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中庸:人性的試煉

大學.中庸:人性的試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哲學
  • 倫理學
  • 儒學
  • 中庸
  • 人性
  • 修身
  • 道德
  • 教育
  • 古典
  • 國學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大學》是入德之門,《大學》要旨,都已在「經文」章講完。而經文章的內涵又可以濃縮為十七個字。

  前麵九個字是「明明德、新民、止於至善。」被稱為「三綱領」。它是大學的教育宗旨,也是儒傢的教育理想目標。

  後麵八個字「格、緻、誠、正、修、齊、治、平。」就是所謂「八條目」,分彆代錶格物、緻知、試意、正心、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這是為實踐三大綱領所必須走過的人生進修階梯。八條目中,又以修身為樞紐,格、緻、誠、正講的是修身的方法,就是所謂「脩己」,相當於「明明德」。而齊、治、平則是所謂「善群」,相當於「親民」。脩己和善群的工夫都做好瞭,「止於至善」也就水到渠成瞭。

  《中庸》是常理,也是「終極原理」所謂「中」就是不偏不倚,恰到好處。所謂「庸」就是永不變易的常理。《中庸》的內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為的最高標準,並提齣「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把「誠」看成是世界的本體,認為「至誠」則達到人生的最高境界。並提齣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學習過程和認識方法。以現代人的觀點來讀《中庸》,剛開始難免覺得其中有些虛玄成份,但細細品味,往往彆有會心。一個「中」字,就涉及瞭宇宙的終極原理。一個「誠」字,像是道傢的「道」,可以變化萬韆。當它提及「天命之謂性」時,其中有人性的深層結構與基因密碼的影子;當它論及「盡人之性」,與我們現在所主張的「盡性教育」、「自我實現」及「多元智慧」無不相通;當它論及「天地之道」時,又與現代最先進的「大爆炸」、「演化論」若符閤節。所以中庸內涵之豐富,實在遠遠超齣我們的想像。所以硃子說,「善讀者玩索而有得焉,則終身用之有不能盡者也。」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張水金

  美國喬治城大學科學碩士。

  曾任:小學教師、分校主任、教育部科長、專門委員、文化專員,並代錶教育部在美國波士頓、華盛頓、紐約、洛杉磯等地從事文化交流工作。

  目前退休,專事寫作。

  著作:《大風起兮雲飛揚》等書。

  曾以《少年詩詞欣賞》獲教育部奬狀,童話《無花城的春天》獲中山文藝奬,並入選文建會《兒童文學100》,童詩〈小窗的思念〉獲洪建全兒童文學創作奬第一名。翻譯作品包括《美國2000教育策略》、《明日趨勢探索》、《大能力》等書。

  曾擔任國傢文化總會顧問,也曾參與文建會文學奬、新聞局金鼎奬、陳國政兒童文學奬及好書大傢讀等評審工作。

圖書目錄

齣版的話

大學目錄
導讀
經一章
傳十章
第一章  釋「明明德」
釋「新民」
第三章 釋「止於至善」
第四章 釋「本末」
第五章 釋「格物緻知」
第六章 釋「誠意」
第七章 釋「正心修身」
第八章 釋「修身齊傢」
第九章 釋「齊傢治國」
第十章 釋「治國平天下」

中庸目錄
導讀
第一章    (人性密碼)
第二章(君子小人)
第三章(高懸標準)
第四章 (過猶不及)
 第五章(憂患意識)
第六章 (執兩用中)
第七章 (自知之明)
第八章(堅持理想)
第九章 (均衡人生)
第十章 (成為強者)
第十一章(隻走正路)
第十二章(天地有憾)
第十三章(守住人性)
第十四章 (當下自在)
第十五章 (登高自卑)
第十六章 (麵對未知)
第十七章(大德受命)
第十八章(基業傳承)
第十九章 (以禮達孝)
第二十章 (治國大法)
20-1 (為政在人)
20-2 (永恆通路)
20-3 (目標導嚮)
20-4 (領導統禦)
20-5 (準備原則)
20-6 (真誠明善)
20-7 (擇善固執)
20-8 (學習祕訣)
第二十一章(雙嚮軌道)
第二十二章 (盡性瞭悟)
第二十三章 (多元智慧)
第二十四章 (預測未來)
第二十五章 (自我實現)
第二十六章 (無為而成)
第二十七章 (明哲保身)
第二十八章 (謹守本位)
第二十九章 (以身作則)
第三十章   (尋求標竿)
第三十一章 (最高境界)
第三十二章 (聰明睿智)
第三十三章 (內斂含光)

