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公法導論(3版)

國際公法導論(3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國際法
  • 公法
  • 導論
  • 法律
  • 國際關係
  • 法學
  • 教科書
  • 第三版
  • 學術
  • 外文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特色

  國際法是國傢間相互活動之行為規範,冷戰結束後,國際法在國際事務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書是作者在大學講授國際法課程所用資料,提供當代國際法詳細資訊,是學習國際法理論與實務的簡易入門書籍。本書並提供進一步詳細研究參考文獻,對於有誌於國際法學或涉外相關科係學生,亦深具研讀及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薑皇池

  颱灣人

  學曆:英國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London)國際法博士

  現職:颱灣大學法律學係專任教授;中央警察大學水上警察學係兼任教授

  研究領域:國際公法、國際海洋法、國際人權法、國際組織法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本書使用英文略語錶
國際法基本拉丁法律辭匯
凡例
錶索引
國際公法導讀:資料篇

第壹章 緒論 1
壹、國際法是法律嗎? 1
一、引言 1
二、國傢是否遵守法律:實證上檢視 2
三、國際爭端之發生與國際法之違反 2
四、國際法存在之證據與國傢確信國際法存在 4
五、有關國際法作為法律規範之重要性與影響 4
貳、製裁的問題 6
一、自助手段 6
二、國際組織進行製裁 8
三、法律權利與特權之喪失 9
四、司法執行 10
參、國傢為何遵守國際法 12
一、欠缺立法機製 13
二、國際法大部分立基於習慣 14
三、國傢數目有限且由領土所組成 15
肆、國際政治之影響 16
伍、國際法稱謂之由來 18
一、英文international law之由來 18
二、漢語「國際法」名詞由來 19
陸、國際法與中國 20
一、早期發展 20
二、有清一代之變局 22
柒、國際法與颱灣 29
一、一八九五年至一九四五年 29
二、一九四六年至一九五○年 35
三、一九五一年至一九七一年 39
四、一九七二年至一九九一年 45
五、一九九二年至一九九九年 50
六、二○○○年後政黨更迭與颱灣國際法地位演變 51
七、小結 52
進一步研究參考資料 53
書籍 53
論文 55

第貳章 國際法之曆史與發展 57
壹、曆史與政治因素 57
一、引言 57
二、曆史分期與其爭議 58
貳、古代與中世紀 59
一、古代 59
二、希臘 59
三、羅馬 60
四、中古時期 61
參、一六四八年~一八一五年:近代國際法之建立 63
一、三十年戰爭與西伐利亞會議 63
二、西伐利亞會議後國際法學之發展 64
三、主權理論之建立 68
四、小結 69
肆、一八一五年至一九一八年間國際法發展 70
一、引言 70
二、此段時期重要國際法發展 70
伍、一次大戰後之發展 76
一、引言 76
二、國際聯盟之成立與影響 77
三、對武力使用限製之努力 79
陸、二次世界大戰後之發展與冷戰時代 80
一、二次世界大戰與國際法發展之關聯 80
二、聯閤國集體安全製度與禁止武力使用之開展 81
三、非殖民化運動對國際法發展之影響 83
四、個人與其他各類實體國際地位之提昇 85
五、國際組織之急速發展與高度分工 86
六、其他重要發展 87
柒、後冷戰時代 87
一、引言與背景 87
二、後冷戰時代國際法特徵 88
捌、結論與展望 89
進一步研究參考資料 91
書籍 91
論文 92

第參章 國際法法源 95
壹、引論 95
貳、《國際法院規約》第三十八條規範下之傳統法源 96
一、條約 97
二、習慣國際法 101
三、為文明國傢所普遍承認的一般法律原則 117
四、司法判決 (judicial decisions) 119
五、各國權威「公法學者著作」(teachings of publicists) 123
六、「絕對法」(jus cogen)之問題 127
七、衡平法 129
參、傳統法源之位階理論與其爭議 131
一、有關國際法法源位階之理論 131
二、小結 133
肆、其他可能法源之探討:國際組織決議效力 134
一、引言 134
二、聯閤國大會 135
伍、國際法有關「軟法」(soft law) 概念與法源 136
一、引言 136
二、軟法文件之特徵 137
三、軟法之類型 138
四、小結 139
進一步研究參考資料 141
書籍 141
論文 142

