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內容分三部分,是慈囊仁波切《三蘊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以及《一字般若經》的開示。
第一部分《三蘊經》:教導我們如何藉由頂禮、贊誦三十五佛名號而依諸佛的願力來淨除過去所造的罪業與過失,並纍積福慧資糧,成為能接受甚深教法的法器。
第二部分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從一堆「無」當中讓我們獲得佛陀眾多教法中之般若智慧,瞭知解除一切煩惱的根源,以及萬法的本質是空性,諸佛皆依此證悟。
第三部分的《一字般若經》:般若是一切教法的精髓,此經則將般若教法的精華濃縮為一字,是一切輪涅的基礎,是無生空性的殊妙修持。
■三蘊經:為什麼要「懺悔」?心靈放鬆的第一步
一生當中,可曾想過有多少次,我們為瞭或多或少的私心理由,或是粗心地不曾察覺到自己每時每刻的心念、言語或行為,而某種程度上地傷害瞭他人?
《三蘊經》又稱為〈三十五佛懺悔文〉,是許多大師的日課首選,也是顯密上師都推崇的殊勝懺罪法門。懺罪其實是戒律精神的一種體現,我們的心狂野難馴,依於外在的規範而達到內心的覺醒與改變。
不曾享受過內心的片刻寜靜嗎?透過《三蘊經》的殊勝懺罪法門,先將我們的身語意的塵垢打掃一番,自然能獲得輕安明晰,以便讓我們看清楚解脫的道路,成為改變人生、開顯般若智慧的第一步。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如何降伏其心?不帶期望與恐懼的生活!
我們的心像一隻調皮躁動的猴子,跳上跳下,一刻不得安寜。就算暫時獲得安寜,也會受不安全感的驅策,而開始四處尋找可以執取的目標,以填滿內心的空洞感。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精要地說齣一切事物皆依賴因緣聚閤而生滅,卻不離空的本質,修持般若波羅蜜,對調伏心性具有關鍵性的影響。
所有的痛苦無非源於執著,如果能放下期望與恐懼,瞭解諸法實相是空,它的本質不是真實存在的,你會發現你的世界有瞭一個全新的麵貌,有瞭更大的自由與快樂。
■一字般若經:讓你瞭知萬事萬物無生的空性究竟義
般若智慧是佛陀對廣大空性的闡述,是一切教法濃縮的意義核心。般若又可說是殊勝的智慧,能帶你離開輪迴的煩惱大海,而到達究竟的解脫彼岸。
十方三世諸佛都是依修持般若智慧而證悟甚深空性,般若是諸佛齣生之源,故被贊為諸佛之母。此經是般若教法菁華中的菁華,以一字含攝萬法本無生的空性實相,成為最簡潔有力的智慧法門。
本書特色
■修持般若心要的三個進程:懺罪、性空、無生。
■《三蘊經》:是佛陀講述懺罪法門中極殊勝的,而且無論藏地、漢地的大師都相當重視的修持。罪業由心之意念發動,亦由內心之懺悔淨除,唯以知錯而改,纔能脫離一再重復的錯誤。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切事物皆賴因緣生滅,卻不離空的本質,緣起性空,性空緣生。般若智慧是佛陀對廣大空性的闡述,是究竟解脫的修持精髓,也是堅不可摧的法輪利器。
■《一字般若經》:萬法依緣起,專注希求心。般若是一切教法濃縮的意義核心,學習般若教法不僅能夠得到暫時的利益、增上生的果報,也能夠成就究竟的解脫快樂。無生乃一切輪涅的基礎,空性即是諸法的實相。
作者簡介
堪布 慈囊仁波切
仁波切於1967年蓮師殊勝日誕生,齣生當天齣現瞭一些吉祥的瑞相。13歲齣傢便開始修學佛法,在成就者堪布噶瑪策滇仁波切,尊貴的大司徒仁波切、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等20多位善知識處數年精勤努力學習顯密佛法,自此成為顯密經論解行具足的大學者,是一位具格的上師,亦完成瞭許多著作,也是一位作傢。
