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依執修之佛果:自性大圓滿現證本來麵目教導

不依執修之佛果:自性大圓滿現證本來麵目教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Venerable Gyatrul Rinpoche
圖書標籤:
  • 大圓滿
  • 自性
  • 佛果
  • 修行
  • 顯宗
  • 密宗
  • 禪修
  • 覺悟
  • 本性
  • 智慧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此法本有如「法界的捨利子」,異常珍貴。--敦珠法王

  本書所講述的教法是由十九世紀伏藏大師敦珠林巴原著,原文完整的標題名稱是《不依執修之佛果--自性大圓滿現證本來麵目教導》,在藏地多稱為《囊將(淨化顯相)》,內容屬於大圓滿教法中「立斷」的教法。此教法的論體,採用作者在夢中或定中與祖師、菩薩、成就佛果者對話的方式,詮釋次第和成就稱謂。

  原論加上敦珠林巴的立即轉世、業已圓寂的寜瑪派法王敦珠仁波切在生前編輯整理原文和攝義科判,再加上由尊貴的嘉初仁波切在1991至1992年在美國新墨西哥州桑塔費以藏文講解,由桑傑康卓女士英譯的文稿,集閤起來翻譯成中文所組成。

  這部由偉大的伏藏師敦珠林巴書寫的伏藏啓示,是今世和未來世一個舉足輕重的佛法教導。該教法原屬於秘密大圓滿口訣部秘密心髓法教,一嚮不輕易傳授。但如今隻要對於擁有這個傳承有堅強的信念,和願意靜慮觀照傳承祖師和現存傳法者與最終實相的關係,這個教法將嚮他們展示其奧秘。

作者簡介

嘉初仁波切(Venerable Gyatrul Rinpoche)

  1925年齣生於中國西藏地區邊界嘉絨一帶。七歲時被認定為目前四川境內「白玉傳承」重要支院多芒寺的轉世靈童(Tulku,漢地稱轉世活佛,意識自主轉世住持或教師)。坐床認定後,從他的根本上師那措活佛接受傳統方式培訓,並閉關多年。1959年中共入主西藏,佛教濛難後,嘉初仁波切流亡到印度,繼續研習佛法,直到1970年初。當時應達賴喇嘛和敦珠法王之請,嘉初仁波切移居到西方教授佛法,於1972年抵達加拿大。敦珠法王並委任仁波切為太平洋區伊喜寜波法教中心傳法代錶上師。近四十年來,嘉初仁波切在世界各地教化學生,曾在美國夏威夷、加州、新墨西哥、奧瑞崗和颱灣等地傳法,學生們為他的幽默、慈悲和無畏的誠實所感動。仁波切現年已八十八歲,常住奧瑞崗塔西雀嶺閉關中心和舊金山灣區,仍不時教誨學生修習佛法。

譯者簡介

楊弦

  颱大農化係學士,海洋化學碩士;美國企管碩士,東方醫學博士;擁有加州執照針灸中醫師及營養專傢執照。

  1970年代初期緻力於創作現代民歌,曾齣版《中國現代民歌集》(1975)和《西齣陽關》(1977)兩張專輯唱片(2008年由滾石唱片收集齣版《因雨成歌》3CD專輯)。1982年起在美國定居,從事中醫醫藥和營養保健品的生産和經營事業,現為美國寶生公司(Bio Essence Corp.)總裁,業餘時間從事藏傳佛法書籍英翻中工作。曾與丁乃筠閤譯由嘉初仁波切講解的《密宗大解脫法:前行法與六中有完成次第教法》和《解脫大道:大手印與大圓滿雙融實修教導》兩書。

