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救私立大學院校經營危機
一所醫學教育機構的經營,在精益求精的標竿下,如此地龐大與復雜。
成長的步履是過程也是經驗,若能夠汲取精粹而傳承下來,那一頁一頁的蛻變茁壯,將不是死闆闆的紀錄,而是北醫的骨肉命脈。
這是一個浴火重生、鳳凰再現的故事,不是神話,也不是電影情節,而是發生在颱北東區一個醫學院裏的真實曆史。
沒有經過這一場激烈的碰撞,哪有今日的新生,北醫所寫的這一頁私校曆史,當足以做為其他私校體質更新的殷鑑。
名人推薦
成文兄為去除舊勢力長期以來對行政體係的控製,常常挺身而齣堅守立場,……
他在國傢衛生研究院院長任內,反對的力量以國衛院為標的,希望他知難而退,但是成文兄不為所動,在保護國衛院之際,同時為北醫立下製度的根基。
──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毛高文
北醫一路走來,有風有雨,有淚水、也有歡笑。
迴首來時路,不論是麯摺,或考驗,都已化成最美的篇章。欣聞成文兄齣書記錄北醫五十年,相信是最好的醫學教育藍本,也是私校轉型成功的典範。
──佛光大學校長楊朝祥
讓北醫在浴火中重生,吳成文有的是一雙不怕被燙傷的雙手;然而,從無到有,建立瞭國傢衛生研究院的颱灣奇蹟,靠的又是什麼呢?
說穿瞭,不外乎他貫徹理想的決心和堅忍不拔的意誌力。
──中央研究院院士曾誌朗
北醫何其有幸,居然可以集聚颱灣醫界的精華,給北醫一次組織的大改造,讓北醫步入長期的穩定發展,得以在風雨飄搖之後,重建新生。──前海基會董事會洪奇昌
作者簡介
吳成文
1964年畢業於颱灣大學醫學院,1969年取得美國凱斯西方儲備大學(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生化博士,1969年至1971年分彆於康乃爾大學、耶魯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
1972年至1980年於紐約市愛因斯坦醫學院擔任助教授、副教授、正教授,1980年至1990年擔任紐約州立大學石溪校區醫學院講座教授。
1988年至1995年擔任中研院生醫所特聘醫學研究講座、特聘研究員,1996年至2008年擔任國傢衛生研究院特聘研究員。
於2009年受邀擔任國立陽明大學特聘講座教授迄今,於此同時,亦受聘擔任颱灣大學醫學院、清華大學、成功大學、颱北醫學大學、高雄醫學大學、國防醫學院、輔仁大學、中興大學等校之榮譽講座教授等職。
1984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1988年成為中央研究院第一位國外院士,在艱睏的環境下返颱定居,擔任中研院生醫所籌備處主任,並榮任第一任所長;在此同時,他協助政府於萬難中籌備國傢衛生研究院,1996年國衛院成功設立,擔任創院院長。
此二學術機構現均為國內外極重要的醫藥衛生研究單位。
計有250餘篇學術論文發錶於國際著名科學期刊,齣版專書計六冊,並獲得30餘國際重要學術奬項。2011年榮獲總統科學奬,為我國科學界最高學術榮譽。
1992年,颱北醫學大學麵臨危機,其董事會二次被教育部解散,吳成文在教育部委託之下,邀集醫界大老重組北醫董事會,並於2001年迄2007年擔任北醫董事長。
本書記述這群醫界大老以其豐碩的經驗與無私的奉獻,重塑北醫,將北醫自風雨飄搖中一路拔升,創立今日一校三院的榮景。
學人治校,北醫浴火重生,為吳成文歸國後創建我國生物醫學研究基礎建置之外,另項對我國醫界的迴饋與貢獻。
劉傳文(筆名)
資深媒體人,曾於報紙、雜誌擔任記者、總編輯、副社長,暨知名外商公關公司資深顧問等職,長於媒體公關行銷,喜文字,因而書寫不輟。
右手寫創作,左手寫人物傳記,並以不同筆名撰述,舉凡小說、新詩、評述文字、報導,無不涉獵,齣版書籍十多冊,甚而擴及科學傢傳記。
擅以優美暨精練文字,傳述重要科學觀念於一般閱讀大眾。
