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灣──建築和時尚的新起之秀
知名建物與大師設計一次盡收眼底
Σ{建築物╳建築師}=耀眼的颱灣
LV颱北中山旗艦店、紅樓、國立颱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路思義教堂、國傢體育場、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蘭陽博物館、公東高級工業職業學校、高雄捷運美麗島站、北部流行音樂中心、颱北世界貿易中心、土地銀行總行、颱北國際花卉博覽會舞蝶館、颱北市立美術館等
姚仁喜、李祖原、Kerry Hill、林洲民、伊東豐雄、團紀彥、廖偉立、貝聿銘、丹下健三、青木淳、長野宇平治、楊卓成等
葡萄牙人在十六世紀航海途中遇見颱灣,驚奇之餘大贊颱灣是「福爾摩沙」,也就是「美麗之島」。二十一世紀的建築迷同樣無法抗拒颱灣的魅力,盛贊颱灣的建築是東亞地區的遊客不可錯過的風景。在這個實行共和政體的島國,聳立著國際知名建築師以及本土建築大師的建築钜作,在國際上大放異彩。
亞洲專傢暨建築評論傢伍爾夫‧麥耶精心選齣的一百四十個現存或興建中的建築,其中多為一九四五年之後落成,呈現颱灣人引以為傲的建築瑰寶。編排上以颱灣的縣市來區分,以照片和文字呈現颱灣賞心悅目的建築。每座建物提供瞭名稱、座落地點、年份、建築師等資訊,以及建物曆史、風格特色、功用,並扼要闡述建築師的建築理念等。還附上QR Code,是實用且便利的颱灣建築、觀光最佳導覽書。
作者簡介
伍爾夫‧麥耶 (Ulf Meyer)
生於一九七○年,曾於柏林工業大學(Berlin Technical University)以及芝加哥的伊利諾理工學院(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主修建築學。
二○○八至二○一○年擔任堪薩斯州曼哈頓的堪薩斯州立大學(Kansas State University)永續建築與都市設計係的助理教授。
二○一○至二○一一年獲得內布拉斯加林肯大學(University of Nebraska-Lincoln)的「傑齣海德教席」(Hyde Chair of Excellence)。
於歐洲、美國、加拿大以及日本、中國、新加坡、澳洲、馬來西亞、菲律賓及颱灣等地的大學與文化中心講課,也是幾本當代建築書籍的作者與編者。
譯者簡介
龐元媛
國立颱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碩士班畢業,國立颱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聯閤筆譯專業考試及格,現為專業譯者。
譯作有:《彆當政治門外漢》、《美國第一探長的最後正義》、《法律,不隻是法律》、《50則非知不可的政治學概念》。
自序/福爾摩沙的傳統與現代
颱北市
001颱北101
002文德派齣所
003圓山大飯店
004大陸工程總部大樓
005總統府
006新光人壽保險摩天大樓
007國立國父紀念館
008國立中正紀念堂
009建成圓環
010螞蟻屋
011颱北車站
012颱北市立圖書館石牌分館
013天主教光仁國民小學
014大陸大樓
015敦南辦公大樓
016颱北市立美術館
017國立颱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018颱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
019颱北國際花卉博覽會展館
020颱北國際花卉博覽會舞蝶館
021颱北國際花卉博覽會遠東環生方舟
022國立故宮博物院
023颱灣菸酒公司
024颱北賓館
025監察院
026紅樓
027司法大廈
028行政院
029颱北郵局
030土地銀行總行
031國立颱灣博物館
032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
033颱北撫颱街洋樓
034中山堂
035聖多福堂
036國立颱灣大學農業陳列館
037颱北醫學大學醫學檢驗大樓
038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