丁乃筠

  美國波士頓東北大學英文係學士,加州柏剋萊大學梵文研究所肄業。1989-2003年間,在奧利崗州佛法中心塔西雀嶺附近小屋閉長期閉關,閉關常課之餘,從事藏傳佛典翻譯工作。曾與楊弦閤譯由嘉初仁波切講解的《密宗大解脫法:前行法與六中有完成次第教法》和《解脫大道:大手印與大圓滿雙融實修教導》兩書。2003年6月因身體不適齣關迴加州傢中養病,年底迴颱靜養,2004年農曆除夕,因乳腺癌擴散至肺部,在親屬賴聲川、丁乃竺傢中,現吉祥徵兆往生。

《不依執修之佛果:自性大圓滿現證本來麵目教導》 一捲關於心性本源與究竟解脫的殊勝引導 本書《不依執修之佛果:自性大圓滿現證本來麵目教導》,是一部深邃而直接地指嚮眾生自性圓滿本質的教法閤集。它並非探討世俗意義上的修習方法、漸次法門或概念理論,而是直截瞭當地揭示心性本初的清淨與圓滿,旨在引導讀者超越一切思辨、執著與修行痕跡,當下證悟本自具足的佛果。 全書的核心精髓在於“不依執修”——不依賴任何人為的修飾、造作、對境的依止,乃至對“佛果”本身的執著。它教導的“自性大圓滿”,並非指嚮一個遙遠的、需要努力攀登的彼岸,而是指涉我們當下這顆瞭知萬物、覺察一切的心靈本性,它本自清淨,無生無滅,圓滿具足一切佛陀的功德。 本書的結構與內容布局,旨在破除修行路上的所有二元對立與思維陷阱,引導修行者直接領會“空性”與“明性”無彆的究竟義理。 第一章:破除對“修”的執著——本來清淨的安住 本章深入剖析瞭“修行”這一概念在究竟解脫中的悖論性。我們習慣於認為必須通過某種“修持”纔能達到“佛果”的狀態。然而,大圓滿的教導指齣,這種“修”本身即是障礙。如果心性本自圓滿,那麼“修”便是多餘的;如果心性尚未圓滿,那麼所有的修持都隻是對“不圓滿”的強化。 此章重點闡述瞭如何安住於“無造作”的境界。它教導讀者,放下一切刻意的對境觀想、咒語持誦、禪定入微的努力,轉而觀察那“瞭知”正在進行的一切經驗的本源——那份未經汙染的、自然而然的覺知體。 不立觀想: 不需觀想佛陀、壇城或光芒,因為心性本身即是光明。 不求法藥: 任何被定義為“法”的教理,一旦被當作可執取的對象,便成瞭束縛。真正的法,是無法被言說、被把握的。 無修之修: 真正的修持,是瞭知“不需修持”的實相,並在每一個當下任其自然流轉,瞭知其自性即是佛果。 第二章:自性大圓滿的真實內涵——明空無彆 此部分是本書的核心理論建構,但它並非理論的堆砌,而是對“自性”的直接指示。大圓滿的精髓在於“明空無彆”——光明與空性並非兩迴事,它們是同一心性的兩麵。 “空性”並非虛無,而是指心性沒有任何實體、界限或固定的自性,如虛空般容納萬有而不被沾染。而“光明(明性)”則指心性瞭知一切、覺察一切的本有能力,是那份清晰、不昧的覺知。 書中以生動的譬喻,闡釋瞭“明”如何與“空”融為一體:就像陽光照耀虛空,陽光(明)離不開虛空(空),虛空也因有光(明)的顯現而得以被瞭知。將此原理迴歸到我們的心性,即是直指“覺知即是空性,空性即是覺知”的本麵。 第三章:現證本來麵目——從“知”到“是”的跨越 “本來麵目”是本書要達成的終極目標,它指的不是一個被發現的秘密或一個被證得的果位,而是“此時此刻”你所是的那份瞭知者的本質。 本章著重於如何將對教法的“理解”(知)轉化為“體證”(是)。這需要一場徹底的轉嚮,從嚮外追尋轉嚮嚮內迴溯。 迴歸無念: 引導讀者辨識齣那份在念頭生起之前、念頭消散之後、以及念頭正在流動之中的“不散的覺知中心”。 消除二元對立: 當“能證”與“所證”、“見者”與“被見者”、“迷”與“悟”的界限徹底消融時,本來麵目便自然顯現。不是你“證得瞭”麵目,而是你“就是”那個麵目本身。 不留痕跡: 證得麵目後,如同鏡子映照萬物,鏡子本身不帶圖像的痕跡。不留“我證悟瞭”的功德心,不留“我開悟瞭”的身份標識,這是“不依執修”的最高體現。 第四章:果位的顯現——不離世間而解脫 佛果並非一個高高在上的終點,而是心性本源的自然流露。一旦自性被現證,所有的世間活動——行走、言語、呼吸、思考——都成為瞭佛陀的示現。 本章討論瞭“成熟果報”的意義。它強調,真正的解脫不是逃離世界,而是以全然的、無染的覺知去經驗世界。 利他的自然性: 當個體的心性完全安住在本來麵目中,利他行為不再是齣於義務或修行的需要,而是如同水自然流嚮下坡般,自然而然地發生。 言語的界限: 最終,所有關於佛果的言說都將歸於沉默。此章以強烈的收束力,引導讀者將注意力從書頁轉嚮內在的體驗,因為真正的“現證”無法被文字完全承載。 總結 《不依執修之佛果:自性大圓滿現證本來麵目教導》是一本旨在終結所有探求的書。它不提供修行的地圖,因為它告訴你,你已經到達目的地。它不提供安慰的哲學,因為它展示瞭超越安慰與痛苦的實相。此書獻給那些渴望穿透所有法相藩籬,直達心性原點的求道者。它的價值不在於其字句的優美,而在於其指引的直接與徹底。閱讀此書,應如手持鏡子,看到的不是文字,而是映照在文字之上的、那份清淨無染的——你自己的本來麵目。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英譯者桑傑康卓序
中譯者楊弦序
大伏藏師敦珠林巴(第一世敦珠法王)簡介
敦珠法王二世吉哲耶些多傑降生傳記

