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OO年是中國教會史上可資記念的年代,除「庚子教難」自身重大的意義之外,三位重要的中國教會領袖亦分彆齣生於這一年的前後——楊紹唐於一八九八年,王明道於一九OO年,倪柝聲於一九O三年。「由於他們對聖經的真理具有獨特的闡釋能力,並對此一身處革命時代的中國基督教教會具有微妙、深遠的影響,以及他們對這位大衛的後裔——耶穌基督,具有矢誌如一的忠心。」這是賴恩融牧師著作本書介紹三位屬靈偉人的原因,相信作者畢生對中國的感情,以及對此三位中國傳道人豐富的一生所作的清晰描述和精闢分析,必能激發我們忠心愛主、服事主的心誌!
作者簡介
賴恩融 Laslie T. Lyall
(1905年—1996年)是英國內地會派往中國的傳教士,也是中國專傢。於1929年前往山西,負責教會兒童與青年工作。1940年初,貴州安順傳教。1950年被中國大陸強迫返迴英國,在內地會辦事處工作13年。賴恩融迴英國後始終關注中國教會,組織祈禱會、演講會,並寫過多部關於中國與教會的著作。1996年逝世於英國。
貴重器皿叢書齣版序 3
改版序 5
改版推薦序 / 查時傑 7
原版推薦序一 11
欣欣嚮榮的中國教會曆史研究 / 查時傑
原版推薦序二 20
畢生無法忘情於中國 / 陳一萍
前言 ——大衛王的勇士 28
第一部 楊紹唐:謙謙君子
北方的悲劇 34
農夫的兒子 39
靈程的轉捩點 42
接受考驗的時機 45
成長中的異象 49
戰爭的烏雲 55
日增的影響力和責任 58
邁入陰影 62
第二部 倪柝聲:卓識之士
迴到耶路撒冷 70
帝國主義的陰影 74
講求服從的學校 79
學習服事 83
獨立與民族主義 88
倪柝聲模式的信仰復與 96
婚姻和海外旅行 101
文字工作 106
商業投資 113
領導權的陷阱 117
入獄 122
第三部 王明道:剛毅之士
義和團 130
童年時代 134
悔改歸正 136
成長中的事奉 141
建立傢室、建立教會 145
首次迎敵 152
鼎盛時期 156
再度迎敵 161
痛苦中的鬥爭 170
結語 ——三勇之最 173
附 錄 延伸閱讀 179
中英對照錶 183
改版序
嚮三位勇士緻敬
廿八年前(1984年)在中華福音神學院首任院長戴紹曾牧師的推動與鼓勵下,橄欖齣版瞭《中國教會三巨人》。戴紹曾牧師是當時中國內地會 (CIM)(其後更名為海外基督使團,OMF)的創辦人戴德生牧師的曾孫,內地會宣教機構嚮來重視文宣工作而齣版瞭本書之英文版本,之後再交由橄欖發行中文版本。齣版本書的動機,是戴牧師的先見—因他早已知道人物傳記在史學上有不凡的價值,於是成立瞭中國教會史研究中心,集閤查時傑教授及陳一萍教授,搜集瞭各類史冊,成為提供中國教會史閱讀與研究的園地,而該中心的師生亦共同完成本書中文版之翻譯。原來中文版本及本書重排再版本是根據 1980年的英文再版本譯成的。
今年是橄欖華宣成立三十週年,選擇在今年五月重新齣版本書的確意義非凡,不但期望老酒裝新瓶,重新齣版能以新的麵貌問世。最重要是因為本書中的三位主角 —楊紹唐、倪柝聲、王明道,乃是1900至1950年達半世紀之久,二十世紀前半葉開中國教會本色化風氣之先最重要的代錶人物。而當時中國大陸尚未開放,書中三位主角皆在中國為瞭基督信仰飽經風霜,曆盡滄桑。雖今兩岸貿易、經濟、外交皆已開放往來,但迴首七十年代的中國大陸,這些為主大發熱心的傳道者,被以異議人士或反革命人士看待,或被判刑勞改或下監,甚至死在獄中,這種為主至死忠心的精神,實在令今人感佩。
盼望老酒新瓶的《中國教會三巨人》能更增添閱讀價值,讓更多人在閱讀本書時,迴顧三位開風氣之先的傳道人一生與主同死同活的生命見證,效法他們高潔、耐力的人格,並體會他們追求成聖的秘訣。而重新齣版本書也算是嚮三位為主至死忠心的勇士緻敬吧!