039颱北世界貿易中心
040颱灣意美汽車3S旗艦館
041颱灣基督長老教會大稻埕教會
042颱灣TEK立方體大樓(科技、娛樂與知識中心)
043剋緹辦公大樓
044國傢戲劇院與國傢音樂廳
045北部流行音樂中心
046中國信託企業總部
047颱新金控總部大樓
048宏國大樓
049黑珍珠辦公大樓
050廢墟建築學院
051實踐大學體育館及圖書館
052北投文物館
053法鼓山農禪寺水月道場
054忠泰華漾
055路易威登颱北中山旗艦店
056颱北藝術中心
057LE辦公大樓
058颱北車站特區開發案
059颱灣大學社會科學院
060洛陽立體停車場
061鬆山文化創意園區
062「忠泰味」住宅大樓
新北市
063鶯歌陶瓷博物館
064十三行博物館
065陳宅
066闆橋遊龍
067聖心女子高級中學
桃園縣
068華亞科技公司總部
069宏亞巧剋力博物館
070元智大學圖書館與行政教育大樓
071元智大學遠東有庠通訊大樓
072廣達研究院
073颱灣桃園國際機場第二航廈
074颱灣桃園國際機場華航園區
075颱灣桃園國際機場第一航廈擴建
076桃園機場航空科學館(中正航空科學館)
颱中市
077基督救恩之光教會
078路思義教堂
079颱中市政府大樓
080香光尼眾佛學院
081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
082東海大學校園
083國立颱灣美術館
084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085植物園
086颱中大都會歌劇院
087Haus Flora
088彭宅
089颱中會議中心
090亞洲大學亞洲現代美術館
091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092Nian Residence
093東海大學人文大樓
094捷安特公司總部大樓
095新民高級中學藝術中心
颱南市
096孫運璿綠建築研究大樓
097菁寮聖十字架天主堂
098南瀛天文教育園區
099國立颱灣史前文化博物館(颱東總館的分館)
100國立颱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與影像維護研究所
101工業技術研究院南分院宿捨
102黑麵琵鷺生態展示館
高雄市
103國傢體育場(原世運主場館)
104慶富集團營運總部大樓
105大立百貨
106東帝士八五國際廣場大樓(又稱東帝士建颱大樓、八五大樓)
107長榖世貿聯閤國大樓
108高雄捷運中央公園站(R9)
109高雄醫學大學圖書館
110高雄巨蛋
111左營火車站
112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
113高雄港埠旅運中心
114高雄市立美術館
115中鋼總部大樓
116高雄捷運美麗島站
117大東文化藝術中心
其他地區
118日月潭嚮山行政中心
119民和國小
120民和國中
121高鐵新竹車站
122蘭陽博物館
123潭南國小
124日月潭涵碧樓
125中颱禪寺
126三義木雕博物館(擴建)
127射日塔
128慈濟全球總部(靜思精捨)
129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
130勞工育樂中心與老人槌球場
131行政院衛生署防疫中心
132工研院運動休閑活動中心悠活館
133王功生態景觀橋
134光影露颱
135國立颱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136公東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137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暨海洋生態展示館
138海港大樓
139羅東文化工場
140益邦製藥颱灣藥廠
自序
福爾摩沙的傳統與現代
伍爾夫‧麥耶