1.錶明從事此教法的原由

2.解釋主文的法義

3.顯示一切現象(法)是如何從空性中生起為緣起的展現
鄔金海生金剛顯化教導

4.破除對事物為真實常存的執認
敦都多傑-持明伏魔金剛顯化教導

5.藉著觀察夢顯相與生死的流轉,而生起對萬法空相的確信
龍欽巴尊者顯化教導

6.對損益的缺失提齣質疑
薩拉哈大師顯化教導

7.瓦解希望與憂慮的虛僞岩洞
吉祥金剛手顯化教導

8.將本始基化入自生唯一原本智
殊勝金剛具力多傑卓絡顯化教導

9.解脫與迷惑顯現的方式
金剛持顯化教導

10.輪迴涅槃包含在無間斷、離於極端偏見的普遍真理中
持明吽伽羅尊者顯化教導

11.超脫至原本不費力、自然明光的殊勝自發現前德能
文殊師利語獅子顯化教導

12.教導生起次第的世俗方便法門的重要性
鄔金海生金剛顯化教導

13.此乘之殊勝名義,是如何圓滿完善
法界主母誒卡紮提顯化教導

14.實際修持
持明王吉祥獅子顯化教導

15.解說其他純淨行為舉止
見宿般若名稱尊者顯化教導

後記

圖書序言

英譯者桑傑康卓序

  由於嘉初仁波切的年紀和身體健康緣故,仁波切無法親筆為此書寫序,而囑咐我代筆,為這個殊勝的法本中文譯著寫一些介紹。因為它的齣版,未來將會造福難以數計的眾生。仁波切一直認為這個通過淨觀,偉大的伏藏師敦珠林巴書寫的伏藏啓示,是今世和未來世一個舉足輕重的佛法教導。雖然該教法原屬於祕密大圓滿口訣部祕密心髓法教,一嚮不輕易傳授。但如今隻要對於擁有這個傳承堅強的信念,和願意靜慮觀照傳承祖師和現存傳法者與最終實相的關係,這個教法將嚮他們展示其奧祕。
  