第肆章 條約 145
壹、引論 145
一、條約之性質與功能 145
二、條約法與其編纂 146
貳、條約之形式、名稱與分類 150
一、引言 150
二、條約之「形式」 151
三、條約的名稱 154
四、條約的結構和文字 165
參、條約之締結 168
一、締約能力與締約談判 168
二、條約約文之議定與認證 177
三、錶示同意承受條約拘束之方式 180
四、所有國傢條款與維也納模式 207
五、錶達拘束同意文書所應載內容 208
肆、條約之保留 209
一、條約保留之意義 209
二、「聲明」(declarations) 219
伍、條約之保存 224
一、雙邊條約之保存 224
二、多邊條約之保存 224
三、聯閤國秘書處在多邊條約保存所扮演角色與職務 226
陸、條約之登記與公布 227
一、引言 227
二、登記程序 228
三、登記之效力 232
四、登記條約或國際協定之公布 233
五、條約之存檔與記錄 235
柒、條約之效力 236
一、概說 236
二、條約對特定國傢生效之時間 237
三、條約與第三國之關係 237
四、條約生效前之權利與義務 241
捌、條約之生效與適用 244
一、條約的適用 244
二、條約遵守之監督機製 255
玖、條約之解釋 256
一、引言 256
二、條約解釋機關 257
三、條約解釋規則 259
拾、條約之更改(修訂、修正與修改) 276
一、條約的修訂 276
二、條約內容變更的類彆與程序 277
三、修正後條約與補充條約 280
四、對業已生效條約之修正 281
五、對尚未生效條約之修改 283
六、修正案之生效日期 284
拾壹、條約之停止(中止)與終止 285
一、引言 285
二、單方解約或退齣條約 286
三、其他停止條約之法定事由 289
拾貳、無效條約 297
一、引言 297
二、相對無效之原因 298
三、絕對無效之原因 303
四、條約無效之後果 306
五、程序要求 306
拾參、爆發戰爭與條約 307
拾肆、條約與國傢繼承 308
拾伍、條約爭端之解決 309
一、引言 309
二、《條約法公約》有關爭端解決之規定 310
進一步研究參考資料 312
書籍 312
論文 315

第伍章 國際法與內國法之關係 319
壹、概說 319
貳、學說爭議 319
一、引論 319
二、「二元論」(dualism) 320
三、「一元論」(monism) 322
四、摺衷說 325
五、小結 327
參、國際法如何處理內國法 328
一、內國法在國際間法院之地位與位階 328
二、內國法在國際間法院之價值 331
三、國際間法院判決於內國法院之效力 332
肆、內國法如何處理國際法 333
一、引言 333
二、國際法如何取得內國法效力 333
伍、各國立法例比較 335
一、聯閤王國之學說理論 335
二、聯閤王國具體實踐上之演變與差異 336
三、美國 344
四、德國 355
五、法國 359
六、日本 360
七、荷蘭 360
八、義大利 362
九、小結 362
陸、結論 362
進一步研究參考資料 364
書籍 364
論文 365

第陸章 國際法之主體 367
壹、引論 367
一、引言 367
二、國際法人格 368
貳、國傢 369
一、有關國傢屬性之構成要件 369
二、取得事實上國傢屬性與國際法閤法性關連 387
三、聯閤國會員資格與國傢屬性關連 389
四、事實上國傢屬性之滅失 390
五、小結 394
參、國傢之分類 395
一、「身閤國」(States in personal union) 395
二、「政閤國」(States in real union) 395
三、「邦聯國傢」與「聯邦國傢」 396
四、「保護國」(Protectorates) 與
「被保護國」(Protected States) 398
五、獨立國與非獨立國 (independent and dependant States) 399
六、「國傢結閤體」(Association of States) 400
七、「永久中立國」(Permanent Neutral States) 403
肆、非國傢政治實體 408
一、委任統治地 408
二、「託管領土」 409
三、「非自治領土」(non-self-governing territories) 413
四、爭取獨立之民族 417
五、「共管地」(condominium) 421
六、事實上領土當局 (de facto territorial regime) 422
七、「國際領土」(international territories)  423
八、聯係國 423
九、小結 424
伍、「特殊個案」(sui generis) 425
一、梵諦岡城國 425
二、「馬爾他騎士團」 427
三、颱灣 428
四、「賽普勒斯土耳其邦聯國」(The Turkish Federated State of Cyprus) 430
陸、國際組織 431
一、引言 431
二、國際組織人格之確認與內容 432
三、「非政府間國際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NGOs) 433
柒、個人 434
捌、其他可能國際法主體 436
一、「國際紅十字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f Red Cross) 436
二、叛亂團體 437
三、跨國公司 437
進一步研究參考資料 438
書籍 438
論文 440

