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以專業科學精密畫方式介紹海峽兩岸鳳蝶科圖鑑,包括現生種及亞種之詳細形態、分類及相關生態資訊的書籍。
每一種或亞種,從中文彆稱、分佈、標本産地、展翅長度、形態特徵、習性及寄主植物等,都有極為細緻的介紹。而且每一種都附有引用文獻,是一本研究海峽兩岸及亞洲地區蝶類必備的參考書籍。其中亦就兩岸蝶類研究簡史、鳳蝶科概述及蝴蝶中文名稱之訂定提齣新的看法和見解,並附有參考文獻及蝴蝶中英文學名索引,十分方便讀者進一步閱讀及使用。
序一∕彩蝶圖譜篳路藍縷 楊平世 4
序二∕蝴蝶的中文名稱及感言 徐堉峰 6
鳳蝶概述 8
海峽兩岸蝶類研究簡史 12
鳳蝶圖譜
虎鳳蝶屬
中華虎鳳蝶 18
長尾虎鳳蝶 19
虎鳳蝶 20
褐鳳蝶屬
褐鳳蝶 21
二尾褐鳳蝶 22
中華褐鳳蝶 23
絲帶鳳蝶屬
絲帶鳳蝶 24
珠鳳蝶屬
紅珠鳳蝶 28
錘尾珠鳳蝶屬
錘尾珠鳳蝶 30
曙鳳蝶屬
暖曙鳳蝶 31
曙鳳蝶 32
瓦曙鳳蝶 33
窄曙鳳蝶 34
麝鳳蝶屬
麝鳳蝶 35
長尾麝鳳蝶 37
白絨麝鳳蝶 39
短尾麝鳳蝶 40
達摩麝鳳蝶 41
突緣麝鳳蝶 42
瑰麗麝鳳蝶 43
彩裙麝鳳蝶 44
雲南麝鳳蝶 45
糙絨麝鳳蝶 46
多姿麝鳳蝶 47
裳鳳蝶屬
黃裳鳳蝶 52
裳鳳蝶 54
珠光裳鳳蝶 56
凡氏黃裳鳳蝶 57
斑鳳蝶屬
斑鳳蝶 60
大斑鳳蝶 62
黃星斑鳳蝶 64
翠藍斑鳳蝶 65
臀珠斑鳳蝶 66
寬尾鳳蝶屬
中國寬尾鳳蝶 70
颱灣寬尾鳳蝶 72
鳳蝶屬
紅基美鳳蝶 73
颱灣鳳蝶 74
牛郎鳳蝶 75
無尾白紋鳳蝶 76
白紋鳳蝶 77
大白紋鳳蝶 78
諾氏白紋鳳蝶 80
玉帶鳳蝶 81
黑鳳蝶 83
窄翅黑鳳蝶 85
大鳳蝶 87
紅斑大鳳蝶 89
窄斑翠鳳蝶 90
雙環翠鳳蝶 91
連珠翠鳳蝶 92
馬氏翠鳳蝶 93
華西翠鳳蝶 95
翠鳳蝶 97
穹翠鳳蝶 100
琉璃翠鳳蝶 101
花鳳蝶 103
黃鳳蝶 105
短尾黃鳳蝶 108
柑橘鳳蝶 109
喙鳳蝶屬
金斑喙鳳蝶 114
喙鳳蝶 116
鈎鳳蝶屬
鈎鳳蝶 118
褐鈎鳳蝶 119
燕鳳蝶屬
燕鳳蝶 122
綠帶燕鳳蝶 123
旖鳳蝶屬
旖鳳蝶 124
西南旖鳳蝶 125
青鳳蝶屬
翠斑青鳳蝶 126
木蘭青鳳蝶 128
銀鈎青鳳蝶 130
碎斑青鳳蝶 131
黎氏青鳳蝶 133
青鳳蝶 134
寬帶青鳳蝶 137
劍鳳蝶屬
金斑劍鳳蝶 138
劍鳳蝶 139
麯紋劍鳳蝶 141
圓翅劍鳳蝶 142
四川劍鳳蝶 143
中華劍鳳蝶 144
黑尾劍鳳蝶 145
匕鳳蝶屬
四紋匕鳳蝶 147
匕鳳蝶 148
芒匕鳳蝶 149
紅綬匕鳳蝶 150
細紋失匕鳳蝶 151
客紋失匕鳳蝶 152
參考文獻 154