我永遠忘不瞭我搭乘波音七四七飛機,曆經東京到颱灣的長時間飛行,在桃園降落的情景。「CKS」字樣的藍色霓虹燈在雨中閃爍,飛機一降落就映入我的眼簾。這三個字母是「蔣介石」的英文縮寫,機場原本名為中正國際機場,後來改名叫颱灣桃園國際機場。我研究中國與日本多年,經常造訪這兩個國傢,這次應颱北歌德學院(Goethe-Institut)之邀來颱,對這趟颱灣之行也很興奮。在我看來,颱灣兼具中國與日本的特色。結果我沒有失望,起初我愛上瞭颱灣人與颱灣美食,後來是福爾摩沙的城市讓我驚艷,她們不但有美麗的外錶,也蘊藏著活力。
那是二○○三年的事瞭。後來我幾乎年年迴到颱灣,對颱灣的瞭解也增長許多,發掘瞭比較不為人知的建築瑰寶。要懂得門道,纔能發掘颱灣的好建築,這本書就是要引讀者入門。就連《費頓世界建築圖集》(Phaidon Atlas of World Architecture)這種權威書籍,也隻介紹一個颱灣建築,可見肯尼斯‧弗蘭普頓(Kenneth Frampton)領軍的編輯團隊認為那是颱灣唯一值得介紹的建築。也就是說在世界各國當中,颱灣的當代建築最不為人所知,至少英語係國傢都不太認識。所以我更想探索這個年輕國度的建築,颱灣建築到現在僅有七十年左右的曆史,所以很年輕。
颱灣在一九四五年之前受日本統治,當時隻有日本國民纔有權提交與颱灣有關的建築計畫,纔有權設計颱灣的建築。日本統治者在颱灣留下一大群政府機關建築,沿用至今,就連日本當地的建築也望塵莫及,是全球最大的日式西方建築群。說來諷刺,竟然是一個東方強國將西方建築引進颱灣,不過,井手薰、長野宇平治、近藤十郎、森山鬆之助等人的建築作品不僅見證瞭殖民帝國的雄心壯誌,也呈現瞭日本的建築與都市設計目標。這本書就從日本將西式建築引進颱灣開始說起。
颱灣現在的建築是何等樣貌?颱灣建築如同颱灣本身,希望在西方經濟製度以及東方文化思想之間找到平衡。颱灣需要朋友,所以颱灣人格外包容又好客。颱灣建築尋求的是現代理性與傳統形象之間的第三條路。颱灣的建築界至今隻培養齣一位聞名全球的建築師——李祖原建築師。他的理念是打造「獨立建築」,以非常直白的手法處理中國與佛教符號,轉化成當代建築,也讓全球建築界注意到颱灣。他最著名的作品,也就是赫赫有名的颱北101大樓,就打響瞭颱灣在全球建築界的知名度,現已成為不僅是颱北市,也是全颱灣的建築指標。
但是李祖原的名聲,還有他特立獨行的後現代建築設計觀,有時與颱灣建築界許多不同的建築觀點格格不入,因此,他的建築設計多多少少也對颱灣帶來負麵影響。李祖原的好友姚仁喜也是頗受矚目的知名建築師,不過姚仁喜的「西式」設計概念低調多瞭。他的建築作品非常精緻,又比大多數颱灣建築更重視細節。
盡管如此,李祖原仍是颱灣最有名,也最有爭議的建築師。他追求新的建築符號與裝飾,確實值得敬佩,隻是有時成果差強人意。重振「現代建築的中國精神」仍是個值得追求的目標,至於創造「非西方民族美學」就純粹是他個人的想像。他的建築師事務所已有兩百多個建築作品,散見颱灣各縣市,是颱灣當代建築界當之無愧的巨擘。他的設計概念在中國的肥沃土壤更是遍地開花。
颱灣的建築發展或許受到中國與日本影響,也許覺得受到漠視,不過這也是絕佳的契機,可以將中式風格精益求精,也將真正的日式美學加以詮釋,帶給華人世界的數十億人,這並非易事,卻值得努力。
說來諷刺,一九九九年的九二一大地震其實為颱灣建築帶來瞭難得的更新機會。震災過後的重建工作,迫使建築師思考建築設計的真正重點,也造就瞭一整個世代的建築人纔,至今仍在颱灣建築界貢獻所長。
颱灣雖然麵臨鄰國亞洲三小龍的競爭,卻不需要閃躲。香港或許更令人驚嘆,東京或許更引人入勝,新加坡或許更整潔清新,但是與上海、北京這兩位顯赫無比的兄弟相比,颱北市顯然比較適閤居住,文化也較為豐富。舉例來說,想要品嘗中國各地的珍饈美味,或是欣賞中國宮廷的頂級藝品,在颱灣的機會應該比在中國更多。
颱灣的麵積雖然不算大,還是有很多中型與大型城市,彼此之間展開一場重要性、地位、觀光人數、投資與人氣的競爭,這對建築來說是好事,因為縣市首長、政治人物、投資人往往都知道,建設能創造很大的競爭優勢。尤其是位居颱灣第二大、第三大城市的高雄市與颱中市,近年來接連舉辦建築設計競圖,也邀請建築大師操刀大型知名建案,從伊東豊雄的世運主場館,到同樣齣自伊東豊雄之手的颱中大都會歌劇院皆屬此例。整體而言,颱灣建築仍然深受頂尖日籍建築師的影響。
縣市之間的競爭催生瞭繽紛的建築成果,但是不管在颱灣還是在其他國傢,就算在最小的社區,哪怕是鄉下地方,往往也能找到優質或頂尖的建築。颱灣的縣市各有獨特的文化,又享有高度自治,因此給瞭建築師嶄露頭角的舞颱。現在的颱灣人也有充足的自信,懂得欣賞日據時代遺留的建築,並加以整修保存。
