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邱教授在颱灣現代政論史上所留下來不朽的重要足跡-彭明敏
颱灣人熱愛政治,主權與民主大傢琅琅上口,政論文章滿天飛
在中國侵颱,國民兩黨的鬥爭下,颱灣人民應該何去何從?
曾經是海外黑名單的邱垂亮,從早期風起雲湧的黨外時代到曆經兩次的政黨輪替,他還是不忘初衷的「憨人說憨話」,隻為求得颱灣獨立建國夢想實現。
1975年底爆發瞭《颱灣政論》事件。國民黨以「涉嫌煽動叛亂」將邱垂亮列入黑名單,不準迴國。
1976年他試圖闖關迴颱,卻在機場被阻,原機遣返。
一個颱灣囝仔因政治思想,被迫遠離傢鄉,人雖身處異地,心卻懸念故鄉颱灣,透過各種管道隻為颱灣的民主運動盡一份心力。
學院齣身的他,在澳洲昆斯蘭大學教授政治學,鼓吹民主自由與颱灣獨立建國是他一生的誌業。
邱垂亮以其本身專業政治知識與國際觀,得以洞悉颱灣政治情勢,精闢的解析與論點,尤其以澳洲與中國及颱灣兩國之間的關係做比較,讓人瞭解颱灣主權及其國際地位的重要性
作者簡介
邱垂亮
邱垂亮從小被人叫「老頭子」(Old Man),不知為何,卻成彆名。年老時被人尊稱「亮公」,英文簡寫「LG」,可說成「Life’s good」,也算閤意。
生於颱灣苗栗鄉下,成長於颱南山上,客傢人,有原住民血統,會說客語、河洛、北京話和英語,都說得破破爛爛,是悲情颱灣的時代産物。
颱灣大學唸外文,想當文學傢,不成,去美國改唸政治,專攻國際關係、政治文化和民主發展。
拿到加州大學(河邊)博士後,在澳洲昆斯蘭大學執教40多年,身在象牙塔,心在颱灣和中國的民主化。寫瞭政論文章40載,還偶爾涉入颱灣的政治事物,在澳洲為颱灣發聲,爭取颱灣的國際承認、生存空間。貢獻有限,卻也做得心安理得,無怨無悔。
一生有夢最美,希望颱灣民主獨立建國,不被專製中國統一。作夢都叫「天佑颱灣!」
代序∕彭明敏教授
前言
第一輯主權篇
「背著國旗齣訪」國旗不見瞭
颱灣正名就在今日
東帝汶和科索沃能,颱灣更能
「颱灣人民沒路用,去死好瞭!」
颱灣不能選中國的總統
颱灣主權維護的睏境
馬英九帶來終極悲劇
人民推翻傷害國傢主權的政權
大一統意態作祟
飼老鼠咬布袋的範藍欽
不是芬蘭化是香港化
中國不像英國、颱灣要像愛爾蘭
真可惡!馬英九把颱灣作小、作沒瞭
「颱灣共識」的迷思與興建
第二輯民主篇
誰在唱衰颱灣的民主?
缺乏公民文化的司法菁英
颱灣民主有氣有力
馬蕭配的統獨意態
和解共生要能感動人民
平心靜氣看總統大選
第三勢力的颱灣夢
民主倒退、專製復闢
搞民主真窩囊
馬英九搞「帝製」?
馬英九反民主
第四波民主化?解放廣場的民主示威
真假民主人 ─ 達賴喇嘛和馬英九
師生論政 ─ 並談中國崛起
第三輯人權篇
二二八和六四都是違反人類罪
卡拉迪奇的殺人故事
伍維漢被處死、馬英九不公不義
曆史不會忘記六四和二二八
人權騙徒馬英九
第四輯論馬篇
比妓女還虛假的領導人
心中沒有颱灣
問馬英九為何而戰
沒有氣魄當颱灣總統
奇怪耶!馬英九的眼淚
對颱灣人民冷漠無情
馬英九連達賴喇嘛都騙
得瞭斯德哥爾摩癥候群的阿Q總統
請鬼拿藥單 ─ 馬英九的姑息主義
政治傢與政客 ─ 陸剋文與馬英九
自作孽不可活還要颱灣人陪葬
國亡瞭,馬英九也不會上吊
藏著魔鬼的元旦文告
馬英九比不上眼鏡蛇王
馬英九得瞭權力瘋狂癥
選輸瞭「引清兵入關」?
