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教父傳統中的神化教義

希臘教父傳統中的神化教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Norman Russell
圖書標籤:
  • 希臘教父
  • 教義神學
  • 神化
  • 基督教神學
  • 早期教會
  • 三位一體
  • 基督論
  • 救贖論
  • 教會曆史
  • 神學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近代西方神學界對於神化教義的誤解、排斥、甚至否定,可以追溯自十九世紀末自由主義神學傢哈納剋(Adolf von Harnack)。

  然而在二十一世紀,神化教義的研究卻齣現一個全基督教的復興。

  本書是目前英語世界研究神化教義的權威工具書,以曆史神學的角度,從希羅世界與猶太教開始,接著探討使徒保羅與約翰、愛任紐、亞曆山太的革利免、俄利根、亞他拿修、加帕多傢三教父、奧古斯丁、區利羅、馬剋西母等在神化教義上的發展。

  尤其是教父們如何詮釋詩篇八十二篇6節:「我曾說:你們是神,都是至高者的兒子」,和彼得後書一章4節:「他已將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賜給我們……就得與神的性情有分」;以及神化教義對於基督教的神論、基督論、救恩論、人論和聖餐論的影響。

  若你渴望瞭解道成肉身的意義和基督徒的終極目標,本書將幫助您,從教父的傳統看見,神永遠救恩的經綸就是要祂的兒子親自成為人,好使信徒能夠藉著恩典,有分於神的生命與性情,而成為神(gods)――神的眾子。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諾門拉索(Norman Russell)


  是前倫敦聖堂(London Oratory)的副院長,聖司提反學屋(St Stephen’s House)榮譽研究學者,並在倫敦海斯羅珀學院(Heythrop College)教授早期教會曆史。

  目前專事著作,是一位獨立學者。

  著作包括:Fellow Workers With God: Orthodox Thinking on Theosis、Theophilus of Alexandria、Cyril of Alexandria、The Lives of the Desert Fathers: Historia Monachorum in Aegypto,等等。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導論
1. 神化的隱喻
2. 研究動機
3. 範圍和方法
4. 綜覽

第二章  希臘羅馬世界裏的神化
1. 神化的起源
2. 對統治者的崇拜
3. 猶太人及基督徒對統治者崇拜的態度
4. 統治者被尊奉為神的大眾化
5. 奧祕教派
6. 哲學性的宗教
7. 埃及的希耳米派
8. 與基督教的互動

第三章  猶太教的範例:從以西結到the yored merkavah
1.  古以色列
2.  希羅文化的影響
3.  巴勒斯坦的猶太教
4.  拉比的傳統
5.  對基督教的影響

第四章  最早期基督教模式:有分於基督的聯閤
1.  保羅的基督教
2.  猶太基督教
3.  約翰的基督教
4.  安提阿的伊格那丟
5.  華倫提努學派的基督教
6.  殉道者遊斯丁
7.  兩位當代匿名作傢
8.  他提安
9.  安提阿的提阿非羅
10.  裏昂的愛任紐
11.  羅馬的希坡律陀
12.  早期基督教對於「神化」的取徑

第五章 亞曆山太的傳統(一):基督教教義學校及學術圈
1. 亞曆山太派基督教
2. 巴西理得學派
3. 潘代諾學派
4. 亞曆山太的革利免
5. 俄利根
6. 盲者荻地模
7. 亞曆山太的神化觀念

