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學:海洋法係、大陸法係與中華法係國傢行政之通觀

行政學:海洋法係、大陸法係與中華法係國傢行政之通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行政學
  • 海洋法
  • 大陸法係
  • 中華法係
  • 比較行政學
  • 法係
  • 行政製度
  • 海洋治理
  • 法學
  • 公共管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的架構係依照下列的主軸來衍伸:

  1.將世界上最主要的國傢行政原型──海洋法係的英國與美國、大陸法係的德國與法國、以及中華法係的我國,做瞭精要而深刻的闡述與分析。

  2.以古、今、中、外的經緯,來架構論述的場域。從曆史的大敘事、曆史結構、到曆史辯證,鏈結到今日的公共行政,開展至深層的行政價值、以及超越的行政革新、終而宏觀的全球治理。

  3.條分縷析「管理型行政∕公共利益的行政」和「傳統型行政∕法治型行政」的世紀對話。接著,對照中華法係的行政,從而瞭解我國行政的主體性。

作者簡介

硃愛群

學曆
  民國79年完成博士論文「法正義論-John Rawls、Ronald Dworkin與德國百年來法政哲學傢對正義之論辯」。未參加口試。

  民國77年獲德國賽德奬學金(與中山奬學金同時受訓)赴慕尼黑大學博士後研究,研讀法哲學。

  民國75年德國斯拜爾行政大學獲得行政博士(主科行政學、副科法學與社會學。

  民國72年德國斯拜爾行政大學獲得行政碩士(主修組織與電腦,副修人事與決策)。

  民國69年於德國斯拜爾行政大學攻讀行政學與行政法。
  民國68年赴德國海德堡大學進修,主修法律與政治。
  民國66年中央警官學校行政係畢業。

經曆
  警察大學教務長
  警察大學圖書館館長與世界警察博物館館長
  DTK電腦管理部主管
  銓敘部行政管理論委員
  人事行政局行政革新諮詢委員
  政府再造人力與服務再造委員
  保一總隊分隊長

現任
  警察大學行政係教授
  人事行政總處法規委員會委員

著作
  《官僚體係》、《行政管理》、《行政社會學》、《人事行政社會學初探》、《行政病態學》、《派齣所再造工程之研究》、《警察形象再造工程之研究》、《德國公務員培訓製度之研究》、《契約性公務人力之研究》、《法正義論》、《危機管理》、《政府風險管理與危機處理:實例係統分析》。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自 序i
導 論1

第1章公共行政的曆史與發展5
第一節 英國公共行政的曆史與發展6
第二節 美國公共行政的曆史與發展11
第三節 法國公共行政的曆史與發展15
第四節 德國公共行政的曆史與發展20
第五節 我國公共行政的曆史與發展23

第2章公共行政的本質與分析33
第一節 大陸法係國傢行政的特質34
第二節 海洋法係國傢行政的特質36
第三節 中華法係國傢行政的特質37
第四節 通 觀42
第五節 行政的本質43

第3章公共行政的定義與原型53
第一節 行政學的演進54
第二節 公共行政意義的界定69
第三節 公共行政的三個原型71

第4章 公共行政的功能與任務95
第一節 公共與非公共任務96
第二節 任務的發展與變遷102
第三節 當前公共任務的發展趨勢108

第5章 公共行政任務的新趨勢與任務評鑑113
第一節 國傢與市場間的第三部門國11 4
第二節 公私協力11 8
第三節 公共任務的認知122
第四節 任務評鑑126

第6章 行政組織139
第一節 行政組織的原理140
第二節 行政組織的內部建構15 5
第三節 中央政府的組織18 1
第四節 地方政府的組織190

第7章 人事行政205
第一節英美德法人事機關(構)體製206
第二節 我國人事機關體製21 0
第三節 英美德法文官考選製度21 6
第四節 我國公務人員的考選228
第五節 公務人員任用製度244
第六節 公務人員考績製度249

第8章 財務行政的規範與實踐271
第一節 前 言272
第二節 財務行政的規範273
第三節 財務行政的實踐280
第四節 結論與建議283

第9章 行政決策287
第一節 行政決策的概念與基礎28 8
第二節 行政決策的類型、功能與侷限性297
第三節 第三節法治主義下的決策形式與方法300
第四節 行政決策的情境與對應308
第五節 行政決策的執行349

第10 章 行政的價值、文化與倫理359
第一節 公共行政的價值思考360
第二節 行政文化與價值的運作36 1
第三節 公共行政的職業倫理368
第四節 行政倫理的彰顯375

第11 章 行政倫理的實踐383
第一節 倫理作為溝通媒介384
第二節 行政倫理的要求387
第三節 我國行政倫理實踐的檢視40 1

第12 章 行政革新425
第一節 概 念426
第二節 行政改革從結構到範圍43 1
第三節 政府再造443
第四節 政府再造步驟─德國案例455
第五節 政府再造運動的省思463

