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NE世代的微型革命:
所謂的ZINE,不隻是自我錶現的獨立媒體
更是透過這個媒體而與其他同好、或有共同主張的人産生共鳴與連結
動手做,
就可以透過ZINE與世界連綫──
由FANZINE(Fan/粉絲與magazine的閤成自創字)演化而來的ZINE文化,充滿瞭自由創作的獨立精神。不管是什麼人都可以針對自己喜愛的主題、素材、錶現方法,自由自在地創造屬於自己的ZINE這一點,追求的不隻是自我錶現,更是透過這些錶現與其他人共鳴、相聯係在一起。
這些冊數有限、獨立而自由創作的微型媒體,正在這個媒體充斥的世界悄悄地引發一波微型的個體革命;從個人獨立製作的ZINE開始,這股文化風潮已經形成瞭專屬的獨立品牌、有專屬的年度展示活動,成為一股文化風潮。本書介紹四個日本專門齣版ZINE的ZINE品牌、三個每年都開放參展的ZINE展示活動、超過三十本由插畫傢、設計師、攝影師、飾品設計師、藝術傢等人所創造之質感細緻的ZINE及其製作方式,六個專門販售點的ZINE推薦,以及獨立製作的印刷、裝訂方式,邀你一起馬上動手做,加入這場微型ZINE革命!
◆ZINE是什麼?
不限體裁+不限形式+獨立製作+限量發行+個人媒體+「將人與人聯係起來的交流工具」
◆ZINE的主題包括?
音樂、電影、文學、藝術甚至漫畫等次文化領域,可以是報導、導覽性質,也可以非常個人私密,隻要你關心的人、事、物,都可以成為你的ZINE主題。
◆ZINE的創作者有哪些?
製作ZINE的人各式各樣都有,有自己本身是設計師、插畫傢、藝術傢、珠寶設計師等,也有自己是編輯、寫手、攝影師,因為不限與主題,任何人都可以創造屬於自己的ZINE。
◆ZINE可以在哪裏買到?
在日本目前有少數的ZINE專賣店,另外也有ZINE的展覽活動可以當場購買。多半的ZINE也可以透過網路來嚮創作者直接訂購。
◆如果我也想做ZINE,該怎麼做?
從決定主題、撰寫/繪製內容到版麵編排乃至於送印,本書將採訪各ZINE的製作者,透過各個不同的ZINE作為例子,為大傢揭露這些充滿手感的ZINE幕後製作大蒐集!
◆如果我做好瞭ZINE,該在哪裏販售?
本書推薦三大日本年度ZINE展售活動,以及各大可以寄賣ZINE的地方。在颱灣的讀者也可以參考這些ZINE創作者的展售空間,尋找颱灣相似的店傢交涉寄賣與販售。
譯者簡介
黃薇嬪
翻譯這套書時,我心想:「啊,我也想動手試做ZINE!」
左腦想著:「我要做什麼主題呢?」右腦想著:「妳快點交稿啦彆玩瞭。」
最後顯然是右腦勝利。
INTRODUCTION
歡迎光臨持續擴大的ZINE世界
ZINE INTERVIEW
-zine label
no.01 MESS
no.02 10zine
no.03 parapera
no.04 zine部
-zine event
no.01 Zine picnic
no.02 MOUNT ZINE
+MORE ZINE活動導覽
-zine guide
no.01 DOLLY BIRD GIRLS
no.02 jewelry with book
no.03 夏女
no.04 yakk
no.05 CURRY NOTE 2012
no.06 插畫傢製作的書 土星
no.07 ZINE未知的車站
ZINE GUIDE:
PHOTOGRAPH / LIFE STYLE
北與南
麵包與洋蔥
《傳說中的麵包》
《麵包 書 人+地圖》、《平底鍋筆記本》
SNAP / P+M magazine
Like a Butterfly
時尚PomPom
KAMIBU
FACEZINE臉
前往城市那兒
Opaque
ART / DRAWING
Hidden layer
漂流
makomo的好笑繪本
微熱集
給 / 食
CULTURE
mograg magazine
HE+ME=2
THISIS(NOT)MAGAZINE
girl!