在年輕時即經過三年三個月的閉關實修,閑暇之餘喜歡在各聖地閉關實修。熱愛學習研究南、北傳等各教派之教義,更希望推動三大傳承互相交流融閤與團結。
仁波切在東、西方國傢等世界各地弘揚佛法,並任「菩提三乘林」等世界各地「般若林佛學會」的住持,現任印度智慧林佛學院院長,講經弘法近20年,培育瞭許多能弘揚佛法之眾多僧俗人纔。
仁波切並在青藏高原創辦瞭「慈智學校」,幫助當地牧民孩子擺脫文盲命運,改變瞭他們的一生,並長期推動慈善與關愛,以佛法教教育淨化人心、貢獻社會,不遺餘力。
慈囊仁波切相關著作:
西藏生死導引書上下二冊— 全佛齣版社
如何修觀音:改變命運、定慧歡喜得自在— 橡樹林齣版
最勇敢的女性菩薩:綠度母— 橡樹林齣版
我可以這樣改變人生:佛子行三十七頌— 橡樹林齣版
觀世音菩薩妙明教示:大手印、大圓滿雙運修持心要—橡樹林齣版
智慧明光 -《心經》— 橡樹林齣版
譯者簡介
堪布羅卓丹傑(三蘊經)
曾至拉薩學習西藏語言與文化,並於佛光山叢林學院研習漢傳佛教。18歲追隨創古仁波切齣傢,得法名噶瑪羅卓丹傑,後至創古智慧金剛佛教大學學習,2003年榮獲創古仁波切授與「堪布」(教授師)稱號。
近年來,擔任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創古仁波切等上師的隨侍口譯。
現專事佛法教學,與藏、英文佛法口譯、筆譯工作。譯作有:《報告法王,我做四加行》、《法王教你做菩薩》、《相信,你就是!》、《四加行,請享用》等書。
噶瑪慶烈蔣措(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本名林生茂,民國四十六年齣生於颱北縣林口鄉。大學皈依聖嚴法師,七十三年起開始學習密乘教法,皈依尊聖卡盧仁波切。八十年起在嘉察仁波切宜蘭行持法輪中心,擔任藏文義務翻譯至今。曾擔任尊貴的堪布 竹清嘉措、桑傑年巴、詠給.明就、賈傑康楚、噶爾南卓、阿裏僧格巔津等仁波切之翻譯。
張福成(一字般若經)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係學士,國立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西藏組碩士。1992年至1997年任職於行政院濛藏委員會,1994年通過國傢高等考試二級。現為法會即席口譯及文字翻譯工作者。
目次
般若心要.首部麯 改變,從懺罪開始
第一章 三蘊經緣起
殊勝懺罪法門,大師的日課首選∕為什麼要懺悔∕懺悔的作用∕四種力量的懺悔方式
第二章 皈依與頂禮蘊
皈依是進入佛法的第一步∕頂禮諸佛懺除心中罪
第三章 懺悔蘊
慚愧所造業,戒慎恐懼心所行因
第四章 迴嚮蘊
大小善業皆迴嚮,匯入功德海∕保存善根功德的最好方法∕實修真利益,傳承續加持∕
般若心要.二部麯 事物運行的甚深智慧
第一章 般若波羅多心經
釋經題∕宣說此經之緣起∕演暢般若真實義,觀音慈悲登場
附錄:詞匯錶
般若心要.三部麯 阿,勝慧到彼岸
第一章 般若含攝一切教法
緣起為哪樁?想快樂要用對方法∕深奧中的深奧,菁華裏的菁華∕證悟空性,仰賴般若波羅蜜多∕徹法底源,《一字般若經》的齣處∕一切如來之母就是一字般若波羅蜜多母∕純淨,梵語的加持力∕當密勒日巴遇見當巴桑傑∕
第二章 《一字般若經》略釋
一字般若,細說從頭∕「人無我」與「法無我」∕萬法的實相,是空性∕法性,最初的樣子∕勝慧,是瞭知空性達彼岸∕頂禮般若大佛母∕五種圓滿齊備∕《心經》的緣起
第三章 經典要義一字訣
阿字即無生,空性究竟義∕十二因緣,輪迴是如此運作的∕阿字本不生,一切輪涅的基礎∕有生有滅,無生則無滅∕無一法能自主、獨立且恆常存在∕萬法依賴因緣聚閤而顯現∕夢境中,心識所執著的景象都是虛有的∕從二諦來詮釋無生∕由八邊解釋無生∕由四邊解釋無生∕由三時分析無生∕依靠聞思修,證五道十地∕方便與智慧,缺一不可∕觀想心間阿字,融入天際……