日據時代的颱灣人若想到日本研習建築學,隻能選擇位於東京的早稻田大學。很少颱灣人得以入學,因此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颱灣本地建築人纔嚴重短缺。颱灣很多建築師就像王大閎建築師一樣,是在一九五○年代從中國移居颱灣,很快就開始在颱灣這片「建築基地」揮灑長纔。王大閎在颱北市的住宅是公認的颱灣第一間真正的現代建築。他設計的國立國父紀念館是史上第一樁中式建築與現代鋼筋混凝土建築的「聯姻」。很多在中國齣生,在西方受教育的建築師就如王大閎,是將現代建築引進颱灣的功臣,同時也在建築設計中努力將他們的文化傳統,與現代主義的原則融閤在一起。
東海大學是颱灣第一批開設建築學程的大學。隨著一九五○年代經濟起飛,颱灣的日據時代建築逐漸被現代建築取代,一時之間現代建築需求殷切。至於如何以建築闡述理念,國民黨自有一套想法。颱北市的代錶建築國立故宮博物院(一九六五年)、圓山大飯店(一九七三年)、中正紀念堂(一九八○年)先後落成,展現國民黨追求的中式「民族風格」。王大閎是設計「中式風格」現代建築的第一人。他設計的國立國父紀念館(一九七二年)是傳統與現代設計的聯姻。外交部建築也是他的手筆,象徵年輕的中華民國必須在(經濟)的世界爭取一席之地。
一九五○年代早期的建築師資源有限,必須發揮巧思解決問題,例如當時空調並不普及,建築師在設計上多半講求自然通風,以對抗颱灣的濕熱氣候,他們的建築作品也因而受惠。
說起颱灣的現代建築,以及後來的後現代建築的發展,非日本籍的外籍建築師的影響力也不容忽視。貝聿銘的地位自然不在話下,然而安東尼‧史東納(Antony Stoner)、賈斯特斯‧達辛登(Justus Dahinden)以及哥特佛伊德‧波姆(Gottfried Bohm)也頗具分量。颱灣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短短幾年落成的幾個重要建築,就是齣自他們的手筆。他們多半是受在颱傳教的基督教團體委託,就連丹下健三這幾位並不信仰基督教的建築師,也接受在颱傳教的教會團體委託。
宗邁建築師事務所的陳邁建築師是颱灣戰後第一代最具影響力的建築師之一,兩百多個建築作品包括大型醫院與火車站。他以務實的建築設計,以及大量任用年輕建築師及自由設計師,在颱灣建築界地位崇高。陳邁也身兼颱灣一傢知名建築雜誌社的社長,以及颱北市都市計畫委員會的委員,因此在颱灣建築界始終舉足輕重。漢寶德建築師則是走嚮截然不同的學術生涯。據說這位「颱灣現代建築之父」是將現代建築引進颱灣的功臣,至少是將現代建築的學術概念引進颱灣。
他身為東海大學建築係係主任,對颱灣建築界的影響也不容小覷。他所主持的東海大學建築係是頂尖教授與菁英學生的匯聚之地,也是培育建築人纔的搖籃,成就瞭卓越的學術地位。他讓颱灣的建築教育擺脫工程的束縛。他所主持的漢光建築師事務所從一九六○年代末至今數度獲得建築委任,也積極參與古蹟保存工程。他也身兼建築作傢與博物館館長,在颱灣建築界的地位更形穩固。
建築界如同其他領域,欣賞善用資源、坦率、謙遜及簡約的特質。在一九七○與一九八○年代,颱灣建築師的觀點在地理上傾嚮西方,文化上則偏嚮東方(中國)。接下來的幾十年間,全球興起一股與天競高的摩天大樓熱潮,颱灣也沒有缺席。颱電大樓是颱北市第一座高度超越「一百公尺」神奇關卡的大樓,然而不久之後就被新光大樓超越,讓齣寶座。最終由颱北101大樓躍居颱北市最高樓,未來很多年還會繼續稱霸颱北。颱北101是颱北市最顯眼的地標,在市區任何一個地方都能看見,也是颱北市的象徵,完工後立刻成為颱北市與颱灣的指標。
雖然颱北市目前仍然沒有代錶性的「空中輪廓綫」,不過鋒芒外露的後現代裝飾風格似乎顯得落伍至極,尤其是隨著颱灣最負盛名的姚仁喜建築師閃電般崛起,颱灣建築第二波現代化已然超越第一波。颱灣躋身亞洲四小龍之列,高科技産品在全球熱賣,電子産品更是熱門齣口項目,經濟榮景也推升瞭第二波建築現代化。不久之後,一整個世代的颱灣建築師開始親自設計半導體工廠,颱灣郊區亞熱帶綠地如雨後春筍般齣現的大型商業園區,也是他們的傑作。目前主持全颱最大建築師事務所的潘冀建築師,也曾為颱灣的新興高科技産業設計建築新衣,當然他並不是唯一一位為高科技産業服務的建築師。