中文索引 156
學名索引 158
作者簡介 159
序一 彩蝶圖譜篳路藍縷/楊平世
中國及颱灣之間因戰爭及政治因素,隔絕近半世紀之久;而在昆蟲學研究方麵,兩岸學術交流始自1990年於廣州閤辦「兩岸昆蟲學研討會」;在當時,中國研究蝴蝶的學者不多,同時亦無完整係統介紹中國蝴蝶的圖鑑;是故颱灣淑馨齣版社,也是筆者的老朋友陸又雄先生以颱灣是「蝴蝶王國」,也齣版過好幾本蝴蝶圖鑑,是否能和中國大陸學者閤作齣版「兩岸蝴蝶圖譜」就教於筆者;筆者以當時中國蝴蝶生態攝影並不普遍,蝴蝶標本保存狀況欠佳,且散落多方,建議聘請專人繪製。後來經當時颱灣之農委會林試所張玉珍研究員之推薦,和中國科學院動物學研究所侯陶謙研究員相識,於是到北京和陶謙兄酌商後,方知此乃浩大工程,故彼此同意從鳳蝶科開始嘗試做做看。
根據當時侯教授之估算,中國産之鳳蝶科有94種,如包括亞種則有158種之多;而在颱灣據筆者手上資料,此科共有32種,其中有不少種類是兩岸都有,但卻為不同亞種;中國産的種和亞種,由侯教授負責,颱灣産的種和亞種則由筆者負責;而繪製時往往需要標本,所以颱灣産的種及亞種,筆者盡量以標本照、生態照提供,印象中也提供一些標本。而繪製過程中,記得侯教授是煩請該所專業繪圖者安英姬女士協助。至於稿費和繪圖費乃按件計酬由陸先生支付,款項是每年由筆者齣席在中國舉行之兩岸或國際研討會時交付。其中有幾次繪圖者要求從颱灣帶些進口顔料,筆者乃前往師大附近之美術用品店購置帶去,工作進程尚稱順利。然而好景不常,因為陸先生身體齣瞭狀況,齣版公司財務也齣現問題,所以大概付瞭兩次費用之後便無力支援,並錶示放棄齣版及支付費用;由於我和又雄兄乃多年老友,而中國方麵之寫作及繪圖工作仍持續著,所以筆者隻好硬著頭皮支付後續所有該付的稿費和繪圖費,一直到工作完成為止。
1995年現任師大生命科學係教授的徐堉峰博士從美國加州柏剋萊大學學成歸國,在唸大學時他一直在筆者研究室,有此得力幫手迴來,筆者把手中的文稿和繪圖全都交給堉峰,請他做最後的修正和總校,這前前後後又花費瞭將近一年多的時間,可見想齣版一本圖鑑的確匪易!可是之後,筆者接瞭行政工作,擔任國立颱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院長,此書齣版工作又耽擱下來。直到院長卸任,筆者在生態保育協會擔任秘書長的學生蔡惠卿小姐打電話給筆者:「老師,您不當院長瞭,時間比較多,能不能提供點稿子?」筆者答說:「如社論缺稿我可以補補白,當榮譽理事長就得盡點責任。」順便把「彩蝶圖譜」的稿子交給她,她看到內容和繪圖,十分高興,所以「彩蝶圖譜」便開始在《大自然雜誌》連載;這本圖譜經過三年多纔連載完成;2010年適逢筆者休假一年,心想:「該正式齣書瞭!」希望本書的推齣能促成其他勇敢的齣版社接手,讓兩岸其他科的蝶譜也陸續推齣!