第柒章 承認 443
壹、引言 443
貳、有關國傢承認之理論 444
一、引言 444
二、國際法有關國傢承認之理論 445
三、承認與建立外交關係之關聯和差異 455
四、承認與國傢屬性之關係 455
五、聯閤國(國際組織)參與和國傢承認 457
六、承認新國傢之起始點 458
七、「崩潰國傢」問題 459
參、政府承認問題 460
一、引言 460
二、有關政府承認之理論 461
三、流亡政府 465
四、交戰與叛亂團體相關承認 467
肆、承認的種類與形式 470
一、「明示承認」與「默示承認」 470
二、「法律承認」與「事實承認」 471
三、過早承認 473
四、附條件承認 475
五、小結 475
伍、承認之撤銷 476
一、引言 476
二、政府承認之撤銷 476
三、國傢承認之撤銷 477
四、撤銷政府承認與外交關係 478
陸、承認之法律效力 479
一、引言 479
二、承認在國際法上效力 480
三、聯閤王國內國法上的承認 480
四、美國內國法的承認效力 489
柒、新興有關承認之要件 490
進一步研究參考資料 492
書籍 492
論文 494

第捌章 國傢之領域與領土之取得與喪失 497
壹、引言 497
一、基本理念 497
二、部分概念之釐清 497
三、領土主權 500
貳、傳統國際法領土取得模式 501
一、引言 501
二、領土取得之可能模式 502
三、新國傢與領土主權 516
四、領土之喪失 518
五、租賃與國際地役 520
六、疆界條約與疆界裁判 522
七、「占有保持原則」(the doctrine of uti possidetis) 525
參、領土取得之相關考量因素 532
一、「默認」(acquiescence)、「承認」(recognition)、「禁止反言」(estoppels) 532
二、時際法 535
三、「關鍵期日」(critical date or dates) 537
四、其他國際社會成員之態度 539
五、法律與政治主張之交錯 540
肆、兩極地區 541
一、「北極」 541
二、「南極」 543
伍、結論 549
進一步研究參考資料 551
書籍 551
論文 552

第玖章 國傢繼承:領土主權變更之法律後果 555
壹、引論 555
貳、可能發生繼承之情形 557
一、海外屬地或殖民之獨立 557
二、「分離」(Secession) 557
三、「解體」(Dissolution) 557
四、「閤併」(Merger) 558
五、「吸收」(Absorption) 與「消滅」(Extinction) 558
六、「主權之迴復」(Recovery of Sovereignty) 558
七、部分領土之移轉 559
參、條約之繼承 559
一、條約法 559
二、習慣國際法 560
三、前殖民地與屬地之條約繼承 563
肆、國傢財産、檔案與債務之繼承 567
一、財産 568
二、檔案 569
三、債務 570
伍、國際組織會員之繼承 571
陸、國籍 573
進一步研究參考資料 575
書籍 575
論文 575

第拾章 國傢管轄權 577
壹、引言 577
貳、國際法下管轄權之類彆 578
一、管轄權之意義 578
二、國際法與內國管轄權之關連 579
三、管轄權之分類與異同 580
四、國內管轄原則 586
五、民事管轄權 589
參、刑事管轄權之基礎 589
一、「領土管轄原則」(the territorial principle) 590
二、「國籍管轄原則」 595
三、「保護管轄原則」(the principle of protective jurisdiction) 598
四、「普遍管轄原則」(the principle of universal jurisdiction) 599
五、因特定條約賦予管轄權 608
肆、管轄權衝突之處理 610
伍、引渡 612
一、引言 612
二、引渡製度之沿革與演變 613
三、有關引渡之基本原則 615
進一步研究參考資料 639
書籍 639
論文 640

第拾壹章 管轄權豁免 643
壹、引論 643
貳、國傢或主權豁免 644
一、「主權(國傢)豁免」(Sovereign (State) Immunity) 644
二、有關主權(國傢)豁免之理論 646
三、主權豁免與國傢承認 661
四、主權豁免與人權違反 662
五、「國傢行為主義」(Act of State Doctrine) 664
六、國傢行為主義與主權豁免之異同 665
參、外交與領事代錶之豁免 666
一、外交豁免 666
二、領事豁免 691
三、特種使節 694
肆、國際組織與其職員 697
一、引言 697
二、各國參與國際組織代錶 699
三、執行聯閤國專案但非聯閤國建製內人員 700
伍、國傢元首與政府首腦之豁免 701
一、國傢元首 701
二、政府首腦 (Heads of Governments) 707
三、外交部長 709
四、事實上的國傢領導人 710
陸、豁免權之捨棄 (waiver of immunity) 711
一、引言 711
二、豁免明示放棄與豁免默示放棄 712
進一步研究參考資料 714
書籍 714
論文 716

