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經典中隻有記錄佛的言行方可稱作「經」,
《六祖壇經》是中國佛教著作中唯一被尊稱作「經」的,
它記載瞭唐代高僧惠能的言行。
《六祖壇經》是禪宗六祖惠能大師應韋刺史的邀請,在韶州大梵寺說法的內容,弟子所做的整理紀錄。全書敘述瞭惠能一生得法傳法的事蹟和啓導門人的言教,描述瞭惠能如何由一個不識文字的砍柴少年成為一代宗師的過程,闡明瞭禪宗的傳承、南宗的禪法,以及南宗對智慧、定慧、坐禪、頓漸、一行三昧、無相、無住、無念等問題的解釋。
本書內容大緻分為三部分:首先是惠能自述生平,敘說他齣身貧苦、黃梅得法、南歸傳禪的主要事蹟;其次是惠能弘法所說內容,即其如何以空融有、直瞭心性、頓悟成佛的禪學思想和禪法特色;最後是惠能弟子對大師的請益以及他與弟子的問答。《六祖壇經》說明瞭,隻要能夠自我體忍認自性就能達到解脫,所謂「識心見性,自成佛道。」
本書《六祖壇經》開本大方,編排清晰疏朗,共分題旨解說、原典、譯文、注釋,以深入淺齣的文字重新詮釋和解析佛經旨意。讀者可透過此書輕鬆運用《六祖壇經》的心法,當作讀經的誦念本,同時清楚瞭解《六祖壇經》的文句涵義。
主編簡介
賴永海
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中華文化研究院院長,財政部、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南京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大學旭日佛學研究中心主任,江蘇宏德文化齣版基金會理事長,鑑真圖書館館長。齣版《中國佛性論》、《中國佛教文化論》、《佛學與儒學》等16部著作,主編第一部《中國佛教百科全書》(11捲,近300萬字),主編第一部《中國佛教通史》(15捲,700萬字)。
譯注者簡介
尚榮
南京大學哲學係哲學博士,師從賴永海、吳為山教授,主要從事佛教藝術研究,著有《中國佛教藝術百講》,為《中國佛教藝術》編輯部主任,獨力主持教育部青年基金專案,參與多項國傢專案,現任教於南京大學哲學與宗教學係。
這本書真的讓我重新審視瞭許多我過去的認知。以前總覺得佛法離我很遙遠,是很嚴肅、很學究的東西,需要花很多時間去理解。但讀完這本《六祖壇經》,我纔發現,原來佛法也可以這麼貼近生活,這麼直接。書裡講的很多道理,像是「一念心清淨,便是修行」這樣的句子,真的讓我醍醐灌頂。它不是告訴你一套複雜的儀式,而是提醒你,真正的修行就在我們的心念之間。我特別喜歡書中探討「無相」的概念,那種不執著於外在形式,而是迴歸到內心本真的智慧,對我這個容易被外在事物影響的人來說,簡直是一劑良藥。我常常在想,生活中的煩惱,是不是很多時候都源於我們對「相」的執著?對於那些還在尋找生命意義,或者對生活感到迷茫的朋友,我真心推薦這本書。它不是那種會給你標準答案的教科書,而更像是一個溫柔的引導者,讓你自己在閱讀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翻開這本書,你會感覺像是在和一位智慧長者對話,他用最質樸的語言,揭示瞭最深刻的真理。
评分最近因為工作壓力很大,心情一直不太穩定,所以想找一些能夠讓自己平靜下來的書。《六祖壇經》這本,真的給瞭我意想不到的幫助。我本來對佛教不是非常瞭解,但書裡的一些觀念,比如「心無所住」,讓我學到瞭如何在紛擾的世界中保持內心的寧靜。它不是要你逃避現實,而是教你在身處其中時,如何不被外境所睏擾。我喜歡書中那種直接瞭當的風格,沒有過多的鋪陳,而是直指核心。每次讀到書裡關於「般若」的論述,都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它讓我明白,所謂的智慧,並不是知識的纍積,而是對事物本質的洞察。我試著在日常生活中練習書中的一些方法,例如在工作遇到睏難時,提醒自己「心若不亂,平常即是道」。雖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還是需要不斷的練習,但這本書確實為我提供瞭一個很好的方嚮。它就像是一盞燈,在迷霧中為我指引方嚮,讓我在麵對挑戰時,能夠更加從容和有力量。
评分對於一個長久以來在社會上打滾的人來說,心靈的淨化和安頓總是不可或缺的。《六祖壇經》這本書,對於我這樣一個初次接觸禪宗經典的讀者而言,確實是一次相當寶貴的體驗。我以往對佛教的印象,可能還停留在比較儀式化、規律化的階段,但這本書卻展現瞭另一種截然不同的風貌。它沒有過多的戒律束縛,更多的是強調內心的覺醒和自我的解脫。書中對於「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的闡釋,深深觸動瞭我。它告訴我們,不需要跑到深山老林去修行,真正的修行就在我們日常的生活點滴之中。我特別欣賞書中那種開闊的胸襟和無礙的智慧,它鼓勵我們放下無謂的執著,擁抱當下。閱讀的過程中,我常常會反覆咀嚼書中的某些句子,試圖去理解其更深層次的含義。這本書,不僅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有瞭更深入的認識,更重要的是,它為我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視角,來審視自己的人生,尋找內心的平靜與和諧。
评分我一直以為,關於宗教的書籍,通常都很難讀,充滿瞭專業術語,讓人望而卻步。然而,這次接觸到《六祖壇經》,完全打破瞭我的這個既有觀念。這本書的文字,雖然是古文,但是讀起來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晦澀難懂。它更像是一種智慧的結晶,用最簡潔、最貼近人心的語言,闡述著深奧的道理。我尤其驚訝於書中對於「自性」的論述,那種強調人人皆有佛性,隻要去除妄想,就能見到真如的觀點,讓人感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平等和希望。我不懂佛學,但這本書卻能讓我感受到一種莫名的親切感。它沒有強加任何觀念,而是像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內心的真實狀態。我讀書時,常常會停下來思考,書中的哪些話 resonates with me,哪些地方讓我產生瞭共鳴。我發現,很多時候,我們遇到的睏境,並不是來自外部,而是源於我們內心的分別心和執著。這本書,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也讓我對「解脫」有瞭更清晰的認識。
评分我一直對禪宗的發展歷史很感興趣,特別是關於傳承的部分。這本書的齣現,對我來說簡直是一場及時雨。我過去讀過一些關於禪宗祖師的傳記,但總覺得隔瞭一層,好像少瞭一些什麼。這次讀《六祖壇經》,我纔真正感受到那位傳奇人物的魅力。書中記錄瞭六祖惠能大師的生活片段、開示以及他對佛法獨到的見解,讓我對他的智慧和影響力有瞭更深刻的體會。尤其是他提齣的「但淨心」的法門,顛覆瞭我對修行必須要經過漫長過程的刻闆印象。他強調的頓悟,那種直接契入佛性的方式,在當時乃至現在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書中的語言雖然古樸,但卻充滿力量,每一句話都像是經過韆錘百煉,直指人心。我嘗試將書中的一些觀念應用到我的日常生活中,例如在麵對壓力時,提醒自己保持「空」的心態,不要被情緒牽著走。這個過程雖然有起伏,但確實帶來瞭很大的轉變。這本書不隻是歷史的記錄,更是一本活生生的修行指南,引導我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佛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