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載與楚王有關故事篇章、綜述楚人曆史的〈楚居〉、〈係年〉,以及楚辭體作品,全麵分析其中的語料與史料,以得能真正代錶楚人的用字習慣、語音現象與神話故事、曆史內容等。
作者簡介
魏慈德
1969年生,國立政治大學中文係博士(2011年),現任國立東華大學中文係。學術專長為古文字學,著有《古代風神崇拜》、《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蔔辭研究》、》、《殷墟YH127坑甲骨蔔辭研究》,及學術論文多篇。
序
緒 論
第一節 《上博》、《清華》簡相關內容概述
第二節 《上博》、《清華》簡內容分類
一 六藝略
二 諸子略
三 詩賦略
四 兵書略
五 數術略
六 方技略
第三節 《上博》、《清華》簡形式分類
一 《上博》簡簡編形製
二 《清華》簡簡編形製
第四節 《上博》、《清華》簡字跡分類
第五節 《上博》、《清華》簡中的楚國材料
第一章 楚人楚事簡中的重篇文字及楚簡中的錯漏字例校析
第一節 楚人楚事簡的編聯與重篇文字校正
一 楚人楚事簡的相關編連問題
二 楚人楚事簡的重篇文字校正
第二節 楚簡中的錯漏字例校析
一 簡文中被標注齣的錯漏字句
二 楚簡中錯字的類彆
三 楚簡中錯字的成因
第二章 楚人楚事簡及楚器中的用字比較
第一節 楚人楚事簡中的用字情況
一 楚人楚事簡中的用字現象
二 楚人楚事簡中閤文、習慣用語及稱謂
第二節 楚人楚事簡中的用字分析
一 楚人楚事簡用字的音義現象分析
二 楚人楚事簡與包山簡中的用字現象比較
三 底本用字對〈係年〉及其它篇章的影響
第三節 楚人楚事簡與楚器中的用字比較
一 《上博》、《清華》簡寫定前的楚器
二 楚器與楚簡用字比較
第三章 楚人楚事簡及楚簡中的通假習慣用字比較
第一節 楚人楚事簡中的慣用通假字例
一 楚人楚事簡中具有相同聲符的通假用例
二 楚人楚事簡中的一字通讀為多字例
第二節 楚簡一字通讀為多字例探析
一 聲韻皆同例
二 聲異韻同例
三 聲同韻異例
四 聲韻皆異例
五 楚簡一字通讀為多字例所反映齣的上古聲韻現象
第四章 楚居中的楚國神話與先祖居地問題
第一節 關於楚人先祖祝融一名的討論
一 楚器楚簡中的祝融被識齣的過程
二 關於楚簡中的「 」符
第二節 關於楚居中楚先祖名的問題
第三節 楚居中楚先祖居地及神話問題
第五章 係年中的楚國曆史問題
第一節 係年內容可與傳世古籍互證者
一 係年與左傳等古籍中的楚國史事比較
二 關於浙大簡左傳的問題
第二節 係年內容未見於傳世古籍的記載
一 春鞦類史料
二 語類史料
附 《浙大簡.左傳》釋文
結 論
一 楚人楚事簡簡文
二 楚簡一字通讀為多字例錶
參考書目
後 記
各章圖錶
緒 論
圖一 三A、三b、二A組簡形圖
圖二 斷二截者彭祖、吳命與斷三截者競公虐、 衣簡形圖
圖三 係年簡背序數書寫位置圖
錶一 《上博》故事類篇章背景人物事件約略時間錶
錶二 上博簡同捲篇目推測錶
錶三 《上博》(一至九)簡形製錶
錶四 《清華》(壹、貳、叁)簡形製錶
錶五 《郭店》簡形製錶
錶六 上博簡同捲篇目及抄手推測錶
第一章
圖一 楚簡中的補字補句例
第二章
錶一 東周楚國銅器第六期中葉以前器銘
第三章
錶一 楚簡一字通讀為多字例錶
第一節 楚人楚事簡的編聯與重篇文字校正
一 楚人楚事簡的相關編聯問題
楚王臣故事十五篇中的〈平王問鄭壽〉、〈平王與王子木〉、〈命〉、〈王居〉、〈柬大王泊旱〉、〈成王為城濮之行〉、〈陳公治兵〉諸篇,其簡數有些可增補或移除,而簡序有些則需更動,其中〈柬大王泊旱〉還當分成數個組群。以下採較為可信的說法分彆討論。
(一)〈平王問鄭壽〉
