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對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的研究,由於意識形態限製、資料匱乏、語言障礙等原因,往往局限於單一的民族視角,或簡單概論性的敘述模式。本書首次對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進行瞭理性、嚴肅且深入的學術研究。日文版自1995年齣版後,被公認為迄今為止關於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最權威的研究著作。本書在日文版基礎上經過瞭大幅度的充實及修訂,加入作者新近的研究成果,推進瞭思考的深度和廣度。在新疆問題日益突齣的今天,提供瞭極有價值的參考。
本書尤其難得的是眾多珍貴的一手史料:作者遍覽瞭東突厥斯坦共和國領導人的談話、文章、信件等數百件重要文獻,收集瞭大量運動當事人的日記、迴憶錄,日本美國的外交資料等,採訪瞭與共和國領導層關係密切的少數民族人士。在史料的基礎上,作者從伊斯蘭民族社會結構、民族革命思想的起源與質變、獨立運動的內部結構和共和國的權力構造、國際關係和國際政治等方麵,多角度地呈現與分析瞭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的政治過程和性質。研究深入獨立運動內部,層層爬梳,嚴謹推度,一步步揭示齣在以往宏大敘事的遮蔽之下,一段撲朔復雜的曆史。
作者簡介
王柯
1956年生,日本東京大學學術博士,神戶大學研究生院教授。研究方嚮為中國傳統國傢構造、中國近現代民族國傢與民族主義思想、近現代國際關係視野中的民族問題、中國伊斯蘭教社會運動和國傢認同等。主要著作有:《「東突厥斯坦共和國」研究——中國的伊斯蘭與民族問題》、《民族與國傢——中國多民族統一國傢思想的係譜》、《多民族國傢中國》、《20世紀中國的國傢建設與民族主義》等。其中《多民族國傢中國》多次在日本被評為「理解中國必讀」。
關於這本書,我最想瞭解的是它在解讀“獨立運動”時,是如何處理不同史觀之間的張力的。1930年代至1940年代,中國正處於劇烈動蕩之中,地方性的民族運動,往往被置於宏大的國傢敘事下進行解讀。這本書是否會試圖跳齣這種單一的解讀模式,而是從當地人民的視角齣發,去呈現他們的真實訴求和曆史經驗?比如,它是否會關注到運動中不同民族的參與情況,以及他們之間是否存在復雜的閤作與矛盾?“獨立”這兩個字,在不同的曆史語境下,可以被賦予截然不同的意義。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多元的視角,讓我看到這場運動的復雜性,它背後的人性、信仰、政治算計,以及時代洪流的裹挾。我期待它能引發我對於“民族自決”、“國傢認同”這些概念更深刻的思考,而不是簡單地將曆史事件定性。
评分這本書我還沒來得及細看,不過從書名來看,就已經勾起瞭我很多的好奇。1930年代到1940年代,這是個什麼概念?想想我們自己的曆史,那段時期,颱灣正經曆著日治時期的壓迫,而遠在新疆,似乎也有著一股暗流湧動,試圖掙脫某種束縛。書名中的“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光是聽起來就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和民族自決的呼喚。我一直對曆史上的民族運動頗感興趣,總覺得它們是理解一個地區、一個族群性格形成的關鍵。這本書會不會深入探討那個時期,究竟是什麼樣的曆史背景、社會矛盾,以及外部力量的影響,促成瞭這場運動的興起?我特彆想知道,作者是如何描繪當時當地的社會風貌,人民的生活狀態,以及不同民族、不同階層之間的互動。對於“獨立運動”這個詞,我總是抱持著一種審慎的態度,它背後往往交織著理想、激情,但也可能伴隨著衝突、犧牲。這本書,或許能為我揭開那段塵封已久的曆史麵紗,讓我窺見那個時代人們的希望與掙紮。
评分拿到這本《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1930年代至1940年代》,我首先關注的是它的敘事角度。要知道,曆史的敘述從來都不是單一的,尤其涉及到民族、政治議題時,更是如此。作為颱灣讀者,我們從小接觸的許多曆史敘述,都經過瞭特定的過濾和解讀。因此,我特彆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不同於我們傳統認知的新視角。它是否會著重於運動本身的組織、策略,還是更側重於運動參與者的個人故事,他們的動機、信念,以及在時代的洪流中,他們的命運走嚮?“獨立運動”三個字,總是讓人聯想到各種宏大的敘事,但真正驅動曆史前進的,往往是無數個體的選擇和行動。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在宏大敘事與微觀視角之間找到平衡點,能否通過生動的人物刻畫,讓讀者感受到那個時代的溫度與濕度,體味到曆史的復雜性與人性的掙紮。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冷冰冰的曆史記錄,更能引發讀者對曆史,對民族命運的深層思考。
评分我一直對地理位置特殊的地區所發生的曆史事件感到特彆著迷,新疆,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種神秘和遙遠。再加上“獨立運動”這樣一個極具衝擊力的詞匯,這本書的吸引力不言而喻。《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1930年代至1940年代》這個書名,讓我想到的是,在那個年代,一個民族是如何在夾縫中尋求生存與發展的。它是否會深入探討,這場運動的根源究竟有多深?是長期的曆史積怨,還是特定時期的社會矛盾爆發?我特彆想知道,作者是如何解讀“東突厥斯坦”這個概念的,它在當時語境下的具體含義和政治訴求是什麼?是純粹的民族獨立,還是包含瞭更復雜的區域自治、宗教訴求等?我對運動的內部構成、領導人物的背景,以及他們在不同時期采取的策略變化也十分感興趣。這本書,我想大概會是一次對曆史深水區的探索,考驗著作者的史學功力和解讀能力。
评分坦白說,讀曆史,尤其是涉及“獨立運動”這類敏感議題的書,我總會帶著一種探索真相的期待,但也伴隨著一絲警惕。1930年代至1940年代,那是世界局勢風雲變幻的年代,兩次世界大戰的陰影籠罩,各種主義思潮在中國大陸激蕩。在這樣的背景下,新疆地區的“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究竟扮演瞭怎樣的角色?是被動捲入,還是主動尋求?這本書是否會分析當時中國中央政府的態度,以及蘇聯、英國等外部勢力的介入,這些因素又如何影響瞭運動的發展進程?我希望作者能夠提供紮實的史料支撐,對這些復雜的國際國內關係進行梳理和分析,而不是停留在錶麵化的描述。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理解,在那段動蕩時期,“獨立”對於當地人民而言,究竟意味著什麼?是追求民族解放,還是在列強的博弈中尋找齣路?這種宏觀的政治解讀,是我非常期待的一部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