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座落在高屏溪齣海口,是高雄最南端的小漁村,隔著高屏溪跟東港遙遙相望,也隔著巴士海峽與小琉球相互輝映。長達一百七十一公裏的高屏溪,在這裏找到一個齣口;我也在這裏,編織一生的夢想與牽掛。
汕尾是颱灣島南,高雄林園南端的小漁村,傍著溪和海,曾有廣大沙灘和沃野良田,如今都隻能從迴憶中找尋。書寫這樣的迴憶,也記述與海為鄰的生活,想念汕尾之外,同時指陳環保生態的浩劫與悲歌。
本書特色
本書中的文章,最初是在與妻兒吃飯時、睡覺前,用說故事方式片片段段敘述,之後記寫下來,想讓孩子們瞭解父叔伯祖過往生活,記住傢族的發展曆史,是一本父親想告訴孩子們的床邊故事。
作者簡介
林加春
喜歡文學喜歡美學,專力兒童文學教育創作與推廣工作,三十多年來曾主編兒童詩刊,公視兒童詩教學節目策劃及主持人,曾獲得教育部青年研究著作奬、人文社會科教學優良奬、師鐸奬、屏師院傑齣校友奬。著有《張小二》、《山爺爺與海姑娘》、《唐村》、《阿貝森林》、《怪奶奶》、《黑咪》、《鬼點子與死心眼》、《哈哈山的噴嚏王》等書。
自序
汕尾的明天
汕尾是一個被遺忘忽略的小地方。
全國周知的反國光石化案於2011年落幕,事件發展到末期,竟然有遷址到高雄汕尾的聲音,雖然立刻被中央及地方政府否認,但不免啓人疑竇:莫非汕尾被看作是石化工業的最佳落腳處?
更諷刺的是,2009年通過中油三輕更新擴建案,新的中油六輕於2012年完工,産能是舊三輕的二、三倍,石化工業竟然是汕尾逃不掉的宿命嗎?
對於一個像我這樣的「老」汕尾人來說,汕尾今日的處境,總讓我心中有著幾許悲涼。
汕尾地區隸屬於高雄林園,卻既不「高」也不「雄」、無「林」也無「園」,那不是它的本貌,汕尾徹徹底底被改頭換麵瞭!
在汕尾齣生,在汕尾成長,就業後雖然旅居異鄉,但魂牽夢係的仍是故鄉的一切。常常嘆問:是怎樣的因素?讓一個原本純樸寜靜的小漁村,肩負起全民經濟發展的重任;讓石化工業取代農漁業,在這裏落腳生根,再不肯離開撤除!一場生態浩劫所造成的環境悲劇,難道就這樣永無休止的上演?
守不住汕尾沙灘,留不住汕尾榮景,卻也無力阻止破壞、爭取改善,眼看昔日汕尾的好土地、好風水、好空氣,跟隨時間腳步成為「曆史」,汕尾人總是心頭疼惜、慚愧、鬱悶。
除去自然力量不說,汕尾地區各個小村、莊頭的沒落還有政策因素:經濟發展的大旗一舉起,種種糖衣包裝的宣傳解說,掩護未知、無知甚或明知的傷害,理直氣壯,不容汕尾人遲疑置喙的交齣土地,讓齣天空和海域。現在,我們隻能從迴憶裏描繪曾經有的汕尾風情,曾經有的奮鬥和歡樂、苦痛……
無能為力,徒然唏噓,我的「悲涼」由是而生。
收在這本書中的文章,最初是在與妻兒吃飯時、睡覺前,用說故事方式片片段段敘述,之後記寫下來,想讓孩子們瞭解父叔伯祖過往生活,記住傢族的發展曆史,所以一開始都挑孩子們覺得好玩、熟悉的事,同時也寫得淺白些。不料,越寫越走入自己的情緒中,筆下漸漸齣現感嘆、托寄和批評,用詞也多瞭點講究。隻是,寫作的初衷沒變,這仍然是一個父親想告訴孩子們的床邊故事。
始終認為,自己有豐富的童年生活,有單純鮮明的喜怒哀樂,都因為齣門就有田、有海、有沙灘。對照現在孩童的生活環境,我不啻是幸福太多瞭:沒有環境汙染,沒有課業壓力,可以安全的在沙灘、田野盡情活動戲耍;嚮大自然學習,遠比補習纔藝要快樂也更有意義。跟孩子敘說這些時不免帶著得意驕傲,但越說越傷感,越失落,那些場景不能移交給下一代,自詡為「汕尾海邊人」實在心虛。
沒有人能夠否定我們對大自然的依賴,當汕尾一年四季都在塵霾、臭氣及噪音汙染的環伺下,想有一方淨土、一灣藍海、一口純淨空氣都是奢侈的念頭時,從前的那片汕尾土地更顯得彌足珍貴。
與其為孩子留下美好故事,不如給孩子們留下充滿希望的健康環境,這比什麼都重要!汕尾正在努力:清淤、淨港、養灘、培育紅樹林……隻是,當失去的比獲得的多上無數倍,對這飽受摧殘的鄉土,我不禁懷疑:汕尾的明天在哪裏?
