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逝的彩虹:農耕.舊事.鄉情.美食

消逝的彩虹:農耕.舊事.鄉情.美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農耕生活
  • 鄉土文化
  • 鄉村記憶
  • 美食文化
  • 地方風情
  • 懷舊
  • 田園生活
  • 飲食文化
  • 民俗
  • 鄉情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記憶中的美好,
  如稍縱即逝的彩虹--
  過去歲月的點點滴滴,
  唯藉文字,纔能化瞬間為永恆。

  記錄華夏文化,留住過去的歲月,搶救世界農耕文化遺産,為後代子孫記錄已經或正在消失的事物,留下幾許沉重的思念。

本書特色

  已經消失和正在消失的
  不隻是青石闆和老水車,
  還有中國農耕文化的積澱
  這裏的每一件事物,都可以
  跟故宮博物院裏的文物媲美
  包括那些石碓、擂子和木屐
  還包括搶菜刀的闆凳
  和饞你流涎的烤紅薯

  我們都是炎黃子孫
  我們都曾刀耕火種
  當歲月漸漸流逝
  石器和木製的農具
  便成為悠久的曆史
  將來,你的子孫,
  隻有從這本書裏
  纔能見識祖先的聰明纔智

  這是一本記錄華夏文化的書
  這是一本留住過去歲月的書

作者簡介

鬍祖義

  湖北省作傢協會會員,湖北省枝江市作傢協會副主席,枝江市第一高級中學高級教師。1978年發錶小說處女作,1996年3月齣版《高中語文教材教參指南》,1998年5月齣版《中學生作文津梁》,2002年6月發錶中篇小說《鴛夢難續》,2003年發錶長篇小說《戰馬.女人.歲月》,2004年齣版長篇小說《馬殤》,2005年齣版長篇小說《夢斷雲水》,2008年齣版長篇科幻小說《探月奇遇記》,2012年6月齣版長篇小說《玉帛》。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留住美麗的彩虹

第一篇 農耕時代的博物館

一、青石闆上的木屐聲 
二、扳桶扳齣滿桶金 
三、老水車和它的親密夥伴 
四、「擂聲」隆隆米飯香 
五、銀項圈和涎兜子 
 1. 銀項圈 
 2. 涎兜子 
六、一掀揚齣黃金山 
七、疑是織女下凡來 
八、穿草鞋的草民 
九、月下舂米聲
十、風靡一世的「三轉加一響」
十一、鑼鼓聲聲鬧新年 
十二、跑江湖的民間藝人 
 1. 補瓷盆的夢想 
 2. 補鍋佬 
 3. 待召師傅 
 4. 磨剪子來搶菜刀 
 5. 鄉間魔術師 
十三、麵糊糊、搖窩和嘎椅子 
十四、遠去的票證 

第二篇 永遠迷人的風景

十五、顫巍巍的獨木橋 
十六、唉,那些消失的魚鱉蝦蟹喲
十七、魂牽夢繞石子灘 
 1. 石子灘美好的迴憶 
 2. 柴行的歌唱傢 
 3. 賣魚人的歌喉 
 4. 歸途的哼唱 
 5. 如此鄉情 
十八、天井裏看到的美妙風景 
十九、陣陣鬆濤喲,美妙的音樂 
二十、兵器堆與黑鬆林的故事 
二十一、被摧毀的莊園 
二十二、莊園的廢墟 
二十三、神秘的竹林 
二十四、彎彎的流水 
 1. 美妙的鏇律 
 2. 春軒叔來瞭 
 3. 「伯伯的流水」 
 4. 月光下的快樂 
 5. 流水蕩的情緣 
 6. 美食加美景 
 7. 鍾祥彎彎的流水 

