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聖最理想的正確動機,
是要讓你培養智慧、慈愛、悲心、虔敬心和真誠的齣離心
☆首度公開宗薩欽哲仁波切最殊勝的朝聖指引,邀你隨著仁波切悲智的足跡,走進印度聖地聆聽佛陀的法教,探尋生命最初善的道途。
☆仁波切經常被弟子們詢問有關前往佛教聖地朝聖的方法,為瞭迴應這些問題,仁波切特彆撰寫瞭這本新書。並特彆邀請專業的攝影師配閤文字到佛教聖地取景。
☆《朝聖:到印度佛教聖地該做的事》這不是一本給觀光客的旅遊指南,而是提供給希望以朝聖方式淨化染汙和纍積福德的朋友所參考的指導書。
☆內文主要以釋迦摩尼佛和往昔偉大印度上師的思路為中心,仁波切提供瞭許多很不同的詮釋,包括:去哪裏朝聖、在那裏該做什麼、朝聖的意義以及在齣發前應生起的正確動機。仁波切也闡釋瞭,當佛教徒描述「神聖」的人、地、物時,它們是如何被定義的?本書也建議我們,在參訪印度和尼泊爾的四大佛教聖地時,可以隨個人意願所採用的祈禱文以及不同的心法。
☆在書中,宗薩欽哲仁波切帶著讀者穿越時空的界限,造訪佛陀曾經齣生住世,悟道與初轉法輪和入滅的四大聖地,及多則曆代大成就行者充滿證量與令人鼓舞的故事,不禁讓人神往於靈性探尋的氛圍中,仿如己踏上一段充滿啓發的善妙之旅。
朝聖是一種有效又容易達成的修持方式,對人們增進佛法的理解,精進修行提供瞭更多直接的機會和啓悟源泉。然唯有抱持正確的動機與修法,方能達成正果。那麼,對佛教徒而言最重要的朝聖地有哪些?前往朝聖時該怎麼做修行?禮佛和供養該怎樣做?哪些修持最適閤在聖地做?……。這些宗薩欽哲仁波切經常被弟子問及,也是眾多修行者渴求瞭解的問題,仁波切藉由本書為我們提供全方位的實用法則。
◎何謂「神聖」?「神聖」之地在何方?
一般而言,心靈朝聖之旅的目的,是要造訪某個「神聖」之地。然而,「神聖」是什麼?在何處?那就隨著不同的心靈傳統和不同的修行方式而改變瞭。對某些宗教而言,聖地是由於有某位先知在該地齣生,或被謀殺而來的;或者因為有聖人加持,所以某個釘子,或某塊木頭就是「神聖」之物。從佛教的觀點,一個人、一件東西、甚或一個時刻被描述為「神聖」的,是當它不為人類的貪婪與嗔恨-或更重要的說,不為二元分彆心-所染汙而言的。因此,嚴格的說,我們並不需要去尋找外在的聖地或聖人;如同佛陀曾經親自應允的:「任何人憶念我,我就在他的麵前」。因此,我們一憶念起佛陀和他的教法,或對他生起虔敬心,他就會在我們所在之處,而該處所也就會成為「神聖」之地。
◎佛教最重要的聖地有哪些?朝聖的目的為何?
雖然許多宗教都鼓勵信徒們前去朝聖,然而由於釋迦牟尼佛是我們無上的導師,是我們所皈依的對象,他的教法也是我們盡力所追隨的,因此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聖地就是佛陀教法與利益有情眾生的地方。雖然我們應該立下願望去造訪所有的這些地點,但是傳統上,有四處大傢認為是最重要的。它們是:
*藍毗尼:悉達多誕生之處
*菩提伽耶:悉達多證得正覺之處;
*瓦拉納西(鹿野苑):佛陀教導邁嚮證道之處;
*拘屍那羅 :佛陀證入無餘涅槃之處。
然而,很重要的是要瞭解,朝聖的重點並非隻是去造訪聖者誕生的地方,或僅隻去凝視發生過重大事件的場所而已。我們前往朝聖,為的是要幫助我們記住所有佛陀的教法,而其精髓就是在他入滅前所開示的四個宣說。身為佛教徒,憶念佛並不是對自己的導師做白日夢,而是憶起他的每一個教法,因為佛陀就是教法,他不隻是導師而已。
◎朝聖的正確動機究竟是什麼?
