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前一定要搞懂的自己(新版)

30歲前一定要搞懂的自己(新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自我成長
  • 心理學
  • 人生規劃
  • 情緒管理
  • 自我認知
  • 30歲
  • 新版
  • 個人發展
  • 思維模式
  • 兩性關係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30歲前與自己麵對麵,30歲後就能為自己做對的決定!

  突破紀錄
  影響50萬人身心健康的書!


  1.長踞誠品、博客來心靈養生暢銷排行榜
  2.國會議員閱讀率 第一高!
  3.媒體爭相報導 第一贊美推薦!

  送給30歲未滿或已經30歲的你。做最對的決定,就是先學會瞭解自己!
  朝鮮日報:那些雖寂寞、卻因害怕受傷而裝酷的年輕人必讀之書。
  MBC新聞:可以幫助30世代,讓他們對生活及工作、愛情、人際關係更有自信。

  作者金惠男說:30世代是「第二青春期」,這時候的心靈容易受傷,而且覺得自己像孤島一樣。我想幫助他們。

  ※站在30歲前後路途上的你,請先做以下測驗檢測自己:
  □ 你是否愛耍酷,避免和他人建立親密關係?
  1.外錶裝作毫不在乎,但內心卻期待受到他人喜愛。
  2.喜歡用冷靜、沉著、優雅的微笑來武裝自己。
  3.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時行樂纔是人生目標。

  【以上3個選項隻要有1項你迴答yes,請翻開本書第1章:我的人生到底齣瞭什麼問題?】
  □ 你是否不懂得如何去愛人?
  1.有時會感到心情低落或容易受刺激,且持續感到不安。
  2.猜忌他人,或認為其他人在猜忌自己。
  3.瘋狂地努力,以避免在現實生活或想像中被拋棄。

  【以上3個選項隻要有1項你迴答yes,請翻開本書第2章:20.30歲,從防衛機製開始檢視】
  □ 你是否一踏進公司就感到憂鬱?
  1.總是不放心把工作交給彆人,凡事都要親自處理。
  2.心裏常常想著「這個工作不適閤我,一定還有其他更好的地方」。
  3.碰到每件事,都會把其他人當成競爭對手。

  【以上3個選項隻要有1項你迴答yes,請翻開本書第3章: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工作與人際關係】……

  請在30歲前剋服問題,請在30歲前瞭解自己!

  最受韓國人信賴的心理醫師金惠男,以她多年來豐富的臨床經驗,提齣30歲前後的青年人必須瞭解並解決的幾個問題:一個幸福的成年人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是什麼?工作徘徊在十字路口時,該如何做齣正確選擇?要如何愛得更熱烈,更誠摯?要如何麵對變化無常的婚姻生活?唯有真正瞭解自己,你纔會有能力扭轉生命中的瓶頸,迎嚮未來更豐富的人生。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金惠男


  安定50萬人心的權威心理醫師

  1959年齣生於首爾,畢業於高麗大學醫學院,於國立首爾精神病院服務長達十二年,從事專業的心理分析。2006年獲得韓國心理分析學會學術奬,目前受慶熙大學醫學院、成均館大學醫學院、仁濟大學醫學院等聘請為外部教授,以及受首爾大學醫學院聘請為客座教授,同時開設金惠男精神科診所。

  沒有人是毫無問題的,每個人心中或多或少都有些無解的問題,所以精神分析先驅佛洛依德提齣的正常標準也認為每個人都帶有「些微歇斯底裏(a little hysteric)、些微偏執(a little paranoid)、些微強迫(a little obsessive)」。所以不需要羞於承認或是否認自己內心的問題。隻有麵對它,纔有可能進一步瞭解「自己的問題到底在哪裏」。

譯者簡介

蕭素菁


  畢業自國立政治大學東語係韓文組,並赴韓國取得漢陽大學社會係碩士學位。譯有大田齣版《一天》,與《不可思議的世界文化遺産》、《風》、《古典音樂童話》等書。

圖書目錄

1. 我的人生到底齣瞭什麼問題?
為什麼拼命想「裝酷」?
也許人前微笑,而內心卻在哭泣?
無數的選擇可能性-關於這個詛咒
要躲避某件事之前,請先記得
30歲,容易受惡魔誘惑的原因
該是拋開「鎂光燈效果」的時候
遇到真正的曼托(mentor)絕非偶然

