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第一章「政策評論與論述」收錄多篇針對圈地政策的短評,針對浮濫徵收的原因、製度性缺陷、專傢主義與民眾參與機製的缺乏,如敗傢子般的賣地以解決政府財政赤字與資本積纍問題進行分析評述。
第二章由北至南整理每一個案的報導與記錄,具體鋪陳農民抗爭的群象,對比務農生活的踏實與北上抗爭的悲歌,以及在抗爭成功後的公共農耕新實踐。本章特彆收錄「捍衛農鄉共識營」的會議記述,後來農民行動的主要論述主張「糧食自主」,就是在本會達成的共識。
第三章記錄自大埔事件以迄修法行動的報導與文件整理,由農民夜宿凱道、凱稻收割修法靜坐的過程,忠實呈現「草根運動」與「議會修法」兩條軸綫並進的進展與連動。
第四章收錄三篇從事學術工作的同時,也參與運動的反思論文。為參與式的土地政策、公民農業實踐與反圈地運動的論述意義,提供更根本的爬梳與認識;亦從政策麵、農耕麵與運動麵,提齣在當前發展睏境中的新想像。
最後希望坦承檢視行動的進展與麯摺,特以附錄提供土地正義行動的大事記,以及曆年記者會與農民行動的新聞稿。
序
導論
一、導論:政策評論與論述
1.1 徵收的本質-什麼是土地徵收?
1.2 徵收機製的問題
1.3 浮濫徵收與政商結構的關係
二、怪手前的傢園
2.1 徵收區錶格與簡介
2.2烽起於土地∕在土地上奮起
颱北港(新北市八裏區)
土城(新北市土城區)
竹北璞玉(新竹縣竹北市)
二重埔(新竹縣竹東市)
大埔(苗栗縣竹南鎮)
灣寶(苗栗縣後龍鎮)
相思寮(彰化縣二林鎮)
三、行動紀實報導
3.1 紀實報導
3.2 修法行動
四、行動研究
五、附錄
這次偶然翻開這本《土地正義的覺醒與實踐:抵抗圈地文集》,純粹是被它充滿力量的書名所吸引。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們似乎已經習慣瞭對土地資源的占有和開發,但內心深處總有一絲隱隱的不安,對於那些被遺忘的、被剝奪的土地,對於那些為瞭土地而抗爭的人們,我始終充滿好奇。這本書無疑打開瞭我對這個議題的全新視角。它不是那種枯燥的學術論著,也不是空洞的口號式宣講。我感受到的是一種沉甸甸的、來自土地本身的呼喚,一種在字裏行間湧動的、對公平與尊嚴的深刻渴望。那些被收錄的文章,一定記錄瞭無數個真實的故事,講述著普通人在麵對強大的資本和不公時,如何從麻木中覺醒,如何凝聚力量,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去守護那片養育他們的土地。我期待著書中能有那些觸動人心的個體經曆,那些充滿智慧和勇氣的抵抗策略,以及最終可能實現的、更具包容性的土地使用模式。我想象著,讀完這本書,我可能不再僅僅是一個土地的旁觀者,而是能更深刻地理解土地與我們每個人之間那份不可分割的聯係,以及在當下社會中,我們每個人肩負的、對土地正義的責任。
评分讀到《土地正義的覺醒與實踐:抵抗圈地文集》這個書名,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那些在曆史書上看到過的、被強製遷離傢園的人們,以及他們那充滿辛酸的抗爭。然而,我更關注的是,在當今這個看似“文明”的時代,土地問題是否依然嚴峻,並且是以何種更加隱蔽或復雜的方式呈現。這本書,我預感它不會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會帶領讀者走進真實的土地現場。我希望能通過這本書,瞭解那些因為土地而被剝奪瞭傢園、水源、甚至是文化根脈的群體,他們的故事是什麼樣的?他們是如何從被動承受者轉變為積極的抗爭者?我想看到具體的鬥爭過程,那些充滿智慧的談判、勇敢的示威、以及法律層麵的博弈。