2013.02.26 於澄清湖畔自在居
讀完《想我汕尾》,我仿佛經曆瞭一場穿越時空的旅行。作者的文字,有一種獨特的魅力,能夠將讀者帶入到書中的世界,感受那裏的喜怒哀樂。我喜歡書中對汕尾曆史文化的梳理和解讀。那些古老的習俗,那些口口相傳的傳說,都被作者賦予瞭新的生命。他不僅在講述,更在思考,在探索這些傳統文化背後的意義和價值。這讓我受益匪淺,也讓我對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有瞭更深的體會。書中對當地人生活的描繪,也讓我深受觸動。那些淳樸的民風,那些勤勞的身影,都讓我看到瞭生命最原始、最真摯的力量。作者沒有刻意去美化,而是用一種真實而細膩的筆觸,展現瞭生活本來的麵貌。這種真實,正是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它讓我看到瞭一個地方的根,一個地方的魂。
评分當我翻開《想我汕尾》這本書時,我並沒有預設太多的期待,但我很快就被書中的內容深深地吸引瞭。作者的文字,有一種天然的親和力,仿佛是一位久違的老朋友,在嚮我娓娓道來他心中的故鄉。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汕尾自然風光的描繪,那藍天碧海,那金色沙灘,那海邊漁船,都構成瞭一幅幅美麗的畫捲。我能感受到作者對這片土地的熱愛,以及他對自然萬物的敬畏。書中對於當地民俗風情的介紹,也讓我大開眼界。那些獨特的節日慶典,那些古老的傳說故事,都讓我對汕尾這個地方有瞭更深的瞭解。我仿佛也參與其中,感受著那份熱鬧與喜悅。作者並沒有刻意去拔高,而是用一種平實的語言,記錄下最真實的生活。這種真實,正是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它讓我看到瞭一個地方的根,一個地方的魂。這本書,是一次關於故鄉的溫柔喚醒,也是一次關於文化傳承的深情呼喚。
评分《想我汕尾》這本書,給我帶來瞭一種前所未有的閱讀體驗。它不像一般的散文集那樣,零散而隨意,而是有著清晰的脈絡和深厚的底蘊。作者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匠人,用他的筆觸,將汕尾這個地方的每一個細節都打磨得精美絕倫。我尤其喜歡書中對傳統文化的梳理和解讀。那些古老的習俗,那些口口相傳的傳說,都被作者賦予瞭新的生命。他不僅在講述,更在思考,在探索這些傳統文化背後的意義和價值。這讓我受益匪淺,也讓我對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有瞭更深的體會。書中對曆史的追溯,也讓我看到瞭一個地方的成長和變遷。那些曾經的輝煌,那些經曆的磨難,都成為瞭構成汕尾獨特氣質的一部分。作者並沒有迴避曆史的復雜性,而是以一種客觀而審慎的態度,呈現瞭曆史的真相。這讓我對曆史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也讓我對未來充滿瞭希望。這本書,就像一部厚重的史書,又像一首悠揚的歌謠,它在講述著一個地方的故事,也在迴響著一個民族的記憶。
评分《想我汕尾》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陌生又熟悉世界的大門。作者以一種非常個人化的視角,帶領讀者深入瞭解汕尾。我喜歡他對於生活細節的捕捉,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間,卻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意義。例如,書中對當地食物的描寫,每一個細節都充滿瞭誘惑力,讓我仿佛置身於當地的市集,品嘗著那些地道的美味。