第13 章 全球治理的概念─論善治483
第一節 從全球化到全球治理482
第二節 聯閤國的治理觀489
第三節 世界銀行論善治496
第四節 OECD 的SIGMA 治理途徑503

第14 章 全球治理在發展中國傢的推行515
第一節 北非伊斯蘭國傢(Maghreb) 的法治行政與民主51 6
第二節 發展中國傢的地方治理與行政文化51 9
第三節 綜 論528
參考文獻543

圖書序言

自序

  民國62 年餘就讀中央警官學校行政係,校址在颱北小南門的廣州街,司法院及中樞機關皆在附近,學校也很容易延聘許多博學鴻儒之士前來教授,除瞭許多大法官外,還有幸受教於張金鑑、張劍寒、湯絢章等行政學耆學。民國68 年負笈德國海德堡大學,70 年續研修於史拜爾行政大學(二德閤併後更名為史拜爾德國行政大學), 研讀行政學、公法及社會學。75 年迴國任教。

  迴國以後纔發現國內行政學的環境,基本上是以美國行政學為主,而德國這一方麵就統歸之於行政法。事實上,德國行政學的錶現也是以行政法為訴求, 法國也是同樣的狀況。個人一方麵震懾於美國行政學的求新求變,另外一方麵又被德國行政法的傳統所束縛,故而睏思多年不得正解。

  行年望六,積纍三十九年的認識後,個人纔逐漸擴清各項疑惑,透過全麵而深入的閱讀和思索,瞭解世界上的國傢行政類型中,最重要的有三大原型,其中英、美海洋法係的是「管理型行政」、「公共利益的行政」,而德、法大陸法係的是「傳統型行政」、「法治型行政」。在海洋法係的國傢行政和大陸法係的國傢行政之間的碰撞、齟齬、尖銳對話,是行政學發展最重要的原動力,也是行政學思想史最重要的篇章,如果能夠將這一個道理瞭解的話, 1 行政學的理解纔算完整,學術研究纔得以融會貫通;反之,如果單單執持於美國行政學的思想來看世界,甚或定義其他思想,則隻能得一傢之言、一己之見,當然就不能理解為什麼歐盟和英國之間齟齬不斷的原因。中華法係的我國行政(請見塗懷瑩《法學序論》)傳統,是僅有的「行政」與「政治」、「治權」與「政權」分庭抗禮的重大曆史公案,內外朝、宰相製度就是政道與治道的曆史辯證(請參閱牟宗三), 再加上監察製度、考選製度等等,構成瞭我國行政的特質。三個行政原型的輝映下,公共行政的本質就更清晰的浮現齣來,行政學研究的圖像也更趨於真實及完整。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閱讀這本書,對我而言,最大的期待在於它能否打破我固有的思維定式,讓我不再將行政學僅僅視為一套僵化的理論體係,而是將其還原為一種動態的、充滿地域文化特色的實踐。海洋法係、大陸法係,這兩個我們耳熟能詳但又常常覺得遙遠的體係,加上我們自身熟悉又時常感到模糊的中華法係,這三者的“通觀”,無疑是一場思維上的冒險。我尤其好奇,作者是如何在看似龐大的行政學框架下,為我們梳理齣這三個法係在行政首長權限、行政機關的設立與變動、行政契約的效力以及行政問責機製等具體問題上的細微差彆與共性。例如,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不同法係下的行政機關擁有怎樣的預警、決策和執行權力?它們的法律依據和程序有何不同?又比如,在環境保護領域,如何平衡經濟發展與環境正義,不同法係下的行政監管策略會呈現齣怎樣的景象?而當這些問題與中華法係強調的“天人閤一”、“治大國如烹小鮮”的理念相遇時,又會産生怎樣獨特的化學反應?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宏觀的視角,讓我們在理解世界的同時,也能更深刻地反思我們所處的颱灣,我們的行政體係是如何在曆史、文化與全球化浪潮中,形成今天的麵貌,並展望其未來的發展軌跡。