第六章 亞曆山太的傳統(二):主教製度加強控製
1. 獨立教師的消失
2. 亞他那修
3. 老底嘉的亞波裏拿流
4. 亞曆山太的區利羅
5. 亞曆山太的遺産

第七章 加帕多傢三教父的取徑:神聖的超越與魂的高升
1. 該撒利亞的巴西流
2. 拿先斯的貴格利
3. 女撒的貴格利
4. 加帕多傢三教父的成就

第八章 修道主義綜覽:守道者馬剋西母的成就
1. 伊凡格流潘迪剋斯
2. 馬加利派的著作
3. 封提斯的戴奧德剋斯
4. 亞略巴古的丟尼修
5. 守道者馬剋西母

第九章  結語
1. 耶路撒冷的李安迪
2. 大馬色的約翰
3. 新神學傢西緬安
4. 貴格利帕拉馬
5. 靜修派靈修的傳播
6. 近代對於神化教義的取徑

附錄一 敘利亞和拉丁傳統中的神化
附錄二 神化的希臘文詞匯
參考文獻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在奧斯本(Eric Osborn)的書《基督教哲學的起源》(The Beginning of Christian Philosophy)(1981:111-20)中,有一部分是專講「神化」的,這是近期對這辯論最生動的貢獻之一。奧斯本強調在任何「神化」的討論中方法的重要性,他列齣可用的方法為:文化的、辯論的(polemical)、哲學言論的(doxographical),與質疑的(problematic)。文化的方法把「神化」展示為東方基督教思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將它當作一個均質(homogeneous)傳統的發錶,其中每個教父作者都把他的石頭加在建築物上。辯論法抨擊「神化」的立場有誤,從真理是明確的觀點來看,若任何提議不符閤真理(可在每個人自己的傳統中尋得)就一定是錯誤的。哲學言論法僅簡單的收集各個作者的意見。質疑法找齣並鑒彆一些特定的問題,而「神化」正是針對這些問題的答案。奧斯本認為這是唯一的方法,再藉助於文化法與哲學言論法的取徑,它可真正照明「神化」這主題。的確,「除非嘗試著先把問題搞清楚,否則著墨於『神化』這主題根本是浪費時間」(Osborn 1981: 113)。

奧斯本認齣「神化」一個重要但先前被忽略的麵嚮。質疑法取徑研究那些由需要而産生的問題,就是須以希臘思想類彆的語言,去顯示新約信仰閤理的一緻性。早期的難題正源於那對不死的概念。如果不死是一個基本的神聖屬性──應是毫無異議的──那麼在哪一種意義上可說信徒達到瞭它,而未模糊他們自己與神之間的區彆?關於這一方麵,詩篇八十二篇6節:「我曾說:你們是神,都是至高者的兒子。」需與聖經對神超越性的堅持協調。隨著解答被提齣,也引起新的問題。例如:在亞他那修成功的勝過亞流主義(Arianism)之後,俄利根先前對魂高升至神的解說,已無法以其原來的形式被接受。此刻問題已演變成另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協調兩下:一者為魂的高升且達到像神,另一者為被認為存於「有起源」(genetic)和「無起源」(agenetic)之間的深奧鴻溝。            

用户评价

评分

在閱讀《希臘教父傳統中的神化教義》之前,我總是覺得“神化”這個詞,似乎帶著一種離我們很遙遠,甚至有些不太可能實現的意味。但這本書,卻以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嚮我展示瞭這一概念在基督教早期思想中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我特彆欣賞作者的敘事風格,他有一種能夠將古老、復雜的哲學和神學思想,轉化為清晰、易懂的語言的能力。他不像一些學術著作那樣,上來就拋齣大量的專業術語,而是通過一步步的引申和鋪墊,讓我們能夠自然而然地進入到這個議題的脈絡中。閱讀過程中,我感覺自己就像是一個學生,跟隨一位充滿智慧的老師,在學習一種新的認知方式。 書中對於“神化”的闡釋,重點在於強調這是一種“恩典與人參與”的過程,而非人自身能力的達成。這一點非常關鍵,因為它消除瞭我對“神化”可能産生的驕傲或誤解。作者詳細地闡述瞭,人如何通過對基督的效法,以及通過聖靈的引導,逐漸地“肖似”神,並且與神在生命上産生深刻的連結。 我喜歡書中對早期教父們,如剋萊門特、奧利金等人思想的梳理。他們如何從對舊約和新約的理解齣發,逐漸形成瞭關於人與神關係的獨特洞見,並最終發展齣“神化”這一概念。作者並沒有迴避這些思想中可能存在的爭議或復雜之處,而是以一種客觀而深入的態度,進行分析和呈現。 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一個神學概念的介紹,它更像是一種對屬靈生命軌跡的探索。它讓我思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如何能夠更好地迴應神的呼召,如何通過“靈性操練”,去追求一種更深刻的與神閤一的生活。書中的許多觀點,都讓我對基督教的“救恩”有瞭更豐滿的理解,不再隻是過去的赦免,更是未來的轉化和成聖。 這本書帶來的,是一種思想上的衝擊和靈性上的啓發。它讓我看到瞭,基督教的智慧,是如何在曆史的長河中,不斷地被挖掘和深化,並最終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信徒。我很高興能夠有這樣一次閱讀機會,讓我對“神化教義”有瞭如此深刻的認識。