颱灣的第二項重大建設工程是西部高速鐵路,幾座新車站因而誕生(新竹與高雄市的高鐵車站也展現瞭建築團隊的一點抱負)。更重要的是這些新車站擴大瞭都市化的範圍。新車站周邊區域不但成為多元運輸的中心,也催生瞭頗具挑戰性的建設計畫,例如高雄市的捷運工程就創造瞭幾個很有意思的建築,由此可見颱灣的重大基礎建設計畫,也可以是孕育現代建築的理想搖籃。
一九九九年的九二一大地震重創颱灣,中部山區災情尤其慘重。這場地震猛然改寫瞭颱灣近年的建築曆史。所幸全國上下團結一心,努力重建基礎設施,首先開始重建許多因震災而毀壞的學校,拯救國傢百年大計的根基。對颱灣人民生活影響深遠的各宗教團體也展開良性競爭。對有抱負的建築師來說,學校建案的規模容易管理,對社會又意義匪淺,是很有收獲的工作。颱灣也有幾位建築師是因參與校園重建而打響知名度,成為建築界舉足輕重的人物。
颱灣的建築師就如同世界各地的建築師,可以透過建築作品,也可以透過課堂教學發揮影響力。「颱灣第二代」的傑齣建築師,如陳邁、漢寶德甚至李祖原等人,至今仍在學術機構服務,培養下一代的建築人纔。王大閎、陳其寬與張肇康這群颱灣「第一代」的建築大師都曾在中國求學,後來颱灣的建築教育急起直追,縮短與中國的差距。以颱灣人的傳統,學生如果經濟狀況與語言能力許可,往往會前往美國或歐洲留學,至少充電一段時間,打開眼界,日後迴國貢獻所學,也豐富瞭傢鄉的建築。
我要特彆感謝在我寫書過程中鼎力相助的人士:Gene King、慈濟基金會、中華民國新聞局、Holger Siebert、我的妻子Mao、Tanja Reith、 Wen-chuan Chang以及中華航空公司。
PM 04:19 2014/1/9
颱北101
李祖原,2004年
颱北市信義區信義路五段7號/市府路45號
颱北101摩天大樓大概是全颱最知名的建築,以其卓越的高度成為颱北市以及全國的代錶建築。颱北101高五百零八公尺,連續六年蟬聯世界最高樓寶座,直到二○一○年被杜拜的哈裏發塔(Burj Khalifa)超越。也因其兼容並蓄的典型後現代建築設計,結閤中國傳統與西方現代主義的元素,而成為颱灣的象徵。
颱灣知名的摩天大樓幾乎都是齣自李祖原建築師之手,展現他獨特的拼貼式符號語言(他所設計的高雄的兩棟摩天大樓即是一例),颱北101也是他的傑作。颱北101共有地上一百零一層(因而得名)以及地下五層,設計理念在於創造「現代科技與東方傳統融閤的象徵」。
建造一個直衝雲霄的建築,需要符閤兩個相互矛盾的條件:必須具備能抵銷地震影響的剛度,以及能抵擋颱風威力的彈性。低樓層為購物中心,包含數百傢商店與餐廳。颱北101的所有權屬於颱北金融大樓股份有限公司。颱北101於二○○四年超越吉隆坡的雙峰塔(Petronas Towers),成為世界最高樓,是當時全球第一座高度超越五百公尺的摩天大樓,也是新韆禧年的第一座摩天大樓。颱北101採用高性能鋼結構,共有三十六根柱子,包含八根灌入混凝土的「巨柱」。
每隔八層樓,中央柱透過承重構架與邊緣柱相連。基樁共有三百八十根,深入地麵八十公尺。二○○二年大樓興建期間的一場地震導緻兩颱起重機墜落,所幸大樓結構未受影響。六百六十噸重、鋼鐵材質、類似單擺的調諧質量阻尼器懸吊於八十八至九十二樓之間,擺動時可減緩大樓搖晃。調質阻尼器直徑六公尺,含四十一層圓形厚鋼闆。
更高的樓層也裝設瞭平衡裝置。綠色玻璃帷幕採用來自德國的高級雙層抗紫外綫玻璃。一百零一層樓象徵新韆禧年的開始。數位科技是當代颱灣的財富泉源,「101」也象徵數位科技的二進製碼。「八」在中華文化是個吉祥數字,所以颱北101的樓層麵積為八公尺乘以八公尺。外型宛如竹節節節高昇,又如中式寶塔。
我最近真的愛上瞭翻閱《颱灣最有意思的建築物》這本書,感覺像是打開瞭一個新世界的大門。你知道嗎,我以前總覺得“建築”這個詞,聽起來有點嚴肅,離我們普通人好像有點遠。但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認知!它沒有用那些我聽不懂的專業術語,而是用一種非常生活化、非常親切的方式,把颱灣那些“有意思”的建築講得活靈活現。就像在聽一位很懂颱灣的老朋友,拉著你的手,指著街邊的某個角落,告訴你:“你看,這棟樓,它可不是一般的樓哦!” 我最喜歡的部分是,書裏並沒有局限於介紹那些大傢耳熟能詳的地標性建築,而是挖掘瞭很多隱藏在城市角落裏的“寶石”。比如說,那些被巧妙改造的老工廠,變成瞭充滿藝術氣息的文創園區;那些充滿曆史韻味的日式宿捨,被賦予瞭新的生命,成為人們休憩放鬆的好去處。甚至,我看到一些介紹,是關於颱灣一些偏遠地區,充滿在地特色的民宅,它們的設計雖然樸實,但卻充滿瞭智慧和對自然的尊重。這本書讓我明白,建築的“意思”不在於它的規模有多大,有多麼奢華,而在於它是否能與生活産生連接,是否能講述一個動人的故事,是否能反映齣建造者的獨特思考。我迫不及待地想帶著這本書,去颱灣的各個角落,親自探訪這些“有意思”的建築,去感受它們帶來的驚喜和觸動。
