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療癒力量:敘事、隱喻、自由書寫

故事的療癒力量:敘事、隱喻、自由書寫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敘事治療在台灣本土實踐的精采故事!
故事,為生命找到新的出口,生命即是故事,
讓「敘事王子」引領你走入故事的自我療癒新世界!

只有生命,可以抵達另一個人的生命。

  故事隱喻,是近年盛行的一種後現代柔性療癒,本書作者透過說故事的方式,讓敘事治療變成一種可親近、容易進入理解的治療學派,這本書不但敘說作者「另謀出路」的生命故事,更將作者這十多年來在台灣進行敘事諮商與教育的實踐經驗做熱情傳承;如果你也喜歡敘事,絕不可錯過本書,如果你也想透過故事,為自己生命找到新的出口,本書會是最佳的引導!

作者簡介

周志建

  雅號「敘事王子」。

  輔仁大學心理諮商博士。擅長說故事、聽故事,有二十年豐富的諮商實務經驗,敘事治療是他的專長,也是最愛。

  他是最早將敘事治療大量運用在台灣臨床諮商實務的在地心理師,這十年來更致力於將敘事治療在台灣深根及普及化,每年舉辦的敘事工作坊及講座將近八十場次以上。

  他是一個特立獨行,以人文關懷為宗旨的心理工作者,他的一生,不走主流路線,只堅持走自己的路,相信「只有生命可以改變生命」,用極大的生命熱情從事諮商與教育工作。

  他是一個要自由的人,不想被體制綑綁,所以從沒打算在大學裡任教,他選擇當一個「自由」的心理工作者,並創辦「敘事私塾」致力推廣敘事諮商與生命教育。

  周志建小檔案:
  .呂旭立基金會課程講師及心理諮商師
  .「敘事私塾」帶領人
  .「自由書寫」推廣人
  .各大學諮商中心及全台灣各地家扶中心等社福團體外聘諮商督導
  .2012年8月為止,已經舉辦超過300場敘事諮商專業工作坊
  .碩士論文〈敘事治療的理解與實踐〉(台灣師範大學,2002)
  .博士論文〈我,我們,一起渡河:一個敘事私塾教育工作者的在地敘事實踐的故事〉(輔仁大學,2009)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推薦序一 有故事的人 曹中瑋
推薦序二 找回自己那個愛說故事的小女孩 謝文宜
推薦序三 這樣了解人,真好! 黃士鈞
推薦序四 怎麼可以把敘事說得這麼美! 黃錦敦

前言 一種熱淚盈眶的感動

第一章  另謀出路,我的生命故事
任性 
出生藍領階級的孩子
貴人出現 
人生第一個抉擇
跟「電」不來電,決定重考
放棄主流,從自然組轉社會組
意外?天意?投入海洋的懷抱 
人生的關鍵時刻:加入義張
當兵,人生另一個轉折點 
愛我所愛,任性的選擇
離開朝九晚五的日子,放空自己
放棄工作,尋找失落的自己
問自己一個好問題
進入碩班,發展專業的自我 
自主學習,展現主體性
放棄,是為了獲得
現在是早上九點鐘,我的微笑在哪裡? 
人生無奈,但有選擇
另謀出路,找回我的微笑

第二章  為什麼要說故事?
1 說故事,是一種「再經驗」
2 說故事,是一種自我「看見」
3 說故事,轉化痛苦之身
4 故事,是一種生命知識
5 說故事,創造了生命的連結 
6 說故事,找回我的本性

第三章  語言的力量
1 語言的激勵力量
2 語言的靈性力量 
3 有一種語言,叫人得力 
4 說故事,讓我們看見不一樣的自己 
5 人可以不完美,但人要完整
6 說故事,是一種come out 
7 迷人的敘事語言

第四章  故事的生命療癒
1 說完故事,然後呢?  
2 重寫生命故事 
3 故事,一種療癒生命的美學
4 換掉老掉牙的故事
5 受苦的意義  
6 不能說的祕密
7 接受生命,才能療癒生命
8 說故事激發生命潛能    
9 說故事的靈性片刻 
10 存在性的相隨 
11 私塾,一種集體療癒的共修道場 

第五章  神奇的隱喻魔法
1 隱喻的魔力 
2 隱喻故事的家庭療癒力  
3 隱喻,最美的親子教育 
4 隱喻,一種溫柔的力量  
5 真實的力量  
6 重新命名,把自己認回來 