评分

《希臘教父傳統中的神化教義》這本書,無疑是一部深度與廣度並存的傑作。在接觸這本書之前,我對“神化”的理解,大多停留在一些模糊的層麵,感覺它更像是一種比喻,而非一個實在的屬靈目標。然而,這本書卻以一種係統而又富有洞察力的方式,嚮我展現瞭這一概念在希臘教父思想體係中的核心地位。 作者的寫作風格非常特彆,他有一種將抽象的神學理論,與具體的曆史背景和個人經曆相結閤的能力。他不是簡單地堆砌教義,而是通過講述教父們的生活故事、他們的神學論戰,以及他們對聖經的理解,來層層剝繭地揭示“神化”的意義。我非常欣賞這種“講故事”的方式,它讓我在閱讀中,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那些古老智慧的生命力。 書中對於“神化”的論述,強調瞭它是一種“非被造之恩典”的體驗,是人通過與神內在的聯閤,而獲得的“神聖的改變”。這一點令我印象深刻,因為它區分瞭“人變成神”和“人因神的恩典而與神相似”之間的根本區彆。作者通過對許多重要教父,如依肋內、聖多瑪斯·阿奎那(當然,阿奎那主要是拉丁教父,但他的思想與希臘教父傳統有互動,這裏或許可以指他與早期希臘教父的思想聯係),以及後來的帕拉馬斯等人的思想進行梳理,展現瞭這一教義的演變和豐富性。 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神化”在東方教會的實踐意義的闡釋。它不僅僅是一種神學理論,更是東方修道主義和靈修生活的核心目標。作者通過引用大量的禱告、冥想和屬靈操練的描述,讓我看到瞭,“神化”是如何在具體的屬靈實踐中,被一代代信徒所追求和體驗的。 整本書的邏輯非常嚴謹,但同時又充滿著一種人文關懷。作者在解讀教義的同時,也展現瞭他對人類生命意義的深刻思考。這本書讓我明白,“神化”不僅僅是關於個人的救贖,更是關於整個人類與上帝關係的修復和完成。 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理解基督教的深厚傳統。它不僅僅是一本學術著作,更是一本能夠引領讀者進行深刻的屬靈反思的書籍。我強烈推薦這本書給所有對基督教神學、曆史以及屬靈生活感興趣的讀者。

评分

《希臘教父傳統中的神化教義》這本書,實在是一次令人驚喜的閱讀體驗。我一直以來對基督教的瞭解,大多集中在西方傳統,而東方教父們的思想,對我來說,一直存在著一種神秘的光環。這本書的齣現,就像是一束光,照亮瞭這個我所陌生的領域。 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引人入勝,他不是那種枯燥的學術報告,而是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遊,一步步地引領我們穿梭於古老的教父著作之間。他沒有直接拋齣深奧的神學概念,而是從一些具體的教父著作和他們的思想片段齣發,逐漸揭示齣“神化”這一核心概念的豐富內涵。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對“恩典”與“自由意誌”之間關係的探討,教父們如何在這種張力中,闡釋人如何能夠參與到神的生命中去,並且不是被動地接受,而是主動地迴應。 書中對於不同教父的觀點,以及這些觀點之間可能存在的細微差異,都做瞭細緻的比對和分析。這讓我瞭解到,“神化”並非一個單一、靜態的定義,而是經過瞭曆史的沉澱和神學傢的不斷深化。作者對於早期教父如伊仁奈烏斯,以及後來如巴西爾、格裏高利·那齊安蘇斯等人的思想,都做瞭深入淺齣的解讀,讓我得以窺見他們如何將聖經的啓示,轉化為可以被理解和實踐的屬靈教導。 尤其值得稱道的是,作者在解釋那些復雜的術語時,總是能夠提供恰當的類比和生動的例子,讓即使是初次接觸這些概念的讀者,也能有所體會。例如,他對“神化”過程的描述,與其說是抽象的理論,不如說是對一種屬靈生命的描繪,一種從有限走嚮無限,從不完美走嚮完美的旅程。這種將神學理論與個體生命體驗相結閤的寫作手法,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對心靈的滋養。 總的來說,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東方基督教神學的重要窗口。它不僅滿足瞭我對“神化教義”的好奇心,更讓我對基督教的深厚傳統有瞭更廣闊的認識。我相信,無論是對神學研究者,還是對尋求靈性成長的一般讀者,這本書都將帶來深刻的啓發和思考。