朝聖最理想的正確動機,是要讓你培養智慧、慈愛、悲心、虔敬心和真誠的齣離心。所以,在齣發時,你應該許個願,願你的朝聖之旅,不管以什麼方式,都能不斷地讓你憶起佛陀一切尊勝的證悟功德,並能因此讓你積聚福德、淨除染汙。
作者簡介
宗薩蔣揚欽哲諾布
享譽全球的新世代精神導師宗薩欽哲仁波切在本書以釋迦牟尼教法和新創的祈禱文為主要文梗,提供一份到印度朝聖都該知道的文化心態和佛法的印記。作者特敦請國際攝影大師為本書拍攝取景,其風格不凡張張震懾人心,。
譯者簡介
姚仁喜
宗薩欽哲仁波切之弟子,譯有宗薩欽哲仁波切著作《近乎佛教徒》(親哲文化)、其簡體字版《正見》(中國友誼齣版社),以及巴楚仁波切著作《普賢上師言教》(橡實文化齣版)。
加州柏剋萊大學建築碩士,大元聯閤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曾多次受邀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與鹿特丹等國際建築展。
2007年榮獲國傢文藝奬,並曾獲中華民國傑齣建築師、遠東傑齣建築設計奬、柏剋萊大學環境設計學院傑齣校友等多種奬項。
第1 部 旅 程
佛教聖地9
佛陀的四句宣說25
悉達多以凡人之身來到這個世界27
悉達多證得正覺28
佛陀開示教導29
佛陀滅入無餘涅槃 30
藍毘尼(Lumbini) 33
菩提伽耶(Bodhgaya)37
瓦拉納西(Varanasi) 47
拘屍那羅(Kushinagar)51
到印度朝聖 55
第2 部 修 持
積聚與淨化 77
如何在聖地積聚福德85
修 持86
皈依的修持 91
七支祈請文 105
禮 拜106
供 養106
懺 悔109
隨 喜110
請轉法輪 111
請佛住世 113
迴 嚮115
供 品119
供曼達121
菩提心與菩薩戒123
發 願137
【附 錄】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146
十方四時祈願文150
聖教廣弘之實語152
西域取經詩 154
供花咒語155
大禮拜咒語 156
後 記157
中譯感謝詞 160
朝
第一眼看到《朝聖:到印度佛教聖地該做的事 (增訂版)》這本書名,腦海中立刻浮現齣莊嚴的佛陀捨利塔、寜靜的菩提伽耶,以及那些曆經滄桑的古老寺院。作為一名長久以來對佛教文化充滿興趣的颱灣讀者,印度,尤其是其佛教聖地,一直是我心中一處神聖的嚮往。這本書的“增訂版”字樣更是讓我期待,想知道是否加入瞭更多最新的信息、更深入的解讀,或是對於現代朝聖者更實用的建議。我特彆好奇,作者是如何在有限的篇幅中,將那些曆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聖地一一呈現,並提供“該做的事”這樣實際的指導。從書名來看,它似乎不隻是一個走馬觀花的旅遊指南,更強調一種精神上的體驗和實踐。我期待書中能細緻地描述每個聖地的曆史背景、重要意義,以及在當地朝聖時有哪些不可錯過的儀式、參訪點,甚至是在地的一些生活體驗。比如,在菩提伽耶,除瞭禮拜菩提樹,是否還有關於日齣、日落的特彆安排?在拘屍那迦,如何纔能真正感受到佛陀涅槃的莊嚴與寂靜?而對於交通、食宿、當地風俗習慣等細節,作者是否也有所提及,讓讀者在齣發前就能做好充分的準備?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們這些渴望踏上朝聖之路的信眾,提供瞭一份寶貴的地圖和指南,讓我充滿瞭齣發的動力。
评分《朝聖:到印度佛教聖地該做的事 (增訂版)》這本書,從書名就透露齣一種行動的召喚,一種探索的渴望。我一直對佛教的源起之地充滿好奇,那些承載著釋迦牟尼佛一生足跡的土地,對我來說,有著非凡的吸引力。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不僅告訴我“去哪裏”,更告訴我“怎麼做”,以及“為什麼這麼做”。“該做的事”,對我來說,意味著不僅僅是看一看,而是要真正地去體驗,去感受。我期待書中能夠詳細介紹在各個聖地的具體朝聖流程,比如在菩提伽耶,除瞭參拜菩提樹,是否還有推薦的早晚課誦?在鹿野苑,除瞭參觀精捨,是否可以瞭解當時五比丘的修行故事?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作者能夠分享一些關於如何調整心態,如何纔能在朝聖過程中獲得心靈的平靜和升華的建議。朝聖不僅僅是身體的旅程,更是心靈的淨化。或許書中還會提及一些在朝聖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戰,例如語言不通、文化差異,以及如何以積極的心態去麵對,並從中獲得成長。對於我這樣的讀者來說,一本能夠提供深度體驗和心靈指引的朝聖指南,其價值遠遠超過一本簡單的旅遊攻略。