NAMAEmagazine
Weekend Never Dies
純粹個人雜誌 趣味與實益
發呆
MONOLITH / Free
TRIANGLE ZINE
APPENDIX
印刷.裝訂的基礎知識
可買到ZINE的商店列錶
去店裏找尋喜歡的ZINE
MOUNT ZINE
uta no tane
PANORAMA WEB SHOP
tronika
B-room (Bloom Gallery)
Books DANTALION
◎所謂的ZINE是?
「ZINE」原本是從科幻迷使用的「FANZINE」簡稱而來。後來,時尚迷、音樂迷所齣版的少量同人誌也開始稱為ZINE。在本書中,隻要是「自由創作的獨立齣版品」都稱為ZINE。
獨立齣版的印刷品
ZINE是個人或小團體依照各自的想法,自由、隨自己喜歡所製作的印刷物──多數是指非商業用途的少量齣版品。這類手工製作的齣版品並不透過一般書店通路流通,有時甚至可能也不放在獨立齣版品專賣店販售。
個人或人數少的小團體所製作
大部分的ZINE都是由一個人或少數幾位同好集結成的團體所製作。針對喜歡的主題或想要主張的內容,不拘泥形式、輕鬆按照自己的想法製作齣來的,就是ZINE。或許也可說是某種全新的創作類型。
什麼內容都可以
ZINE的內容也很自由。有些內容很個人,就像筆友之間通信或日記的延伸;也有些是以挖掘無法登上主流媒體、微觀且深入的冷門主題為內容的ZINE。愈來愈多ZINE開始討論商業齣版品不觸碰的主題。
什麼形式都可以
比方說,用便利商店的影印機列印齣來後,再以釘書機裝訂成冊,就是一本很棒的ZINE。相反地,也有不少ZINE很講究用紙、印刷方式、裝訂等,充滿藝術風格。使用手邊的材料,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這種自由性就是ZINE的魅力之一。
發行量少也沒問題
ZINE的發行冊數多半不多。彆說一百本,以十本為單位的ZINE也很常見。但即使印量很少,由一個人傳給另一個人,就這樣透過一雙雙手傳遞下去的感覺,也是ZINE絕大的魅力之一;這也是對於大量復製時代的一點微小抵抗。錶現齣唯有此刻在這裏纔能錶達的想法,就是ZINE。
人與人連結而成的交流
採訪ZINE的創作者們時,經常可以聽到他們提起「交流工具(communication tool)」這個字眼。ZINE並非擺進書店裏就結束任務瞭,麵對麵地流傳下去、或是透過ZINE活動讓作者與讀者直接進行買賣,這些場閤産生的對話與交流,也是ZINE的樂趣之一。
這本書《girls ZINE:動手做,與ZINE同樂》對我來說,絕對是一場期待已久的視覺與心靈的盛宴!我一直以來都在尋找一種能夠讓我更深入地探索和錶達自我的方式,而 ZINE,這個充滿個性和創造力的獨立齣版物,一直深深吸引著我。這本書的名字就非常有吸引力,“動手做”三個字,讓我感覺充滿瞭實踐性,而不是紙上談兵。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這本書會如何引領我踏入 ZINE 的世界。是會從最基礎的工具和材料介紹開始,還是會直接進入創意構思的環節?我特彆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讓我能夠看到彆人是如何將自己的想法轉化為一本本精彩的 ZINE 的。而且,“與ZINE同樂”的理念,也讓我感到非常溫暖,它不僅僅是在教我們如何製作,更是在鼓勵我們享受這個創造的過程,享受那種將內心世界具象化的樂趣。我堅信,這本書會激發我內心深處的創作潛力,讓我能夠勇敢地踏齣第一步,用我的雙手,創造齣屬於我自己的、充滿故事的 ZINE。
评分哇,看到《girls ZINE:動手做,與ZINE同樂》這本書的封麵就覺得眼前一亮!那色彩搭配,那隨性的塗鴉,一下子就勾起瞭我內心深處那個喜歡 DIY、喜歡分享的小宇宙。我平時就挺喜歡收集一些有意思的小雜誌,雖然現在信息爆炸,很多內容都能在網上找到,但 ZINE 這種充滿個人風格和溫度的載體,真的很難替代。我一直想嘗試自己動手做一本屬於自己的 ZINE,但總覺得無從下手,不知道從哪裏開始,也不知道需要準備什麼。這本書的名字就直接點明瞭主題,而且“動手做”這三個字,聽起來就特彆有號召力,讓我覺得這本書肯定不是那種隻會講理論的書,而是會手把手教你,讓你真的能玩起來。我特彆期待這本書能給我帶來一些靈感,讓我知道可以從哪些方麵入手,比如主題的選擇、內容的構思,還有最重要的——怎麼把它做齣來!我想象著,這本書裏會不會有一些可以直接參考的模闆,或者一些創意的小點子,讓我的 ZINE 變得獨一無二。而且“與ZINE同樂”,這個後綴也太棒瞭,它傳達的不僅僅是製作的樂趣,更是分享的喜悅,這讓我對這本書充滿瞭期待,感覺它會是一個讓我發現新愛好、認識新朋友的起點。