评分

這本《希臘教父傳統中的神化教義》,一翻開書頁,就被那深邃的標題給吸引住瞭。雖然我對於“神化教義”這個概念並不陌生,但將其置於“希臘教父傳統”這樣一個宏大的曆史語境下,實在令人好奇。讀這本書,感覺就像是在和幾韆年前的智慧對話,那些曾經在寂靜的修道院、古老的教堂裏迴響的聲音,如今通過文字再次鮮活起來。 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嚴謹,他沒有簡單地羅列教父們的觀點,而是試圖勾勒齣一種思想的演進脈絡。從早期教父對基督神人二性的論述,到格裏高利·帕拉馬斯關於神恩與人的參與的精妙區分,每一步都充滿瞭哲學思辨的深度。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神化”(theosis)並非指人變成神,而是通過恩典與神契閤,達成一種“神聖的肖像”的闡釋。這與我之前對一些宗教概念的理解,有著截然不同的視角,也讓我對信仰的內涵有瞭更深層次的認識。 書中引用的許多原始文獻,雖然我未必完全能夠逐字理解,但作者恰到好處的翻譯和解讀,讓這些古老的文本變得生動有趣。他解釋瞭為何“神化”對於東方教會的意義如此重大,它不僅是一種神學理論,更是實踐性的屬靈生活指南。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仿佛能夠親身體驗到那種追求與神閤一的迫切感和喜悅感。 整本書的結構也很清晰,循序漸進地帶領讀者進入這個復雜的議題。作者在探討教義的同時,也穿插瞭許多曆史背景的介紹,這使得理解更加立體。例如,他解釋瞭為何在某些曆史時期,“神化”的討論會成為焦點,以及它如何影響瞭當時的教會生活和社會文化。這種宏觀與微觀相結閤的寫作方式,讓我覺得內容既有學術的嚴謹性,又不失閱讀的趣味性。 老實說,讀完這本書,我腦海中關於“神化”的許多疑問都得到瞭解答,甚至可以說是被升華瞭。它不隻是一本理論性的學術著作,更是一本能夠觸及靈魂的書。它讓我看到瞭西方思想中可能被忽略的東方基督教的獨特魅力,也讓我思考,在我們現代的忙碌生活中,如何去實踐這種與神契閤的屬靈追求。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個寶貴的視角,讓我重新審視信仰的意義和可能性。

评分

《希臘教父傳統中的神化教義》這本書,如同一壇陳年的佳釀,越品越有味道。起初,我被這個書名所吸引,覺得它聽起來既神聖又充滿智慧,充滿瞭探索的吸引力。 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且富有邏輯性。他並沒有像某些論著那樣,將“神化”這個概念孤立齣來進行闡述,而是將其深深地植根於整個希臘教父的思想體係之中。從早期教父對基督論的探討,到中期教父對人與神關係的深化,再到後期教父對“神恩”與“人的參與”的精妙辯析,作者如同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讀者一步步地穿越曆史的長河,領略不同時代教父們的思想光輝。 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書中關於“神化”並非一種“改變本體”的說法。它強調的是,人雖然不能成為“非被造者”,但可以通過聖靈的恩典,在“被造”的界限內,達到一種與神“肖似”的狀態,這是一種“神聖的參與”,一種“恩典的分享”。這種闡釋,既尊重瞭神與人之間的界限,又充分肯定瞭人被神“提升”的可能性。 作者在書中引用的許多原始文獻,雖然我未必完全理解,但經過作者的梳理和解讀,那些古老的文字仿佛重新煥發瞭生機。他對於不同教父思想的細微之處,都做瞭深入的比較和分析,讓我看到瞭,即便是同一概念,在不同的思想傢那裏,也可能有著不同的側重點和錶達方式。 這本書不僅僅是理論的探討,它還蘊含著一種實踐的引導。作者通過對教父們屬靈操練的描述,讓我看到瞭,“神化”並非遙不可及的理想,而是可以通過虔誠的祈禱、默想和對基督的效法,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實現的屬靈旅程。 總而言之,這是一本能夠帶給人深刻思考的書。它讓我對基督教的教義有瞭更全麵、更深入的理解,也讓我對“屬靈生命”的追求,有瞭更清晰的方嚮。我非常慶幸能夠讀到這樣一本兼具學術深度和屬靈智慧的著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