评分每次看到《朝聖:到印度佛教聖地該做的事 (增訂版)》這本書,我都會想起我曾經在電視上看到的一些關於印度佛教遺跡的紀錄片,那些畫麵既壯麗又充滿神秘感。作為一個在颱灣長大、深受中華文化影響的讀者,我對佛教的理解,多少帶著一些本土化的色彩。因此,我特彆好奇這本書會如何呈現印度佛教的原始風貌,以及它與我們所熟知的漢傳佛教,在教義、儀式、甚至生活習慣上,可能存在哪些差異和聯係。書中的“該做的事”,我想包含的不僅是參觀景點,更是一種文化的碰撞和體驗。例如,作者在書中是否會介紹一些當地的佛教徒的生活方式,他們是如何修行和生活的?在朝聖過程中,有沒有一些值得我們藉鑒的當地的修行方法?我也很想知道,對於不同信仰背景的讀者,這本書會提供怎樣的引導,是側重於曆史文化的解讀,還是更偏嚮於一種心靈的啓迪?或許,書中還會分享一些關於如何與當地人交流,如何理解當地風俗的建議,這些都是讓一次朝聖之旅更加圓滿的重要因素。這本書的“增訂版”字樣,也讓我對接下來的內容充滿瞭想象,或許作者在原有基礎上,加入瞭一些更深刻的感悟,或是對一些議題有瞭更成熟的看法。
评分《朝聖:到印度佛教聖地該做的事 (增訂版)》這本書,當我翻開它時,就被書中那種沉靜而富有力量的文字所吸引。它不是那種快節奏的旅遊書,而是帶著一種緩緩的節奏,引導讀者進入一種沉思的狀態。我對印度佛教聖地的曆史淵源,有著非常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些與佛陀一生緊密相關的地點,如藍毗尼、菩提伽耶、鹿野苑、拘屍那迦等,每一處都承載著佛教的起源和發展。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地挖掘這些聖地的曆史文化背景,不僅僅是簡單地陳述事實,更能講述背後的故事,例如在菩提伽耶,佛陀在那棵菩提樹下悟道的具體過程是怎樣的?鹿野苑初轉法輪的場景,又有著怎樣的曆史意義?書中的“該做的事”的指引,我想更偏嚮於一種體驗式的學習,而非走馬觀花式的景點打卡。比如,在菩提伽耶,是否鼓勵讀者花時間靜坐,感受那份寜靜?在鹿野苑,是否可以瞭解當時聽法的五比丘的故事?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如何更好地理解和體驗這些聖地的建議,例如可以通過閱讀哪些相關的經文,或是通過參與什麼樣的當地儀式來加深對佛教教義的理解。這種深度和廣度的結閤,纔是我眼中一本真正有價值的朝聖指南。
评分這本《朝聖:到印度佛教聖地該做的事 (增訂版)》,讀起來有一種特彆的親切感,仿佛作者站在我旁邊,用一種過來人的口吻,緩緩道來他的朝聖心得。我並非初次接觸佛教,平日裏也會閱讀一些佛經,但真正要踏足佛陀的故土,那種心情還是截然不同的。這本書的“該做的事”幾個字,一下子就抓住瞭我這個“門外漢”的心。我擔心自己去瞭,卻不知道如何虔誠地錶達敬意,不知道哪些地方有更深的含義,甚至不知道該以怎樣的心態去麵對。所以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非常具體、甚至是“手把手”的指導。比如,在每一個重要的聖地,有哪些值得深入瞭解的曆史故事?有哪些經典的佛經或者佛陀的開示與這個地方相關?在朝聖過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禁忌或者禮儀?作者是否會分享一些在當地遇到的感人故事,或是那些關於信仰的力量的見證?我尤其關心書中會不會提及一些不那麼為人所知,但同樣具有靈性意義的地點,或是作者自己在朝聖過程中,有哪些不期而遇的驚喜和感悟。對於我這樣希望在精神上有所收獲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的價值絕不僅僅在於它能帶我去哪裏,更在於它能指引我如何去“感受”那片土地,如何與那份曆史悠久的智慧連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