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糾紛調解第一手實戰經驗分享──
只要善用書中三大法寶,不僅可加強病人安全、幫助醫病重修關係,還可避免不必要的糾紛,也提供法律從業人員在面對醫療糾紛案件時,有參考的依循。
病人家屬抬棺抗議,控訴醫護冷血、名醫疏失誤診;醫護走上街頭遊行,控告病人暴力恐嚇……這樣的醫療糾紛的情節,在台灣社會幾乎天天發生。
醫護人員不明白,明明抱持著救命、救急的責任感,每天拚死拚命、拋家棄子,就算自己過勞地也努力守護病人。但為何台灣醫師的「犯罪率」會高居世界第一,救人的反成了冷血奪命的兇手?
而就醫的民眾也不明白,為什麼醫學這麼進步,醫院那麼大間、醫師那麼有名,做了一堆精密檢查、付了一大筆醫藥費,換來的卻是不幸的結果。
其實有時候,醫病雙方只要善用溝通的技巧,許多不幸的結果都不會發生;且就算不幸地發生了意料之外的結果,只要雙方肯真誠面對彼此,釐清問題所在,也可以減少訴訟的漫長苦難折磨。畢竟醫療糾紛一旦發生,對醫病雙方都是災難,沒有人是最終贏家。
但要如何才能避免醫療糾紛乃至訴訟的發生呢?本書作者以日本學習經驗為背景,以台灣實際案例與實務經驗為基礎,針對「預防醫糾」、「調解醫糾」及「法制改革」整理出三大法寶,並以案例故事解釋說明。
*三大法寶分別為: .爭點整理三步驟──透過爭點整理,可以釐清問題所在,讓事件脫離情緒化,加速解決問題。
.醫療行為十大流程──透過醫療行為十大流程,醫病可以雙向檢視溝通是否暢通無誤差,降低醫療糾紛發生的機率。
.醫療法制十大改革建議──透過法制改革的建議,可以減少司法資源的無謂浪費。
期盼藉由本書的出版傳播,讓病人安心、醫護放心,醫病有信賴、社會更和諧。
學界、法界、醫界專文推薦 陳聰富 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台灣大學學務長
張麗卿 高雄大學法學院院長
陳學德 台中地院醫療庭庭長
黃暉庭 基督復臨安息日會醫療財團法人臺安醫院院長
錢建文 醫勞盟常務理事、彰化基督教醫院兒科醫師
蔡宏斌 台大醫院整合醫學科主治醫師、台灣整合照護學會監事
醫界、法界好評強推 劉越萍 台北市衛生局醫護管理處處長
林高田 高雄市立聯合醫院院長、高雄醫學大學骨科學副教授
姚志明 中原大學法學院教授
陳月端 高雄大學學務長、法學院副院長
劉梅君 醫改會董事長、政大勞工所教授
吳佳璇 精神科醫師、作家
劉育志 醫師作家
白映俞 外科醫師、作家
亮 亮 醫師作家
吳靜芬 醫師作家
曾家琳 台大整合醫學科主治醫師
王志嘉 三軍總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醫學士/法學博士
劉宗瑀 外科醫師、半路出家作家
謝茵絜 台灣新北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