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該抵達的內在世界!
改變「看」的方式,生命將在當下轉化。
我們早年從社會、文化中學到的,都是「非此即彼」、「非贏即輸」的二元化思考方式。這種二元對立的心智本身並沒有不好,它賦予我們理智和安全,幫助我們追求現實的地位與成就。然而,在麵對人生的重大問題或抉擇,例如死亡、愛、苦難和信仰時,二元化思考就明顯地不足瞭。它會侷限我們,讓生命一直原地踏步,各種焦慮、恐懼、壓力也就隨之而來。
其實,有另一種心智可以帶我們走嚮更深、更遠的境界,就是「默觀」的心智,以非二元化的眼光看待所有的人事物。
在本書中,羅爾神父透過一連串的省思、故事、諺語、宗教經典與聖經,以及最後的實際修鍊,來呈現生命更深一層的探索。非二元的心智不是「二選一」的片麵思考,也不是隻看到自己想看的部分,而是囊括一切,關注當下的臨在,看見真實的自己與事物的真實麵貌,完整地體驗生命,包括好的、壞的、甚至是醜陋的。
唯有換上非二元的心智,纔能真正帶來心靈的轉化與生命的改變。但是,要突破自我的防衛、放下慣用的對立性思考,並不容易。能帶來這種意識轉化的重要契機,就是大愛與大苦難。人生的種種苦難與睏境能讓我們放棄掌控、嚮完整的生命開放;愛則讓我們願意不顧一切追求與神閤一的經驗,帶來全新的意識。它們將開啓生命的奧秘之門,我們以恐懼為基礎的生命,將轉化為以愛為基礎的生命。
透過本書,你將學到:
◆為什麼你的「自我」會抗拒改變和成長。
◆書中的「近似法則」和「吸引力法則」有何不同。
◆西方第一位非二元的靈性導師耶穌,能教導你什麼。
◆如何在維持理智思考的同時,喚醒、強化你的靈性意識。
許多人不知道的是,這份轉化生命的禮物,神早已賜給瞭我們,隻等著我們去渴望、喚醒它而已!透過本書,羅爾神父將幫助我們跨越二元心智所帶來的焦慮與恐懼,在不完美的生命中活齣平安與自由,與內在世界的喜樂相遇。
本書特色
◆雖是神父所寫,但涵蓋瞭眾傢思想智慧,任何宗教、甚至沒有信仰的人,都可以從中獲益。
◆內容字字珠璣,值得一再深思、反覆咀嚼。本書可以獨自研讀,更適閤用於讀書會的討論。
作者簡介
理查.羅爾 Richard Rohr
美國的方濟會神父,同時也是倍受尊崇的演說傢和百萬銷售量的作傢。一九四三年齣生於堪薩斯州,一九七○年晉鐸。他於一九八七年在新墨西哥州的阿布奎基市創立瞭「行動與默觀中心」(Center for Action and Contemplation),目前擔任該中心的主任。
他至今已齣版瞭二十多本著作,包括極受好評的《踏上生命的第二旅程》(Falling Upward)與《默觀,看見生命的實相》(Everything Belongs)。他是國際知名的演說傢,曾造訪歐洲、亞洲、澳洲和南非,講授主題包括基督宗教靈修學、男性靈修學、政治與靈修、自然與地球保護、方濟神學、跨宗教對話、非二元化思考以及九型人格。他常受邀參加廣播節目,如全國公共廣播電颱的「歐普拉節目」(Oprah and Friends)、「奧茲醫師秀」(The Dr. Oz Show)以及「這是我相信的」(This I believe)等等。
他運用多種不同的平颱來溝通以福音改變生命的世界觀,以許多影音教學和文章著稱,尤其是他在《客旅人生》(Sojourners)、《修復世界》(Tikkun)等雜誌中的文章更為人稱道。他也常為著名新聞網站「赫芬頓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撰文。
相關著作
《默觀,看見生命的實相》
譯者簡介
王淑玫
東海大學外文係畢,美國史丹佛大學新聞碩士。曾任編輯、記者等工作,現為專職譯者。譯作甚豐,譯有《踏上人生的第二旅程》、《默觀,看見生命的實相》、《星期一的心靈夥伴》、《說謊的母親》、《逃齣1840》、《冰箱門上的故事》、《教養齣成功的孩子》等書。
前言:書寫本書的原因
第一部
第一章 禮物早已贈予
第二章 不可言喻的偉大
第三章 觀看日落的三種方式
第四章 我們應該更明澈纔是
第五章 僧侶的教導
第六章 提問的美好:展開追尋之旅
第七章 但是我們得下判斷,不是嗎?
第八章 是的,但是……
第九章 需要的隻有一件
第二部
第十章 那麼,耶穌怎麼說?
第十一章 轉化:從改變觀看者開始
第十二章 改變你的心意
第十三章 令人難以置信的好事:從對立思考到祈禱
第十四章 失落的傳統
第十五章 信仰在於如何信,而非信什麼
第十六章 開啓大門:大愛與大苦難
第三部
第十七章 「非二元思考」不是……
第十八章 警覺的凝視:「清醒」是什麼意思?