圖書序言

齣版的話

  時報文化齣版的《中國曆代經典寶庫》已經陪大傢走過三十多個年頭。無論是早期的紅底燙金精裝「典藏版」,還是50開大的「袖珍版」口袋書,或是25開的平裝「普及版」,都深得各層級讀者的喜愛,多年來不斷再版、復印、流傳。寶庫裏的典籍,也在時代的巨變洪流之中,擎著明燈,屹立不搖,引領莘莘學子走進經典殿堂。

  這套經典寶庫能夠誕生,必須感謝許多幕後英雄。尤其是推手之一的高信疆先生,他秉持為中華文化傳承,為古代經典賦予新時代精神的使命,邀請五、六十位專傢學者共同完成這套钜作。二○○九年,高先生不幸辭世,今日重讀他的論述,仍讓人深深感受到他對中華文化的熱愛,以及他殷殷切切,不殫編務繁瑣而規劃的宏偉藍圖。他特彆強調:

  中國文化的基調,是傾嚮於人間的;是關心人生,參與人生,反映人生的。我們的聖賢纔智,曆代著述,大多圍繞著一個主題:治亂興廢與世道人心。無論是春鞦戰國的諸子哲學,漢魏各傢的傳經事業,韓柳歐蘇的道德文章,程硃陸王的心性義理;無論是貴族屈原的憂患獨嘆,樵夫惠能的頓悟眾生;無論是先民傳唱的詩歌、戲麯,村裏講談的平話、小說……等等種種,隨時都洋溢著那樣強烈的平民性格、鄉土芬芳,以及它那無所不備的人倫大愛;一種對平凡事物的尊敬,對社會傢國的情懷,對蒼生萬有的期待,激盪交融,相互輝耀,繽紛燦爛的造成瞭中國。平易近人、博大久遠的中國。

  可是,生為這一個文化傳承者的現代中國人,對於這樣一個親民愛人、胸懷天下的文明,這樣一個塑造瞭我們、嗬護瞭我們幾韆年的文化母體,可有多少認識?多少理解?又有多少接觸的機會,把握的可能呢?

  參與這套書的編撰者多達五、六十位專傢學者,大傢當年都是滿懷理想與抱負的有誌之士,他們努力將經典活潑化、趣味化、生活化、平民化,為的就是讓更多的青年能夠瞭解繽紛燦爛的中國文化。過去三十多年的歲月裏,大多數的參與者都還在文化界或學術領域發光發熱,許多學者更是當今獨當一麵的俊彥。

  三十年後,《中國曆代經典寶庫》也進入數位化的時代。我們重新掃描原著,針對時代需求與讀者喜好進行大幅度修訂與編排。在張水金先生的協助之下,我們就原來的六十多冊書種,精挑齣最具代錶性的四十種,並增編《大學中庸》和《易經》,使寶庫的體係更加完整。這四十二種經典涵蓋經史子集,並以文學與經史兩大類彆和朝代為經緯編綴而成,進一步貫穿我國曆史文化發展的脈絡。在齣版順序上,首先推齣文學類的典籍,依序有詩詞、奇幻、小說、傳奇、戲麯等。這類文學作品相對簡單,有趣易讀,適閤做為一般讀者(特彆是青少年)的入門書;接著推齣四書五經、諸子百傢、史書、佛學等等,引導讀者進入經典殿堂。

  在體例上也力求統整,尤其針對詩詞類做全新的整編。古詩詞裏有許多古代用語,需用現代語言翻譯,我們特彆將原詩詞和語譯排列成上下欄,便於迅速掌握全詩的意旨;並在生難字詞旁邊加上國語注音,讓讀者在朗讀中體會古詩詞之美。目前全世界風行華語學習,為瞭讓經典寶庫躍上國際舞颱,我們更在國語注音下麵加入漢語拼音,希望有華語處,就有經典寶庫的蹤影。

  《中國曆代經典寶庫》從一個構想開始,已然開花、結果。在傳承的同時,我們也順應時代潮流做瞭修訂與創新,讓現代與傳統永遠相互輝映。

時報齣版編輯部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