  相,以認知實相的基礎去認清顯相本質。這種教法,是讓我們和大師本人一起探索,然後通過我們自己的分析,來決定現象的原本自性為何,以及如何實際地去理解嚮我們顯示的現象本質。敦珠林巴大師為自己尋找答案時不遺餘力,為瞭實現此目的,他以迴想他的主要智慧導師觀境中尋求答案。這是一個通過範例的典型教學方式,因此也構成像他這樣的轉世上師生命中發生的一種解脫過程(藏文稱之為Namthar)。

  鑑於一個如敦珠林巴偉大的化身上師,他選擇轉世為調伏人類的肉體化身,他也要去麵對不純淨現象和世間的不確定性。因此,他嚮我們展示他必須質疑的現象界,並試圖發現在這個領域的純淨本質。這是證悟的大師顯示他的大慈悲心行,以滿足那些被調伏眾生的需求。這也是啓發我們如何以他們為榜樣的用心。

  當我於1976年第一次遇見嘉初仁波切時,仁波切已經提到有關敦珠林巴的《囊將─淨化顯相》啓示的重要性。後來在1983年,在我進行第一個嚴格閉關時,我幸運得到嘉初仁波切給予這個法本的口傳和教導。上師並和我對照法本,對它開始作一些初步的英文翻譯工作。

  在將近十年後的1991年,嘉初仁波切在新墨西哥州傳授此教法,同時也傳授瞭《敦珠新巖藏法》(Tersar)。以後嘉初仁波切在其他場閤也傳瞭這個重要的口傳和教學。嘉初仁波切和其他認識親近的傳法上師都認為這是一個能夠依賴和接受,去瞭解和認識「立斷轉入純淨」(kadag trekcho)最重要的法本之一。

  嘉初仁波切很高興看到丁乃筠和楊弦的翻譯努力,終於完成並有緣能夠以中文齣版,使這個伏藏大師的珍貴教法得以和識得中文的金剛乘兄弟姐妹們分享。仁波切特彆對丁乃筠的獻身佛法尋求即生解脫的精神感到非常安慰。因為她真正為佛法獻身,甚至犧牲瞭自己的生命,在修持佛法以及單獨閉關正課之餘,多年來從事重要佛法的中文翻譯工作。

  在這個末法時代,很少有修行人為達到證悟,能夠從這個世界的糾葛中齣離。更難得的是,在這些少數人中,她來自一個有聲望的傢庭背景,受過高等教育,有機會能在世俗生活中成功事業,但是她選擇放棄這一切,到美國奧立崗州山上發願終生閉關,直到證悟。這對女性更是罕見,她有著美麗和纔華,仍然徹底清除對所有世俗的關注,39歲起在隔離的環境中閉關瞭十四年,這是瞭不起的。即使乃筠後來發現她的健康有瞭危機,但是她堅持不齣關去醫院接受傳統方式的檢查治療。在她的生命最後半年,由於身體不適,下山後在親友傢靜養時,她仍選擇不打斷她的禪修環境,保持在半閉關的狀態修行,這錶明瞭她保持著對佛法修行深刻和獨特的承諾。

  基於以上所有的原因,嘉初仁波切衷心地推薦這本書,它是由勇猛摧魔金剛敦珠林巴取齣伏藏精華的啓示,希望能對於所有認真的無上瑜伽大圓滿傳承修學者,在修學旅程中,能夠幸運和成功地實證無所不在的顯像本性,包括這個世界和超越此世間的現象。願這些努力未來會帶來無數眾生的解脫證悟。

桑傑康卓(Sangye Khandro) 2012年7月28日(藏曆六月十日蓮師吉祥日)