記得2009年在國立颱灣博物館展齣「蟲學與蟲藝」時,筆者把手工繪製的一部分「彩蝶圖譜」展示齣來,結果不少觀眾用難以置信的口吻說:「這真的是畫的嗎?我還以為是標本呢!」可見這種科學精密畫之細緻。所以,在某些人眼中「彩蝶圖譜」不過是本圖鑑,但對筆者而言卻是一本結閤科學、藝術及美學的書籍。期待這本書的齣版能對兩岸蝶類研究有些許助益,也期待年輕的藝術傢能投入科學精密畫的領域。
迴顧這本書從企劃到即將齣書,大約曆經瞭十多年的時間;在此過程中,令人不捨的是,熱心的張玉珍研究員和主要作者之一的侯陶謙教授均已相繼過世;2010年8月筆者前往中國北京參訪中國科學院動物所標本館,纔打聽到當年協助繪圖的安女士也已退休,正在北京近郊養病。這些人事變化,的確令人感傷!但值得欣慰的是,當這本書送往颱大齣版中心時,主任項潔教授、總編輯湯世鑄及承辦的遊紫玲小姐,十分雀躍,希望能盡快付梓,並期待將這些工筆精繪的圖片能作多功能的應用。
所以,希望能藉這本圖譜的齣版,告慰在天上的侯陶謙教授、張玉珍女士及陸又雄先生;也感謝堉峰之盡心盡力,安英姬女士之全力協助,以及颱大齣版中心項主任、湯總編輯、王行恭先生、遊小姐和蔡惠卿小姐、嚴嘉雲小姐之鼎力幫忙;最後願將這本書敬獻給我的母親、內人及兩個兒子,不管筆者遇到挫摺或歡樂,他們總是微笑支持,默默陪在筆者的身邊。
楊平世 於國立颱灣大學昆蟲係
序二 蝴蝶的中文名稱及感言/徐堉峰
最初接觸到本書文稿是在我剛結束流連北美大漠做博士論文調查迴國服務時,從前大學時代的恩師楊平世老師召見我,把一批不可思議的圖片攤在我麵前,說是他有迴開會時遇見一位在北京工作的同行侯陶謙先生,在他那兒見到一些畫工精細的昆蟲圖片,這使得原本就醉心文化藝術事業的平世老師一見傾心。後來又見到侯先生那裏有許多蝴蝶標本,平世老師便有瞭「以古人文藝作品中最常齣現的鳳蝶為素材,將巧匠妙技留存下來」的想法。平世老師把想法告訴瞭侯先生,侯先生當即欣然接受,決定共同閤作催生一部手繪鳳蝶圖冊。由於我在加州求學時因緣際會和侯先生有一麵之緣,自己又學的是蝶蛾類係統分類,平世老師希望我修訂圖冊裏的分類說明。接受這項任務後,我將侯先生委託畫工繪成並陸續寄交平世老師的鳳蝶圖片,帶迴當時任教的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著手修改分類說明的文字。當時常將圖片攤放在研究室中央大桌上方便查看,有一迴有學生進門,衝口便問:「老師!你放這麼多蝴蝶照片在桌上做啥?」我不禁莞爾,請他注意看那些圖片並非照片,而是手繪圖。這批圖片工藝之精由此可見一斑。
圖冊文稿修改完成後不久,我北上颱北到颱灣師範大學任教,其時平世老師已經找好齣版社準備齣版這本近年罕見的手繪蝴蝶圖冊,誰知人有旦夕禍福,齣版社老闆因財務問題而罷手,由平世老師接手後續文稿費用及未來齣版問題,而不久齣版社老闆也過世瞭,平世老師也因擔任颱大生農學院院長,公務繁忙,手繪蝴蝶圖冊的齣版就耽擱下來。時間一晃就嬗遞瞭十餘寒暑,平世老師纔有瞭好消息:颱大齣版中心願意承接這本手繪蝴蝶圖冊的齣版,並且將為珍貴的原始圖稿覓地永久保存。這個消息讓人欣慰,但令人遺憾的是,這本手繪蝴蝶圖冊的另一位推手侯先生已經於幾年前年邁辭世,無緣見到圖冊的正式齣版瞭。看著文稿中當時為作畫及修文所檢查的標本上的日期,都已是上世紀的時日就不勝唏噓。
這本手繪蝴蝶圖冊與其說是學術書籍,還不如說它是文藝瑰寶。為瞭讓鑑賞這本圖冊的朋友方便瞭解手繪圖與真實蝴蝶形態的美妙結閤,平世老師、侯先生和我共同就每一種類的形態、生態及分類作瞭簡要說明。小生我淺學菲纔又工作繁重,內文錯誤疏失必然所在多有,這些疏漏都當是小生我的責任,無損平世老師與侯先生催生手繪圖冊的苦心。
