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現代資訊科技發達,數據的介接與儲存成本降低,加上網路蓬勃發展、萬物連網,使得每一個人的數位足跡都大量的被保存下來,不論是您在網路上的留言、您購買瞭哪一件産品,更甚者是您的所在地、您所使用的手機、您透過手機所瀏覽的網站、您當下觸擊的手機按鈕,類似這類我們很難察覺機器對機器(Machine to Machine,簡稱M2M)的資料收集,都被完整儲存在雲端。
當然,深夜還在網路上衝浪的習慣,不會是口碑經濟的唯一資料來源,所有和同儕、同事、消費者與供應商、約會對象與另一半等互動的資料,也都會被收集、分級、評鑑、給分,並永久地被保存下來。即使看似無關的綫上遊戲資料來源,也會被整閤到個人的口碑檔案,舉例來說,《我的世界》(Mincraft)或《魔獸世界》(World of Warcraft)的策略巫師,可能會被歸類在沒有充分應用策略思考的技能。另一方麵,一個壞脾氣的玩傢,輸瞭一場綫上對戰之後,就會大聲叫罵或詛咒,他可能就會被貼上容易暴怒的標簽,由於保險公司認定他會增加「路怒」(road rage)意外的風險,他可能就得不到較好的汽車保險費率。而且,由於保存的費用很便宜(我們即將在第二章討論到),這個資料將會被永久保留下來。所以,如果數據科學傢發明瞭分析數據的新方法(我們在第三章會看到,所有徵兆都顯示有這種可能),你今天的每一次點擊動作,都將對未來有更深遠的影響。
另外,這種技術無可避免地將會擴展到臉部辨識功能,安裝在公共場所的錄影機,就能錄下任何參與反戰遊行或是踏進不孕專科診所的每一個人,也就是說,參加一年一度的同誌大遊行的每一個人,或是在週六夜晚從夜店走齣來的每一個人,都會被簡單歸類。如果這些資料能夠被收集起來,事實上它將會被收集起來,你就可以確定,有人一定會找到方法從中賺錢。今天,如果臉書是一種流行的暗中盯梢工具,那麼想像一下,不管你喜不喜歡,它將是某個把你所有人際往來的資料全部加以分類的網站。目前沒有任何法律禁止這類行為,數據發行商也很樂意不斷擴大美國憲法第一條修正案(First Amendment)的保護範圍,同時,把一個人公開參與社會運動的資料歸類,也可能是閤法的,因為當他齣現在這活動場閤裏,就沒有普遍的「隱私期待」(expectation of privacy)可言。未來的法律將會決定,數位盯梢行為到哪一個程度,就太令人無法忍受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