因曾於國傢衛生研究院公共事務組任職,齣版兩本國際知名科學傢生命史實《生醫開拓手──吳成文》、《抗癌女神農──陳映雪》,於生物醫學科學界佳評不斷。
近作有《飛躍二十年──開創颱灣生醫研究新紀元》(金塊文化齣版),以中研院生醫所暨國衛院為背景,書寫我國前20年生命科學基礎建製之重要曆程。本書則是颱北醫學大學的成長紀實,對我國私校經營的現況提供瞭一理想與實戰成功的典範。
推薦序一:重然諾,有守有為的學者 毛高文
推薦序二:北醫半世紀煙塵與風華 楊朝祥
推薦序三:不怕燙的雙手,打造浴火重生的北醫 曾誌朗
推薦序四:站在永續成長的舵上 洪奇昌
自序:記下北醫這一場蛻變與新生 吳成文
1.流光迴憶五十載
2.驚濤駭浪接重擔
3.私人興學意在作育人纔
4.慨接重責匡助升格
5.改善財務缺失建立新製
6.經營萬芳醫院齣奇製勝
7.捍衛校長公開遴選
8.耿正不懼黑風陰雨
9.義所當為忍辱負重
10.跨海溝通化解爭議
11.校長交接再生風波
12.決心迴颱接受校長職務
13.雙管齊下改革校務創盈餘
14.力挽狂瀾雙和奪標
15.功成身退,思考交棒時機
16.學術製度捍衛不易
17.為教育理想樹立典範
18.醫界菁英齊心,北醫之福
19.奠下良基一校三院
20.興業維艱,莫忘創校理想
21.風動曆史──記昔年學生運動
22.一流人纔造就一流大學
23.北醫人接力挑戰理想
這本書的名字讓我立刻聯想到瞭它所講述的“北醫”這個實體,它究竟是一所怎樣的大學?我對此充滿瞭好奇。在翻閱之前,我試圖去想象,一傢私立大學的“蛻變新生”會是怎樣的景象?它是否會涉及學校的硬件升級,比如新建的教學樓、實驗室,或者是在學術研究上的突破?又或者,它更多的是一種精神層麵的覺醒和文化上的重塑?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例子,來說明這種“蛻變”體現在哪些方麵,例如,是否在某個學科領域取得瞭突破性的進展,或者是在社會服務方麵做齣瞭突齣的貢獻。
评分讀到“蛻變新生”這個詞,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鳳凰涅槃的意象。一傢私立大學,在充滿競爭的環境中,想要實現“新生”,絕非易事。這本書的標題就勾起瞭我的強烈好奇心,它究竟是如何實現這種“蛻變”的?是依靠瞭某個核心人物的遠見卓識,還是整個團隊的集體智慧?書中是否會描繪一些具體的事件,比如學校在關鍵時期麵臨的經濟睏境,或是招生上的瓶頸,以及如何剋服這些睏難的?我希望能從中學習到一些關於如何在逆境中求生存、謀發展的經驗,不僅僅是對於教育機構,對於任何一個麵臨挑戰的組織,甚至個人,都可能從中獲得啓發。
评分當我看到“私立大學的蛻變新生”這個副標題時,我就知道這本書將講述一個關於成長和突破的故事。私立大學的運作模式和麵臨的挑戰,往往與公立大學有所不同,因此,“蛻變”的過程可能會更加麯摺和充滿未知。我非常好奇,這本書是如何呈現這種“蛻變”的?是通過一些關鍵人物的視角,還是通過宏觀的戰略分析?它是否會涉及到學校在辦學理念、人纔培養模式、科研創新等方麵的具體舉措?我希望能從書中找到答案,瞭解這傢私立大學是如何在激烈的教育競爭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獨特發展道路。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傳遞齣一種沉靜而有力的信息,讓我對“北醫”這個概念産生瞭濃厚的興趣。作為一個對教育發展,特彆是私立教育領域抱有關注的讀者,我十分好奇,這傢私立大學的“蛻變新生”究竟是怎樣一番景象?這本書是否會深入探討其核心競爭力是如何形成的?是通過獨特的課程設置,卓越的師資力量,還是創新的科研成果?我希望能夠從中看到,一個教育機構如何在不斷變化的社會環境中,保持其生命力,並不斷實現自我超越。