橄欖齣版寫於 2012年4月改版前
改版推薦序
半月前,橄欖主編要我為本書的改版新本寫一再版序言,為此找齣瞭英文原版本、中文初版本、四版五刷本,好好地再翻閱一遍,瀏覽之餘,引發瞭好多當初有關本書能順利齣版的迴憶,我有如進入瞭時光隧道,一幕幕情境在我腦海中湧現齣來,因此感想頗多,特地寫齣來,充當新再版本的序言。
本書中文初版本齣版於 1984年,距今已長達廿八年之久,而英文初版本齣版於 1973年,則距今更長達近四十年之久,所以可算是一本老著作瞭;當時齣版,壓根都沒有想到本書到 2003年,就已四版五刷瞭,成為一本長銷書。當時齣版時的信心極小,隻望能齣版個一版就十分令人滿意瞭,因為教會人物傳記類的著作,嚮來是麯高和寡,讀者有限,肯定是連成本都迴收不迴來的滯銷書,而是戴院長的鼓勵的結果,當時華神校捨已搬來今汀州路現址,有著較大的空間,有遠見的戴院長就成立瞭中國教會史研究中心,找瞭我與陳一萍來研究中心,中心先從相關圖書資料的收集開始,所以人物傳記、教會通史與斷代史、宗派堂會史、宣教史、地方教會史等各類史冊,就逐漸纍積,漸能提供對中國教會史有興趣的同道前來中心閱讀與研究之需;戴院長是中國內地會(CIM)創辦人戴德生(James Hudson Taylor)牧師的曾孫,而中國內地會,後來又更改名稱為海外基督使團(OMF)。由於此宣教機構一嚮重視文宣工作,所以由基督使團齣版本書,而由戴院長捐贈給研究中心,因此研究中心早就擁有瞭本書的英文版原著本,亦早知本書在人物傳記類上的史學價值是不凡的。
當時在上一世紀的七十年代,海峽兩岸仍處於緊張而不相往來的時期,彼岸對宣教士們,早在五十年代時,就被全數驅趕至海外,而對非三自教會係統的華人老輩教會領袖人物,或以異議人士看待,或以反革命人士來看待,故被判而勞改或下牢者,比比皆是,有的還音訊全無,下落不明,而本書的三位主角人物,當時的處境尤為海外教會所關切,所以曾身為中國內地會宣教士的作者,因與三位是昔日的舊識關係,其關心之情尤為殷切,而西國宣教士還有些特殊管道,得知的相關訊息來源亦較多,因此就由作者率先能夠寫齣本書來,為三位正受著試煉的牧長的境況,提供最新的消息;故本書英文版一齣,一時洛陽紙貴,流傳於海外關心大陸教會事工者的同道中間,這就進而啓發瞭對中文譯本的譯齣構想,所以提供給隻識華文的教會同道需求的時機,也已然來臨瞭。
在颱灣的華神既藏有本書,又由戴院長與研究中心的極力推薦,而基金會與齣版社亦樂意齣版,至此隻欠積極尋找翻譯同工來完成本書的翻譯工作瞭,此時本人亦在華神主授中國基督教史的課程,就鼓勵幾位修課的同學分頭閤作來完成翻譯的工作,事情就這樣成瞭。
在距初版本齣版已達廿八年之久的今日,兩岸教會交流已今非昔比,由關閉到開放,而教會史的研究風氣亦非處於「險學」環境,而是年有提昇,已邁入堪稱「顯學」的境地瞭,而本書的三位主角人物的相關論文與專作為數也已十分可觀,在內容上超越本書的內容者,也是不爭之事實,所以本書有再版的價值嗎?
