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政法要義(二版)

教育行政法要義(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教育法
  • 行政法
  • 教育行政
  • 法學
  • 教材
  • 二版
  • 教育管理
  • 法律
  • 政策
  • 法規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體係從教育本質齣發,以受教育權主體——學生為軸心,結構齣教育行政法的全貌。各章皆顯示齣作者對教育的熱情與關心。作者大量引用諺語及蒐集教育界發生案例,努力將教育法的法理與生活結閤,從法律的角度解析教育法上各種措施的正當性,並對當前教育政策及實際執行層麵提齣具體可行的建議,例如本書建議國中或高中以上,英、數、理、化等科目應改採全英文版教科書,或逕以英文為我國法定語文之一,以提升颱灣學生與國際知識接軌的能力,對中華文化提齣深瀋的批評,對於教育法上不容易釐清的不確定法律概念,諸如「行為不檢、有損校譽」等提齣適切有效的解釋及判斷方式。對於教育界所發生的事件,諸如「遛鳥事件」及「人獸交圖片連結」、「中指蕭」事件皆予適當之評述。不論對習法者或對於非習法的教育學界而言,皆屬易讀易懂的教育行政法入門書籍。

憲法原理與國傢治理:現代法治國傢的基石 本書旨在深入探討憲法學的基礎理論、核心概念及其在當代國傢治理體係中的實踐應用。它不僅是對既有憲法學研究成果的係統梳理與批判性反思,更是對未來法治國傢建設路徑的前瞻性探索。 第一部分:憲法學的理論基礎與曆史溯源 本部分著重構建理解憲法的理論框架,並追溯其在西方和本土文化中的演進曆程。 一、 憲法的概念、本質與功能 憲法不再僅僅是一部規範國傢權力分配的成文文本,而是現代政治文明的集中體現。我們將探討憲法的規範性(Normative)與實在性(Factual/Sociological)之間的張力。 1. 憲法的多維定義: 探討憲法作為“根本大法”、作為“政治妥協的産物”以及作為“人權保障宣言”的復閤屬性。分析規範性憲法學(如凱爾森的純法學體係)與社會學/政治學方法(如施米特的權力意誌觀)的融匯與衝突。 2. 核心功能剖析: 重點分析憲法在限製國傢權力(限製性功能)、組織國傢機構(組織性功能)、確立公民基本權利(保障性功能)以及體現國傢價值導嚮(指導性功能)中的具體機製。 3. 憲法文本的變遷: 分析成文憲法與不成文憲法(如英國模式)的優劣,並考察在信息時代,非正式規範、習慣法對憲法解釋和實施的影響。 二、 憲法演進的曆史脈絡 憲法的曆史是人類爭取自由、限製專製的鬥爭史。 1. 古典自由主義的奠基: 深入剖析洛剋的分權理論、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學說及其在英美革命中的實踐意義。重點討論“天賦人權”觀念如何從哲學思辨轉化為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憲法原則。 2. 民主化浪潮與社會憲法主義: 考察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隨著工業化和工人運動的興起,憲法如何從單純的“消極自由”保障轉嚮對“積極自由”(如勞動權、社會保障權)的追求,形成“社會國憲法”的基本框架。 3. 二戰後的憲法重構: 分析納粹主義和法西斯主義的教訓如何催生瞭強調“人性尊嚴”和“程序正義”的戰後憲法,特彆是“永恒條款”(Eternity Clause)在防止憲法自我顛覆中的關鍵作用。 第二部分:國傢權力結構與製衡機製 本部分聚焦於憲法如何將國傢權力劃分為不同的部門,並設置精密的製衡係統以防止權力濫用。 一、 根本政治體製的抉擇與運行 國傢組織形式的選擇決定瞭權力的運行邏輯。 1. 議會製與總統製的比較研究: 深入比較權力融閤型(議會製)與權力分離型(總統製)的優劣。分析混閤製(如半總統製)在特定政治文化環境下的適應性與潛在的“雙重閤法性”危機。 2. 聯邦製與單一製: 探討中央與地方政府間權力的分配模式。分析聯邦製在維護多元文化、促進地方自治方麵的優勢,以及其可能導緻的權力碎片化與效率損失。考察“閤作性聯邦製”的實踐路徑。 3. 國傢元首的地位與作用: 區分虛位元首(象徵性)與實權元首(行政權主體)的職能差異,及其對政治穩定性的影響。 二、 三權分立的精細化解析 權力分立不再是簡單的部門劃分,而是權力間的相互監督和製約。 1. 立法權: 分析現代立法機關的復雜功能,包括法律的製定、預算的控製以及對行政部門的質詢與彈劾權。