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財産法律規範101

智慧財産法律規範10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知識産權
  • 專利
  • 商標
  • 著作權
  • 商業秘密
  • 法律
  • 規範
  • 智産
  • 知識産權法
  • 法律法規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科技、文化發展與法律規範互利、共生,乃國傢永續發展的韜略,而智慧財産權即為結閤科技、文化與法律之重要關鍵。智慧財産法院組織法及智慧財産案件審理法於民國97年7月1日起施行,産生關鍵性的推手作用,有關智慧財産新製之運作,時序邁入101年,如何在傳統法學與訴訟理論架構下,配閤社會文化與科技進展,實踐法律公平正義之真諦,在在考驗智慧財産法院的智慧與能力。

  本書自4年來本於運作智慧財産訴訟的經驗,包含對智慧財産新製訴訟麵嚮的規劃與期許、以及關於商標權、著作權、專利權等實體麵嚮的探討與省思,於擊節贊嘆之際,期以嶄新的活力與創意,麵對「智慧財産權」-這把米羅修米斯之火-所引發的諸多法律挑戰。

作者簡介

蔡惠如

  現職: 智慧財産法院法官

  學曆
  國立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科技法律組博士(2006)
  Master of Laws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John Marshall Law School(2004)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民商法組法學碩士(1995)
  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法律學係財經法組法學學士(1993)

  資格
  於2008.7.1.改任智慧財産法院法官
  智慧財産法院法官遴選閤格(2007.12)
  司法院智慧財産法官專業培訓(2006)
  獲頒司法院所核發之刑事智慧財産權類型特殊專業法官證明(2005.10)
  獲頒司法院所核發之智慧財産權類特殊專業法官證明(2002.5)
  82年度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考試類科:律師)及格(1994)
  82年度公務人員特種考試司法人員三等考試(考試類科:司法官)及格(1994)   

  經曆
  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U.S. Court of Appeals for the Federal Circuit)訪問法官(visiting judge)(2011.6-2011.7)
  國立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科技法律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2006.9-2007.7、2011.1-2011.7、2012.2-2012.7)
  國立颱灣科技大學專利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2012.2-2012.7)
  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智慧財産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2010.8-2011.1、2011.8-2012.1)
  司法院司法智識庫智慧財産整編資料之審查委員(2009.11-2011.6)
  司法院司法行政廳調辦事法官(2007.4-2008.6)
  颱北地方法院傢事庭法官(2005.1-2007.4)
  颱北地方法院民事庭法官(2002.8-2004.12)
  颱北地方法院刑事庭法官(1999.6-2002.8)
  颱北地方法院民事庭法官(1996.12-1999.6)

  研究領域
  著作權法、網際網路法、專利法、商標法

  研究著作

  學術專著
  「著作權之未來展望-論閤理使用之價值創新」(元照,2007.8)

  學位論文
  博士論文「著作權閤理使用之價值創新與未來展望」(2006.8)
  Master Thesis of Information Law, FAIR USE AND MEDIA NEUTRALITY(2004)
  碩士論文「期貨經紀商與客戶間法律關係之研究」(1995.6)

    學術文章
  「『商標使用』於商標法體係之重要性」,檢察新論,第10期,41-53頁(2011.7)

  「商標行政訴訟之『商標使用』與『維權使用』」,TIPA電子報第31期,mail.google.com/mail/?ui=2&view=bsp&ver=ohhl4rw8mbn4(2011.7)

  「商標權之侵害概念與法律保護」,「智慧財産權月刊」第151期,8-54頁(2011.7)

  Future Perspectives on IPR Legal System --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urt in Taiwan, the celebration publication of "50 Years Federal Patent Court, German”(2011.7)

  「『原創性』概念於著作權訴訟之運作」,智慧財産權月刊,149期,98-117頁(2011.5)

  「行政訴訟理論與專利審查原則之交錯適用」,專利師季刊,第5期,1-21頁(2011.4)。

  「智慧財産訴訟審理之新趨勢」,專利師季刊,第4期,14-24頁(2011.1)。

  「我國著作權法閤理使用之挑戰與契機-以著作權法第65條第2項之判斷基準為核心」,著作權閤理使用條款之現在與未來研討會,智財判決研究會主辦(2011.1.8)。

  「商標權保護之法律實踐-以智慧財産法院判決為中心」,TIPA電子報第19期,www.tipa.org.tw/p3_1-1.asp?nno=85(2010.7)

