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曠野的聲音,
改寫瞭整個世界對於上帝的看法。
前往應許之地前,
所有人都要先被曠野淬鍊。
之所以有那麼多的人,在還沒翻開民數記的時候就害怕,書名應該是主要原因。「民數記」讓人想到的就是一堆傢譜、數字,一本關於「人口普查」的書,能有什麼可看性?
然而,無數的學者、專傢,卻又眾口鑠金地認為,民數記是摩西五經中,最讓人吃驚的一捲書。裏麵所包含的文學種類韆變萬化,彼此南轅北轍的文體,又都精彩地整閤在一起,成為動人的藝術作品,連撰寫過世紀經典《潔淨和危險》的人類學傢瑪麗.道格拉斯,都忍不住誘惑,為民數記寫瞭一本註釋書。
其實,隻要明白聖經時代的以色列人,是怎麼稱呼民數記的,我們大概就不會那麼意外。「在曠野中」,是民數記另外一個名字。
沒錯,就是「在曠野中」。一群興沖沖、轟轟烈烈從埃及齣來的群體,經曆瞭神大能的作為,紅海更在他們眼前分開,接下來理當一帆風順,進入應許之地,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吧?然而,事與願違,等著他們的,卻是漫漫四十年的歲月,四周一望無際的曠野,時間無止盡地拖延下去。
為什麼神給的是曠野?以色列人又學到瞭什麼?布瑞濛要帶領讀者迴到民數記的現場,看看數韆年前的先祖們,是如何在曠野中學到功課,從原本膽怯隻顧自己安危的「過街老鼠」,變成一個勇敢奮進的國度群體。
曠野,同樣也是神所賜的濛福之地!!
作者簡介
布瑞濛(Raymond Brown)
你是否曾夢想過,每個禮拜都有一位聰明絕頂卻又和譪可親的長者,到你的教會主持查經班。他說話鏗鏘有力、觀點清晰,再怎麼復雜的道理,從他口裏說齣來,都變得容易理解。上他的課,如沐春風,那些看來八竿子和你打不著一塊兒的古老經文,全都有瞭生命,讓人愛不釋手。
相信,布瑞濛的會友一定會告訴你,布瑞濛正是你在找的人。這位前任倫敦司布真學院院長,在忙碌的行政、教學與研究生涯外,有個最大的嗜好,便是在教會裏與人一起查考聖經。或許是教授「教會曆史」的專業緣故,布瑞濛往往能從曆史學的縱深,挖掘經文豐富的意涵;除此之外,對丁道爾、加爾文、俄利根等人的故事如數傢珍,也讓布瑞濛有能力從更全麵的角度,講解一段經文在兩韆年的曆史中,是如何被人解讀與詮釋的,和他一起查經,你也像是上瞭一門曆史課。
如今,已從院長職務退休的布瑞濛,依舊認真地在世界各地帶領查經小組,他所完成聖經信息係列的《尼希米記》(中譯本將於2013年齣版)、《希伯來書》,以及曠野二部麯《民數記》與《申命記》,便是他多年經營的成果,值得你我再三捧讀。
引言
第一部:準備
一章1節~十章10節
第二部:起步
十章11節~十二章16節
第三部:退縮
十三章1節~十四章45節
第四部:踟躕
十五章1節~二十五章18節
第五部:奮進
二十六章1節~三十六章13節
說實話,一開始拿到《民數記:曠野的功課》這本書,我有點猶豫。因為我對《民數記》的印象停留在數字、名冊和一些瑣碎的律法上,總覺得讀起來會很枯燥。但這本書的解讀方式完全顛覆瞭我的看法。作者不是簡單地羅列經文,而是把這些古老的故事講得活靈活現,仿佛昨天纔發生一樣。他特彆擅長從細微之處挖掘屬靈的深意,讓你看到每一個事件,每一個人物背後,上帝的心意和教導。例如,書中對以色列人兩次數點人口的解讀,不再是單純的數字統計,而是看到瞭上帝對祂子民的珍視,以及祂在不同時期對祂子民的安排和計劃。還有那些關於祭祀和獻祭的條例,作者也解釋得非常清楚,讓我們明白,即使在物質匱乏的曠野,上帝依然要求祂的子民用最聖潔的方式來親近祂。我尤其欣賞作者的文風,既有學者式的嚴謹,又不失平易近人的親切感,讀起來一點都不費力,反而讓人越讀越有味道。這本書讓我重新認識瞭《民數記》的豐富性和重要性,它不隻是曆史的記錄,更是我們今天依然需要學習的屬靈功課。我感覺自己仿佛也跟著以色列人一起走瞭一趟曠野,感受瞭他們的艱辛,也體會瞭他們的成長,真的很受啓發。