鑑賞手繪蝴蝶圖冊的朋友也許對部分書中所用蝶名不熟悉而心存疑問,在此略作說明。我自幼接觸蝴蝶世界,數十年間蝴蝶名稱每有變化,例如現在通稱大鳳蝶的Papilio memnon在我兒時接觸的書籍中稱為「長崎鳳蝶」,而當時一套受歡迎的昆蟲郵票則把牠叫做「無尾白衽鳳蝶」。現在有許多常用蝶名其實源自對日文名的直譯,有些在文意上略有不妥。若以最常見的粉蝶Pieris canidia為例,日人把牠稱為「□□□□□□□□□□□」(直譯為颱灣紋白蝶),是因為昔日日本帝國領土的颱灣是這種粉蝶的主要産地,但這樣的直譯名容易讓人産生這種蝴蝶是在颱灣發現的,或是颱灣特有種的迷思。事實上,Pieris canidia最早發現的模式産地是在華南的廣東,因此我個人比較偏好跟隨大學時另一位教害蟲防治的老師彭武康教授,依照形態特徵把這種蝴蝶稱為「緣點白粉蝶」。已故的蝴蝶研究名傢張保信先生曾經有鑑於常用蝶名的不理想,提齣用蝴蝶食草作為蝴蝶名稱的想法,並且將想法公諸於他的一本著作,不過後來發現許多蝴蝶的寄主植物利用範圍比原先我們以為的要廣很多,使這種蝶名運用有其限製。
我甫迴國任教時,常受邀擔任生態教育研習班的講師,常有學員問我「大紅紋鳳蝶」Byasa polyeuctes與「紅紋鳳蝶」Pachliopta aristolochiae不同屬,為什麼名字那麼像,而前者的親緣關係反而與「麝香鳳蝶」Byasa alcinous比較接近,造成分類認知上的問題。那時我纔如夢初醒,瞭解到自己腦海裏記得滾瓜爛熟的常用名稱及日文名,其實難以反映蝴蝶的分類地位及親緣關係。我畢竟是學係統分類齣身,總覺得能反映蝴蝶的分類地位及親緣關係的蝶名係統比較理想,因此在圖冊中採用從蝶名中便大緻上能夠認知蝶種屬級地位的係統,但是常用蝶名仍將置於「彆稱」欄目,以方便不熟悉這樣的係統的讀者辨識。不過仍想強調一句:「不論圖冊的讀者熟悉或不熟悉、喜愛或厭惡這樣的蝶名,都請欣賞圖冊畫工之美!」
徐堉峰 於國立颱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係
我對色彩的運用和繪畫的構圖有著天然的敏感。當看到“工筆彩繪”這四個字時,我的腦海中立刻閃過無數關於傳統色彩的畫麵:硃砂的艷麗,石青石綠的沉靜,以及那些微妙的暈染所帶來的通透感。我非常期待在這本書中看到作者如何運用這些傳統顔料,來展現鳳蝶翅膀上那變幻莫測的光澤和紋理。同時,“海峽兩岸”的地理背景,也讓我對構圖産生瞭無限遐想。是否會有依山傍水的場景?抑或是古樸的廊橋、靜謐的庭院?這些背景的襯托,無疑會極大地增強畫作的意境和故事性。鳳蝶本身那優美的身姿,加上作者對動態的捕捉,一定會讓整本書充滿生命力。我好奇,作者是如何在有限的畫幅中,既展現齣鳳蝶的精巧細節,又營造齣廣闊的空間感和深遠的意境。這需要極高的繪畫功力和對畫麵整體的把握能力,我非常期待能在這本書中一飽眼福。
评分這本書的標題,像是一首婉轉低吟的古詩,又像是一幅徐徐展開的仕女畫捲。“鳳翼蝶衣”這個詞組,本身就充滿瞭詩意和想象力,讓人聯想到輕盈、飄逸,以及某種與女性柔美氣質相契閤的美感。而“海峽兩岸”則賦予瞭它地理上的具體指引,勾勒齣一個我所未知的,卻又充滿魅力的地域。我常常覺得,真正的藝術,能夠連接人與自然,連接人與曆史,連接人與內心。這本書的“工筆彩繪”標簽,更是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期待。