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他們一樣工作:紐約人的生存白皮書,嚮他們學習熱情、創意、成長

像他們一樣工作:紐約人的生存白皮書,嚮他們學習熱情、創意、成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紐約
  • 職場
  • 生存
  • 工作技巧
  • 個人成長
  • 效率
  • 熱情
  • 創意
  • 心態
  • 都市生活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透過18位頂尖工作者的實境經驗,
熱情將被燃起,創意將被啓發,找到不斷成長的機會!
即使沒有齣國讀書、工作,也能實境體驗紐約的重重試煉,
從每位頂尖工作者的背後,尋找自己久違的熱血吧!

  這是一本圖文並茂的實境書,
  他們來自亞洲,卻在最難打入的城市──紐約
  闖齣傲人的工作成就,
  也許是為瞭拍攝一張打動人心的照片,
  便勇敢前往戰地現場揭露真相的攝影師;
  也許是已經忙到沒有時間經營友誼,
  卻依然保有對服裝設計的熱情;
  不隻是花瞭三天時間就由雜工晉升到正式員工,
  後來更成為國際知名的燈光指導;
  雖然隻有國中學曆,
  卻在三年內成為紐約廣告公司的首席創意長。
  跳脫框架思考,
  即便三十多歲纔轉業也不害怕,
  隻想找到內心真正的渴望。
  有想前往的地方嗎?
  也想在世界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嗎?
  學像他們一樣工作,
  找到樂在工作的成就感吧!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李旻基


  畢業於紐約FIT流行設計學院(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曾在美國國際時尚企業安•泰勒(Ann Taylor)任藝術總監和攝影師。現為韓國視錟時裝有限公司的藝術總監。

李政玟

  曾任韓國光州雙年展展覽協調員。曾在紐約白盒子藝廊(WBX)、當堡藝術中心(DAC)、紐約PULSE藝術博覽會(Pulse art fair New York)實習,當藝術傢助理。目前在韓國Leeahn Gallery 工作。

譯者簡介

林彥


  韓文係畢。現為專職譯者,譯有《腦美人》《20幾歲,影響男人的一生》《這是我傢該多好》《我愛復古風》(大田齣版)。

圖書目錄

紐約街頭的每一個人,都有非來這裏不可的理由  04

P h o t o g r a p h y

宋美兒 Photojournalist  12
能改變某個人日常生活的一張照片
申炫雅 Fashion Photographer   30
把熱情和感性融入紐約的時尚
樸善明 Photo Retoucher   44
為瞭一張所有人都覺得好的廣告照片
Tips!
成為時尚攝影師之路  58
攝影師必須理解現代美術的理由  60
作品集的準備和提交  61
LE BOOK,時尚産業的聖經  62
時尚攝影經紀公司  63
時尚創意代理商  64
照片修公司,數位祕密整形親衛隊  65
新聞攝影圖片社  66
攝影學校  68

A d v e r t i s i n g
樸浚龍 Creative Director  72
奔跑在紐約廣告設計的最前方
李基澈 Design Technologist  90
用電腦語言實現設計
崔鍾鎮 Lighting Technical Director  104
創造比自然更真實的光
張秀智 3D Artist  116
UPDATE,RESTART,AND BOOST
金藝珍 Art Director  128
點石成金,打造名牌化妝品的形象
Tips!
廣告設計師們的奧斯卡奬 142
廣告學校 144
紐約最棒的廣告企劃公司 145
3D動畫産業 146
紐約的廣告、視覺特效製作公司Top 7 147
規模雖小但創意十足的工作室 148
3D動畫節 148
3D動畫名校 149

F a s h i o n
剋莉絲.韓 Fashion Designer  152
時尚界密切關注的學生,站在紐約係列的中心
河英美 Fashion Designer  164
上城女,下城風
莎拉.薑 Jewelry Designer  176
蘊藏歲月故事的寶石
李光娜 Fashion Buyer  186
尋找不為人知的設計師
Tips!
時尚品牌的分類 200
時尚産業的特徵 202
時尚模特兒的世界 203
時尚界的重大活動,紐約時裝週 204
時尚學校 205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 I n t e r i o r
安相賢 Architect  208
夢想用建築溝通的建築師
薑允靜 Interior Designer  222
與空間對話
李光日 Furniture Restorer  236
找迴古老傢具的存在理由
Tips!
紐約建築流行重新設計的理由 248
紐約建築的曆史 250
美國建築師資格證獲得條件 255
建築公司 256

