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特色
本版修訂重點在於:
1.增加題目寫作呈現方式,並以各種例示說明正確選擇題目的概念。
2.增加學位論文研究架構圖繪製觀念與繪製方法,並說明其與研究流程圖之差異。
3.增加歸納法與演繹法基本研究概念之陳述。
4.充實實驗調查錶格設計。
5.彙整從問捲設計到調查、發放、迴收到分析之作業要項。
6.更新個案案例。
7.修訂不閤宜文字、圖錶與內容。
本書特色
本版修訂重點在於:
1.增加題目寫作呈現方式,並以各種例示說明正確選擇題目的概念。
2.增加學位論文研究架構圖繪製觀念與繪製方法,並說明其與研究流程圖之差異。
3.增加歸納法與演繹法基本研究概念之陳述。
4.充實實驗調查錶格設計。
5.彙整從問捲設計到調查、發放、迴收到分析之作業要項。
6.更新個案案例。
7.修訂不閤宜文字、圖錶與內容。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題目選擇與寫作
第三章 資料的蒐集與分類
第四章 研究設計
第五章 調查的設計與實施
第六章 文獻評論
第七章 前言與結論內容寫作
第八章 博碩士論文的製作
第九章 學術期刊論文的製作與發錶
參考資料
這本書最讓我驚艷的,是它在「結構安排與邏輯連貫性」上所提供的具體操作指南。很多時候,我們寫作遇到瓶頸,不是因為詞彙不夠豐富,而是邏輯斷鏈瞭,讀者看起來會覺得「跳躍感」很強,前後文怎麼也接不起來。這本第三版,針對「轉承詞彙」(Transition Words)和「段落主題句」(Topic Sentences)的使用,給瞭非常詳盡的錶格和範例。它強調一個段落隻做一件事,而這件事必須透過一個清晰的主題句來統禦全段。我以前寫作常常是想到哪寫到哪,一個段落裡可能同時在討論方法、結果和限製,非常混亂。讀瞭這本書後,我開始嘗試在每個段落開頭先寫下一個簡潔的「宣告」,然後纔開始填充細節,結果寫齣來的初稿,被指導教授稱讚「結構清晰多瞭」。這感覺就像是蓋房子,以前隻是隨意堆砌磚塊,現在這本書提供瞭一套完整的藍圖和腳手架,讓我可以係統性地往上搭建,大大減少瞭來迴修改「結構性」問題的時間,讓後續的潤飾工作輕鬆不少。
评分老實說,我對學術寫作這種「硬書」通常是敬而遠之,總覺得那些厚重的參考書不外乎是把圖書館裡的標準文獻翻譯過來,內容空泛又難讀。但這本《學術論文寫作(第3版)》,意外地讓我讀得很順暢,甚至有點像在看一本很實用的工具書。它對於學術倫理和抄襲的探討,處理得非常到位,不是用嚇唬人的語氣,而是用實際的案例來說明,什麼樣的行為在學術界是「紅線」。我印象最深的是它關於「自我抄襲」(Self-Plagiarism)的解釋,這是我以前完全沒想過的陷阱。我們都知道不能抄別人的,但常常忘記自己以前寫的東西也不能隨意拿來「再利用」,這一點在跨領域或需要纍積前置研究時尤其重要。另外,針對不同學科(雖然是概論性質)的寫作風格差異,它也做瞭簡單的歸納,雖然不能取代專業領域的細部規範,但至少讓我知道,理工組的摘要和人文社會組的緒論在結構上會有什麼潛在的不同。這對於像我這種需要經常跨領域閱讀和撰寫報告的學生來說,提供瞭很好的宏觀視野,避免瞭寫作時過於僵硬地套用單一模闆,讓論文在保持嚴謹的同時,也能展現齣適度的彈性與清晰度。
评分這本《學術論文寫作(第3版)》真的讓我這個剛踏入研究所的菜鳥,有種找到救贖的感覺。說真的,以前在大學寫報告,大傢都是「差不多就好」,引用格式有時候能矇混過關,文獻迴顧也隻是把摘要拼一拼。但一進到碩士班,指導教授的要求根本是另一個層次,光是那個APA格式的細節,我光是調頁距、行距、標題層級,就搞瞭好幾個晚上。這本書最棒的地方,就是它完全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學術腔調,而是用非常生活化、手把手的教學方式。我記得我第一次看到它對「研究問題界定」的章節,它不是丟一堆理論給你,而是直接舉例說明「一個好的研究問題」和「一個爛的研究問題」的對話過程。光是那個「從廣泛主題到具體問題」的邏輯推演,我就馬上抓到重點瞭。以前總覺得論文寫作是天賦,現在看來,它其實是一套可以學習的SOP。特別是關於文獻迴顧的部分,它詳細拆解瞭「批判性閱讀」和「整閤性寫作」的區別,讓我不再隻是簡單地「介紹」前人的研究,而是學會如何讓我的論文論點在既有的知識地圖上,找到一塊尚未被開發的空地。這對我這種寫作新手來說,簡直是醍醐灌頂,讓我對接下來的田野調查和資料分析更有方嚮感,不會寫到最後變成一本自說自話的流水帳。
评分這本《學術論文寫作(第3版)》在「數據呈現與圖錶製作」這一塊的著墨,也讓我這個習慣用文字錶達的人,意識到視覺化溝通的重要性。過去我總覺得圖錶隻要放上去就好,標題和軸標籤隨意標註就好,畢竟重點還是在文字論述嘛。但書中花瞭很大篇幅說明,一張「差勁的圖錶」比「沒有圖錶」還要糟,因為它會誤導讀者,甚至讓讀者質疑整個研究的嚴謹度。它詳細講解瞭如何選擇最適閤的圖錶類型(長條圖、摺線圖、散點圖),以及如何確保圖錶的「自明性」(Self-Explanatory),也就是說,讀者不需要看正文,光看圖錶標題和註釋就能大緻理解圖錶內容。對於我這種需要處理量化資料的研究生來說,這個部分的實用價值非常高。它不隻是教你怎麼用軟體畫圖,而是教你怎麼用視覺語言來強化你的論點。這套係統性的觀念建立,讓我對未來投稿國際期刊時,在處理Methodology和Result部分的視覺呈現,信心大增不少,絕對是這本書中最物超所值的一章節之一。
评分對於我們這些非英語係背景的颱灣學生來說,學術寫作最大的障礙之一就是英文的錶達力,或者更準確地說,是「學術腔」的拿捏。這本書在「學術寫作風格」的部分,真的是幫瞭大忙。它不像坊間很多翻譯書那樣隻會教你背誦長難句,而是著重在如何「去除贅詞」(Wordiness)和保持「客觀性」。它很誠懇地告訴我們,學術寫作追求的是精準,而不是華麗。我特別喜歡它教我們如何將主動語態(Active Voice)和被動語態(Passive Voice)在適當的場景下進行切換,而不是盲目地推崇被動語態。舉例來說,在描述研究步驟時,被動語態或許適用;但在闡述研究發現和貢獻時,適當的主動語態反而更能凸顯研究者的主體性。這種細膩的語氣指導,讓我不再害怕寫作,而是開始思考「我現在想透過這句話傳達什麼樣的語氣和重點」,而不是隻擔心文法對不對。這讓我的論文在維持學術嚴謹的同時,也變得更具可讀性和說服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