评分《颱灣最有意思的建築物》這本書,我真的覺得它寫到我心坎裏去瞭!每次去颱灣,除瞭那些必去的景點,我總覺得我看到瞭一個“不完整”的颱灣。那些隱藏在街頭巷尾、充滿故事感的建築,纔是讓我覺得這個地方真正有生命力的關鍵。這本書的齣現,簡直就是我一直在尋找的那把鑰匙!它沒有用那些讓人望而卻步的專業術語,而是用一種非常接地氣、非常生動的語言,把我帶進瞭颱灣的建築世界。我最喜歡它挖掘的那些“小確幸”般的建築。比如說,它可能會介紹一些老街上的傳統店屋,講述它們是如何承載著一代又一代傢族的生意和生活,那些木雕、石刻裏,都藏著多少歲月的痕跡和人情味。又或者,它可能會介紹一些被巧妙改造的舊空間,比如老倉庫變成的藝術空間,或者舊建築裏隱藏的特色咖啡館,這些地方不僅有設計感,更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我甚至在想,書裏會不會有一些關於颱灣特色建築的“冷知識”,那些我們平時可能不會注意到,但一旦知道瞭,就會覺得“哇,原來是這樣!”的有趣細節?這本書讓我明白,颱灣的建築“有意思”,不在於它的宏偉,而在於它所承載的生活、情感和創造力。它讓我期待,下一次去颱灣,我不再隻是走馬觀花,而是能帶著這本書,去細細品味那些隱藏在建築中的、最動人的故事。
评分拿到《颱灣最有意思的建築物》這本書,我第一眼就被它厚實的質感和封麵那充滿藝術氣息的插畫吸引瞭。老實說,我對建築學本來不是特彆懂,但“最有意思”這三個字,瞬間就抓住瞭我的好奇心。我一直覺得,建築不隻是鋼筋水泥的堆砌,它承載著一個時代的記憶,一段曆史的印記,更是一個地方的靈魂。尤其是颱灣,一個融閤瞭多元文化的地方,這裏的建築肯定藏著不少有趣的故事。我特彆期待這本書能打破我對傳統建築介紹的刻闆印象,不隻是羅列建築的年代、風格和設計師,而是深入挖掘那些讓它們“有意思”的內核。比如說,會不會介紹那些看似普通,但背後卻有一個感人愛情故事的老宅?或者是一座被賦予瞭環保理念、充滿創新設計的現代建築?又或者,會不會有一些與颱灣本土信仰、神話傳說息息相關的特色建築,它們的外形設計和內部裝飾,是不是都暗藏著某種特殊的寓意?我曾經在颱南的一些老街巷裏,看到一些看起來很不起眼的老房子,但當地人告訴我,這裏曾經發生過什麼事情,或者這棟房子是如何陪伴著一代又一代的傢族成長,那種鮮活的故事感,遠比任何宏偉的設計更能打動我。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我的一個“建築故事收集器”,讓我走在颱灣的街頭巷尾,不再隻是匆匆的過客,而是能發現那些隱藏在細節中的驚喜,用眼睛去欣賞,用心去感受,那些真正讓颱灣變得“有意思”的建築。
评分當我翻開《颱灣最有意思的建築物》這本書時,我仿佛被一股強大的引力吸引,立刻沉浸其中。我一直覺得,颱灣的建築,就像一幅幅流動的畫捲,記錄著這片土地上的人文變遷和時代印記。而這本書,正是那位最懂行的導遊,用最生動、最有趣的方式,為我揭示瞭那些隱藏在建築背後的精彩故事。我尤其喜歡它對那些“有故事”的建築的深入挖掘。比如說,它可能會介紹一些被賦予瞭獨特曆史使命的建築,講述它們是如何從過去的輝煌,走到今天的模樣,又或者是在轉型過程中,它們是如何被賦予新的生命和價值。又或者,它可能會關注那些充滿在地特色、獨具匠心的民居設計,通過對這些建築的解讀,讓我更能理解颱灣人對於“傢”的理解,以及他們與自然、與社區之間的緊密聯係。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書中會不會介紹那些充滿藝術創意的公共空間,它們是如何將藝術、生活和建築融為一體,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這本書讓我明白,建築的“意思”,不僅僅在於它的外觀,更在於它所承載的文化、情感和記憶。它讓我期待,在未來的颱灣之行中,我能夠用一種更加深刻、更加富有情感的視角,去感受那些真正讓我動容的“有意思”的建築物。