馬英九的曆史定位
第五輯結語篇
我的最後投票
彭教授和南方朔
小英不贏也難
老婆鬧要迴傢
還是見瞭老朋友
小豬打不贏大怪獸
該鞠躬下颱說再見瞭
結語
代序
邱垂亮教授將五年來所發錶的時論整理成書,這是他第五本中文著作。
流亡海外二十三年期間,常讀到邱教授的文章,感佩其立場嚴謹,條理清晰,為文精彩,很是動人,早成為其忠實的「愛讀者」。但沒有機會見麵。一九九二年迴颱以後,纔有機會在各種會議中認識,覺得「人如其文」或「文如其人」,他純樸踏實,誠懇磊落,頭腦清楚而不裝作。
在民進黨執政時,我任總統府資政,兼任「亞洲太平洋自由民主聯盟」秘書長,常到外國訪問或主持會議(算起來曾到過三十多國)。若是國際討論會,一定邀請邱教授參加,不隻是因為他在澳洲大學任教多年,亦是因為他每發言不像些以「學院派」自居者,故作深奧,把一句話即能道破的,煞有介事的,轉彎抹角,弄得復雜不堪,為的是要炫耀博識,衒學浮誇。
我很欣賞邱教授,頗有資深學人的獨特風格,諤諤而談,直截瞭當,直搗問題的核心,清清楚楚,聽來深入而輕鬆。他一生好運,得到伶俐賢慧的夫人月琴女士的不少內助,應該特記。
此本書是邱教授在颱灣現代政論史上所留下來不朽的重要足跡,能藉此短序,在其足跡上附上一輕微的手紋,深感榮幸。
2012年8月15日
自序
生在颱灣苗栗鄉下貧農傢,因父親是老麼沒田種,小學畢業就齣外打工,在石油公司探勘處當電工,二戰前被派去南洋(印尼)開採石油,沒「戰」死,戰後被派去颱南牛山開採石油,我在牛山長大。
父親一生當工人,很窮,我因而一生不喜歡有錢人,同情農人和工人。我雖當到大學教授,一生也窮,還是不喜歡有錢人。
在牛山礦場,有一個小圖書館,是我的寶庫。小學書唸得很好,但也大看武俠小說,《蜀山劍俠傳》、《虯髯客傳》(風塵三俠),《水滸傳》、《七俠五義》都看,因而想行俠作義,當劫富濟貧的俠客。
中學開始讀文藝小說,從《雙城記》、《基督山恩仇記》、《鍾樓怪人》、《簡愛》、《咆哮山莊》、《戰爭與和平》,讀到《紅樓夢》、《金瓶梅》、《阿Q正傳》。武俠不乾瞭,想乾文豪。高中畢業保送成大不去,考上颱大外文。
在颱大外文係唸的都是枯燥無味的古文學,又無法融入白先勇、陳秀美搞的現代文學,不務正業,開始讀《紐約時報》、《時報週刊》等外文雜誌,對世界政治、國際關係産生興趣。
小時候228看到父親同事被抓,大學時看到同學被抓,對國民黨的專製統治非常反感。大學時就搞颱灣同學會,反對國民黨控製大學。
去美國留學,改唸政治,碩士論文寫國際關係,博士寫比較政治,正值老毛搞文革,就寫毛思想和文革。讀老毛的書讀得抓狂,著迷他的文字、思想、理想主義,應算毛迷。
但3年論文寫下來,發覺他說一套、做一套,說得天花亂墜,讓人看到天堂,做得滿手血腥,讓人看到地獄。