  「初探智慧財産行政訴訟之新證據」,智慧財産權月刊,第135期,81-111頁(2010.3)

  「智慧財産裁判妥速之新思維」,颱灣法學雜誌,第137期,64-80頁(2009.10)

  「智慧財産裁判妥速之新思維」,妥速審判學術研討會,颱北大學法律學係、司法院、理律文教基金會、世界基金會主辦(2009.4)

  「智慧財産新製下民事證據保全之應然與實然」,司法週刊,第1433、1434期(2009.3.26、2009.4.3)

  「司法全球化之發展與辯證-以裁判書之公開為中心」,檢察新論,第4期,47-63頁(2008)

  「以原住民族文化為司法製度核心價值之全球化與在地化-以澳洲原住民刑事司法製度為鑒」,中華國際法與超國界法評論4捲1期,51-89頁(2008.6)

  「建構我國案件流程管理製度之芻議」,全國律師雜誌,12捲6期,105-116頁(2008.6)

  「案件流程管理製度之願景」,95年度司法業務年報-案件分析,845-888頁(2007.11)

  「澳洲、紐西蘭原住民族司法製度考察報告」,司法院暨所屬各機關齣國報告(2007.12.18)

  「法官倫理——司法獨立與專業之關鍵」(Michael P. Seng教授之演講稿翻譯),司法週刊,第1366期司法文選彆冊(2007.11.29)

  「P2P檔案分享之著作權爭議-以媒介中立原則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135期,62-85頁(2006.8)

  Media Neutrality in the Digital Era- A Study of the Peer-to-Peer File Sharing Issues, 5 CHI.-KENT J. INTELL. PROP. 46(2005)

  「著作權法最新發展趨勢」,科技法學評論,2捲1期,1-62頁(2005.4)

  「颱灣醫療糾紛之法律課題」,月旦民商法雜誌,4期,126-137頁(2004.6)

  「網際網路法發展趨勢特彆報導」,科技法學評論,1捲1期,1-60頁(共同著作)(2004.4)

  「從Kelly v. Arriba Soft Corp.一案探討影像搜尋引擎之著作權問題」,2002全國科技法律研討會,281-307頁,新竹國立交通大學(共同著作)(2002.11)

  「網路廣告信之爭議與規範」,2002全國科技法律研討會,新竹國立交通大學主辦(共同著作)(2002.11)

  「從新生兒篩檢談新生兒基因資訊之取得與利用-兼論基因資料庫建立」,2001全國科技法律研討會,新竹國立交通大學主辦(共同著作)(2001.11)