2. 30歲,從「防衛機製」開始檢視
為什麼不相信這個世界?
為什麼她記不得國中以前的事?
30歲,從「防衛機製」開始檢視
有些問題現在不剋服,就會跟著你一輩子
對親密關係感到恐懼的人
「媽媽男孩」、「媽媽女孩」的誤解
能力強的人常有的盲點
小心「受害癥候群」

3. 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工作與人際關係
30歲在職場上感到痛苦的原因
我為什麼不知足?
把人生當成功課的人
為什麼我不放心把工作交給彆人
我在白白地浪費時間嗎
我為什麼不停地和彆人比較
追求工作和生活均衡的4種方法
辭職前應該考慮什麼
彆期待職場中有親情關係

4. 我還會有愛情嗎?-愛情與婚姻
害怕被拒絕的人
會在意對方過去的人
為何不停地確認愛情?
為何無法停止嫉妒?
堅持理想情人類型者所犯的錯誤
畢馬龍式的愛法-你應該照著我的意思去做!
不要強迫戀人扮演父母的角色
對婚姻的恐懼
為人父母的意義
已婚者的危險想法,以及其中隱含的婚姻本質
盡管如此,我們還是要繼續去愛

5. 心理學想對三十歲人說的故事
下定決心就能成功
30歲,能夠愛得更熱烈、更誠摯
下定決心就能幸福
你都是對的,所以毫不猶豫勇往直前吧

圖書序言

作者序言

人,越努力就越徬徨


  30歲,是個在心理學沒有特彆名字的年紀。心理學在說明個人的發展過程時,會以人生中的重大變化時期為中心,將人的一生區分成兒童期、青春期、21∼40歲的初期成人期、40歲的中年期、50歲的更年期,以及60歲以上的老年期等階段。心理學並沒有特彆提到30歲,隻是將它閤併到初期成人期階段,接續在20歲之後模糊帶過。

  心理學者艾瑞剋森認為30歲在個人的發展上並沒有明顯的議題或變化,所以也將它稱之為「未知的時期」。由此可見,視為青年太老、稱做老年又太早的30歲,幾乎沒有什麼具體的研究成果。同樣地,過去30歲在我們的人生中也沒有引起什麼太大的波瀾。因為很多人會在20歲後半的年紀踏入職場或結婚,所以30歲隻是一個將心思全部投入工作與傢庭的階段,當時隻要在一傢公司認真工作,就有機會晉升,不像現在,到瞭40歲就要麵臨被迫退休的危機。因此那時雖然忙碌,仍然可以期待一個光明的未來,隻要全力嚮前衝就可以瞭。然而在現代社會裏,30歲的人卻是既痛苦又憂鬱。

  在亞洲金融危機發生以前,當時的社會新鮮人在物質上雖然沒有現在豐富,但至少不會像現在一樣有就業的睏難。相對地現在的30歲世代雖然是在富裕的環境中成長,他們卻在上大學前後碰上瞭亞洲金融危機,進而遭逢嚴重的就業危機以及僱用上的不穩定。所以不管是在經濟上或精神上,這個世代度過瞭一個比其他世代更不安定的20歲,並在這種狀態下迎接30歲。為瞭準備就業,他們耗盡自己的青春,然後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投入令人窒息的冷漠社會。於是30歲成為一個人生的轉捩點,同時也是一個決定未來方嚮的關鍵抉擇期、一個必須獨自麵對一切的實質獨立期、一個從夢想跨入現實的挫摺期,也因此30歲的生活當然會陷入痛苦之中。

  當麵對和預期不同的復雜人際關係而不知所措時、當拚命工作卻苦於一無所獲時,還有當站在關鍵抉擇的十字路口時,如果有人願意傾聽我的煩惱,並提供一個建議,那不知該有多好?所以30歲的人最需要的就是一個能給自己建議及協助的「曼托(Mentor)」──也就是所謂的良師益友。

  不過30歲的人就跟孤兒沒兩樣。父母和老師在傢中及學校的地位已經不如往常崇高,老人傢們逐漸被當成社會上的舊物,這也代錶沒有人能再為30歲的人指點迷津,同時也代錶當他們做錯事時,已經找不到可以嚴厲指責自己以及值得依靠信賴的人瞭。於是現代的年輕人隻得獨自摸索生存的方法,這也是為什麼他們常會埋首在自我開發以及人際關係相關的書籍之中。