中譯者楊弦序

  本書所講述的教法是由十九世紀伏藏大師敦珠林巴(摧魔洲尊者)原著,原文完整的標題名字是《不依執修之佛果──自性大圓滿現證本來麵目教導》,英文譯名為《From The Natural Great Perfection, The Pointing-out Instructions For Encountering One’s True Face, Called Buddhahood Without Meditation》,但是在藏地多稱為《囊將(淨化顯相)──NAN JIANG》,內容屬於大圓滿教法中「立斷」(切斷似乎實存的)(藏文:確且)的教法。此教法的論體,採用作者在夢中或定中與祖師、菩薩、成就佛果者對話方式,詮釋次第和成就稱謂,原來藏文的章節顯示分段論述方式,在一些英文譯本中不再採用。書中為瞭方便索查,用以上和祖師、菩薩、成就佛果者的對話方式為章節,所以此中文譯本也用此種方式編排。有英文的譯本,將藏文主題譯為Buddhahood Without Meditation。「Meditation」一般多譯為禪修,但是為瞭避免和佛典常用的禪修,禪定法義混淆,同時藏文也是大圓滿專門的名稱,所以改為用「執修」一詞;意為不依靠觀念造作的修法,而直證原本佛性之教授。

  原論加上經過敦珠林巴的立即轉世、業已圓寂的寜瑪派法王敦珠仁波切(1904-1987)在生前編輯整理原文和攝義科判,再加上由尊貴的嘉初仁波切在1991-1992年在美國新墨西哥州桑塔費(Santa Fe)以藏文講解,桑傑康卓女士英譯的文稿,集閤起來翻譯成中文所組成。所以文中會以三種不同字體形式來區分,採用直接將敦珠法王的攝義科判嵌入在原文之中,如此讀者在閱讀時更容易瞭解文意,方便識彆閱讀。本書原文的前半部分是由我翻譯,原文另一半和所有嘉初仁波切的講解均是由丁乃筠生前在奧立崗州愛墟蘭市(Ashland)塔西雀嶺佛法閉關中心(Tashi Choling Temple)附近小屋閉關時翻譯完成。所有電腦打字完成的初稿也是由丁乃筠完成,然後我們再校對和修正翻譯。我們的翻譯,也完全使用以口語化的白話文來譯齣,方便一般大眾瞭解。另外如果讀者有興趣參考由藏文翻成傳統中文的齣版書籍和英文書籍,也在結尾列齣供作參考。

  由於嘉初仁波切在講解後,學生的記錄中並沒有完全指明何處是原文、何處是講解,所以乃筠花費瞭很多時間對照原文和其他英譯法本,再將原文和講解以不同字體分列,使文意更為清楚。2002年完成初譯的稿件後,乃筠曾錶示希望慢慢再校勘一段時間,再印行供學法者參閱。但世事無常,乃筠在2004年1月農曆除夕,遺憾地因乳腺癌蔓延肺部,最後無痛苦地平靜吉祥往生〔往生前在住所幫忙修法的堪布和她的三妹乃簪聽到在虛空有迎請號角樂聲響起,我打電話嚮嘉初仁波切告知時,嘉初仁波切說他夢見乃筠現本尊成就顯像,對我說她終於悟到瞭〕。

  為瞭完成乃筠的未竟心願,我繼續抽空勘校,希望使有心修習無上密法諸同修,得以閱此珍貴原文和講解。就像敦珠仁波切所言,此「囊將」法本有如「法界的捨利子」,是異常珍貴的。

  根據嘉初仁波切曾教導,以及曾為另一原文英譯法本撰寫序言,已經圓寂的恰都仁波切所述,此法本和講解原本僅供修完四加行(即修完皈依、發菩提心頂禮,誦唸金剛薩埵百字明、供曼達、上師相應法,以上每一種各十萬遍)的學生,以及有得到本傳承的大圓滿法灌頂、此法本口授傳承(瓏LONG--用藏文將法本口誦一遍文字傳授)和解說的修行者閱讀,如此纔能得到最大的助益。如果一時不能滿足以上條件,仍可以先行閱讀,但是日後仍宜得到傳承上師的口傳,如能夠得到講解傳授更好,纔能得到更大的助益加持和深入瞭解。如果隻是結緣請購,可以虔誠供置於傢中佛堂上,祈願今生或未來世能夠有機會得到大圓滿傳承上師灌頂傳授和解釋。能滿足以上條件,則可以確定能破除障礙得到加持,在今世和來世獲得大助益。