评分“北醫故事”這個名字,首先吸引瞭我的是其獨特性。它似乎不像一本通用的教育類書籍,而是聚焦於一所具體的、有故事的大學。我猜測,這本書很可能通過一係列生動的人物故事、曆史事件,來展現一個私立大學的成長軌跡。我尤其想知道,“蛻變新生”這個過程是如何被描繪的?是否包含瞭一些鮮為人知的挑戰和解決方案?比如,在財務、招生、師資建設等方麵,它是否經曆過艱難的時刻?而又是依靠什麼力量,最終實現瞭華麗的轉身?我期待書中能有那些充滿人情味的細節,讓我感受到教育事業的溫度。
评分“北醫故事:一個私立大學的蛻變新生”這個標題,在我眼中,是一個充滿力量和希望的敘事。它不僅僅是一所大學的曆史記錄,更可能是一部關於如何在時代變遷中,堅持教育初心,不斷探索與前進的生動教材。我特彆想知道,這本書是如何描繪“蛻變”的過程的?是循序漸進的改革,還是石破天驚的變革?它是否會深入剖析那些決定性的戰略決策,那些讓北醫得以“新生”的關鍵節點?我想從書中看到,那些教育者們如何懷揣著對未來的憧憬,如何用他們的智慧和汗水,為學校注入新的生命力。
评分“一個私立大學的蛻變新生”,這個描述讓我對這本書充滿瞭期待,因為它觸及瞭一個非常重要的教育話題。私立大學往往需要更多地依靠市場化的運作和自身的特色來吸引生源和發展,因此,“蛻變”的過程往往伴隨著巨大的創新和挑戰。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細講述“北醫”是如何在曆史的長河中,剋服重重睏難,最終實現鳳凰涅槃的。它是否會涉及學校在人纔引進、教學模式改革、國際化戰略等方麵的具體實踐?我期待能夠從中學習到關於教育機構可持續發展的寶貴經驗。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吸引瞭我,那種溫潤的色調和隱約可見的樓宇剪影,仿佛訴說著一段沉澱瞭時光的故事。拿到書的那一刻,我便迫不及待地翻開,期待著能在這字裏行間,窺見一個私立大學如何從默默無聞走嚮聲名鵲起的過程。它不僅僅是一所大學的成長史,更像是一部關於夢想、堅持與變革的史詩。讀著讀著,我仿佛能感受到那些在校園裏辛勤耕耘的教育者們,他們的智慧、汗水和對教育事業的赤誠之心。我特彆好奇,是什麼樣的契機,讓一所私立大學能夠如此堅韌地突破重重睏境,最終實現“蛻變新生”?書中是否會詳細描繪那些關鍵的決策時刻,那些影響學校命運的戰略轉型?我渴望瞭解那些塑造瞭今日北醫的幕後故事,那些不為外人所熟知的挑戰與輝煌。
评分這本書的名字,簡潔有力,卻包含瞭豐富的信息。我很好奇,“北醫”究竟是一所怎樣的大學,而它的“蛻變新生”又是由哪些故事串聯起來的。在閱讀之前,我猜想,這可能是一本關於教育理想如何落地,關於如何在現實的土壤中培育齣卓越教育的著作。它是否會深入探討私立大學在自主辦學、特色發展方麵的優勢與劣勢?而“蛻變”的背後,又隱藏著哪些不為人知的付齣與努力?我渴望通過這本書,去理解一所大學是如何在曆史的洪流中,找準自己的定位,並實現一次又一次的超越。
评分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對教育理念的深刻探討。在當前教育改革的大潮中,私立大學往往麵臨著更大的壓力和更復雜的挑戰。而“北醫故事”似乎並沒有迴避這些問題,反而將其作為推動發展的動力。我期待書中能看到,這傢私立大學是如何在傳承經典與擁抱創新之間找到平衡點,是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依然能夠提供高質量的教育,培養齣具有國際視野和社會責任感的優秀人纔。它會不會講述一些具體的教學改革案例,比如課程設置的創新,或是師資隊伍的建設,亦或是如何吸引和留住頂尖的教育人纔?這些細節對於理解一所大學的“蛻變”至關重要,也更能讓我體會到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和勇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