评分作為一名從小就對手工製作有著濃厚興趣的人,我一直覺得,能用自己的雙手創造齣一些不一樣的東西,是件特彆酷的事情。我之前也接觸過一些關於藝術創作和手工藝的書籍,但總感覺它們要麼過於專業,要麼內容太過泛泛。這次看到《girls ZINE:動手做,與ZINE同樂》,我腦子裏立刻閃現齣無數的可能性。ZINE 這個概念本身就很有意思,它不像傳統齣版物那樣有那麼多條條框框,反而更強調個性和自由錶達。我特彆好奇這本書會怎麼引導我們去構思一個 ZINE 的主題?是會從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入手,還是會鼓勵我們去探索更深層次的內心世界?而且“動手做”這三個字,讓我感覺這本書會非常實用,可能會包含各種各樣的製作技巧,比如排版、插畫、拼貼,甚至是簡單的印刷方式。我希望它能教我如何將腦海中的想法,通過最直接、最原始的方式呈現齣來,讓每一頁都充滿“我”的味道。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分享一些前輩的 ZINE 作品,讓我能夠從中汲取靈感,看看彆人是如何將文字、圖片、色彩巧妙地結閤在一起,創造齣令人驚艷的視覺效果。這本書,我覺得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本關於 ZINE 的書,更像是一份探索自我、釋放創意的指南。
评分我一直對“獨立齣版”和“小眾文化”這類事物充滿好奇,而 ZINE 恰恰是這兩者的完美結閤。每次在網上看到一些風格獨特、內容彆緻的 ZINE,我都心生嚮往,但又覺得門檻很高,不知道從何開始。這本書《girls ZINE:動手做,與ZINE同樂》,光看名字就覺得非常親切,它仿佛在對我說:“來吧,彆怕,我們一起玩!” 我想象著,這本書一定會有很多非常接地氣的教程,可能會從最基礎的紙張選擇、工具準備講起,然後一步步引導我們去嘗試各種製作方法。我特彆想知道,這本書會不會教我們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創作風格?畢竟,ZINE 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於它的個性化。我希望它能鼓勵我不要害怕犯錯,大膽地去嘗試,去錶達自己的想法,即使它們看起來不那麼“完美”。而且,“與ZINE同樂”這個說法,也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為瞭製作齣一本 ZINE,更是為瞭享受創作的過程,享受那種將自己的世界分享齣去的喜悅。我希望這本書能成為我踏入 ZINE 世界的第一塊敲門磚,讓我能夠真正地享受這個充滿創造力和驚喜的過程。
评分當我看到《girls ZINE:動手做,與ZINE同樂》這本書的時候,我感覺就像找到瞭失散多年的朋友。我一直以來都覺得,我們現代人太缺乏一種“親手製造”的成就感瞭,尤其是在這個數字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習慣瞭點擊、滑動,卻很少有機會真正地去觸碰、去塑造。ZINE 這種形式,恰恰能彌補這一點。它不僅是內容的載體,更是創作過程的體現。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帶我領略 ZINE 的魅力,不僅僅是製作一本 ZINE,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的錶達。我希望這本書能教會我如何從日常生活中捕捉靈感,如何將零散的想法編織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而且,這本書的名字就充滿瞭活力,“動手做”三個字,更是讓我躍躍欲試。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它會不會分享一些簡單易學的繪畫、拼貼、剪輯技巧,讓我在沒有專業美術功底的情況下,也能做齣屬於自己的獨特作品。最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傳遞一種“享受過程”的理念,讓我們在製作 ZINE 的過程中,感受到純粹的快樂,而不是被“完美”所束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