第六章  自由書寫的心靈療癒
1 與自己合而為一的時刻  
2 說,你想說的話 
3 實話實說,就對了 
4 寫到骨子裡 
5 隱喻與自由書寫
6 朗讀,是一種宣告 
7 跟自己的親密時刻 
8 過去存在於當下
9 活在當下的祕訣
10做人,不能違背自己的心意 
11看見喋喋不休的小我

後記  迴響、感恩、新行動
延伸閱讀

圖書序言

第二章
2-1 説故事,是一種再經驗
你不可能給別人你身上所沒有的東西。
一切療癒,從我開始……


第一章「另謀出路」,我從自己的生命故事開始說起。為什麼一開始要說自己的故事呢?這跟敘事的理念有關。

敘事裡有個重要的概念叫「透明化」(transparent)。敘事治療師不像傳統的治療師那樣,把自己當成「空白螢幕」一般,神祕、保持距離、不可親近。我們不是站在一個「專家」位置,以上對下的姿態去看人。相反的,我們是以一個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的生命姿態,去接觸人、理解人。因此,敘事治療師會誠實面對自己的生命,會去說自己故事。這是實踐。

敘事很重視「實踐」,我自己做敘事,卻不說自己的故事,那很不一致,根本是騙人的專家。要學好一個學派,得把自己變成那個學派的樣子,光理解而不實踐,知識永遠在生命之外。而且這本書既然在談故事的療癒,我怎麼能光說我做個案的故事,如此還是「專家」的姿態,我想以身作則,先說說自己的故事。「成己成人」,如果說故事有療癒,那必定是從我自己的經驗開始。有位學者曾說:「經驗是最大的權威。」我完全同意。

說自己的故事,我其實就在「示範」敘事的說故事,同時也期待讀者可以從我的故事及生命脈絡裡,直接去理解敘事。故事是最好的教導,我始終這麼認為。讀完本書,你不但理解了我,或許你會立刻明白:「志建為什麼會做敘事這學派,喔,原來如此。」沒錯,一個人會走什麼學派,絕對跟他的成長背景、價值信念有關。我期待從故事中,你認識了我,也認識了敘事,更體驗到什麼是「故事的療癒」。說故事、分享生命,這是一種很美的敘事實踐,這也是我想推廣的敘事學習路徑。

「只有生命,可以抵達另一個人的生命。」我始終都這麼相信。做諮商也好,做教育工作也好,我都是用自己的生命在做這些事。這份態度,是不容打折扣的。

而且如心理學家吉姆所言:「生命即是故事,故事即是生命(life as story, story as life)。」說故事,本身就是一個生命的展現。當有人跟我分享他的故事時,其實他也在跟我分享他的生命,我們得當一回事,專注聆聽。

我始終認為:所有的療癒,都得從自己開始。在聆聽別人的故事前,我得先聽自己的故事。一個治療師必須先治療自己、先走進自己的生命,才能走進別人的生命裡。「一個治療師自己走得有多深,他的個案也才能走得有多深。」你聽過這句話嗎?因為「人不可能給別人你身上所沒有的東西」,一位有能力療癒自己的治療師,也才有能力療癒他人,這就是我說故事的理由。

我常跟很多想走敘事取向的學生說:「成為一位敘事治療師,你得好好說說自己的故事,這件事是無可避免、也無法取巧的。」如同,在成為一個精神分析師之前,你自己必須先被長期的分析一樣。

寫了長長七年的博士論文,我就是在實踐:說故事。說故事讓我進入自己的生命,療癒我自己。為什麼說故事就有療癒呢?因為說故事是一種經驗的「再經驗」(re-experience)。說故事不是無病呻吟、不是自艾自憐、更不是在自我炫耀,說故事是把過去的某個「經驗」帶到「此時此刻」,讓我們可以重新經驗它、理解它。

這裡所謂的「再經驗」,指的是當我們「再說」(re-telling)故事時,我們開始以新的觀點、角度,去看待過去、理解過去的發生,於是,過去的經驗就有機會被「翻新」,並帶出「多元」而非單一的新詮釋與感受。這就是故事的療癒力所在。

如果故事只能有一種詮釋方式,生命就被困住了。而當老故事得以「再經驗」時,就會幫助我們找到過往創傷經驗的「新意義」。意義是重要的,人是一個要意義的動物。生命中沒有一件事是白白發生的,每件事出現在我們生命當中自有它的道理、它的意義。我們需要找到意義,生命才能往下走。但這個意義不會自己跑出來,它必須透過敘說與重新理解,當我們「反覆敘說」(telling and re-telling)時,意義才會現身。找到意義,生命就有了出口,傷痛就得以療癒,於是我們就得以從舊傷痛中脫困,釋放自己,生命不再拉扯。

圖書試讀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