F i n e A r t s
黃恩靜 Artist  260
想觸碰遠方東西的欲望
金慧英 Media Artist  270
藝術是詛咒也是我的幻影
宋詩善 Curator  280
為藝術傢供應無限氧氣
Tips!
Dot.com藝廊與Dot.org博物館、藝術財團 294
紐約的主要藝術中心和非營利藝術團體 296
新人藝術傢應該瞭解的駐村計畫 297
美術學校 301
與紐約韓國文化院的交流 302
在紐約上學、求職、工作吧! 308
圖片著作權 348

圖書序言

前言

紐約街頭的每一個人,都有非來這裏不可的理由
「紐約人」之夢


  整天都在和廣告中使用的字型「作戰」,整個人身心俱疲。疲憊的眼神轉嚮公司窗外,我茫然地望著紐約四十二街的霓虹燈廣告牌和街上來來往往的路人。

  旁邊的創意總監問我:「你為什麼來紐約呢?」
  「⋯⋯」

  這麼簡單的問題我卻一時迴答不上來。單純憑著「如果去紐約,我一定能有收獲」的莫名預感,我就衝動地坐上瞭飛往紐約的飛機。或許是因為我心裏懷著一個幻想吧,我心目中的紐約是個傳奇設計師等藝術高手臥虎藏龍的地方;又或許是我期待,我的人生將在這裏發生巨大的變化。

  凱斯.哈林的地鐵塗鴉、讓人忘掉鼕季寒冷的洛剋斐勒中心溜冰場、華麗櫥窗鱗次櫛比的第五大道、早餐貝果和咖啡、布魯剋林的啤酒、法蘭剋.洛伊.萊特的古根漢美術館、哈林爵士、在綠色草坪上眺望中央公園⋯⋯藝術、愛、留學、夢想等等,紐約街頭的每一個人,都有非來這裏不可的理由。

  那我呢?也許是因為我心中盤踞著想為文化之都紐約而狂熱的欲望吧。懷著創作的信念和希望的藝術信徒們的聚集之地,為藝術而瘋狂的人們創造的世界─這就是紐約,是紐約的空氣把我吸引到這裏來的。

  然而,與現實碰撞的紐約,既不是精采紛呈的旅行地,也不是有甜蜜艷遇的電影背景。這裏是生活,是生存的戰場。當然,紐約的確是個廣大而美麗的城市,學校的教育課程和圖書館等教育設施也很優秀。但是,從學校畢業後,每天我都沉浸在「以後我該做什麼」、「紐約對我有什麼意義」的煩惱和混亂中。真正的藝術傢,應該能創作齣什麼,並且能解答要用該作品傳遞什麼樣的資訊。為瞭搞清楚我身陷紐約的理由以及必須在紐約逗留的理由,我想聽聽在紐約活動的十八位藝術傢的故事。就這樣,我開啓瞭訪問他們的計畫。這本書既是關於在藝術中經營人生的十八個故事,也是我自己的計畫─我希望透過他們思考自己的定位。

藝術世界公民之都─紐約

  世界公民共存的城市─紐約現在是兩韆多個藝術團體、全世界百大時尚企業、廣告企劃公司、設計工作室、建築與室內設計公司、模特兒經紀公司、攝影師們擁擠生存的藝術生物體。全世界排名前五十的廣告公司中,百分之八十的設計工作室或總部都設在紐約,大部分著名建築公司都在這裏設立辦事處。紐約以金融業為基礎,在時尚、廣告、建築、美術領域遙遙領先,作為現代視覺藝術的發源地,充分切實地發揮著它的作用。同時,紐約也是一個培訓班,它讓藝術傢和設計師明白瞭藝術底層生存的艱辛和不易。懷著藝術國際公民的夢想、希望在國際舞颱上一決勝負的人們紛紛坐上飛往紐約的飛機,這既是挑戰也是義務。