〈平王問鄭壽〉簡6末的「臣弗」兩字,當下接〈平王與王子木〉簡1首的「智」字,補足文句為「臣弗知▏」, 「知」下有一短墨節,並有二三個字距的空白,錶示一篇的結束。其與〈平王與王子木〉同捲連抄。原簡7「喪,溫恭淑惠,民是瞻望▏」句當剔除,歸入他篇。
(二)〈平王與王子木〉
〈平王與王子木〉的內容可與《說苑.辨物》對讀,而依文義當將簡5移至簡1後,連讀成「景平王命王子木蹠城父。過陳,捨食於 。城公乾遇【1】跪於薵中。王子問城公:「此何?」城公答曰:「薵。」王子曰:「薵何以為?」【5】曰:「以種麻。」王子曰:「何以麻為?」答曰:「以為衣。」【2】
而簡4後接〈誌書乃言〉簡8,而足句義為「王子不得君楚邦,或不得【4】臣楚邦▎。」【8】 故重編簡序為〈平王與王子木〉簡1-簡5-簡2-簡3-簡4-〈誌書乃言〉簡8。
(三)〈柬大王泊旱〉
〈柬大王泊旱〉從陳劍重排簡序以來,諸說並齣,所見有董珊、陳斯鵬、季旭昇、周鳳五、張桂光、葉國良、陳偉、陳斯鵬等說, 然其看法大半相同,故依諸傢之說約略分成數個編聯組(採諸傢之說的交集):
一、簡1-簡2-簡8-簡3-簡4-簡5-簡7。
二、簡19-簡20-簡21-簡6-簡22-簡23。
三、簡9-簡10-簡11-簡12。
四、簡14-簡13-簡15-簡16。
其中簡17、簡18的位置諸傢說法差異頗大,單獨彆齣。
各組內容分彆為:
第一組
柬大王泊旱,命龜尹羅貞於大夏,王自臨蔔。王嚮日而立,王滄(汗)至【1】 。龜尹知王之庶(炙)於日而病, (蓋) 愈 。釐尹知王之病,乘龜尹速蔔【2】高山深溪。王以問釐尹高▏:「不榖 ,甚病,驟夢高山深溪。吾所得【8】地於膚(莒)中者,無有名山名溪欲祭於楚邦者乎?當 (蔽)而蔔之於【3】大夏,如 ,將祭之。」釐尹許諾。 (蔽)而蔔之, 。釐尹緻命於君王:「既 (蔽)【4】而蔔之, 。」王曰:「如 ,速祭之。吾 ,一病。」釐尹答曰:「楚邦有常故,【5】安敢殺祭?以君王之身殺祭,未嘗有。」王內,以告安君與陵尹子高:「卿(嚮)為【7】
《新齣楚簡中的楚國語料與史料(精)》這本書,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增益,更是一種精神上的震撼。我一直認為,最動人的曆史,是那些能夠觸及人心的真實記錄。而這批新齣土的楚簡,無疑就是這樣一種珍貴的記錄。 書中對於史料的發掘和解讀,讓我對楚國的曆史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我尤其被書中關於楚國社會結構和權力運作的描述所吸引。那些簡文中零散提及的人物、事件、法律條文,經過學者們的細緻梳理和考證,勾勒齣瞭一個更加真實、更加復雜的楚國社會圖景。我看到瞭權力的鬥爭,看到瞭人性的掙紮,看到瞭製度的演變。這些並非官方史書的宏大敘事,而是來自最直接、最原始的材料,它們更加貼近曆史的本真。這本書讓我明白,曆史並非是冰冷的年代和事件的堆砌,而是由無數個鮮活的個體、無數個具體的瞬間所構成的。它讓我對那個遙遠的時代,産生瞭更加深切的共鳴。
评分這本《新齣楚簡中的楚國語料與史料(精)》真是讓我大開眼界。我一直對先秦時期的曆史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楚國,這個充滿神秘色彩又極其重要的諸侯國。過去,關於楚國的史料相對零散,解讀也常受限於已有的文本。然而,這批新齣土的楚簡,其價值不言而喻。它們如同打開瞭一扇塵封已久的大門,讓我們得以窺見一個更加鮮活、更加真實的楚國。 我尤其被書中對楚國語言的深入探討所吸引。簡帛上的文字,在經過學者們的精心辨識和解讀後,呈現齣與傳世文獻截然不同的麵貌。那些古樸的字形,那些獨特的語法結構,無不揭示著楚國作為一個獨立文化區域的語言特色。書中不僅羅列瞭這些語料,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瞭一種方法論,教我們如何去理解和分析這些“活”的語言材料,如何從字詞的演變、句法的特徵中,勾勒齣楚國社會、政治、文化的麵貌。這對於我這樣業餘愛好者來說,簡直是寶藏。我常常沉浸在那些字裏行間,試圖想象古人是如何書寫,如何交流,如何記錄下他們的生活點滴。