第拾貳章 武力使用與國際人道法 719
壹、引論 719
貳、一九四五年前的武力使用法律 720
一、傳統正義戰爭概念 720
二、對「戰爭」之限製與廢止 721
參、《憲章》對武力使用相關規定及實踐 725
一、引言 726
二、「武力使用」之歧異:支援另一國境內叛軍? 727
三、威脅使用武力 730
肆、閤法之武力使用 730
一、引言 730
二、第五十一條的自衛權 731
三、集體自衛權 739
四、拯救國民 742
五、閤法政府之邀請 744
六、人道乾預 747
七、使用武力支持民主政權 751
伍、聯閤國與集體安全製度 752
一、安理會授權的武力使用:以兩次伊拉剋戰爭為例 753
二、維和行動 754
三、區域性組織與武力使用 756
陸、國際人道法(武裝衝突法) 757
一、曆史發展 758
二、海牙法體係與日內瓦法體係 759
三、國際人道法的適用範圍 761
四、國際人道法實體規定簡述 762
五、軍備限製與核武 764
進一步研究參考資料 767
書籍 767
論文 769

圖書序言

三版序

  著手撰寫國際法通論教科書,初衷在因應教學需要,於即因此,縱使在尚未全部完成前,本書初版即行付梓,自此而後,個人即期待能夠完成部分尚未處理之章節,並於教學過程中,秉持「邊教、邊學、邊增修」信念,持續將新增資料加入,盼對國際法通論做一完整陳述。然不論如何修改,總覺得仍可更好,以緻遲遲無法完成工作。部分章節雖擬定初稿,仍無法收筆,蓋每見一篇新論文或新版國際法書籍,即奢望能將之納入,除期避免掛一漏萬外,亦有略盡廣博之私心,然眼高手低,不知何日始可竟其工。

  本書三版除將新近齣版重要圖書與論文納入修訂內容外,針對條約法、國際法與國內法兩章進行較大篇幅增補;另外新增國傢繼承與武裝衝突法兩章,當然有關爭端和平解決、國際環境法、國傢責任與國際人權幾個核心章節,仍須等待第四版再行加入。

  至於修訂工作,感謝颱灣大學法律研究所賴文瑋、呂彥增與魏正傑等同學之協助,若無他們幫忙收集資料、草擬部分內容,本書章節之增修恐遙遙無期,至少需更多更多時間始能完成,當然無庸諱言,本書個人雖總負其責,其中意見,若有絲毫足採者,無疑是眾人努力,至於任何舛誤,皆為個人學植不足所緻,尚期海內方傢見諒與指教。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當我翻開《國際公法導論》(3版) 的封麵,一種熟悉又親切的感覺湧上心頭。作為一名對國際關係抱有濃厚興趣的研究生,我深知國際公法在理解全球治理和國際秩序中的核心地位。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一個全麵而深入的視角。尤其關注的是,它在內容上是否能夠涵蓋國際法的基本原則、重要淵源(如條約、習慣國際法、一般法律原則等)以及主要調整領域(如國傢主權、國際責任、海洋法、外交法、國際人權法、國際經濟法等)。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深入分析國際法的概念和理論,比如關於國傢主權的核心辯論,以及國際法與國內法之間的關係。從學術研究的角度來看,我非常看重其理論的嚴謹性和邏輯性,以及能否提供足夠的學術支撐和參考文獻,以便我能進一步追蹤和研究。此外,對於第三版,我期望它能夠體現國際法領域的最新發展和研究動態,例如在網絡安全、人工智能、氣候變化等新興領域,國際法是如何進行調整和規製的。如果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前沿的研究視角和批判性思考,那將極大地有助於我的學術研究和理論構建,幫助我更好地把握當前國際法學的最新脈搏,並為我未來的研究方嚮提供重要的參考和啓發。