我論文寫完人也醒瞭,接受毛是「visionary先知先覺、revolutionary革命傢、也是monster魔鬼」的曆史評斷。
在澳洲昆斯蘭大學教政治學,40多年研究、論述、相信、宣揚自由民主人權,並在颱灣和中國搧風點火,推銷民主。雖說的多、做的少,但也自我感覺良好。
支持颱灣的黨外運動、美麗島、民進黨、颱聯黨、颱獨,中國的民運、人權、西藏、天安門,不停地寫瞭40多年鼓吹自由民主人權的文字。
2004阿扁連任,我高興得流淚。相信,颱灣民主化成功瞭,颱灣主權獨立的日子快要來瞭。
2008馬英九一上颱就「中國復闢」,一夜間我的美夢驚醒、惡夢開始。2012,惡夢不僅延續,還變本加厲,更猙獰可怕。
2006結束颱灣的客座,也從昆大退休,本想退隱河邊小屋,不再管閑事。但惡夢連連,就是不得安寜。
結果,還是管事,還是發牢騷,寫瞭40多萬字的文章。本來寫瞭,牢騷發洩瞭,也就算瞭,讓「塵土的歸塵土」。
2012大選失望迴來,滿懷鬱卒,真想退隱河邊小屋。何況,老人癡呆,文章寫不齣來瞭,要發牢騷,都發不起。
文章不寫瞭,老婆MH(月琴)發牢騷,要我實現50年前追她時許下的諾言。在颱大追她時,沒錢隻好寫情書,花言巧語騙她,答應有一天會寫颱灣的《戰爭與和平》。還真有用,騙到瞭。
相隨50個春鞦,她看透我,知道我連山寨版的《戰爭與和平》都寫不成。認瞭,求而其次,要我寫迴憶錄,把我嚇昏瞭,急瞭,說我齣論文集。
就這樣,被迫找齣過去6年來寫的文章。和幫忙齣版的朋友商量,決定把40萬字理齣20多萬字齣兩本書。第一本《空榖足音的南方論述 ─ 颱灣2006-2012》,論述颱灣的主權、民主、人權和馬英九。當我自我感覺良好時,「空榖足音」滿閤我寫文章的原意。不自我感覺良好時,「憨人講憨話」更閤我意。這些文章大多發錶在《南方快報》,反映的又都是颱灣南部人的心聲,故名南方論述。
第二本《走不齣門的國傢 ─ 馬英九的颱灣》,討論颱灣的國際關係。
從老毛的無産階級革命,到杭廷敦的「第三波民主化」和福山的「曆史終結」,從達賴喇嘛、哈維爾、曼德拉、翁山蘇姬、劉曉波,到阿輝伯、阿扁、小英和彭明敏教授,當然還有馬英九,從228、美麗島、64天安門到阿拉伯之春、茉莉花革命,很多故事值得說,非說不可。
在大學教書41年,吃碗裏看婉外,象牙塔裏不安心做學問,關心塔外颱灣、中國的民主化,寫不被象牙塔裏同仁接受的政論文章,又在颱灣政界走進走齣,說東說西,結果一事無成。
當自我感覺良好的時候,我會想到彭教授、阿輝伯、信介仙、老康、呂秀蓮、《颱灣政論》、《美麗島》、阿扁、2000、2004、小英、天安門、嚴傢其。。。
我也會想到我的學生範盛保、許建榮。。。好朋友盧孝治。。。
當不自我感覺良好的時候,我會嗆自己:
奇怪耶!你。。。
當文豪,看人傢鍾老(肇政)、李喬。。。
當教授,看你同學李歐梵。。。
寫政論文章,你敢比李筱峰、金恆煒、司馬、南方朔。。。?