探討“技術官僚立法”的興起對代議製民主的挑戰。 2. 行政權: 考察行政權在現代福利國傢和風險社會中日益膨脹的趨勢。重點分析行政命令、行政裁量權的使用邊界,以及行政法在規製行政行為中的核心地位。 3. 司法權與司法審查製度: 深入探討司法獨立性的理論基礎與實踐保障。詳盡分析違憲審查的模式(如美國的事後審查、德國的抽象審查),及其在維護憲法至高性中的不可替代性。 第三部分:基本權利的保障與邊界 基本權利是憲法的核心價值所在,本部分關注權利的實體內容、實現路徑以及麵臨的現代挑戰。 一、 基本權利的理論基礎與分類 1. 權利的譜係發展: 從“消極權利”(第一代人權,對抗國傢乾預)到“積極權利”(第二代人權,要求國傢給付)再到“團結權”(第三代人權,如環境權、和平權)的演變邏輯。 2. 權利的內在限製與邊界: 探討權利並非絕對,必須在不侵害他人權利和公共利益的前提下行使。分析“比例原則”、“必要性測試”在權利限製中的運用標準。 二、 政治權利與公民參與 本節聚焦於確保公民能夠有效參與國傢決策的機製。 1. 選舉權與被選舉權: 探討選舉製度的設計對政治結果的影響(如多數決與比例代錶製),以及對選舉舞弊、選區劃分的憲法規製。 2. 言論自由與集會結社自由的張力: 深入分析在網絡空間中,如何平衡信息自由流通與防止仇恨言論、虛假信息擴散之間的復雜關係。討論信息獲取權作為一項新型基本權利的憲法地位。 三、 社會經濟權利的司法化 社會經濟權利(如受教育權、勞動權)的實現是衡量現代憲法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尺。 1. 權利的“可訴性”問題: 討論社會經濟權利的“軟性規範”屬性與司法救濟之間的鴻溝。分析不同國傢如何通過製定實施細則或確立“最低限度保障標準”來增強這些權利的可執行性。 2. 財産權的社會化限製: 考察國傢為實現社會公平目標(如土地改革、遺産稅)對私有財産所施加的閤理限製,以及如何保障財産權的實質內容不受侵蝕。 第四部分:憲法的實施、解釋與變遷 憲法文本的生命力在於其解釋和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現實的能力。 一、 憲法解釋的方法論 1. 保守解釋與能動解釋: 比較原旨主義(Originalism)和活的憲法(Living Constitution)的解釋哲學。討論在麵對科技進步、全球化等新議題時,解釋方法的選擇如何影響國傢治理的走嚮。 2. 閤憲性解釋: 強調在解釋法律規範時,必須優先選擇使該規範符閤憲法精神的解釋路徑。 二、 憲法變遷的路徑 1. 正式修憲程序: 分析修改憲法的嚴格程序(如超級多數要求)在維護憲法穩定性和權威性上的重要作用。 2. 憲法判例的積纍: 闡明最高法院或憲法法院的判決如何通過對現有條款的不斷闡釋,實質性地推動憲法內容嚮前發展,形成“判例法”基礎上的憲法變遷。 本書的特色在於,它超越瞭單純的法條羅列,力圖將憲法原理置於國傢治理的宏大敘事之中,為理解現代法治社會的權力運行邏輯、人權保障機製及未來的製度創新提供瞭一個全麵而深刻的理論框架。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李惠宗


  【現職】
  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係教授
  東海大學法律研究所兼任教授
  考試院訴願審議委員會委員
  颱中市政府訴願審議委員會委員

  【經曆】
  高考公證人第一名及格
  律師高考及格

  【學曆】
  國立中興大學法律係畢業
  國立颱灣大學法研所碩士
  教育部公費留學,德國慕尼黑大學法學博士

  【著作】
  憲法要義
  行政法要義
  教育行政法要義
  行政罰法之理論與案例
  案例式法學方法論 等

  【講授科目】
  憲法、行政法、行政法專題研究

圖書目錄

二版序

序 言

第一章 教育本質論/1
 第一節 人類起源的爭辯/1
 第二節 人的本質與稟賦/2
 第三節 教育的本質/6
 第四節 教育的目標及內容/10

第二章 憲法就教育的基本決定/17
 第一節 教育權歸屬理論/17
 第二節 教育之宗旨/22
 第三節 教育機會平等原則/28
 第四節 實施方法/31

第三章 教育行政法之內涵及其法源/39
 第一節 教育行政法之內涵/39
 第二節 教育行政法法源/42

第四章 教育行政法上之原則/57
 第一節 法治國傢原則/58
 第二節 一般行政法原則/69
 第三節 教育行政法原則/81
 第四節 教育上之行政裁量與不確定法律概念判斷/86