评分在我翻閱《新齣楚簡中的楚國語料與史料(精)》時,一種探索未知的激動感油然而生。我一直覺得,曆史的魅力在於它不斷被重新發現和解讀。而這批新齣土的楚簡,恰恰就是這樣一種“活”的曆史。書中展現的楚國語料,對我而言,不僅僅是古老的文字,更是鮮活的聲音。 我深深著迷於書中對楚國日常用語、官方文書、乃至私人書信的解讀。這些真實的語料,讓我得以窺見楚國人的生活細節,他們的情感錶達,他們的思維方式。比如,某段簡文裏對於某種日常物品的描述,其用詞的生動和具體,讓我仿佛穿越時空,置身於當時的市井之中。書中對這些語料的釋讀,不僅僅是文字學上的工作,更是一種文化學的探索,它幫助我理解楚國人的思維模式和價值觀念。這種從微觀的語言入手,最終構建宏觀曆史畫麵的方式,讓我覺得異常精彩,也為我打開瞭理解楚國文明的一扇全新窗口。
评分對於曆史愛好者來說,《新齣楚簡中的楚國語料與史料(精)》無疑是一次重大的學術饋贈。我曾閱讀過不少關於楚國的學術著作,但它們大多基於相對有限的史料,在解讀上難免會存在一些局限性。這批新齣土的楚簡,其信息量之大、來源之原始,徹底改變瞭我們對楚國的認知。書中的史料部分,讓我得以接觸到許多前所未聞的事件、人物和製度。 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楚國政治製度和軍事活動的記載。在許多簡文中,我看到瞭更加具體、更加生動的細節,這些細節幫助我修正瞭一些過去固有的曆史觀念。例如,在某段關於宮廷禮儀的記載中,我發現瞭一些與以往認知不符的細節,這讓我開始重新審視楚國宮廷的運作方式。又如,在涉及邊境衝突的簡牘裏,我看到瞭當時軍事部署、戰役指揮的真實情況,這比那些宏觀的曆史敘述要來得更加震撼。這些新材料的重要性,不亞於一次重大的考古發現,它填補瞭我們認知的空白,也引發瞭更多深入的研究思考。
评分拿到這本《新齣楚簡中的楚國語料與史料(精)》,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其厚重和紮實。作為一本精裝本,它的質感就足以讓人感受到其中內容的價值。我對楚國曆史一直懷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在讀過一些關於楚國神話和民間傳說後,更加渴望瞭解這個強大而又充滿魅力的古國。 而這本書,則為我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我特彆欣賞書中對語料和史料的處理方式。它不僅僅是簡單地將簡文呈現齣來,而是進行瞭細緻的辨識、釋讀和考證。尤其在語言部分,那些對字詞、語法、句法的深入分析,讓我這個非專業人士也能感受到其嚴謹和科學。我仿佛跟著作者一起,在字海中遨遊,一點點地揭開古老文字的神秘麵紗。對於史料部分,那些關於楚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麵的零散記載,經過梳理和整閤,勾勒齣瞭一個更加立體、更加豐滿的楚國形象。我從中看到瞭許多過去被忽略的細節,感受到瞭當時社會的脈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