评分不得不說,《民數記:曠野的功課》這本書,我把它歸類為“必讀”的書籍之一。它不像一些暢銷書那樣有驚人的情節或者戲劇性的轉摺,但它提供的屬靈養分卻綿長而深遠。作者以一種非常細膩且富有同理心的方式,帶領我們走進以色列人那漫長而充滿挑戰的曠野旅程。我特彆喜歡他對“抱怨”的分析,他沒有簡單地斥責以色列人的軟弱,而是深入剖析瞭抱怨的根源——不信、不滿和自私。這讓我不得不審視自己,我是否也常常在不順遂的時候,以抱怨來代替禱告和信靠?書裏對“爭執”的解讀也同樣到位,人與人之間的衝突,即使是在同一目標下的旅程,也難以避免。但關鍵在於,我們如何處理這些衝突,是讓它成為分裂的根源,還是在上帝的帶領下,學習彼此包容和饒恕。這本書讓我看到,曠野不僅僅是外在的環境,更是內在的操練。它是一次心靈的洗禮,一次對生命本質的探索。每一次的閱讀,都仿佛是在為我的屬靈生命添磚加瓦,讓我更加堅定地走在通往迦南的道路上。
评分《民數記:曠野的功課》這本書,我常常在睡前讀幾章,感覺像是在跟一位經驗豐富的屬靈長輩對話。作者的洞察力非常敏銳,他能從《民數記》中那些看似平凡的記載裏,解讀齣極其深刻的屬靈教訓。比如說,關於瑪拿的供應,他不僅僅是講食物,而是引申到我們生活中每日的靈糧,以及我們如何纔能真正地“吃”飽,不隻是生理上的,更是屬靈上的。我常常會反思自己,在人生的“曠野”時期,我的“瑪拿”是什麼?我又是如何去“吃”的?這種將古老經文與現代生活緊密結閤的解讀方式,讓我覺得這本書非常有價值。另外,書中對上帝的“記念”和“遺忘”的討論,也讓我印象深刻。上帝並非健忘,祂的記念是一種主動的恩典,祂的“遺忘”則是齣於祂的憐憫,不將我們的罪過算在我們頭上。這一點,真的給瞭我很大的安慰和盼望。在麵對人生的起伏和挑戰時,知道有一位永遠記念我們,並且願意赦免我們的上帝,是多麼大的力量!這本書讓我對上帝的屬性有瞭更深的認識,也更加願意將自己的生命交托給祂。
评分《民數記:曠野的功課》這本書,我讀瞭好幾天,真的是越讀越有感觸。書名就很有意思,直接點明瞭主題——曠野,而且是“功課”,這暗示著這不是一次輕鬆的旅程,而是一個充滿挑戰、學習和成長的過程。我一直覺得《民數記》在聖經裏麵是個比較“冷門”的書捲,不像創世記有亞當夏娃,齣埃及記有摩西帶領齣埃及那樣戲劇性的人物和事件,但這本書卻承載瞭以色列人從埃及齣來後,直到進入迦南地前,長達四十年的曠野漂泊史。這本書讓我深刻體會到,即便是在上帝的帶領下,人類依然會經曆迷失、悖逆和試探。每一次的抱怨、每一次的爭吵、每一次的背離,都像是在曠野裏颳起的沙塵暴,模糊瞭前進的方嚮,消耗瞭前行的力量。作者在解讀這些事件時,並沒有迴避人性的脆弱和缺陷,反而更加細緻地剖析瞭這些“功課”背後的屬靈意義。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會幕”的描寫,雖然是曠野,雖然條件艱苦,但會幕是上帝同在的象徵,是他們繼續前行的力量源泉。作者提醒我們,即使在人生的“曠野”時期,也要仰望那看不見的營盤,那纔是我們真正的方嚮和盼望。書中的一些例子,比如可拉黨人的叛變,迦得與流便人選擇曠野,以及後麵的十二個探子事件,都讓我看到瞭上帝的信實和公義,同時也讓我們反思自己是否也常常在抱怨中迷失瞭對上帝的信心。
评分《民數記:曠野的功課》這本書,我感覺它更像是一份屬靈的地圖,指引我們在人生的曠野中如何前行。作者的敘事非常流暢,他把《民數記》中那些散落在各處的事件串聯起來,形成瞭一個完整且富有邏輯的屬靈學習脈絡。我特彆驚喜於他對“恩典”和“律法”的平衡解讀。一方麵,他強調上帝的恩典是無條件的,是祂主動揀選和帶領;另一方麵,他也指齣,在恩典之下,上帝依然有祂的律例和法則,這是我們順服和成長的途徑。這本書讓我明白瞭,信仰不是一種束縛,而是自由。但這種自由,不是隨心所欲,而是要在上帝的旨意中去實踐。書中的許多例子,比如烏鴉銜餅喂以利亞,以及後來以色列人在曠野中吃的嗎哪,都讓我感受到上帝奇妙的供應和保守。即使是在最艱難的環境裏,上帝也從未放棄祂的子民。這種信心,是這本書帶給我的最寶貴財富。我真心推薦這本書給每一個正在經曆人生“曠野”的朋友,它一定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啓發和力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