第十九章 靈性之愛的意義
第二十章 如何贊頌弔詭:罪人、奧秘者和天文物理學傢
第二十一章 每個領導人都該知道的事
第二十二章 近似法則:終究都在此
附錄 修鍊赤裸的當下
結語 喜樂的心智
推薦序
找迴齣生證,喚醒生命權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寜,神得一以靈,榖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
--《道德經》三九章
本書是理查.羅爾的另一靈修著作。在他前一本書《默觀,看見生命的實相》的導讀中,筆者說:「理查.羅爾就美國當今社會狀況、民風,對信仰基督宗教的讀者,說齣……」本書則是理查.羅爾對我們每一個人、普遍群眾說話,因為這是一本深入淺齣,可讀性相當高的靈修作品。書中既沒有抽象的概念,也沒有艱澀的學理,隻有生活中切身的體驗和領悟。全書一百八十一頁(此指英文版)幾乎每一頁都有值得讀者圈點畫綫的文句。
如果有一天有個人對你說,「你長得像神(佛)。」我猜想你的第一個反應會大笑,然後迴答說:「亂講話!」、「鬍說八道!」、「開什麼玩笑!」就這麼快速地把自己否定掉,且是徹底連根拔除的否定。理查.羅爾的《放下對立,遇見喜樂的內在世界》就是針對這嚴重的自我否定,試圖扭轉乾坤,找迴齣生證,喚醒生命權。
基督宗教的〈創世紀〉告訴我們,神按照自己的形像、模樣造瞭人,這則創世神話寓意著人真切的本質--你、我的原本真實麵貌。用現代的語言可以說,人是神百分之百地在每個人身上復製瞭自己。這纔是我們真實的齣生證,基本的生命權。
人類在生命成長的過程中卻失落瞭伊甸園,神人閤一,萬物閤一的幸福。這個人類的根本失落乃是齣自「自我意識」的萌芽,有瞭「自我意識」不可避免的就有你、我、他∕它的區彆與分裂。為瞭說明這一點,羅爾神父說:「我稱默觀為生命樹。」(見本書第十四章)並將伊甸園中央的兩棵樹「生命樹和知善惡樹」(創世紀2:9)作瞭獨到的詮釋。他說:「知善惡樹代錶的是『不是這,就是那』的二元對立、分離,而這是嚴禁食用的。」〈創世紀〉二章十六節繼續說:「樂園中各樹上的果子,你都可以吃,隻有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以吃,因為那一天你吃瞭,你必定要死。」「必定要死」意味著人類的意識從此脫離瞭神-人閤一,萬物閤一的「一」,而認知模式便齣瞭軌,總是處在你、我、他∕它的區彆,分裂與隨時自衛備戰的張力和痛苦中。
伊甸園中的神-人閤一,萬有同齣一元乃是生命的實相。依據道傢「一」是萬數之始,萬有之極,道之宗,我們可以說「一」就是道,就生命,就是神。然而我們的認知模式齣瞭軌,導緻我們眼睛弱視無明,焦點模糊!使人遠離此生命實相。透過本書,羅爾神父帶著讀者探查真我的奧秘和齣瞭軌的認知,進而引導我們重新擦拭那模糊瞭的視力,開啓靈性的第三眼。
理查.羅爾秉持他一貫的作風,赤誠地嚮他心愛的教會和神的子民提齣關係生、死的切身課題,即那失落瞭的珍貴傳統,那聖神(聖靈)滿溢,活力充沛的基督信仰。他努力地要在神的子女的日常生活中找迴那失落的傳統,即默觀與慈愛的傳統。更珍貴的是,他創造新的、現代人可以懂的語言來傳述那曆史悠遠的珍藏。例如,他稱默觀為「徹底瞭悟」。稱祈禱為「共鳴、共振」,靈修則是一項「對準頻道,接收恆久常在的訊息」。「你隻要對準瞭,就接收得到,與你值得不值得,屬於那個團體根本毫無關係,而隻是內在的共振和互通的能力。」
作者在本書中強調「看」的重要性。「看」的能力、「看」的品質,決定人的心性境界。保祿(保羅)說:「神為愛祂的人所準備的,是眼所未見,耳所未聽,人心所未想到的。」(格林多∕哥林多前書2:9)意思是「神視」、「神聽」、「神悟」乃是來自於心神專「一」的覺知洞見,即默觀的恩典。
理查.羅爾確實為我們提供瞭很容易消化吸收的靈修佳餚,讀者隻要躬臨其中,逍遙地享用,讓書中經驗的智慧滋養我們的心靈,開發信仰的視力,提昇生活的品質。
李純娟
(本文作者為聖功修女會修女、靈修輔導)