评分《颱灣最有意思的建築物》這本書,絕對是我近期收到最驚喜的一份禮物!作為土生土長的颱灣人,我一直深信,我們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角落,都隱藏著屬於自己的獨特故事,而建築,無疑是這些故事最直觀的載體。但往往,我們隻看到瞭建築的錶象,卻忽略瞭它背後那份沉甸甸的“意思”。這本書,恰好彌補瞭我的這份遺憾。它沒有把我帶入枯燥乏味的建築史論,而是用一種充滿人情味、充滿探索精神的視角,引領我走進那些“有意思”的建築世界。我最期待的,是書中對那些“非典型”建築的解讀。比如說,它會不會介紹一些被巧妙改造的老街區,那些老房子是如何被賦予瞭新的生命,又如何成為年輕人的創意天地?又或者,它會不會關注那些充滿在地特色的宗教建築,不僅僅是它們的建築風格,更深入地去挖掘它們與當地社區的聯係,以及在人們心中扮演的獨特角色。甚至,我還在想,書中會不會有一些關於颱灣民間建築的奇思妙想,那些充滿創造力、用最樸實的方式建造的房屋,它們所體現齣的生命力,纔是我最想看到的。這本書讓我明白,颱灣建築的“意思”,不在於它的宏偉,而在於它所承載的文化、情感和生活方式。它讓我更加期待,下一次走在颱灣的街頭,我能用一種更加敏銳、更加充滿好奇的眼光,去發現那些真正讓我心動的“有意思”的建築。
评分收到《颱灣最有意思的建築物》這本書,我的內心可以說是充滿瞭期待與興奮!我一直相信,每一個城市,每一個角落,都有它獨一無二的故事,而建築,無疑是這些故事最忠實的記錄者。尤其是颱灣,一個融閤瞭多元文化、充滿活力的島嶼,它的建築一定隱藏著許多引人入勝的篇章。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穿梭於颱灣的大街小巷,發現那些被大傢常常忽略,但卻充滿“意思”的建築。我不是建築專業的學生,我隻是一個熱愛生活、熱愛探索的普通人。所以,我更期待這本書能夠用一種平實易懂、充滿趣味的方式,講述建築背後的故事。比如說,它會不會介紹一些充滿曆史感的日治時期建築,然後講述它們在當時扮演的角色,又或者是在後來的發展中,它們是如何被賦予新的生命?又或者,它會不會挖掘一些充滿在地特色的民俗建築,例如充滿曆史的媽祖廟,但更深入地去解讀它們的設計是如何反映當地的信仰和習俗?甚至,我還在想,這本書會不會觸及一些颱灣現代建築的創新設計,那些能夠巧妙地結閤環保理念、科技元素,並且又充滿人文關懷的作品?我期待這本書,能讓我用一種全新的眼光,去重新認識我眼前的這片土地,去發現那些潛藏在建築中的、最動人的“意思”。
评分《颱灣最有意思的建築物》這本書,真的給我帶來瞭太多驚喜!作為土生土長的颱灣人,我一直覺得自己對這片土地相當熟悉,但這本書卻讓我看到瞭許多我從未留意過的建築細節和背後的故事。它就像一位充滿智慧的長者,用最生動有趣的語言,為我揭示瞭颱灣建築世界裏那些不為人知的一麵。我最喜歡的是它對那些“非主流”建築的關注。我們都知道颱北101、故宮博物院,它們固然宏偉,但這本書更注重那些更能體現颱灣在地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建築。比如說,它可能會介紹一些充滿曆史感的廟宇,不僅僅是它們的建築風格,更深入地挖掘瞭它們與當地社區的聯係,以及在信徒心中扮演的角色。又或者,是一些被巧妙融入自然環境的民宿,它們的設計理念是如何與山巒、海洋融為一體,又如何為旅人提供獨特的體驗。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書裏可能還會講到一些老街的騎樓,那些連接著商業和生活的半戶外空間,它們在過去是如何扮演著重要的社交和商業角色的,又在現代社會中煥發齣瞭新的活力。這本書讓我意識到,颱灣的建築魅力,不僅僅在於其宏偉的體量或精美的裝飾,更在於它與人、與環境、與曆史的深度互動。它讓我開始重新審視我每天穿梭的街道,那些曾經被忽略的建築,原來都蘊含著如此豐富的故事和情感。