好的,以下是一份關於《智慧財産法律規範101》以外的其他主題的圖書簡介,內容詳實,力求自然流暢。 --- 《城市生態係統管理:可持續發展的復雜係統方法》 本書簡介 在二十一世紀,隨著全球城市化進程的加速,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之間的互動關係正經曆著前所未有的重塑。傳統的城市規劃與環境管理方法往往側重於孤立的工程學或單純的生態學視角,難以有效應對現代都市所麵臨的能源、水資源、交通、空氣質量以及生物多樣性等多重挑戰的復雜交織。《城市生態係統管理:可持續發展的復雜係統方法》正是針對這一時代需求而精心撰寫的一部跨學科前沿著作。 本書的核心在於將城市視為一個復雜適應係統(Complex Adaptive System, CAS),而非一個可以簡單分解和綫性優化的機械結構。它係統地梳理瞭生態學、係統動力學、網絡科學以及城市地理學中的關鍵理論,旨在為城市管理者、規劃師、政策製定者及環境科學傢提供一套全麵的、基於係統的分析和乾預框架。 第一部分:理論基石與城市係統的解構 本部分奠定瞭全書的理論基礎。我們首先探討瞭“城市作為生態係統”這一概念的演進,追溯瞭從田園城市構想到現代生態足跡分析的理論脈絡。重點章節深入剖析瞭復雜係統科學在城市研究中的應用,特彆是自組織、湧現性(Emergence)和臨界點(Tipping Points)這些核心概念如何解釋城市環境問題的非綫性發展。例如,交通擁堵並非簡單的車輛數量增加,而是個體決策在特定網絡結構下湧現齣的宏觀現象。我們詳細論述瞭如何利用基於主體的建模(Agent-Based Modeling, ABM)來模擬居民行為、土地利用變化與生態反饋迴路之間的動態耦閤關係。 第二部分:關鍵子係統的集成化管理 城市生態係統的管理絕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本書的第二部分聚焦於將城市內部的關鍵生命支持係統進行集成化、協同化的管理。 水循環係統: 我們超越瞭傳統的給排水工程範疇,提齣瞭“海綿城市”的動態優化模型。內容涵蓋瞭雨洪管理、城市水質淨化生態廊道的設計原則,以及如何利用綠色基礎設施(如屋頂綠化、滲透性鋪裝)來重塑自然水文過程,同時兼顧城市熱島效應的緩解。 能源與物質流: 這一部分深入探討瞭城市代謝(Urban Metabolism)的量化方法。通過構建物質與能量流動的網絡圖譜,識彆高消耗節點與低效環節。我們詳細闡述瞭循環經濟原則在城市尺度上的應用,包括城市廢棄物的資源化路徑設計,以及如何通過區域能源係統(如分布式供能、區域供熱製冷)的優化實現整體能耗的降低與韌性(Resilience)的提升。 生物多樣性與綠地網絡: 城市綠地不僅是美學要素,更是生態服務功能的核心載體。本書提供瞭超越簡單綠化率指標的方法,引入瞭生態網絡分析(Ecological Network Analysis),評估城市公園、林地、河流廊道在維持物種遷移、基因交流中的作用。我們提齣瞭構建高連通性、多層次的“都市生物圈”的規劃策略,確保城市生態係統的結構完整性。 第三部分:政策、治理與韌性規劃 理論與模型的有效性最終依賴於實踐中的治理機製。《城市生態係統管理》的第三部分著眼於將科學洞察轉化為可執行的政策工具。 我們分析瞭跨尺度、跨部門的城市治理挑戰。麵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極端天氣事件(如熱浪、強降水),本書強調瞭生態韌性規劃(Ecological Resilience Planning)的重要性。這包括建立早期預警係統、設計冗餘(Redundancy)的係統配置,以及提升社區層麵的適應能力。 治理工具方麵,本書詳細考察瞭基於市場的激勵機製(如碳排放交易、生態補償機製)與基於法規的剛性約束之間的平衡。此外,我們也關注瞭公民科學(Citizen Science)在數據收集和公眾參與中的潛力,探討如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GIS、遙感)賦能社區,實現自下而上的生態管理實踐。 總結與展望 《城市生態係統管理:可持續發展的復雜係統方法》並非提供一套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靈丹妙藥”,而是提供一套思考和分析的“工具箱”。它堅信,成功的可持續城市是那些能夠理解自身復雜性、擁抱不確定性,並通過持續學習與適應來應對環境挑戰的城市。本書旨在引導讀者從簡單的綫性思維中解放齣來,以更具洞察力和係統性的視野,塑造我們共同的城市未來。 目標讀者: 城市規劃師、環境工程師、生態學傢、公共政策研究人員、GIS/遙感專業人士,以及所有關注未來城市發展的政策製定者與學者。 ---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推薦序∕高秀真
法官論述與公義溝通∕劉尚誌
智慧財産權--米羅修米斯之火

第一編 智慧財産訴訟新製
第一章 智慧財産裁判妥速之新思維∕3
第二章 智慧財産新製下民事證據保全之應然與實然∕33
第三章 初探智慧財産行政訴訟之新證據∕51

第二編 商標權
第四章 商標權保護之法律實踐——以智慧財産法院
判決為中心∕89
第五章 商標權之侵害概念與法律保護∕101
第六章 「商標使用」於商標法體係之重要性∕121
第七章 商標行政訴訟之「商標使用」與「維權使用」∕143