搞政治,想當大使(駐澳代錶),朋友叫你嚮阿扁要,都牛脾氣,不肯。。。
搞颱灣民主、獨立,2008、2012馬英九都高票當選。。。
真的,和邱義仁很有同感,搞颱灣民主政治搞瞭40年,搞成這副德行,真窩囊!
兩本書整理期間,還一直猶豫不決,齣不齣版?嚮彭教授要「序」,他一口答應,並馬上寫,把我贊美得超過。MH終於高興瞭,「有瞭彭教授的序,書齣得值得。」
天佑彭教授!天佑颱灣!
2012.11.03
澳洲昆斯蘭河邊小屋
《空榖足音的南方論述:颱灣2006-2012》這本書,像一本厚重的日記,記錄著某個時期颱灣知識界在時代洪流中的思索與掙紮。我被書名中的“足音”二字深深吸引,它暗示著一種在寂靜中前行的力量,一種在探索中留下的印記。2006-2012年,這段時間,颱灣經曆瞭許多值得迴味和反思的事件,從政治上的權力更迭,到社會上的議題爭論,再到兩岸關係的起伏,無一不牽動著這片土地上人們的心。 書中有一部分論述,讓我對“主體性”這一概念有瞭更深的理解。作者們並沒有提供一個現成的答案,而是通過對曆史、文化、政治的細緻梳理,引導讀者去思考,颱灣的主體性究竟是如何形成,又將如何發展。我尤其欣賞其中一篇關於“在地語言與文化傳承”的探討。作者深刻地指齣,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身份認同的基石。在2006-2012年,颱灣的語言生態也經曆著變化,如何在新時代中,讓本土語言重新煥發生機,並與現代生活方式相融閤,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
评分坦白說,在接觸《空榖足音的南方論述:颱灣2006-2012》之前,我對“南方論述”這個概念的理解是模糊的,甚至有些刻闆。我總覺得,它可能隻是一種地域性的敘事,或者是一種對特定政治立場的辯護。然而,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固有印象。它所展現的,是一種更加宏大、更加多元、也更加深刻的思想圖景。書中所收錄的論述,如同涓涓細流,匯聚成一片思想的海洋,而我,則在這片海洋中,如同尋寶一般,發現瞭許多意想不到的閃光點。 我尤為贊賞的是書中對於“曆史記憶”的處理。在2006-2012這段時間內,颱灣經曆瞭一係列重大的政治和社會變遷,而這些變遷,很大程度上都與曆史記憶的重塑和解讀有關。書中一些文章,並未迴避曆史的傷痛和爭議,而是直麵它們,試圖從中汲取力量,並為未來的發展提供藉鑒。這種對曆史的負責任態度,讓我感受到瞭作者們深厚的學養和人文關懷。它讓我明白,真正的“南方論述”,並非是要去遺忘或迴避過去,而是要在理解和反思過去的基礎上,去構建一個更加清晰、更加堅韌的現在和未來。
评分翻閱《空榖足音的南方論述:颱灣2006-2012》,我仿佛置身於一個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智者之林。書中所呈現的“南方論述”,並非是固步自封的鄉土情結,也不是空泛的地域主義,而是一種基於深刻的曆史反思和現實關照的、關於“地方性”的哲學探索。2006-2012這幾年,對於颱灣而言,是一個充滿十字路口的時期,國際局勢的變動,兩岸關係的微妙,島內政治生態的演替,都讓這片土地的未來充滿瞭不確定性。 書中有些章節,深入探討瞭颱灣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保持自身文化的獨特性和生命力。我特彆留意到其中一篇關於“文化産業與國傢認同”的分析。作者並沒有將文化産業僅僅視為一種經濟活動,而是將其視為建構和鞏固國傢認同的重要載體。這種視角,讓我耳目一新。它讓我意識到,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文化的影響力是潛移默化的,它能夠塑造人們的價值觀,影響人們的集體記憶,並最終影響到一個群體的自我認知。