  描繪藝術、設計之都「紐約」的地圖在現代藝術産業中找到自己的方嚮,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若舞颱背景是紐約,那就更難瞭。要想在這個混沌的藝術社會中生存,擁有綜覽整個設計和藝術産業的視角非常重要。

  《像他們一樣工作》介紹瞭在紐約活動的視覺藝術領域的專傢們的工作和活動,希望能對大傢有啓發。本書分為廣告、攝影、時尚、建築(室內設計)和純藝術五個領域,透過採訪攝影師、時裝設計師、創意總監、建築傢、3D美術師和媒體藝術傢等,觀察整個藝術産業。不過,本書焦點並沒有放在被採訪人的成功上,而是講述瞭他們為什麼選擇紐約、在學業和就業過程中的種種經曆、現在在做什麼樣的工作、這對自己有什麼意義等。同時,我希望透過他們的活動,深入展示紐約的藝術和設計産業的動嚮。為瞭傳遞紐約設計、藝術領域的最新資訊,採訪結束後我們也在當地搜尋瞭資料,以保證正確性,同時還提供瞭簽證等亞洲人在紐約落腳所必須的參考資訊。

  本書中除瞭少部分藝術學校入學相關資訊之外,更多的篇幅割愛給瞭視覺藝術領域現場的故事。迴顧我當初在紐約的日子,從學校畢業後其實煩惱纔真正開始。遭遇「要繼續留在這個領域嗎」、「我能選擇什麼路呢」等現實煩惱,應該不隻我一個吧。希望有誌於投身視覺藝術的人以及已經身在這個産業的人,從《像他們一樣工作》這本書得到實質性的幫助和靈感,在國際舞颱上成長為世界公民。

  有人問我:「那麼你在紐約遇過傳奇設計師或藝術傢嗎?」
  我的迴答是這樣的:「當然,紐約本身就是傳奇。」

  對藝術懷有熾烈熱情的人,一定會聽到紐約的召喚。感謝認真接受採訪的十八位受訪人和耐心等待原稿的編輯部。

李旻基、李政玟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第五段** 翻開《像他們一樣工作:紐約人的生存白皮書》,我立刻被那種濃厚的紐約氣息所吸引。作者用一種極其生動、充滿畫麵感的方式,將這座城市的脈搏呈現在我眼前。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工作方法的書,更像是一本關於“生活哲學”的讀物,一本關於如何在現代社會中保持“活力”和“進取心”的指南。書裏那些關於“熱情”、“創意”和“成長”的探討,都深深觸動瞭我。尤其是在談到“創意”時,作者強調的不是天馬行空的幻想,而是從日常生活中提取靈感,然後通過不斷的嘗試和打磨,將之轉化為現實。這讓我意識到,我們不必等待一個“偉大的想法”降臨,而是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用一種更具探索性的心態去麵對工作和生活。而“成長”的部分,更是讓我眼前一亮。它沒有提供虛無縹緲的勵誌口號,而是強調瞭“反思”和“迭代”的重要性。每一次的失敗,都是一次學習的機會,每一次的挑戰,都是一次蛻變的契機。這本書就像一位老友,用一種溫和而堅定的聲音,鼓勵我走齣舒適區,去擁抱未知,去創造屬於自己的精彩。

评分

**第二段** 老早就聽說紐約是創意人纔的溫床,各種奇奇怪怪的點子都在那裏碰撞、發酵。但讀瞭《像他們一樣工作》之後,我纔真正明白,這種“創意”並非憑空而來,而是建立在對周遭環境的敏銳觀察、對生活細微之處的深刻體悟之上。書裏不乏許多關於“靈感”的案例,但它並沒有把它神化,而是強調瞭“接地氣”和“迭代”的重要性。那些紐約客們,他們不是坐在象牙塔裏閉門造車,而是走上街頭,深入社區,甚至主動去擁抱那些“不完美”,從中汲取養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一個關於街頭藝術傢的故事,他如何將廢棄的材料變成令人驚嘆的作品,這讓我重新思考瞭“資源”的定義。原來,創意真的無處不在,關鍵在於你是否有發現它的眼睛,以及是否有將它“落地”的勇氣和智慧。這本書對我最大的啓發在於,它告訴我,我們不必羨慕那些“大創意”,而應該從小處著手,從身邊的事物開始,用一種全新的視角去審視,去玩味。這種“玩”的心態,恰恰是釋放內在創造力的最佳催化劑。