评分

這本書的齣現,對我而言,簡直是一份遲來的禮物。我一直對行政學有著濃厚的興趣,但長期以來,我的學習更多地聚焦於我們熟悉的“大陸法係”在颱灣的實踐。然而,隨著全球化的深入,海洋法係的影子在我們的法律體係中也日益顯現,而中華法係那深厚的文化底蘊,更是我們理解本土行政運作不可或缺的一環。這本書將這三者並列,進行“通觀”,這本身就極具挑戰性和啓發性。我非常期待,作者將如何細緻地描繪這三個法係在國傢行政的具體實踐層麵上的異同。例如,在行政許可的審批流程上,是更側重於事前事後監督,還是更強調流程的便捷與透明?在行政機關的內部組織結構上,是否存在“分權與製衡”的不同側重?更重要的是,當談到“中華法係”時,我希望書中能夠深入探討,那些源遠流長的“禮”、“法”、“情”等觀念,如何在現代行政的運作中依然扮演著某種角色,是作為製度的基石,還是作為潛在的影響因素?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打破我對行政學“一言堂”的認知,認識到行政的多元性和復雜性,並且能夠更清晰地審視颱灣的行政體係,在藉鑒國際經驗的同時,如何更好地發揚我們自身的文化特色,構建一個更符閤社會需求、更具創新力的行政國傢。

评分

說實話,一開始被這本書的厚重感和書名中的“通觀”二字嚇瞭一跳,但仔細琢磨,這正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作為一名對法律抱有濃厚興趣的颱灣讀者,我總覺得在學習大陸法係的同時,海洋法係就像一個神秘的鄰居,而中華法係則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土地。這本書就像一座橋梁,將這三者連接起來,讓我們得以窺見它們在行政領域是如何交織、碰撞、融閤的。我特彆想知道,在一些棘手的行政爭議中,不同法係會給齣怎樣的解決方案?比如,對於公民的權利保障,海洋法係注重判例與個人權利的優先,大陸法係則強調法律的係統性和抽象性,而中華法係又會如何考量“和而不同”、“以德治國”的傳統價值?書中會不會探討一些具體的案例,用生動的方式展現這些理論差異在實踐中的體現?我希望作者能帶領我們穿越復雜的法條,去感受不同法係下行政權力運行的“溫度”與“質感”。我更期待的是,這種“通觀”並非簡單的羅列,而是能夠觸及到不同法係在行政理念、官僚體係、法治精神等深層次的文化基因,從而幫助我們這些身處現代社會,卻又深受傳統文化影響的颱灣讀者,更清晰地認識我們自身行政體係的特色與未來發展方嚮。

评分

我一直認為,行政學這門學科,光有理論是遠遠不夠的,它必須與真實的社會土壤緊密結閤,纔能煥發生命力。而這本書的書名,恰恰點齣瞭我一直以來對行政學研究的期盼——一種跨越文化、跨越地域的深度對話。《行政學:海洋法係、大陸法係與中華法係國傢行政之通觀》,這幾個字組閤在一起,就仿佛是一扇通往未知領域的大門,讓我迫不及待想一探究竟。尤其是在颱灣,我們經常在新聞報道或學術討論中接觸到不同國傢的行政案例,但總覺得有些隔靴搔癢,缺乏一個係統性的框架去理解它們背後的製度邏輯。這本書能否提供這樣的框架?它會如何剖析不同法係下,行政權力是如何被授予、限製、監督的?在司法審查的力度上,海洋法係與大陸法係會有怎樣的顯著差異?而當我們將目光轉嚮我們更為熟悉的中華法係時,作者又將如何闡釋其在現代行政國傢中的獨特印記?我特彆希望能看到書中能夠深入探討,在社會經濟發展、科技進步等外部因素的影響下,不同法係下的行政體係會如何演變,又會麵臨哪些共同的挑戰,例如如何應對信息爆炸時代的治理難題,如何提升政府的公信力與效率。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學術上的求知,更是對世界行政圖景的一次全麵掃描。

评分

這本書的齣現,簡直就像在平靜的法學海域投下瞭一顆震撼彈!身處颱灣,我們長期以來深受大陸法係的影響,對於英美海洋法係的瞭解也並非陌生,然而,將這兩大體係與我們本土的中華法係進行如此細緻的“通觀”,實屬前所未有。書名一齣,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無數個關於行政權如何在不同文化土壤上生根發芽、枝繁葉茂的畫麵。我特彆期待作者是如何解析這三大法係在行政組織、行政行為、行政救濟等核心環節的異同。例如,在行政程序的設計上,是更偏嚮大陸法係的“形式閤法性”抑或是海洋法係的“實質正義”?在行政官員的任命與考核上,又會受到怎樣的文化與製度的塑造?尤其引人好奇的是,當我們將目光投嚮中華法係時,那種深植於儒傢思想、注重倫理道德與人情世故的傳統,如何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現代國傢的行政實踐?這種跨文化的比較,不僅僅是理論上的學術探討,更是對我們理解自身法治建設,以及如何吸收外來經驗、建立更具韌性與活力的行政體係,提供瞭寶貴的視角。讀完這本書,我希望自己能對“行政”二字,在不同文明下的多重麵貌,有一個更深刻、更全麵的認識,不再局限於書本上的條文,而是能看到法條背後的人文關懷與社會脈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