這本書的“實踐”二字,更是讓我充滿瞭好奇,它是否會提供一些成功的經驗,或者是一些可以藉鑒的模式,讓更多有類似遭遇的人們知道,他們並不孤單,並且有力量去改變現狀。我期待這本書能像一麵鏡子,照見土地不公的現實,同時也像一盞明燈,點燃改變的希望,激勵我們在各自的領域,為土地正義發聲,貢獻力量。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土地正義的覺醒與實踐:抵抗圈地文集》讓我産生瞭一種強烈的共鳴。在現代社會,我們常常談論經濟發展,談論城市現代化,但很少有人深入去思考,這些進步的背後,土地資源是如何分配的?是否存在著某種隱形的“圈地”正在發生?我個人非常關注那些在發展浪潮中被邊緣化,或者利益受到侵害的群體。這本書,我期待它能夠提供一個平颱,讓這些聲音得以被聽見。它應該不僅僅是記錄曆史上的事件,更重要的是,它要觸及當下,展現新時代的“圈地”形式,以及由此引發的社會矛盾。我尤其好奇書中的“抵抗”部分,究竟是如何進行的?是通過法律途徑?還是社區動員?抑或是更具藝術性和象徵性的方式?我希望能通過這些具體的案例,理解不同文化和社會背景下,人們如何從個體對土地的依戀,上升到對土地正義的追求,並且如何有效地組織起來,形成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我想,讀完這本書,我會對“土地正義”這個概念有更深刻、更立體的認識,並且能夠更清晰地辨彆和思考,在復雜的社會變動中,什麼是真正的公平。
评分我一直認為,土地是承載我們生活、文化以及生態係統的最基本要素,它的公平分配和可持續利用,是衡量一個社會是否健康發展的重要標準。《土地正義的覺醒與實踐:抵抗圈地文集》這個名字,直接點齣瞭我一直以來關注的核心問題——土地的占有與抗爭。在快速發展的經濟模式下,土地的集中化和商業化似乎是不可避免的趨勢,但這種趨勢往往是以犧牲一部分人的利益為代價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挖掘這些被犧牲的故事,那些普通人在麵對強大的力量時,如何從最初的被動接受,到逐漸意識到自身權益受到侵害,最終選擇站齣來,發齣自己的聲音。更重要的是,我期待書中能夠展現“實踐”的智慧,那些具體的、可操作的抵抗策略,它們是如何在不同情境下被運用,又取得瞭怎樣的成效。這本書,不僅僅是記錄,更是一種賦能,它能夠幫助讀者理解土地正義的復雜性,認識到抵抗的必要性,並且或許能夠從中獲得一些啓發,去思考我們自身與土地的關係,以及在當前社會中,我們可以如何為維護土地的正義貢獻自己的力量。
评分作為一名對社會議題頗為關注的讀者,我一直認為,土地問題是連接經濟發展、社會公平和生態環境的關鍵節點。尤其是在全球範圍內,圈地運動的陰影並未完全消散,反而以新的形式不斷齣現,給弱勢群體和邊緣社區帶來瞭深重的睏境。因此,當我看到《土地正義的覺醒與實踐:抵抗圈地文集》這本書時,我的內心是充滿期待的。我希望它能深入剖析當前土地掠奪的種種錶現,不僅僅是曆史上的大規模圈地,更是當下城市擴張、農業産業化背後可能存在的隱性剝奪。更重要的是,我期待書中能提供豐富的實踐案例,展示不同地區、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是如何組織起來,通過閤法或創造性的方式,去挑戰不公正的土地製度,去捍衛自己的生存權和發展權。我想知道,這些“抵抗”是如何發生的,它們麵臨著怎樣的挑戰,又取得瞭哪些令人振奮的成果。這本書,或許能成為一本行動的指南,啓發更多的參與者,讓土地正義的種子在更多的地方生根發芽,最終形成一片生機勃勃的抵抗之林,推動社會嚮更公平、更可持續的方嚮發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