评分

**第一段** 這本《像他們一樣工作》簡直像一股清流,一股紐約街頭的、帶著點粗糲和不羈的清流,緩緩注入我這顆被生活日常磨得有些鈍的颱灣讀者的心。老實說,我一直覺得紐約那座城市,無論在電影、音樂還是書裏,都有一種魔力,一種讓人既嚮往又有點畏懼的魔力。而這本書,它沒有避諱那種“生存”的艱辛,反而直擊瞭核心,用一種接地氣的方式,剖析瞭紐約客們是如何在最激烈的競爭中,燃起內心的火焰,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熱情。翻開書頁,仿佛就能聞到咖啡的焦香,聽到地鐵的轟鳴,感受到那種永不停歇的、嚮前衝的生命力。我特彆喜歡作者對於“熱情”的解讀,它不是那種虛無縹緲的白日夢,而是滲透在每一個微小選擇、每一次咬牙堅持裏的實在力量。書裏分享的那些故事,讓我看到,原來那些在曼哈頓高樓林立間穿梭的身影,不隻是為瞭生計,更是為瞭心中的那份執念,為瞭將腦海中的奇思妙想,一步步變成觸手可及的現實。這讓我在迴看自己那些“好像還可以”的工作狀態時,不禁打瞭冷顫,也激起瞭我內心深處那股沉睡已久的渴望——想要活得更“像樣”,更“有勁”。

评分

**第三段** 《像他們一樣工作》給我的感覺,與其說是一本“生存指南”,不如說是一本“成長加速器”。它沒有提供那種“看瞭就能立刻成功”的秘籍,而是提供瞭一種思維模式,一種麵對挑戰時該有的姿態。我在閱讀過程中,常常會聯想到自己在颱灣職場上遇到的各種瓶頸和迷茫。書裏那些關於“成長”的論述,特彆能引起我的共鳴。它強調的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螺鏇式上升”。每一次的跌倒,每一次的碰壁,都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紐約客們的那種“韌性”,那種“越挫越勇”的精神,實在讓人佩服。他們不會因為一次失敗就一蹶不振,反而會從中總結經驗,調整策略,然後更加堅定地嚮前。這種“內在驅動力”,是我們在颱灣,尤其是在一個相對穩定但有時也會讓人覺得“安逸”的環境裏,特彆需要學習的。這本書教會我,真正的成長,不是等待機會的降臨,而是主動去創造機會,去擁抱變化,去不斷突破自己的舒適圈。

评分

**第四段** 一直以來,我對紐約這座城市的印象,總是帶著一層“光鮮亮麗”的濾鏡。但《像他們一樣工作》卻毫不避諱地展現瞭它殘酷的一麵——那裏有激烈的競爭,有高昂的生活成本,有無數的“失敗者”。然而,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那些真正的“紐約客”們,反而展現齣瞭令人驚嘆的生命力和創造力。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內心深處的一些“惰性”和“畏難情緒”。它沒有迴避“生存”的艱辛,反而告訴我們,正是這些艱辛,淬煉齣瞭那些閃閃發光的“熱情”、“創意”和“成長”。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書中對“堅持”的解讀。它不是那種盲目的固執,而是在認清現實的基礎上,對目標不懈的追求。這種“務實”的堅持,是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缺失的。讀完這本書,我開始反思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是不是過於安於現狀,是不是缺乏那種“豁齣去”的勇氣。這本書給瞭我一種“被激勵”的感覺,讓我覺得自己也應該像那些紐約客一樣,去挑戰自己的極限,去創造屬於自己的價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