  本書完稿後,也要感謝敦珠法王著作《藏傳佛教的寜瑪學派》的中文譯者葛光明先生幫忙校對指正。我還要感謝橡樹林齣版社總編輯張嘉芳女士,有興趣並承諾齣版這本較為深奧的大圓滿著作翻譯。翻譯未圓滿的地方,希望諸先進學者不吝指正,以便再版時審查修正。

  最後願以此翻譯之功德,祈願無邊眾生早證最上佛果,祈願嘉初仁波切(2013年為八十八歲)身體健康,長久住世,度化利益眾生;並祈願本書的主要譯者丁乃筠同修,於法界中早證最上佛果,盡早得圓滿轉世身,度化十方三界,利益無量有情。也祝願有緣能和此書結緣的中文讀者同修,能夠瞭悟證得無上大圓滿教法而得即生成就或臨終時立生淨土。也祈願蓮師諸佛菩薩加持,使大圓滿教法能常駐弘揚於此末法時代,使眾生迅速成就無上佛果。

楊弦 2013年5月 謹記於美國加州

圖書試讀

1.錶明從事此教法的原由

我們今天開始傳的教法,嚴格來說,是隻能傳給已經閉關多年的修行者。因為在閉關裏,他們得到教導後,能夠直接實修所得的法。在西藏,此教法是在這種狀況下纔傳授的。我不知道你們是否均已完成瞭金剛乘五十萬遍的前行法修習,完成瞭上師修持、本尊修持和空行母修持,然後依據大圓滿傳承來修習大圓滿層次的「止」與「觀」。之後,是在這種狀況下,此「立斷」(意為堅定地切斷)法纔會被傳授。那就是此類傳承通常被傳授的方式,但是如果我們要等到那個恰當時機,我們的生命恐怕就已經結束瞭。因為在目前這個世界上,能有一位修行者正好在閉關,而且能夠持續下去,這種狀況再也很難遇到。所以我假定在座諸位均是在修行的人,並已經在修習前行法,而且是以極大信心和帶著對佛法的喜愛來聽此法。實際上,假如不是因為你過去世的因緣業力,你今天也不會在此;這是帶你來此之因。

由於這個因素,我將給予此教法,並要求你們所有人慎重地當一迴事,此教法是非比尋常的甚深教法。並請常唸金剛薩埵百字明咒,並應盡量對此教法保持純淨信心和純淨見地。最重要是不能對你將聽到的甚深教法生起不正確之見地和麯解,這將會對你此生和來世非常有害。因為假若我們在過去已待在三惡道多生,我們確定是不想再因為不純淨的見地關係而再轉入三惡道。所以我們要瞭解這個階次的教法是高深的,有時並不容易瞭解。即使我們不瞭解,我們仍應對它有淨見,不要生起錯誤的認知或麯解。

另外要提到,若能得到從頭到尾整個傳授的全部教法是很有益的。因為這樣就錶示你有整個適當教法的傳授,在未來許多年你可以得益,你可以從容修習並依你的時間錶完成此修行。但假若你隻得瞭一半或一部分,那就很難圓滿修行。你要瞭解得到全部傳授很重要,因此你知道自己在修什麼,很清楚地理解它。我建議你們盡量做到並慎重其事,得到全部教法,不要隻得到一部分。

這套法是由著名的敦珠林巴所寫,他是已圓寂的敦珠法王之前世。他是極有名聲的瑜伽士,也是西藏偉大的大圓滿成就者之一。我們先看標題。在標題之後,作者一般先以皈依頂禮給他想要禮敬的對象。在此之後,作者敘述他的誓言,他或她在撰寫法本註解的承諾。然後接下來是註解,教授於是開始。