最近因為工作壓力加上傢庭瑣事,感覺整個人就像一顆緊綳的彈簧,隨時可能斷裂。我常常羨慕那些看起來總是雲淡風輕、從容不迫的人,不知道他們是如何做到心如止水的。《放空,從內心深處放輕鬆:般若心要三部麯 懺罪、性空、無生》這個書名,聽起來就像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我很好奇“懺罪”的部分會如何幫助我處理過去不愉快的經曆,而“性空”又會如何幫助我看淡世間的得失,最終的“無生”又會帶來怎樣的頓悟。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種哲學性的思考,讓我能夠從更宏觀的角度看待問題,擺脫執念,真正做到“心安是歸處”。我期待它能成為我心靈的指南針,引領我走齣迷茫,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平靜與安詳。
评分我一直是個容易想太多的女生,常常因為一點小事就輾轉反側,失眠是傢常便飯。我渴望找到一種方法,能夠讓我的大腦慢下來,不再被那些負麵的想法占據。看到《放空,從內心深處放輕鬆:般若心要三部麯 懺罪、性空、無生》這本書,我立刻被它的名字吸引住瞭。“放空”聽起來就是我一直追求的狀態,而“從內心深處放輕鬆”則更強調瞭它的內在性和深刻性。我猜測這本書可能會提供一些非常實用的技巧,比如如何處理負麵情緒,如何培養積極的心態,以及如何培養對萬事萬物的洞察力。我尤其對“般若心要”這個概念感到好奇,希望它能幫助我理解生命的本質,從而達到一種更深層次的平靜和安寜。
评分哇,看到《放空,從內心深處放輕鬆:般若心要三部麯 懺罪、性空、無生》這書名,就覺得一股清流撲麵而來。最近生活節奏快得像失控的捷運,每天忙得頭昏腦脹,腦袋裏像塞滿瞭各種待辦事項清單和社交媒體的訊息,根本找不到喘息的空間。每次想靜下來,卻發現思緒像失控的彈珠,到處亂竄,根本無法聚焦。我一直很想找一本能幫助我真正“放空”的書,不是那種口號式的,而是真正能引導我去感受內心的平靜,去擺脫那些不必要的焦慮和執著。書名裏的“般若心要”聽起來就很有深度,而且“三部麯”的概念也讓我好奇,它會不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引導過程?我特彆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具體的方法,讓我能夠真的從“心”開始,找迴屬於自己的那份寜靜。
评分最近常聽到身邊的人聊起“正念”和“冥想”,感覺這是一種新的生活潮流,但對我來說,卻有點像霧裏看花。我總覺得“放空”這件事,不是簡單地什麼都不想,而是要有一種更深層的內在轉化。《放空,從內心深處放輕鬆:般若心要三部麯 懺罪、性空、無生》這個書名,讓我對“放空”有瞭更具體的期待。我猜想,它可能會從“懺罪”開始,引導我去審視內心的愧疚和遺憾,然後通過“性空”來理解萬物皆空的道理,最終達到“無生”的境界,體會到一種不生不滅的自在。我特彆希望能在這本書裏找到一些讓我豁然開朗的頓悟,能夠幫助我放下那些糾結不清的煩惱,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心靈得到真正的釋放和升華。
评分老實說,我之前對佛學類的書籍一直有點敬而遠之,總覺得會很艱澀難懂,充滿各種我理解不瞭的術語。但《放空,從內心深處放輕鬆:般若心要三部麯 懺罪、性空、無生》這個書名真的太吸引人瞭,特彆是“放空”、“放輕鬆”這些詞,完全戳中瞭現代人普遍的痛點。我猜想,這本書或許能用一種比較貼近生活、比較容易理解的方式來闡述“般若心要”的智慧。我希望它能像一位慈祥的長者,娓娓道來,用生活化的例子,讓我明白那些看似高深的道理,並且知道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尤其“懺罪、性空、無生”這三個詞,聽起來就帶著一種滌蕩心靈的力量,我好奇它會如何引導我處理內心的負麵情緒,如何讓我看透事物的本質,又如何讓我超越生死的執念,從而真正達到內心的自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