哇!看到這本書名《放下對立,遇見喜樂的內在世界》,我整個眼睛都亮瞭!現在生活壓力這麼大,每天都在處理各種人際關係、工作上的挑戰,感覺就像在打一場永無止境的仗。總是想著要贏、要對、要證明自己,結果弄得自己心力交瘁,周圍的人也跟著緊繃。常常覺得,為什麼別人看起來那麼輕鬆自在,而我卻像上瞭發條一樣停不下來?這本書名直接點齣瞭我一直以來很睏擾的核心問題——「對立」。原來,很多時候的痛苦和不安,都源自於我們內心那股不斷抗拒、比較、爭辯的力量。光是看到「放下」兩個字,就覺得有種被療癒的感覺,好像可以鬆一口氣瞭。我真的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帶我走進一個不一樣的視野,看看原來內心深處的喜樂,是可以如此簡單而真實地被遇見,而不是總要在外在世界的紛擾中尋尋覓覓。我很好奇作者會怎麼引導我們去覺察、去轉化那股對立的能量,並且真正地活齣內在的平靜與喜悅。
评分光是《放下對立,遇見喜樂的內在世界》這個書名,就讓我心跳漏瞭一拍!我一直以為「喜樂」是要靠很多外在的條件纔能達成,像是升職加薪、買房買車、或是身邊有個完美的伴侶等等。但越是追求這些,反而越覺得空虛,甚至因為得不到而產生更多的不安和焦慮。這本書名卻巧妙地將「放下對立」和「遇見喜樂」連結在一起,讓我覺得,原來喜樂並非遙不可及,也不是需要外求的,它可能一直都在我們內在,隻是被我們自己的「對立」思維給遮蔽瞭。我非常好奇作者會如何引導我們去辨識、去鬆開那些根深蒂固的對立觀念,例如「我對你錯」、「我應該要」、「我不能怎樣」等等,這些想法是不是就是我們內在對立的源頭?期待這本書能提供具體的練習和方法,幫助我跳脫僵化的思維模式,重新連結那個真實、溫暖、且充滿喜樂的自己。
评分「放下對立,遇見喜樂的內在世界」— 聽到這個書名,我腦中立刻浮現齣一幅畫麵,那就是一片寧靜的湖水,沒有任何漣漪,隻是靜靜地映照著藍天白雲。這幾年下來,我感覺自己的內心就像一片起伏不斷的海浪,隨時都會被一些小小的刺激給掀起滔天巨浪。可能是別人的閒言閒語、可能是工作上的突發狀況、又或者是對未來的擔憂,這些「對立」的念頭,讓我常常感到疲憊不堪,也失去瞭對生活應有的熱情。我渴望的,正是那種不需外求、不需比較的內在平靜。這本書名點齣瞭問題的核心,也給齣瞭希望的方嚮。我迫切想知道,作者會如何剖析「對立」的本質,以及我們如何一步步地、溫柔地放下那些習慣性的抗拒和評判,進而發現,原來內心深處早已蘊藏著一股豐沛的、不受乾擾的喜樂能量。
评分這本書的標題《放下對立,遇見喜樂的內在世界》,聽起來就像是為我量身打造的!最近我真的覺得自己像個陀螺,被各種想法、情緒、還有外界的聲音轉得團團轉。尤其是跟傢人、朋友,甚至同事之間,好像常常會因為一些小事就陷入無謂的爭執,明明知道不值得,但就是忍不住想要「說贏」對方,或是覺得自己纔是對的。這種「對立」的感覺,不僅消耗我的精力,更讓我覺得跟身邊的人之間好像隔著一道牆,無法真正地坦誠相對,也感受不到那種溫暖和連結。所以我看到「放下對立」這幾個字,就好像看到一盞明燈,希望這本書能告訴我,如何停止這種內耗,不再讓自己活在不斷的抗拒和掙紮中。而「遇見喜樂的內在世界」,更是我一直渴望達到的境界,我希望透過閱讀,能夠找到那個屬於自己的、寧靜而喜悅的內心空間,不再被外界的風風雨雨所影響。
评分《放下對立,遇見喜樂的內在世界》— 這個標題實在太吸引人瞭!我常常覺得自己像個戰士,每天都在跟各種「不順心」的事情搏鬥。有時候是跟自己的壞習慣對抗,有時候是跟不如意的現實較勁,更多時候是跟別人「意見不閤」而陷入爭執。這種「對立」的狀態,耗費瞭我大量的精力,也讓我覺得自己越來越緊繃、越來越不快樂。我一直相信,人生的目標應該是追求內心的平靜與喜悅,而不是總在無止盡的戰鬥中消耗自己。所以,當我看到「放下對立」這幾個字,就好像看到瞭逃離戰場的齣口。而「遇見喜樂的內在世界」,則描繪瞭我嚮往的終點。我非常好奇,作者會如何引導我們去辨識那些讓我們陷入對立的思維模式,以及提供什麼樣的方法,讓我們能夠真正地從內在層麵去轉化,而不是僅僅壓抑或忽略。我期待這本書能帶給我一份真正的釋放與平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