作者對於人際關係的描繪,也讓我深受觸動。那些淳樸的鄰裏之情,那些真摯的友誼,都讓我感受到瞭人與人之間最美好的連接。他沒有迴避生活中的艱難,但卻始終傳遞著一種積極嚮上的力量。這種力量,源自於他對生活的熱愛,源自於他對傢鄉的深情。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傳承”的探討。作者不僅僅在記錄,更在思考,如何將這份寶貴的文化傳承下去。這讓我思考,我們應該如何對待自己的文化,如何讓它在時代變遷中煥發新的生機。這本書,是一次關於故土的深情迴望,也是一次關於文化傳承的深刻思考。
评分《想我汕尾》這本書,對我來說,像是一場意外的驚喜,又像是一次遲來的探訪。我一直認為,真正的閱讀,是能觸及靈魂的,而這本書,做到瞭。作者的文字,有一種魔力,能夠將抽象的情感具象化,將平淡的生活描繪得波瀾壯闊。他筆下的汕尾,不是簡單的旅遊景點介紹,而是一個有生命、有溫度、有故事的鮮活個體。我尤其欣賞書中對人物的刻畫,那些淳樸的漁民,勤勞的婦女,以及那些在時光中沉澱下來的老人,他們每一個人的形象都如此鮮明,仿佛就站在我的眼前,嚮我訴說著他們的生活。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堅韌與豁達,都深深地打動瞭我。書中關於大海的描寫,更是令人驚嘆。那廣闊無垠的藍色,那變幻莫測的天氣,那孕育生命的海洋,都被作者描繪得淋灕盡緻,充滿瞭詩意和哲思。我能感受到作者對這片土地深深的眷戀,以及他對生活的熱愛。這本書讓我明白,無論身在何方,故鄉永遠是我們內心最柔軟的港灣。它承載著我們的過去,也指引著我們的未來。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讀到這本書,能夠通過這本書,去瞭解汕尾,去感受汕尾,去愛上汕尾。
评分《想我汕尾》這本書,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一次閱讀的享受,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富有感染力,他用充滿感情的文字,描繪齣瞭一個鮮活立體的汕尾。我尤其欣賞書中對人物命運的刻畫。那些在時代洪流中浮沉的人物,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掙紮與堅持,都讓我深深地為之動容。作者並沒有評判,而是用一種 empathetically (同理心) 的方式,去理解和呈現他們的故事。這讓我看到瞭人性的復雜與偉大。書中關於曆史的追溯,也讓我對這個地方有瞭更深的認識。那些曾經的輝煌與失落,都成為瞭構成汕尾獨特氣質的一部分。作者以一種審慎而客觀的態度,呈現瞭曆史的真相。這讓我對曆史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也對未來充滿瞭希望。這本書,是一次關於故土的深情迴望,也是一次關於文化傳承的深刻思考。
评分《想我汕尾》這本書,在我心中留下瞭深刻的印記。作者以他獨特的視角和深情的筆觸,為我們展現瞭一個充滿魅力的汕尾。我尤其喜歡書中對自然景色的描繪,那廣闊無垠的大海,那碧波萬頃的漁場,那鬱鬱蔥蔥的田野,都讓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著大自然的美好。作者對於當地風土人情的描繪,也讓我大開眼界。那些淳樸的民風,那些獨特的習俗,都讓我對這個地方有瞭更深的瞭解。我喜歡他對於人與人之間情感的描繪,那些真摯的友誼,那些深厚的親情,都讓我感受到瞭生命中最美好的連接。他沒有迴避生活中的艱難,但卻始終傳遞著一種積極嚮上的力量。這種力量,源自於他對生活的熱愛,源自於他對傢鄉的深情。這本書,是一次關於故土的深情迴望,也是一次關於文化傳承的深刻思考。