评分這本書,我真的等到花兒都謝瞭!每次去颱灣旅遊,除瞭必打卡的夜市、故宮、101,我總覺得少瞭點什麼,總覺得颱灣的美,尤其是在建築這塊,還有很多故事沒有被挖掘齣來。看到《颱灣最有意思的建築物》這個名字,我的心就撲通撲通跳起來瞭。你懂那種感覺嗎?就是好像終於有個人懂你,把你一直以來尋找的東西,用最閤適的方式呈現齣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我就很喜歡,不是那種俗氣的大圖堆砌,而是用瞭很巧妙的構圖,點齣瞭“有意思”這個主題,那種留白和一點小小的藝術感,已經讓我對接下來的內容充滿瞭期待。而且,它強調的是“有意思”,不是“最宏偉”、“最古老”,這正是我想要的!我不想看那些冷冰冰的官方介紹,我想要知道這些建築背後藏著什麼有趣的故事,是什麼讓它們在眾多建築中脫穎而齣,成為“最有意思”的那個。比如,我知道颱灣有很多日治時期的建築,那些沉澱瞭曆史痕跡的洋樓,本身就很有味道。但是,如果能在這本書裏,瞭解到它們在當時是如何被使用的,裏麵發生過什麼鮮為人知的故事,又或者是什麼契機讓它們被保留下來,並且賦予瞭新的生命,那樣的解讀,會讓我對這些建築産生更深刻的共鳴。我甚至在想,書裏會不會介紹一些民間自己蓋的、很有創意的房子?就像我們小時候在鄉下看到的,用各種廢棄材料蓋的、充滿奇思妙想的小屋子,那種充滿生命力的創造力,纔是最打動我的。希望這本書能夠帶領我,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去重新認識我腳下的這片土地。
评分我真的要為《颱灣最有意思的建築物》這本書點贊!它完全超齣瞭我對一本“建築書”的預期。我一直覺得,很多關於建築的書,都寫得太過於專業,像是在給建築師看的,對於我這樣的普通讀者來說,讀起來確實有點吃力。但是,這本書不一樣!它用一種非常貼近生活、非常富有故事性的方式,把颱灣的建築魅力展現得淋灕盡緻。它沒有羅列那些枯燥的專業名詞,而是用一種講故事的口吻,讓你仿佛置身於那些建築之中,去感受它們的故事。我最喜歡它挖掘的那些“細節”和“人情味”。比如說,它可能介紹一座老建築,不隻是講它的曆史沿革,而是會講到曾經住在這裏的人們,他們的生活點滴,他們的喜怒哀樂,這些鮮活的故事,讓冰冷的建築瞬間變得有溫度。又或者,它可能會介紹一些有創意的社區改造項目,那些由居民自己參與設計、共同打造的空間,它們所體現齣的社區精神和創造力,真的讓人感動。這本書讓我明白,建築的“意思”不僅僅在於它的美學價值,更在於它是否能承載人們的情感,是否能連接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否能反映齣我們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獨特方式。我迫不及待地想帶著這本書,去探訪書裏提到的那些建築,去感受那種“有意思”的生活氣息。
评分《颱灣最有意思的建築物》這本書,真的是我近期讀到的最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之一!我一直覺得,颱灣的魅力,除瞭自然風光和人文風情,其隱藏在城市角落裏的獨特建築,更是值得我們去深入探索的。而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這個願望。它沒有把我帶入那些冷冰冰的建築學術殿堂,而是用一種充滿探索精神的視角,引領我走進瞭一個個充滿驚喜的建築世界。我特彆喜歡書中對那些“非傳統”建築的解讀。比如說,它可能會介紹一些在巷弄間不起眼的老房,但通過作者的筆觸,你會發現它們獨特的結構設計,或者背後那段被時光掩埋的動人故事。又或者,是一些融入瞭在地特色、充滿藝術創意的公共空間,它們不僅僅是滿足瞭基本功能,更是成為瞭城市的一道亮麗風景綫。我甚至在想,書中會不會有一些關於颱灣特色民宿的設計解讀?那些能夠將當地風土人情巧妙融入建築,並且為旅人提供獨特體驗的設計,一直是我非常感興趣的。這本書讓我感受到,颱灣的建築,不僅僅是凝固的曆史,更是流動的生命。它能夠反映齣這片土地上人們的智慧、創造力,以及他們對生活的熱愛。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更深入地理解颱灣建築的多元性和生命力,並且在未來的旅行中,能用更敏銳的眼光去發現那些“有意思”的建築。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