评分《空榖足音的南方論述:颱灣2006-2012》這本書,對我而言,更像是一場思想的盛宴,而不是一份簡單的資料匯編。它邀請我走進“南方”,去傾聽那些在時代變遷中,依然響徹的“足音”。2006-2012這幾年,颱灣社會在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層麵都麵臨著新的挑戰與機遇。書中的論述,為我提供瞭一個觀察這些挑戰與機遇的獨特視角。 我被書中對於“世代差異”的探討所吸引。不同世代的人,在麵對社會變遷時,往往有著不同的認知和感受。2006-2012年,颱灣經曆瞭重要的社會轉型,而這種轉型,在不同世代之間,必然會産生一定的張力。書中一些文章,試圖去彌閤這種張力,去理解不同世代的訴求,並尋找共同的價值基礎。這種對社會內部結構性問題的關注,讓我看到瞭作者們深刻的洞察力。
评分《空榖足音的南方論述:颱灣2006-2012》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颱灣社會深層肌理的大門。它所呈現的,不僅僅是一段時期的政治經濟事件,更是那些隱藏在事件背後,關於人的生存、關於曆史的記憶、關於未來的想象的深刻思考。2006-2012年,是颱灣在快速變化的國際格局中,尋找自身定位的關鍵時期。 書中對“環境議題”的關注,尤其讓我印象深刻。作者們並沒有將環境問題僅僅視為技術或政策問題,而是將其上升到倫理和哲學的高度,探討人與自然的關係,以及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在2006-2012年,颱灣的環境問題也日益凸顯,書中對這些問題的探討,既有對現實睏境的批判,也有對未來齣路的思考。這種前瞻性和人文關懷,讓我對這本書的價值有瞭更深的認識。
评分讀完《空榖足音的南方論述:颱灣2006-2012》,我感到自己仿佛經曆瞭一場精神的洗禮。書中的“南方論述”,是一種在特定曆史文化語境下,對自我、對社會、對未來的深刻反思。2006-2012,這個時期,颱灣的國際地位、兩岸關係、社會結構都發生瞭微妙而深刻的變化,而這些變化,無疑都在書中的論述中留下瞭痕跡。 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地方性知識”的挖掘。作者們並沒有簡單地套用普世的理論,而是深入挖掘颱灣本土的經驗和智慧,試圖從中提煉齣具有普遍意義的洞見。例如,關於農業轉型、漁業發展、社區營造等方麵的論述,都展現瞭“南方”獨有的發展模式和思考方式。這種對“地方性”的尊重和發掘,讓我看到瞭文化多樣性的價值,也讓我思考,在當今世界,如何去理解和尊重不同地方的獨特性。
评分這本書,讓我得以從一個全新的視角去理解颱灣,那是一種超越瞭日常新聞片段和刻闆印象的、更加深刻和全麵的理解。《空榖足音的南方論述:颱灣2006-2012》所展現的,並非是單一的聲音,而是多種思想的交織與碰撞,它們共同構成瞭這個時期颱灣“南方”的獨特精神氣質。我尤其被書中關於“民主深化”的討論所吸引。2006-2012年,颱灣的民主實踐進入瞭一個新的階段,書中一些論述,對這一時期的民主發展進行瞭反思,既肯定瞭成就,也指齣瞭存在的不足。 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關於“公民社會”的分析。作者們強調瞭公民社會的活力和能動性,在推動社會進步和監督政府方麵所起到的關鍵作用。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如何構建一個理性、包容、參與度高的公民社會,成為一個至關重要的議題。這本書,讓我看到瞭颱灣社會在這一時期的探索和努力,也引發瞭我對其他社會發展模式的思考。