评分

這本書我前段時間在學校圖書館看到的,封麵設計滿穩重的,那種經典學術書的風格,讓我覺得內容應該會比較紮實。雖然我是念文史的,對國際公法不是特彆專精,但身邊不少朋友在念法律或政治係,常聽到他們討論國際事務,覺得瞭解一點背景知識很有幫助。這本書的標題《國際公法導論》(3版) 讓我覺得它應該是個不錯的起點,導論性質的書籍通常會比較係統地介紹一個學科的基礎概念和發展脈絡,這對我這種想要入門的人來說非常關鍵。我特彆關注的是它有沒有解釋清楚國際法的基本原則,比如主權平等、不乾涉內政這些,還有那些重要的國際組織,像是聯閤國、WTO,它們在國際法體係裏扮演什麼角色,運作機製是怎麼樣的,這本書會不會有比較清晰的闡述。另外,我一直覺得國際法很有意思的地方在於它如何在國傢主權和全球秩序之間取得平衡,我很好奇這本書會不會探討一些實際的案例,比如國際爭端解決機製,或者在人權、環境保護等領域,國際法是如何發揮作用的,這些都是我比較好奇但又不太清楚的地方。這本書畢竟是第三版,理論上內容應該有所更新,如果能包含一些近期的國際法發展動態,那就更好瞭,比如一些新的國際條約或者一些影響深遠的國際判例,能讓我對這個領域有更與時俱進的認識。

评分

拿到《國際公法導論》(3版) 這本書,我立刻被它的厚重感所吸引。我目前正在準備一些和國際組織相關的考試,而國際公法是繞不開的基礎課程。我一直覺得,瞭解國際法的基本框架,對於理解國際組織的功能、國際條約的效力以及國傢在國際舞颱上的行為模式至關重要。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清晰地解釋國際法的基本概念,例如什麼是國際法主體,它們之間是如何産生權利和義務的,以及國際法是如何形成的,比如通過哪些途徑可以創設新的國際法規範。我還特彆想知道,這本書會不會詳細介紹一些重要的國際條約,以及這些條約是如何被解釋和適用的。另外,對於國際爭端解決機製,比如國際法院(ICJ)或者國際仲裁,它的作用和程序是怎樣的,這本書會不會有所介紹。因為是第三版,我期待它能夠涵蓋一些最新的國際法發展,比如在人權保護、環境保護、以及反恐等領域,國際法的最新進展和挑戰。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一個係統、全麵的知識體係,幫助我紮實地掌握國際公法的核心內容,為我接下來的學習和考試打下堅實的基礎,並且能讓我對國際法的實際運作有更深刻的認識。

评分

讀到這本書名的時候,我腦海裏立刻浮現齣大學時期那些熬夜苦讀的畫麵。作為一名在法律係摸爬滾打瞭幾年的學生,我對《國際公法導論》(3版) 這樣的字眼並不陌生。通常來說,導論類的書籍在體係性和框架構建上會做得比較好,能幫助初學者快速建立起對整個學科的認知。我比較在意的是,這本書在理論梳理上是否足夠清晰,有沒有把國際法的發展曆程、主要理論流派以及核心概念,比如國際法主體、國際法的淵源、國際法的效力範圍等,進行詳盡而又不失條理的講解。畢竟,一個紮實的基礎對於後續深入學習至關重要。另外,我很期待它能提供一些比較經典的案例分析,這些案例往往是理解抽象法條的最佳途徑。比如,在涉及國傢責任、條約解釋、海洋法、航空法等關鍵領域,有沒有一些具有代錶性的案例能夠幫助我們理解這些規則是如何在實踐中被運用和解讀的。對於第三版,我希望它能對近年來國際法的一些重要發展,例如國際刑事司法、網絡空間國際法、以及氣候變化等全球性議題下的國際法規製,有所涵蓋和更新。我一直覺得,國際法就像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秩序的“規則說明書”,能夠清楚地理解這份說明書,對我們理解當今世界格局的變化會非常有幫助。

评分

說實話,我當初在書店看到《國際公法導論》(3版) 的時候,第一反應是“又一本基礎教材”。我本身是對國際政治和外交關係比較感興趣,雖然不是法律科班齣身,但總覺得想更深入地瞭解國際事務,就繞不開國際公法這個領域。所以我當時就想,這本書會不會適閤我這種“半路齣傢”的讀者。我比較看重的是,這本書在介紹國際公法時,會不會過於學術化,充斥著大量的法條和理論術語,讓我讀起來望而卻步。我希望它能夠用相對通俗易懂的語言,把一些復雜的概念解釋清楚,並且能夠結閤一些現實世界中的國際事件來舉例說明。比如,在講到國傢管轄權的時候,會不會提到一些曆史上的邊界爭端或者領土糾紛,讓我們能更直觀地理解國際法是如何處理這些問題的。還有,對於國際法中的一些“灰色地帶”,比如國傢承認、政府閤法性等問題,這本書會不會提供一些視角或者討論。我特彆好奇的是,它會不會探討國際法在實際運行中遇到的挑戰和局限性,比如大國博弈對國際法規則的影響,或者國際法在國內法的適用問題等等。如果這本書能讓我對國際公法的整體框架和一些核心問題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並且能激發我進一步探索的興趣,那就太有價值瞭。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