在西藏,標題或名字透露齣很多意義;標題雖是名稱,但它已指齣所有的教法內容。所以假如我們看這個標題,它是從自然大圓滿而來。它稱作《不依執修之佛果──自性大圓滿現證本來麵目教導》。當我們看標題,它指齣什麼是主題。它是有關大圓滿教法,是不需要特定與具體禪定的教法。它是直指本性,即心性的要訣。這一切從標題上就可探知。在大圓滿無上瑜伽教法中,有三支傳承:「心部」(Sem-dhe)、「界部」(Long-dhe)與「口訣部」(Man-ngag-dhe)。這個教法屬於第三種的「祕密口訣部」,那錶示是佛法裏最高、最好的。

然後,敦珠林巴在著作第一句即作皈依。

(敦珠法王科判攝義以下方畫綫來辨識):『南摩,禮敬上師! 此書《不依執修之佛果》是為體證原本清淨而修大圓滿「立斷」的開示,此次第講解分成三個主題:錶明從事此教法的原由;解釋主文的法義;談論後義。 第一:錶明從事此教法的原由,有三部分:I.名字解說;II.敬奉;III.造論講解。

I.名字解說。
《不依執修之佛果——自性大圓滿現證本來麵目教導》(編註:楷體字為教法原文)

II.敬奉。
我以堅定不移的信心,禮敬皈依遍佈原始怙主,原本智幻化展現的殊勝越量城宮。

城堡即是廣大顯現壇城宮殿和一切上師等;壇城所有的細節都是從本尊生起,在此處他嚮一切顯象之源皈依,這即是本初佛,或原始保護者,祂是所有一切壇城的主人或主要根源。如此嚮這些奇妙化現頂禮。為何在一開始就行皈依?主要是為瞭在完成這部著作期間不會有障礙生起、為瞭要使作者心意受加持,並且使整個工作能圓滿完成。

我們所皈依的對象本身是不需要被崇敬的,這完全是為瞭我們自己的好處。但是敦珠林巴並不是仍需要得到加持的一般人,他是已能完全掌控自身輪迴涅槃,一個全然證悟的行者。但為瞭顯示謙卑和尊敬,皈依通常在著作一開始時齣現。

至於他的承諾,他開始解釋在此末法時代眾生的情況,即我們現在生存的末法時代。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這本《不依執修之佛果:自性大圓滿現證本來麵目教導》的時候,我原本以為會是一本充斥著艱澀佛學名詞的書,但齣乎意料的是,作者以一種非常貼近生活化的方式,一點點地引導讀者進入“不依執”的境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在探討“執著”時,沒有直接給齣高高在上的論斷,而是通過許多生動的日常場景,讓我們看到自己是如何一步步陷入“執著”的泥沼。比如,對於“成功”的定義,我們往往被社會價值所綁架,一旦達不到預期的目標,就開始自我否定。作者通過“現證本來麵目”的視角,教會我們如何去觀照這些起心動念,看清楚它們背後的真正需求,從而不被錶麵的得失所左右。書中有個章節詳細闡述瞭“放下”的重要性,但它並不是要我們放棄一切,而是讓我們學會區分什麼是真正屬於自己的,什麼又是外界強加的觀念。這種“不執著”的智慧,讓我對很多曾經讓我糾結的事情有瞭新的看法,感覺內心更加平和。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就非常有吸引力,但真正讓我沉浸其中的,是作者那份溫和而堅定的引導。我一直覺得佛法很高深,自己很難觸及,但這本書就像一座橋梁,把我與佛法智慧連接起來。作者並沒有用很多晦澀的術語,而是用一種非常樸實、真誠的語言,講述“不依執”的修學之道。我尤其喜歡書中對“執著”的分析,它不是直接批判,而是引導我們去看到執著背後的恐懼和不安,然後一步步地去化解。作者在闡述“自性大圓滿”的時候,沒有給人一種遙不可及的感覺,而是告訴我們,這種圓滿就在我們當下,隻要我們願意去“現證本來麵目”。我在這本書裏學到瞭很多關於如何觀照自己念頭的技巧,很多時候,我都會因為一個不愉快的念頭而煩惱不已,但現在,我學會瞭用一種更超然的態度去對待它們,不再被它們牽著鼻子走。這本書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理論上的理解,更是一種實踐上的指引,讓我感覺自己離內心的平靜又近瞭一步。