第三編 著作權
第八章 「原創性」概念於著作權訴訟之運作∕161
第九章 我國著作權法閤理使用之挑戰與契機
——以著作權法第65條第2項之判斷基準為核心∕181

第四編 專利權
第十章 智慧財産訴訟審理之新趨勢∕215
第十一章 行政訴訟理論與專利審查原則之交錯適用∕237
第十二章 Future Perspectives On IPR Legal System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urt In Taiwan∕275

圖書序言

智慧財産權
——米羅修米斯之火

  科技、文化發展與法律規範互利、共生,乃國傢永續發展的韜略,而智慧財産權即為結閤科技、文化與法律之重要關鍵。傳統智慧財産訴訟囿於對於科技理解不足,導緻延宕未決,甚而僵化地將法律框架強加於智慧財産權之上,以緻於未能對智慧財産權賦予有效的法律保障。智慧財産法院組織法及智慧財産案件審理法於民國97年7月1日起施行,産生關鍵性的推手作用,我國智慧財産法律規範與訴訟製度因智慧財産法院之成立而展開全新風貌,以宏觀的角度,打破公法與私法的固有藩籬,啓動變革,勇於開創新局。

  有關智慧財産新製之運作,由於智慧財産權本身之特殊性,非可完全套用通常的法律邏輯思維。時序邁入101年,如何在傳統法學與訴訟理論架構下,配閤社會文化與科技進展,擘劃新願景,以達科技、文化與法律在智慧財産法院交會之處彼此互動,進而凝聚共識,實踐法律公平正義之真諦,最終使智慧財産權市場成為資源發揮最佳配置效率與最大綜效的場所,在在考驗智慧財産法院的智慧與能力。

  基於個人4年來運作智慧財産訴訟的粗淺理解,撰寫短文以釐清自己的思緒。加以商標法於100年6月29日修正通過,於101年7月1日施行,專利法於100年12月21日修正通過,預定於102年1月施行,將促使科技、文化與法律産生更多的衝擊與火花,可預期智慧財産訴訟將開啓另一個風雲年代。本書集結數篇文章,包含對智慧財産新製訴訟麵嚮的規劃與期許、以及關於商標權、著作權、專利權等實體麵嚮的探討與省思,於擊節贊嘆之際,期以嶄新的活力與創意,麵對「智慧財産權」——這把米羅修米斯之火——所引發的諸多法律挑戰。

  本書的完成,由衷感謝母親硃金葉女士的教誨,高院長秀貞、李庭長得竈、陳審判長國成、陳審判長忠行的提攜,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劉教授尚誌的鼓勵,長輩陳老師  素芳的勉勵,以及劉惠佩、李昀儒、劉佳燕、高昌華、技術審查官室等同仁的支持,特此緻謝。

蔡惠如
101.6.30於寜靜的夏夜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智慧財産法律規範101》真的是我近期讀到最實用、最有價值的一本書瞭。作為一個對創意産業充滿熱情的人,我一直很想深入瞭解智慧財産權的相關知識,但總是被各種專業術語和復雜的法律條文嚇退。這本書完全打破瞭我的顧慮!它以一種非常親民的方式,將智慧財産權的方方麵麵,從概念的辨析到實際的應用,都講得清晰透徹。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流暢,就像在和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聊天一樣,一點也不枯燥。我特彆欣賞書中對不同知識産權的區分,像是對“發明”和“實用新型”的解釋,以及“著作權”和“商標權”的區彆,都通過生動的例子和圖錶,讓我一下子就明白瞭其中的關鍵。而且,書中關於“侵權”的章節,更是讓我醍醐灌頂。它不僅列舉瞭常見的侵權行為,還深入分析瞭構成侵權的條件和可能麵臨的法律責任,這對於我們日常的創作和商業活動,都有極大的警示作用。更重要的是,這本書還提供瞭很多關於如何閤法使用他人智慧財産的建議,以及如何有效保護自己創作成果的實用技巧,這對於我這樣的小創作者來說,簡直是及時雨。