第五章 學生之法律地位/93
 第一節 學生與教育機構間之關係/93
 第二節 學生之基本權/100
 第三節 學生監護人與學校之關係/116

第六章 學生懲戒及申訴製度/117
 第一節 學生之義務/117
 第二節 對學生之管教/120
 第三節 對學生之懲戒/123
 第四節 學生申訴製度/128
 第五節 其他學生懲處重大製度問題/130

第七章 教師之法律地位/135
 第一節 教師資格之取得/136
 第二節 教師之聘用/143
 第三節 教師與學校之法律關係/147
 第四節 教師之角色/154

第八章 教師之權利與義務/157
 第一節 教師之權利/158
 第二節 教師的義務/172

第九章 教師責任與申訴製度/185
 第一節 教師之責任/186
 第二節 教師申訴製度/212

第十章 學校製度/223
 第一節 學校製度之意涵/223
 第二節 學校的功能/224
 第三節 學校之分類/226
 第四節 公立學校之組織/232
 第五節 傢長會──教育協助組織/233
 第六節 學校教育行政應遵守之程序/234
 第七節 學校設施之責任/235

第十一章 私立學校法製/241
 第一節 私人興學的憲法保障/242
 第二節 私立學校之設立程序/244
 第三節 私立學校之組織/249
 第四節 對私立學校之監督/260
 第五節 國傢對私立學校之奬勵與補助/272
 第六節 私立學校之附隨義務/273

第十二章 學術自由與大學自治/275
 第一節 學術自由的意義/275
 第二節 大學自治/279

第十三章 教育行政機製/299
 第一節 教育行政權之功能/299
 第二節 教育行政組織/300
 第三節 教育行政作用/303

第十四章 教科書審查製度/311
 第一節 教科書的功能/312
 第二節 教科書編纂製度/316

事項索引/327
 

圖書序言

二版序

  本書自2004年齣版以來,倏乎已經過將近十年,此期間颱灣經過相當多的政治情勢的變化,包括2008年政黨再次輪替、2013年「九月政爭」。在教育上,政府積極推展12年國民教育,司法院大法官作成釋字第684號解釋,完全解構瞭學生與學校間的「特彆權力關係」,對於教師與學校間的關係,也以釋字第702號解釋宣告教師違反師道條款緻終身不能再任教職係屬違反比例原則。

  在社會的發展上,少子化的現象已經明顯的呈現,私立學校開始有招生不足麵臨解散的睏境;教育法規也有相當大幅度的修正;此期間國內亦有相當多的教育法的著作陸續發錶,是以本書既有的內容已不符教學上的需求,乃著手大幅修正。本書亦將新近發生的教育法的具體事件納入論述,例如「吳寶春條款」、「北北基教科書採用案」、「中指蕭事件」等,此些事件在教育行政上皆有其重要指標意義。

  本書基本的宗旨不變,本於「國民教育權的理論」,對颱灣的教育體製提齣批判性的觀點,以期對我國教育製度的改進,略盡棉薄。

  本版之校對,承中興大學科碩班謝穎昇及法律係李重儒、李思怡、黃昱翔同學不辭辛勞,但魯魚豕亥或有難免,法規變動不居,引用或有疏失,皆應由作者自負其責也。


2014年1月1日
於颱中緻遠齋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說,一開始拿到《教育行政法要義(二版)》時,我有點擔心內容會過於學術化,對我這種沒有法律背景的讀者來說會不會太難消化。然而,實際翻閱後,我的疑慮完全被消除瞭。作者在敘述時,善用瞭許多生動的比喻和生活化的例子,將原本可能令人望而生畏的法律條文,變得像是在聽一個經驗豐富的前輩在分享他的專業知識。 尤其是書中對於“教師申訴製度”的講解,我印象特彆深刻。它不僅列齣瞭申訴的流程與要件,更深入分析瞭不同類型申訴案件的成因與可能的結果,甚至還提供瞭一些在處理申訴案件時可以注意的技巧。這對於學校的行政人員,或是希望瞭解自身權益保障的教師來說,無疑是一份寶貴的參考資料。此外,書中對“教育行政機關的組織與職權”也有著非常清晰的梳理,讓我們能夠更清楚地認識到,在整個教育體係中,各層級機關所扮演的角色與相互之間的關係。

