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客家的形塑歷程:清代至戰後的追索 epub pdf txt mobi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圖書介紹
☆☆☆☆☆
著者
齣版者 出版社: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訂閱出版社新書快訊 新功能介紹
翻譯者
齣版日期 出版日期:2015/04/06
語言 語言:繁體中文
下載鏈接在頁麵底部
點擊這裡下載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錶於2024-12-27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描述
「客家」究竟是什麼?今日的臺灣「客家」如何形塑而來?
「客家」的形塑是華南與臺灣皆同,還是存在不同的歷史脈絡?
此為本書亟欲回答之問題,亦為當前客家研究之核心。
清至日治時期,客家一詞並非臺灣客方言人群的自稱,清代習以粵人,日本殖民政府習以廣東人稱之。而客方言人群本身則習以「客人」自稱。
清代「閩主粵客」的框架,讓以客方言人群為主的粵人從一開始的渡臺、墾殖,到參與科舉,都必須遭遇比閩人更多的差別待遇,也預示了臺灣客方言人群居於少數地位的必然性。日治的國家力量讓人群的分類,從實到名,一致採取方言的界線。戰後,國家帶來了「客家」之名,臺灣客方言人群在已有的認同基礎上,很快就接納了來自省外的客家及其族群歷史。
從清至日治乃至戰後,漢人人群的分類多採方言邊界。戰後華南形塑已成的客家自稱被引入臺灣,且嫁接起中原南遷的族群歷史,以及中華民族主義之意涵,而成為有人為建構色彩的客家。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林正慧
1971年生,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國史館修纂處薦任協修。
研究領域為清代臺灣史、戰後臺灣史、臺灣客家史。學術專著有《六堆客家與清代屏東平原》,及〈閩粵?福客?清代臺灣漢人族群關係新探──以屏東平原為例〉、〈從客家族群之形塑看清代臺灣史志中之「客」──「客」之書寫與「客家」關係之探究〉等。
臺灣客家的形塑歷程:清代至戰後的追索 epub pdf txt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研究成果回顧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章節安排
第二章 華南客家的形塑歷程
第一節 客家探源的兩個階段
第二節 邊緣客域的土客衝突與客家的形塑
一、外移廣、惠二府的土客衝突與徐旭曾的客人論述
二、遷徙廣西─太平天國與客家
三、廣肇二府─咸同大械鬥與客家
第三節 客家論述回流中心客區
一、從無到有─中心客區的客家論述
二、「中心客區」以客自我定位的時空環境
第四節 客家意識的散播與學術化
一、離散又團結的客家
二、邁入學術殿堂的客家
第三章 清代臺灣的閩粵移民
第一節 清帝國視角下的人民:閩粵移民與方言
一、漳泉移民:福建省閩南方言
二、汀州移民:福建省客方言
三、潮惠兩府沿海移民:廣東省閩南方言
四、潮惠嘉移民:廣東省客方言
五、閩粵兩省雙方言混雜區
第二節 由客民到客人
一、客民與義民
二、由客民到粵民
三、粵人與客人
第三節 省籍與方言界線交錯下的認同可能
一、由分類情形看閩粵移民的認同模式
二、閩粵客方言移民的認同可能
第四章 日治臺灣的廣東人
第一節 國家的認識:由喀家到廣東人
一、「哈喀」、「喀家」的記載及緣由
二、認識舊慣:「喀家人」變成「廣東人」
三、戶口調查:有方言人群意涵的「廣東人」
四、不同於華南的「廣東人」
第二節 殖民地的廣東人
一、乙未抗日與殖民接觸
二、殖民地的處境
三、「廣東人」的邊緣處境
第三節 統計數字後的意涵
一、殖民政府對閩客方言層次的認識
二、鄉貫調查的意涵
三、鄉貫調查與戶口調查的差異
四、閩籍客人與粵籍福老的為難
第五章 戰後臺灣的客家人
第一節 由「廣東人」、「客人」到「客家」
一、沿用舊制的國家視角
二、華南客家稱述的移植
三、本省客人的採納
第二節 新的「客家」成分與本省客家
一、半山客家
二、外省客家
三、本外省客家的互動
第三節 戰後「中原客家」的形塑及影響
一、戰後「中原客家」論述的引介
二、戰後「中原客家」論述的影響
第四節 戰後臺灣的國家與客家
一、參政的客家
二、連繫世界客屬的客家
三、客家族群處境的劣勢化與客語的隱形化
第六章 結論
徵引書目
索引
圖書序言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客家」是什麼?戴國煇先生曾如此自我提問,但他發現,「即使是客家出身的我,在被問到『客家是什麼』這一問題時,說實在的,很多時候感到的是困惑,因為不容易回答」。後來戴國煇的作法是,具體的把客家出身的名人一一列出。
「客家」是什麼?劉鎮發認為「客家」從一個歷史的誤會開始,接著又是一系列的誤會,在短短的三百年間,這些誤會的總和構築了一個近代民系的神話,將本來是「非粵非漢」的「野蠻人」身分,變成了相對純正的中原移民後裔。因此劉鎮發認為「客家」的歷史,是多重的誤會構成了一個誤會的歷史,而一個歷史的誤會又將這個標籤鞏固和傳播,並影響其他學科的發展。
「客家」作為一個研究對象,在過去經常被視為是一個基本的、不變的與不可置疑的標記,因而客家語言、宗教與社群結構的研究者較少從批判的角度檢視「客家」究竟是什麼?「客家」如何形塑而來,以及「客家」的形塑是華南與臺灣皆同,還是存在不同的歷史脈絡?
參與客家的相關研究,會發現這塊研究領域似乎仍存在許多大家難解的謎題,以下試舉數例說明:
其一,在文獻上找不到客家,如施正鋒曾言:
羅香林立論的基礎是客家各氏的族譜,歸納出客家人的起源地,在中原與原鄉之間的中繼寄居地,中間有將近千年的逗留,除了後期的回溯性遷徙外,為何在這段漫長的旅次過程裡,竟然沒有留下明顯的文化器物?合理的解釋是,或許客家人與其他漢族在文化上相較,並無明顯的差異。然而,為何連客語也在這些中繼地憑空消失?或許客家人長期在中國不斷地作遷徙,一直到抵達原鄉為止,而少數選擇駐留的就被同化了。更令人困惑的是,為何歷史未載?
又如尹章義也曾表示:
同治十年的《淡水廳志》,日治時代的《臺北廳志》和光復以後的《臺北縣志》完全看不到客家人活躍在新莊平原上痕跡。就一個歷史學者而言,這是相當令我驚訝的……。對於臺北客家史幾乎被全面抹滅的現象,終於產生「余欲無言」的感覺。……客家人在臺北史上一片空白固然令人遺憾,但是在仍居多數的地區,地方志中找不到客家人就太不可思議了。
圖書試讀
None
臺灣客家的形塑歷程:清代至戰後的追索 pdf 下載 epub 下載 txt 下載 mobi 下載 2024
臺灣客家的形塑歷程:清代至戰後的追索 pdf 下載 epub 下載 txt 下載 mobi 下載 2024
臺灣客家的形塑歷程:清代至戰後的追索 epub pdf txt mobi 電子書 下載 2024
用戶評價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臺灣客家的形塑歷程:清代至戰後的追索 pdf epub mobi txt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