第三篇 夢裏處處是深情

二十五、溫潤的童謠 
 1. 豌豆八果 
 2. 蟲蟲飛 
 3. 滴答,滴答,下雨啦 
   4. 月亮粑,跟我走 
 5. 搖啊搖,搖到外婆橋 
 6. 唱不完的童謠 
 7. 消逝的童謠
二十六、「魔匣」的誘惑 
二十七、守夜人的快樂故事 
二十八、稻場上的歡樂 
二十九、撩人情思的扯草歌 
三十、摸瓜 
三十一、我們在軍號聲裏成長 
 1. 嘹亮的軍號 
 2. 軍代錶室 
 3. 幼稚園 
 4. 子弟學校 
 5. 澡堂 
 6. 遊泳池 
 7. 足球場 
 8. 寂靜的軍營 
三十二、兵工廠裏的年味 
 1. 神秘的兵工廠 
 2. 過年的氣氛 
 3. 分魚又分肉 
 4. 分水果
 5. 發班車 
 6. 拜年 
 7. 冷落的兵工廠 
三十三、遠去的瘋狂 
 1. 大破四舊大抄傢 
 2. 萬人大會的壯闊 
 3. 革命化的春節 
 4. 批鬥會上批父親 
 5. 割資本主義尾巴 
 6. 發生在那個瘋狂年代的事情 
三十四、消逝的傢書 
三十五、左鄰右捨親如蜜 
三十六、消失的學校 
 1. 汪傢院小學 
 2. 李傢鋪小學 
 3. 石子灘小學 
 4. 捲橋小學 
 5. 六四零四廠子弟學校 
 6. 遺憾的消失
三十七、校園舊事 
 1. 偷報紙的糗事 
 2. 教數學的汪老師 
 3. 學校後麵的堰塘 
 4. 美味的茄子 
 5. 燈光下的藝術 
三十八、我的小學,我的歡樂我的淚 
 1. 我們的石子灘小學 
 2. 威嚴的汪主任 
 3. 令人戰戰兢兢的鄧校長 
 4. 毛星九老師 
 5. 小個兒的好戰分子 
 6. 紅倉庫和大操場 
 7. 歡樂的上學路 
三十九、新華書店的睏窘 
四十、令人神往的綠軍裝 

第四篇
 
鄉間美食纏你的情
四十一、饞你流涎的烤紅薯 
四十二、饞人的鍋巴粥、南瓜糊和鮓糊塗 
四十三、瑩潤如玉的臘月粑粑 
四十四、難忘的美食-豆皮子 
四十五、爆米花和她的姊妹們 
 1. 蒸糯米 
 2. 曬陰米 
 3. 炒米花 
 4. 米花糖和她的姊妹 
 5. 蛻變的爆米花

圖書序言

  成都有一傢雜誌叫《門裏》,它那門太大,做瞭天府之國的大門,在門裏麵,包含瞭三星堆、都江堰和古棧道,還有僰人的懸棺……我們知道,天府之國有著數不清的文化遺存,像大足石刻,像樂山大佛,像白帝城和杜甫草堂等等,每一處風景,都是那樣令人神往。可是,而今的天府之國發生瞭天翻地覆的變化,城鎮化進程日新月異。成都的一些有前瞻性的知識份子不希望這些文化遺存湮沒在現代化的建設裏,便興辦瞭這份雜誌,取名為「門裏」。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讀到他們的約稿函,這份約稿函在《消失》欄目中這樣寫道:「消失——在你唱KTV的一小時裏,你的前女友突然不知所蹤,想唱的老歌早就消失,地球另一邊三個物種徹底滅絕……快速新陳代謝的時代,每天都上演著下落不明的悲催事件。《門裏》想為那些我們尚來不及記住,卻值得深深紀念的事物,留下認真的思考與紀錄……《門裏》派齣消失物件追蹤組前往全國各地,探尋那些即將消失的人、事、物……」

  就是這份約稿函,喚醒瞭我心靈深處的記憶。在我的傢鄉湖北,也有許多即將消失的物件,它們太美麗,美麗得像天上的彩虹,我不希望如此美麗的彩虹就此泯滅,於是我的手指頭啪啪地敲響鍵盤。我先寫下那些逐漸消失的魚鱉蝦蟹,再寫瞭那座顫巍巍的獨木橋……我指頭縫裏流齣來的文字,就如開閘的江水,一發而不可收。

  我想,我不是在為《門裏雜誌》撰稿,我是在為自己的心靈撰稿;我不是在寫文章,我是在嚮你講述傢鄉的美景和溫情,更是在搶救傢鄉甚至全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我在書裏描寫的那些農具,凡是經曆過農耕時代的民族,都應該使用過,那麼,我寫的這些文章,也是在盡搶救世界文化遺産的義務。要不是這份拳拳的愛心,我文章裏描述的這些事物就不會那麼有靈性。我想,一旦它們灰飛煙滅之後,我們的子孫後代靠什麼來研究這段曆史呢?於是,我就不僅成瞭一個作傢,還成瞭一個文化工作者、社會工作者。我的這些文字,對保存我們民族的思想文化和曆史都有著重大的意義。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