评分

這本書最讓我贊賞的一點,在於其嚴謹的學術態度與實務的緊密結閤。作者在闡述每一個概念時,都必定引經據典,並且引用最新的修法動態和相關司法實踐。這使得《教育行政法要義(二版)》的參考價值極高,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更像是一部隨時可以翻閱的“教育行政法工具書”。 對於我們一綫教育工作者而言,最頭疼的往往是一些具體操作上的細節,例如學生傷害事件的處理流程、學校經費的申請與使用規範、甚至是學校設施的維護與保養責任等等。書中對於這些實際操作層麵的問題,都給齣瞭非常詳盡的指引,並且提供瞭相關的法律依據。我特彆翻閱瞭關於“學校民事責任”的部分,書中的論述非常清晰,讓我在麵對類似情況時,能夠更加謹慎地處理,並且懂得如何依照法律來保護學校和學生的權益。

评分

《教育行政法要義(二版)》這本書,對我而言,絕對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細細品味的著作。它並非那種看完就放在書架上積灰的“速食讀物”,而是能夠隨著我們教育實踐的深入,不斷發掘齣新的價值。尤其是在現今教育環境日益復雜多元的背景下,對於教育行政法的深入理解,已不再是可有可無的選項,而是成為每個教育工作者必備的素養。 書中對“特殊教育的需求與法律保障”的探討,讓我深思。它不僅僅是說明瞭特殊兒童應有的權利,更深入地分析瞭相關法律條文如何支撐這些權利的實現,以及在實踐中可能遇到的挑戰。此外,書本對於“教育行政爭議的預防與解決”也提供瞭寶貴的經驗,讓我在處理一些可能引發爭議的事務時,能夠提前做好準備,並且掌握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法。總體而言,這本《教育行政法要義(二版)》的書,無疑為我們教育工作者提供瞭一把開啓教育行政法大門的鑰匙。

评分

這次有幸拜讀瞭《教育行政法要義(二版)》,實在覺得是一本內容紮實、條理清晰的好書。這本書最大的特色在於它並非隻是枯燥地羅列條文,而是將復雜的教育行政法規,透過作者精煉的筆觸,化為易於理解的概念與原則。對於我這個長年浸淫在教育現場的老師來說,常常會遇到各種行政法規的難題,像是學校的組織章程、教師的聘任與權益保障、甚至是學生入學與輔導的規定,總覺得像霧裏看花。然而,《教育行政法要義(二版)》恰好就如同明燈一般,照亮瞭那些我原本感到睏惑的角落。 書中對於教育行政法的基本概念,像是“法律保留原則”、“比例原則”等,都做瞭非常細緻的解釋,並且結閤瞭大量的判例和釋義,讓抽象的法律條文變得生動且具有實務指導意義。例如,在談到學校財團法人財産的處分限製時,書中引用瞭幾個重要的行政法院判決,讓我深刻理解到法條背後的邏輯與實踐操作的界限。更不用說,對於近年來備受關注的私校退場與董事會規範,這本書也給齣瞭詳盡的分析,讓我在麵對相關議題時,能夠更有底氣,也更能理解其中的復雜性。

评分

《教育行政法要義(二版)》帶給我的,不隻是理論知識的增進,更多的是一種視野的拓展。在以往,我對於教育行政法的理解,可能僅限於最錶層的一些規定,覺得它們是束縛,是限製。但通過這本書,我開始意識到,教育行政法其實是保障教育公平、維護教育品質,並且確保教育事業能夠永續發展的重要基石。 書中有好幾個章節,詳細探討瞭“教育行政法的變遷與未來發展趨勢”,作者從宏觀的角度,分析瞭全球教育行政法的發展脈絡,以及颱灣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這讓我看到瞭教育行政法並非一成不變的教條,而是隨著社會變遷、教育理念的演進,不斷調整與革新的過程。特彆是對於“資訊科技在教育行政中的應用”以及“數位學習的法律規範”,書中都有觸及,這無疑為我們指明瞭未來教育行政發展的方嚮,也讓我對教育的未來充滿期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