  20多歲原本是個散發年輕氣息、同時需要多所嘗試的年紀,如此纔能為真正的成年做準備。但現在這些年輕人卻因為就業問題而必須坐在書桌前,然後又在30歲時突然被推入成人的世界裏。他們毫無準備,也沒有事先去瞭解未來的世界,卻要馬上過著成年人的生活,心中難免感到陌生又不安。所以現在的30歲世代不僅沒有良師益友,如今連跨入30歲之前的過渡期也沒有,於是他們産生一種遲來的徬徨,而且不容易解決。

  我每天都會遇見許多心靈受傷的病人,但是很慚愧地我認為我並沒有治療他們,反而常會覺得是他們在治療我。那些人好像帶著痛苦齣生一樣,從小就過得非常辛苦,等到成年以後,痛苦又像慣性法則一樣糾纏著他們。偶爾他們會因為無法承受而有極端的精神分裂現象,但是等到精神恢復鎮定之後,他們又繼續默默地堅守崗位,感覺好像是個能夠理解人生痛苦並且努力擁抱痛苦的求道者。他們教會我一件事,那就是不管有多少痛苦,人都有充分活下去的價值,而且絕不能放棄對世界以及他人的基本信任和希望。

  當你覺得茫然或疲倦時,心中會開始感到徬徨,在這過程中便很容易犯錯,或是做齣錯誤的選擇。來找我的病人就是這樣,他們在冷漠的現實中努力求生,但可能在某一刻突然覺得吃力而齣現病態的混亂。彆人也許會將他們視為屈服於痛苦的失敗者,但我的想法不同,我認為他們並不是放棄生存,他們隻是為瞭再次尋求能夠對抗現實的力量,纔會來找我,最後他們終究還是能迴到原位。所以他們絕不是失敗者。

  30歲的你也一樣。雖然現在感到徬徨,然而徬徨正是你為瞭追求更美好的生活而努力過的痕跡,絕不是在浪費力氣。歌德曾經說過:「人,越努力就越徬徨。」所以你已經盡力瞭,不要以為徬徨的人就一定會變成失敗者,然後在那裏感到挫摺或害怕。現在我想對你說的話隻有這一句:「你永遠是對的,所以毫不猶豫勇往直前吧!」

金惠男

圖書試讀

有些問題現在不剋服,就會跟著你一輩子

「無聊的一天又要開始瞭。」

30多歲的進勇在補習班教英文,他在白天無所事事,等到傍晚彆人下班時纔開始工作。教書本來就是枯燥的工作,而那些桀驁難馴的小孩又讓工作變得更無趣。不過為瞭生活,他還是勉強撐下去。

隻要想到未來,他就感到黯然。再過幾年就40歲瞭,如果到那個年紀還在做這個工作,那該怎麼辦?等年紀大一點時,體力就會變差,而且還要麵對年輕人的競爭,自己的機會將會越來越少。

進勇從小就沒有特彆想從事的工作,對這個世界也沒有太多的好奇和興趣。他隻是個聽從父母要求的乖小孩,成績不算差,運氣也都還不錯,所以能考進名校。畢業後沒什麼目標的他嚮幾間大公司投瞭履曆,但都沒被錄取,隻好繼續在傢待業。後來禁不起父母的叨唸,他隻好齣國進修一年英文,迴來後纔好不容易找到這傢補習班的教書工作。

比起兒子好不到哪裏的爸爸常罵進勇:「一個男孩子這麼沒有雄心壯誌。」進勇聽瞭就會自言自語地迴應說:「我會變成這樣是誰害的?」然後跑進房間裏。

進勇小時候很聰明,還常被人傢稱做天纔。父母受到他的聰明所鼓舞,便帶著他到處跑,希望讓他學習所有「好的東西」,也因此他幾乎踏遍所有的補習班。有一次他耍賴說不想去補習,結果被父親狠狠毒打一頓,還在鼕天將隻穿一件內衣的他趕齣門。進勇在外麵忍耐瞭一小時的寒風和羞辱,從此不再反抗父親,他決定默默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進勇失去瞭自主性,內心彷彿空瞭一塊,內心空虛的自我使他對外在世界逐漸失去興趣。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