提醒我,文學的邊界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寬廣。作者通過對一些“非主流”題材的深入挖掘,比如那些關於“異聞”、“怪談”的記載,以及一些看似粗糙但充滿生命力的民俗歌謠,揭示瞭南朝文學創作的多元化和復雜性。他並沒有將這些題材簡單地看作是“低俗”或“邊緣”的存在,而是將其視為當時社會文化、人們心態的真實反映。我特彆贊同作者關於“模仿”與“創造”關係的探討。南朝文人常常被認為是在模仿前代,但作者通過分析那些看似模仿的作品,卻看到瞭其中蘊含的創新和自我錶達。這種“在繼承中發展”的思路,讓我對南朝文學的評價體係有瞭更深的理解。這本書鼓勵我去關注那些被忽略的聲音,去發現那些被遺忘的角落,讓我對文學研究的意義有瞭更廣闊的認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