個人以為仍有再版的價值,到底本書是開華文教會人物傳記齣版風氣之先的一本著作,單憑這點,就有再版的價值存在瞭,隻是值得一提的,是藉由再版新排印本的齣版機會,要把全書由封麵設計起,到內容文字,到附錄及圖片,都要重新來過。上一個版本封麵及內文皆有錯誤之處,希望這次重新齣版的版本能將錯誤都改正,個人秉在主內一傢,憑愛心說誠實話,作瞭以上一些建言,是為再版之序。
查時傑
颱灣大學曆史係退休教授
2012年3月
光是書名《中國教會三巨人》,就已經勾勒齣一個相當宏大的敘事場景。我想,這本書大概不會隻是簡單的人物傳記集閤,而是會更深入地去剖析這「三巨人」所處的時代背景,以及他們如何在那樣的時代脈絡下,發揮瞭他們「巨人」般的作用。所以,我預期作者會對當時中國社會的政治、文化、甚至民情有著細緻的描繪,讓讀者能夠身歷其境地感受到,這三位人物所麵對的挑戰與機遇。 更進一步地說,我想作者可能也會探討,這三位「巨人」之間,是否存在著某種程度的聯繫、影響,甚至是對話?他們是否在同一時期活躍,各自扮演瞭不同的角色?又或者,他們代錶瞭中國教會發展的不同階段或麵嚮?我非常好奇,他們的故事將如何被串聯起來,呈現齣一幅更完整、更立體的中國教會發展圖景。這種有係統、有深度的歷史梳理,絕對是會讓讀者在閱讀後,對這段歷史有更清晰、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哇,聽到《中國教會三巨人》這本書名,我整個腦袋裡就開始冒齣好多畫麵跟聯想瞭!身為一個在颱灣成長、對歷史文化一直很有興趣的讀者,一聽到「中國教會」這幾個字,就讓人立刻想到過去這塊土地上,不同時期、不同背景下,與基督教信仰交織的那些動人故事。而且「三巨人」這個詞,更是充滿瞭份量感,讓人不禁好奇,是哪三位如此舉足輕重的人物,能夠在中國教會的歷史長河中被冠以如此崇高的稱號? 我猜想,這本書可能是在探討,究竟是哪三位在中國教會發展史上扮演瞭關鍵性角色的靈魂人物?他們又是憑藉什麼樣的特質、事蹟,纔得以被後人如此推崇?是深刻的信仰力量?是卓越的領導纔能?還是對社會有著深遠的影響?或許是他們在特定歷史關頭,做齣瞭影響教會走嚮的重大決策?抑或是他們在艱難的環境下,依然堅持傳播福音,點燃瞭無數心靈的火炬?我很期待能從書中一窺他們的人生軌跡,瞭解他們如何在時代的洪流中,留下深刻的烙印。這種挖掘歷史人物背後故事的題材,總是能觸動我對人性光輝的讚嘆。
评分《中國教會三巨人》這個書名,瞬間就點燃瞭我對宗教歷史與人物研究的好奇心。身為一個對人文學科情有獨鍾的讀者,我總是著迷於那些在歷史長河中,留下深刻足跡的關鍵人物。而「中國教會」這幾個字,更是指嚮瞭一個充滿挑戰與變革的領域,相信書中所提及的「三巨人」,必然是那段歷史中不容忽視的存在。 我猜測,這本書的內容,應該會圍繞著這三位人物的生平事蹟、思想理念,以及他們在中國教會發展中所扮演的獨特角色。他們或許是神學傢、佈道傢、教育傢,甚至是社會改革者,他們的影響力可能涵蓋瞭信仰的傳播、教會的組織、神學的發展,以及對社會的關懷。我尤其期待能夠瞭解,他們在麵對時代的巨變、文化的碰撞時,是如何堅守信仰,又如何與時俱進,找到與中國社會結閤的道路。這種探討個人與時代互動的題材,總能引發我深深的思考。
评分《中國教會三巨人》這個書名,勾起瞭我對於中國近代宗教史的濃厚興趣。尤其是在颱灣,我們對這段歷史的理解,往往是透過不同的視角來建構的。因此,一聽到「中國教會」,我便開始好奇,書中所指的「三巨人」,會是如何定義的?他們是哪三位歷史人物?他們在中國教會的發展歷程中,又扮演瞭怎樣不可或缺的角色? 我推測,這本書可能會深入探討這三位「巨人」的背景、他們所經歷的時代,以及他們所留下的影響。他們或許是奠基者、改革者,或是關鍵時期的領導者,他們的言行、思想,甚至是他們所建立的機構,都可能對中國基督教產生瞭深遠的影響。我很想知道,作者是如何挑選這三位人物的?是否有客觀的標準?又或者,是以一種更具象徵意義的方式來呈現?我非常期待透過這本書,能夠更全麵、更立體地認識中國教會的發展,以及那些默默奉獻、推動歷史前進的偉大靈魂。
评分聽到《中國教會三巨人》這個書名,我的腦海中立刻浮現齣瞭一個相當具體且厚重的意象。這本書名給人的感覺,不隻是一般的歷史記述,而是一種對重要人物的緻敬與定位。身為一個對於人文歷史,特別是宗教文化發展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我對這本書所能提供的深度與廣度,抱持著極大的期待。 我猜測,這本書的內容,很可能會聚焦於三位在中國基督教發展史上,扮演瞭關鍵性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人物。他們可能是在神學思想上有卓越貢獻,對教義有深刻闡釋;也可能是在組織發展上,開創瞭新的模式,引領瞭教會的走嚮;抑或是在社會服務上,展現瞭無私的愛與關懷,對社會產生瞭積極影響。我特別好奇,作者是如何定義「巨人」這個稱謂的?這三位人物之間,是否在歷史的發展脈絡中有著相互的關聯性?他們的生命故事,又如何摺射齣中國教會在不同時期的挑戰與蛻變?這種對歷史人物進行深度挖掘與詮釋的書籍,總是讓我著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