评分

這本書,我拿到手的時候,就覺得名字特彆有力量,那種“不依執”的感覺,好像一下子就把我從日常的煩惱裏抽離齣來。拿到書之後,我翻開第一頁,就看到瞭很多我以前沒聽過的名詞,比如“自性大圓滿”、“現證本來麵目”,一開始我有點打退堂鼓,覺得是不是太深奧瞭,我一個普通人看不懂。但是,作者的文字很有引導性,他沒有直接給你一堆理論,而是從很多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小事入手,比如我們為什麼會執著於某件事,為什麼會産生痛苦,然後一點點地引申到佛法的道理。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講到“依執”的時候,舉瞭很多例子,我發現自己生活中真的有很多這樣的“依執”,比如對親人的期待,對工作的成就感,甚至是對某個特定觀點的堅持。這些“依執”平時我們可能覺得是理所當然的,但經過作者的剖析,纔發現它們纔是讓我們不快樂的根源。書裏還講到怎麼去“不依執”,不是讓你變得冷漠無情,而是讓你學會放下不必要的負擔,看到事物本來的樣子。這一點對我來說特彆重要,因為我總是想抓住很多東西,結果把自己弄得很纍。看完這本書,我感覺心裏好像打開瞭一扇窗,看到瞭一種更輕鬆、更自由的生活方式。

评分

這本書對我來說,更像是一次心靈的洗禮。我一直以來都習慣於用一種“對抗”的方式去麵對生活中的挑戰,總覺得不拼盡全力就無法獲得想要的結果。然而,這種拼盡全力往往伴隨著巨大的壓力和內心的焦躁。《不依執修之佛果》這本書,提供瞭一種完全不同的視角。作者並沒有否定我們追求美好事物的願望,而是強調瞭一種“順其自然”的態度。在書中,我第一次深入理解瞭“自性大圓滿”的含義,它不是一種刻意追求的境界,而是我們本身就擁有的狀態,隻是被我們無始劫來的習氣所濛蔽。作者引導我們如何通過“現證本來麵目”的方法,去覺察和轉化這些習氣,從而顯露齣我們本來就具足的智慧和慈悲。我特彆喜歡作者在書中對於“放下”的闡釋,它不是一種消極的逃避,而是一種積極的選擇,選擇不被不必要的情緒所睏擾,選擇以一種更輕盈的狀態去生活。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的內心不再那麼緊綳,對待生活中的起伏也多瞭一份從容。

评分

這本書的齣現,簡直就像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以來都對佛法很感興趣,但總是覺得那些經典的講解過於枯燥,很難真正地理解和實踐。直到我遇到這本書,我纔找到瞭一個真正能讓我産生共鳴的視角。作者的語言非常親切,就像是你在聽一位非常有智慧的長輩在跟你聊天,娓娓道來。他用瞭很多貼近生活的比喻,把一些非常高深的佛法概念解釋得淺顯易懂。特彆是關於“自性大圓滿”的論述,我之前一直覺得這個詞聽起來就遙不可及,好像是聖人纔能夠達到的境界。但在這本書裏,我理解到“自性大圓滿”其實就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隻是被我們日常的雜念和執著所遮蔽瞭。作者教導我們如何通過“現證本來麵目”來一點點地撥開迷霧,看到那個最真實、最純淨的自己。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無常”的講解,它不是一種消極的悲觀,而是一種對生命真相的深刻洞察,讓我們能夠更珍惜當下,更坦然地麵對失去。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好像卸下瞭很多包袱,對生活多瞭一份覺知,少瞭一份焦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