评分讀完《空榖足音的南方論述:颱灣2006-2012》,我仿佛經曆瞭一次精神上的長途跋涉,從一開始帶著些許的迷茫和好奇,到逐漸被書中綿密而深刻的論述所吸引,最終在閤上書頁時,心中留下瞭久久迴蕩的思考。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並非簡單地羅列事實或提齣結論,而是引領讀者進入一個思維的空間,讓不同的聲音在此交織、碰撞,最終催生齣新的理解。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一些關於“主體性”的探討。在2006-2012這個時期,颱灣的身份認同議題可以說是風起雲湧,書中那些作者,用不同的筆觸,從曆史、文化、政治、經濟等多個維度,去審視和論證颱灣如何在夾縫中尋求和鞏固自己的主體性。 我特彆喜歡其中一篇關於“在地化”的分析,作者沒有流於錶麵地贊揚本土文化,而是深入剖析瞭在地化過程中所麵臨的挑戰,例如如何處理全球化帶來的同質化壓力,如何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找到平衡,以及如何在多元文化共存的語境下構建一種具有包容性的共同體意識。這種思考是極其細膩和富有洞察力的,它讓我意識到,颱灣的“南方論述”,並非是一種狹隘的地域主義,而是一種對自身獨特價值的探索和捍衛,一種在復雜現實中尋求自主發展路徑的努力。書中所呈現的辯論,也並非是單嚮度的,而是充滿瞭張力和反思,這讓整個閱讀過程充滿瞭智識上的樂趣。
评分這本《空榖足音的南方論述:颱灣2006-2012》就像是一場精心布置的文化沙龍,邀請瞭來自不同領域、不同視角的思想者,在看似寜靜的“南方”——那片承載著獨特曆史記憶和現實挑戰的土地上,進行瞭一場深入的對話。我拿到這本書時,首先被書名所吸引。“空榖足音”,這本身就帶著一種寂靜中的迴響,一種在喧囂塵世中尋找內心聲音的隱喻。而“南方論述”,又立刻將讀者的思緒拉嚮颱灣那片土地,那段被曆史洪流反復衝刷、塑造的地域。2006-2012,這個時間段,對於颱灣而言,無疑是充滿變數和轉摺的關鍵時期。政治上的格局演變,經濟上的全球化浪潮衝擊,社會文化上的身份認同掙紮,以及兩岸關係的微妙互動,都構成瞭這六年裏不容忽視的背景音。 我迫不及待地翻開書,期待著那些“足音”能為我揭示“南方”在這些年裏究竟經曆瞭怎樣的思考與詰問。我尤其好奇,在“空榖”這樣一個意象下,作者或者說書中所收錄的論述,是否能夠捕捉到那些在主流敘事之外,不那麼顯眼卻同樣深刻的觀點和聲音?那些在風起雲湧的時代浪潮中,可能被忽略,但卻支撐著這片土地獨特精神內核的思考?書的封麵設計也頗具匠心,淡雅的色彩和富有張力的字體,似乎預示著一場思想的碰撞,而非單方麵的宣講。我感覺這本書不僅僅是在記錄一段曆史,更是在探尋一種精神,一種在特定地域文化語境下,關於自我、關於未來、關於存在的深刻反思。
评分《空榖足音的南方論述:颱灣2006-2012》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打開瞭一扇窗,讓我得以窺見一個更加立體的颱灣。在過去的認知裏,我對颱灣的印象往往停留在一些新聞報道或者淺顯的文化符號上。而這本書,則將我帶入瞭一個更加深邃的思想世界,讓我看到瞭在這片土地上,那些關於未來、關於認同、關於生存的復雜而動人的思考。書中有一部分內容,探討瞭颱灣的經濟發展模式在2006-2012年間的轉型和挑戰。 我特彆關注瞭其中關於“科技創新”和“文化創意産業”的討論。作者們並沒有簡單地歌頌這些産業的崛起,而是深入分析瞭它們在颱灣的具體語境下所麵臨的機遇和挑戰,例如如何在全球化競爭中保持優勢,如何避免過度依賴單一市場,以及如何將本土文化元素與現代科技相結閤,創造齣具有獨特魅力的産品和服務。這種辯證的視角,讓我受益匪淺。它讓我明白,任何一種發展模式,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需要與當地的社會、文化、曆史等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纔能真正地落地生根,並結齣豐碩的果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