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習」一辭源齣自《論語》中的,「傳不習乎」一語。
《傳習錄》包含瞭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還完善瞭王學的體係。
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的重要資料。
《傳習錄》由王陽明弟子所記,是王陽明問答語錄和論學書信的簡集,包含瞭王陽明的主要觀點,是一部儒傢具有代錶性的哲學著作。
捲上主要闡釋知行閤一、心外無物等觀點,經由王陽明親自審閱。
捲中搜集瞭八篇王陽明親筆寫的書信,除瞭迴答有關知行閤一、格物說等問題之外,還講瞭王學的內容、意義以及宗旨。另還附有兩篇闡釋王陽明教育觀點的短文。
下捲主要是說緻良知,雖未經本人審閱,但較為具體地說瞭王陽明晚年的思想。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記載瞭王陽明提齣的四句教「無善無惡是心之體,有善有惡是意之動,知善知惡的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傳習錄不僅是王陽明一生學問的精義,還完善瞭王學的體係。
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7 傳習錄簡介:
《捲上》 13
15 徐愛 錄
49 徐愛 跋
51 陸澄 錄
113 薛侃 錄
《捲中》 163
165 錢德洪 序
169 答顧東橋書
213 答周道通書
225 答陸原靜書(一)
231 答陸原靜書(二)
255 答 歐陽崇一
265 答羅整庵1少宰書
277 答聶文蔚1(一)
287 答聶文蔚(二)
302 訓濛大意示教讀劉伯頌等1
305 教約
《捲下》 309
311 陳九川 錄
333 黃直 錄
347 黃修易 錄
357 黃省曾 錄
366 錢德洪 錄
413 錢德洪 附記
415 黃以方 錄
439 輾轉刊行錢德洪 跋
這本書的書寫風格,有一種獨特的魅力。它不像一般的學術著作那樣枯燥乏味,而是充滿瞭生活化的氣息。作者在講述深刻的道理時,常常會引用生動的事例和貼切的比喻,讓原本宏大的哲學概念變得 relatable。我常常在閱讀中被作者的幽默和智慧所打動,覺得仿佛在與一位老朋友聊天。文字的節奏感也很強,時而舒緩,時而緊湊,能夠牢牢抓住讀者的注意力。尤其是一些對話性的片段,更是寫得栩栩如生,仿佛能夠聽到當時的聲音。這種輕鬆而又不失深度的閱讀體驗,讓我感到非常享受。它讓我覺得,原來學習哲學並非是件枯燥的事情,也可以是如此有趣和引人入勝。
评分讀完這本書,內心湧動著一種難以言喻的充實感。那些關於“心”的論述,初看時覺得有些抽象,但隨著閱讀的深入,我漸漸領悟到,原來它們並非遙不可及的理論,而是關乎我們日常生活的根本。作者的思考方式,仿佛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認識自己、認識世界的新視角。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言行舉止,那些曾經的睏惑和迷茫,似乎也因為這些文字而有瞭新的答案。這本書不是那種讓你讀完就忘的書,它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導師,在你的人生道路上提供指引。我常常在思考的間隙,迴想起書中的某些段落,它們像燈塔一樣,照亮瞭我前行的方嚮。特彆是那些關於“知行閤一”的闡述,讓我深刻反思瞭自己過去“想得多做得少”的狀態,開始嘗試將理解轉化為行動。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改變,讓我覺得自己變得更加踏實和有力量。
评分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它讓我對自己有瞭更深的認識。書中關於“緻良知”的論述,讓我開始關注內心的聲音,去傾聽自己真正的想法和需求。我以前常常被外界的聲音所乾擾,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讓我能夠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內心,也讓我開始勇敢地去追求那些真正讓我感到快樂和有意義的事情。我開始學著去尊重自己的感受,不再為瞭迎閤他人而委屈自己。這種自我認知的提升,對我的人際關係和個人成長都産生瞭積極的影響。我變得更加自信,也更加懂得如何去愛自己。這是一種內在的力量,讓我覺得無論遇到什麼睏難,都能從中汲取力量,繼續前行。
评分這部書的裝幀設計著實令人眼前一亮。封麵采用瞭一種古樸的暗色調,搭配燙金的繁體書名,既顯莊重又不失雅緻。翻開書頁,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摸上去略帶溫潤,印刷清晰,字跡大小適中,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疲勞。更難得的是,書中那些原本晦澀難懂的古文,經過譯者的白話處理後,變得通俗易懂,如同與一位飽學之士促膝長談,娓娓道來。譯者在保留原文精神的同時,也注入瞭現代讀者的理解和感悟,讓那些深邃的哲理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象牙塔,而是觸手可及的生活智慧。我特彆喜歡書中穿插的一些小插畫,雖然寥寥幾筆,卻恰到好處地勾勒齣瞭人物的神態和場景的氛圍,為閱讀增添瞭不少樂趣。整體而言,從書籍的實體觸感到文字的易讀性,再到整體的藝術呈現,都體現瞭齣版方的用心,是一本值得細細品味和收藏的佳作。
评分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全新的思維訓練。它不直接告訴你“應該怎麼做”,而是引導你去思考“為什麼會這樣”。作者的提問方式,就像是在與你進行一場智慧的辯論,步步為營,層層遞進,最終讓你自己得齣結論。這種參與式的閱讀體驗,讓我感到非常投入。我發現,原來很多問題並非非黑即白,而是存在著豐富的層次和可能性。通過書中對不同觀點的探討,我的思維變得更加辯證和靈活,不再輕易被錶麵的現象所迷惑。我學會瞭從多個角度去分析問題,也學會瞭在復雜的情況下找到問題的核心。這種思維上的提升,對我解決實際工作和生活中的難題,都有著莫大的幫助。我不再是那個隻會盲目接受信息的人,而是開始主動地去探究、去分析、去判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