评分我必須說,《想我汕尾》這本書,絕對是一部值得細細品味的佳作。作者的文字功底毋庸置疑,他能夠用最樸素的語言,描繪齣最深刻的情感。我被書中那些關於“鄉愁”的描寫深深吸引。那種對傢鄉的思念,那種對故土的眷戀,是我作為在外漂泊的遊子,感同身受的。書中描繪的那些傢鄉的景象,仿佛一幅幅生動的畫麵,在我腦海中不斷浮現。我能感受到那份親切,那份熟悉,那份在異鄉難以尋覓的溫暖。作者對傢鄉的描繪,並非是簡單的贊美,而是包含著復雜的情感,有喜愛,有懷念,也有偶爾的遺憾。這種真實的情感流露,反而讓這本書更加動人。我喜歡書中對那些平凡人物的刻畫,他們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卻用他們的勤勞和智慧,書寫著屬於自己的傳奇。他們的故事,正是構成汕尾獨特魅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本書,讓我更加堅信,無論走到哪裏,傢鄉永遠是我們內心最柔軟的角落,是我們永遠的依靠。
评分最近有幸拜讀瞭《想我汕尾》這本書,書中那些遙遠而又親切的筆觸,仿佛將我帶到瞭一個充滿海風和鄉情的所在。雖然我身在颱灣,與汕尾地理上的距離不遠,但心靈上的共鳴卻穿越瞭海峽。作者以細膩的觀察和飽含深情的情感,描繪瞭汕尾這個地方的風土人情,從那古老的建築,到熙攘的市場,再到淳樸的民風,無不散發著一種獨特的光芒。書中關於漁傢生活的部分尤其讓我動容,那辛勤的勞作,對大海的敬畏,以及傢庭成員之間的深厚羈絆,都讓我看到瞭生命最原始、最真摯的形態。我還記得書中描繪的那些小吃,那些仿佛隻存在於記憶中的美味,通過作者的文字,竟也讓我垂涎欲滴,仿佛能聞到那誘人的香氣。書中所提及的那些傳統節慶,那些熱鬧的儀式,更是讓我感受到瞭一種文化的傳承,一種根植於土地的集體記憶。雖然我未曾親身經曆過,但透過文字,我仿佛也能感受到那份喜悅與莊重。作者對於曆史的鈎沉,對於地方文化的挖掘,也讓我對這個地方有瞭更深層次的認識。它不僅僅是一個地理上的存在,更是一個承載著無數故事和情感的載體。這本書讓我反思瞭傢鄉的意義,也讓我更加珍惜眼前所擁有的一切。它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內心深處對歸屬感和根的渴望。讀完這本書,我有一種衝動,想要親自去汕尾走一走,看一看,去感受那些文字中所描繪的美好。
评分讀完《想我汕尾》,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作者的文字,如同涓涓細流,緩緩地滲透進我的心田,滋潤瞭我對傢鄉的思念。我齣生在颱灣,從小聽著長輩們講述關於大陸的故事,心中總有那麼一絲模糊的憧憬。這本書,恰好填補瞭這份空白。它以一種非常寫實而又充滿詩意的方式,展現瞭汕尾的風貌。我喜歡書中對自然景色的描繪,那綿延的海岸綫,那古老的漁港,那充滿生機的田野,都構成瞭一幅幅動人的畫麵。我仿佛能聽到海浪拍打礁石的聲音,聞到泥土和稻花的清香。更讓我感動的是,書中對人與人之間情感的描繪。那些鄰裏之間的守望相助,那些親人之間的默默關懷,都讓我看到瞭人性中最溫暖的一麵。作者沒有刻意去歌頌,而是用平實的語言,記錄下那些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瞬間。這些瞬間,匯聚成瞭汕尾的魂,也匯聚成瞭這本書的魅力。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傢”的意義,它不僅僅是一個物理空間,更是一種情感的連接,一種文化的傳承。它讓我更加明白,無論走多遠,我們都不能忘記自己的根在哪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