工筆畫的精細之處,在於它對每一個細節的極緻追求,每一個綫條,每一個色彩的疊加,都凝聚著畫師的心血和智慧。我設想,書中的鳳蝶,一定不隻是簡單的蝴蝶,它們或許承載著海峽兩岸的傳說,或許象徵著某種生命的美好寓意,又或許隻是單純地以它們最絢麗的姿態,嚮我們展示自然的鬼斧神工。這本書,在我看來,絕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昆蟲的圖冊,更像是一次跨越時空的文化與藝術的對話。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那“鳳翼蝶衣”四個字,就透著一股子古樸雅緻,配閤著“海峽兩岸鳳蝶工筆彩繪”這幾個字,腦海裏立刻浮現齣蘇綉、宮扇、仕女圖一般的精美畫麵。我本身就對傳統工藝和古典美學有著濃厚的興趣,所以一看到這本書的標題,就忍不住心生好奇。我猜想,這書中描繪的鳳蝶,絕非尋常的蝴蝶,而是帶著某種文化寓意,或是與特定的地域風情緊密相連。封麵上的色彩搭配,雖然我還沒看到內頁,但僅憑那幾個字和“工筆彩繪”的字樣,就能想象齣它一定是色彩飽滿、層次分明,仿佛能嗅到淡淡的墨香和顔料的清氣。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蝴蝶的書,更像是一扇窗,讓我們得以窺見海峽兩岸那片土地上,可能蘊藏著的深厚曆史、獨特民俗,以及藝術傢們如何將這份自然之美與人文情懷融為一體。光是這書名,就足以激發我想要深入探索的欲望,期待它能帶來一場視覺和心靈的雙重盛宴。
评分我一直對那些能將自然物象描繪得栩栩如生,同時又蘊含著深厚文化底蘊的作品充滿敬意。這本書的標題,尤其是“海峽兩岸”,立即勾起瞭我對那個地域的想象。我不知道海峽具體是指哪裏,但“兩岸”這個詞總會讓人聯想到山巒疊嶂、河流縱橫,又或者是江河湖海交匯之處,那裏往往孕育著獨特的地貌和風土人情。而“鳳蝶”,本身就帶有幾分吉祥和高雅的象徵意義。我推測,這本書的作者,定是一位對自然有著敏銳觀察力,又對傳統繪畫技法有著精湛掌握的藝術傢。他們或許深入探訪瞭海峽兩岸的原始森林或山野小徑,捕捉到瞭最生動的蝴蝶瞬間,並將之轉化為一幅幅精美的工筆彩繪。我猜想,書中的每一幅畫,都不僅僅是對鳳蝶外形的復刻,更可能融入瞭作者對當地自然環境的理解,對當地文化的感悟,甚至是對生命本身的一種哲思。這種將自然之美、地域特色與藝術技法完美結閤的作品,往往能帶來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
评分翻開這本書(雖然我還沒翻開,但憑感覺),我仿佛能聽到水墨在宣紙上暈染開來的輕柔聲響,伴隨著細緻入微的筆觸,勾勒齣鳳蝶縴細的觸角和薄如蟬翼的翅膀。我一直覺得,工筆畫之所以迷人,就在於它那份極緻的耐心和對細節的嚴苛追求。想象一下,畫師們如何一筆一畫地描摹齣蝴蝶翅膀上那些細密的鱗粉,如何用微妙的色彩過渡來錶現光綫在翅膀上的摺射,如何捕捉鳳蝶在空中翩躚時的靈動姿態,這一切都充滿瞭挑戰,也充滿瞭藝術的魅力。這本書的名稱裏強調瞭“鳳蝶”,這是一種格外華美的蝴蝶,它的尾翼常常如鳳凰的羽毛般舒展,帶著幾分神秘和高貴。我好奇,作者是如何從海峽兩岸的自然景觀中汲取靈感,將這兩種元素——地域特色與鳳蝶之美——巧妙地融閤在一起的。是否會有關於這些鳳蝶的分類、習性,甚至是與之相關的傳說故事?我期待書中能夠呈現齣一種寜靜而又生動的畫麵,讓人在欣賞精美畫作的同時,也能感受到那份屬於海峽兩岸的獨特氣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