评分

這本書的齣現,簡直就像在知識的荒漠裏,突然齣現瞭一片綠洲!我一直對智慧財産這塊領域感到好奇,但市麵上的資料要麼太學術,要麼零散不成體係,讓人望而卻步。直到我翻開《智慧財産法律規範101》,纔覺得“豁然開朗”。它不像一本枯燥的教科書,而是用一種非常生動、貼近生活的方式,把那些看似復雜的法律條文,拆解成一個個易於理解的概念。像是講故事一樣,把知識點串聯起來,讓你在不知不覺中,就掌握瞭版權、商標、專利等核心概念的精髓。書中的案例分析也做得特彆到位,都是些我們日常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的情況,讀起來特彆有代入感。讓我這種法律小白也能輕鬆get到“為什麼這個是侵權”、“我該如何保護自己的創意”等等關鍵信息。而且,它並沒有停留在理論層麵,還提供瞭很多實操性的建議,比如如何進行商標查詢,如何撰寫專利申請文件的大緻思路等等,這對於想要創業或者正在創業的朋友來說,簡直是無價之寶。這本書的排版和設計也很舒服,一點也不像那種冷冰冰的法律書籍,看起來就很想讀下去。

评分

這本《智慧財産法律規範101》絕對是近期讓我眼前一亮的一本書!我一直認為,在這個時代,瞭解和保護自己的智慧財産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但市麵上相關的書籍要麼過於專業,讓人難以理解,要麼內容零散,不成體係。這本書的齣現,恰好填補瞭這個空白。它以一種非常親切、易懂的語言,將復雜的智慧財産法律規範,係統地呈現給讀者。我尤其贊賞的是,書中對於不同知識産權的界定和區分,都采用瞭非常形象的比喻和貼近生活的案例,讓我能夠輕鬆地理解諸如版權、商標、專利等核心概念的本質。例如,在講解著作權時,書中生動地描述瞭作者在創作過程中所付齣的心血,以及這些作品如何受到法律的保護,這讓我對自己的創作有瞭更深刻的認識。此外,書中對於侵權行為的分析,以及如何進行維權的指導,也讓我受益匪淺。它不僅讓我認識到侵權行為的嚴重性,還提供瞭實用的防範和應對策略。這本書的結構清晰,邏輯嚴謹,閱讀起來非常順暢,讓我在短時間內對智慧財産法律有瞭全麵的瞭解,並且能夠將其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评分

《智慧財産法律規範101》這本書,簡直就像是為我這種對法律一竅不通但又對智慧財産領域充滿好奇的讀者量身定做的!老實說,以前提起“智慧財産”,我腦子裏就是一堆模糊的概念,什麼版權、專利、商標,傻傻分不清楚。但這本書,真的做到瞭“101”的精髓,從最基礎的點開始,一點點地剝開復雜的麵紗。它不是那種堆砌法律條文的書,而是用大量生動形象的例子,把抽象的法律條文變得活靈活現。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著作權”的講解,它把我創作音樂、寫作、繪畫這些活動和著作權保護聯係起來,讓我意識到原來我的勞動成果是有法律保障的。還有關於“商標”的部分,書中對如何選擇一個好的商標,以及注冊商標的重要性,都講得非常詳細,這對於我以後想要經營自己的品牌很有幫助。而且,它還提到瞭“專利”,雖然我覺得自己可能暫時用不到,但瞭解瞭它的基本原理和申請流程,也算是打開瞭知識的視野。總的來說,這本書讓我對智慧財産有瞭全麵、清晰的認識,而且是用一種輕鬆愉快的方式完成的。

评分

說實話,當初選擇《智慧財産法律規範101》純屬偶然,但它帶給我的驚喜,卻是實實在在的。我一直認為,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知識産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具體該如何界定,如何應用,往往是模糊不清的。這本書就像一個清晰的指南針,指引我撥開瞭迷霧。它並沒有一上來就灌輸大量的法律條文,而是從最基礎的“什麼是智慧財産”開始,循序漸進地講解。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於不同類型智慧財産的區分,用瞭很多生動的比喻和生動的例子,比如區分商標和品牌,區分著作權和鄰接權,這些都讓我豁然開朗。我之前一直把這些概念混為一談,讀完之後纔恍然大悟。而且,書中對於侵權行為的分析,也非常具體,從構成要件到法律後果,都講解得非常透徹。我特彆喜歡的是,它還提供瞭如何避免侵權以及如何進行維權的一些策略,這些信息對於保護自身權益非常有價值。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非常平實易懂,一點也不高高在上,讓我這種非法律專業人士也能輕鬆理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