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金鼎奬得主 書影偵探李誌銘最新力作
王行恭 吳雅慧 辜振豐∕專文推薦
這不僅是一本書的故事,
颱灣蓬勃的齣版之路一路走來,
華麗的書封身影背後,又道盡多少寶島人間事?
颱灣時空不可被輕易忘卻的流傳珍本,
豐富的視覺圖像演變、書籍誕生的因緣、設計名傢之作等逐一羅列,
藏有愛書人無法抵擋的魅力……
一部屬於你我的、閱讀寶島之齣版身世的書:颱灣書市之現代設計,因為這本《裝幀颱灣:颱灣現代書籍設計的誕生》的誕生,彷彿提供瞭寶島齣版史上一頁美好書封之身世探索,這不僅是為美好的精神食糧而打造的設計史甬道,也飽含古老時光遺留人情世故的芬芳味道。
關於書封與曆史相遇之身世探索:一紙書封綿延多少寶島美術發展史?
李誌銘的筆觸將颱灣書封設計走過的動人故事收羅其中,不僅收錄颱灣自1940到1990年跨越半世紀的書封作品,共三百多幅視覺美感獨特、穿越曆史時空甚至社會禁忌而流傳下來的精心之作,更用心爬梳這些色彩、畫麵交織的書封樂章,讓愛書人不忍釋手!
這些颱灣設計師早年在視覺美感與裝幀上的苦心設計,穿過時空的甬道、1949的時代變遷,更推往不同時代引發的波瀾,其留下的視覺圖像史,讓今日的颱灣書市之現代設計,彷彿有一條可以迴溯前身的道路供撫觸,颱灣書籍裝幀成果終於也有瞭獨特而迷人的來時路,供愛書人探詢。
作者簡介
李誌銘
1976年生於颱北三重埔,天秤座,師大附中、文化大學建築係畢業,颱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從小即喜愛印刷冊葉字紙之物隨意亂翻書,平日固定收聽颱北愛樂電颱放送古典音樂,同時也熱衷蒐集黑膠唱片研究現代音樂及颱語老歌。29歲那年改編碩士論文齣版個人生平首部著作《半世紀舊書迴味》(群學∕2005),五年後接續發錶颱灣戰後絕版書籍封麵設計美術史開山之作《裝幀時代》(行人∕2010),自此便和所學建築(城市)空間規劃專業漸行漸遠,乃至淪為甘願寫書終不悔的「寫作浪人」。盡管目前雖已脫離上班族生涯朝九晚五,每日也還照常保持生活作息規律嚴整,喜歡享受清晨黎明早起的晨間氣味、拒絕熬夜工作當夜貓子,不習慣泡咖啡館而愛喝茶,不喜歡盲目追逐流行而愛逛跳蚤市場和舊書攤,迄今仍經常被認為是最不像「颱北人」的颱北人。
推薦序
在這片土地上,紀錄曆史∕王行恭
一位書影偵探的誕生∕辜振豐
未完成的風景∕吳雅慧
作者導言 重尋颱灣書籍設計的時代圖像
第一部:迴夢鄉土─曆史風景之章
颱灣裝幀風景的創生:從寫真繪畫到圖像拼貼
「美術工藝」概念初萌:從「帝國工藝會」到「本島造形文化運動」
華麗島幻夢─漂亮的書來自颱北
高砂族舞踴者的凝視
新興木刻運動的時代畫捲
長於茲土─草木花苗的圖騰寓意
第二部:漢字風華─倉頡形體之章
翰墨古風─承襲漢文化的書畫傳統
如畫般的綫條筆意─從「原上草」到「龍圖騰」
圖像從文字裏溢齣─漢字筆墨的視覺想像
解構與創生─從音義符號轉嚮視覺符號
第三部:自東徂西─從傳統到現代主義之章
綫裝書老靈魂
書衣,是一幅暈開的紙月亮
圖騰.印象.古典中國風
現代派詩人與畫傢的共謀─「五月」、「東方」畫會先鋒們
「五月」旗手劉國鬆與「紅葉文叢」
「東方」狂流秦鬆「火祭場」底下的熾熱靈魂
當颱灣遇見濛德裏安─西方抽象主義的移植與再造
第四部:身影凝像─書物身體形態學之章
紀實與再現之軀
發或者花臉—書封麵的肖像神話
時代容顔之一:還魂.周夢蝶
時代容顔之二:陳達.思想起
時代容顔之三:永遠的送報伕楊逵
撫觸摩娑妳的書冊我的手
肉身禁臠—管窺封麵設計的性彆意識
第五部:六色神話—隱喻與政治色彩學之章
焰烈與衰敗的慾望之紅
黑暗中追尋光之所在
當天空是藍的,海也是藍的
蒼翠如碧的詩魂青春
被壓抑的黃色曖昧與頹廢
冷冽的白色靜謐
後記─緻謝
附錄 近代颱灣書籍裝幀大事紀
推薦序
在這片土地上,記錄曆史∕王行恭(設計師)
在視覺設計的領域,一本本美麗的書籍,佔有絕對性的最大成份。能吸引閱眾的眼神,在視覺與書封接觸的瞬間,産生伸手翻閱的衝動,這刺激腎上腺素瞬間上昇的因素,絕不是單純針對書籍所承載的文本內容,反而是外觀形式與編輯方式,在閱眾與書籍間産生瞭互動;這微妙的互動,牽動瞭文化嚮前滾動於無形的助力。
上個世紀的60年代末期,人類登陸月球的當下,歐美及日本的齣版業界和設計師們,都不約而同的驚覺到,這一步將影響人類整體思維的大轉變。1970年CBS電視公司,破例的齣版瞭一本登月紀錄圖集《10:56:20 PM 7∕20∕69EDT》;這一年我藝專畢業,將踏入新鮮而未知的未來。一九七八年春,在指導教授的事務所桌上,我撫摸這本神祕書籍,凹凸有緻如月球錶麵的書封;同年初夏,在D. C.的太空與航太博物館內,佇立在登月小車及月球岩石的展櫃前,我毅然決定迴颱,重返處處受限又不成熟的設計職場。那個年代,日本的齣版業界生氣活躍,各種大部頭的重要齣版品,吸引眾多崛起於東京奧運與大阪世博的中生代設計師,投入各種形式的書籍設計工作,造就日本書籍設計革命性的大躍進。同時期,颱灣政治環境嚴峻,我的論文資料,在入境國門時,為警總駐關人員沒收,隻因為一些30年代的書封。那個距今不遠的年代,鬍蘭成的《山河歲月》是政府傾力要禁絕的大蠱毒;因而書籍的沒入,常被解讀為保護閱眾,不受蠱毒的良策。因此,如果認真的看待颱灣書籍裝幀的演進,確實和國際脫節;所以用嚴肅的史觀去對待這些書封,企圖理齣一個發展脈絡,是有一定程度的睏難與不切實際,這要歸咎於長期戒嚴惹的禍。
1949年國民政府敗退來颱,隨著百萬軍政人員及其傢眷外,還夾帶一些為避秦而來的文化人,這群為數無多的小眾,為圖傢計生存,能寫會畫的,隻有遊走在白紙黑字之間,做情感上的抒發。我們可以由現存的齣版品,歸類齣當年幾種形式的齣版背景;有政治企圖的、有齣版使命的、有個人興趣的、有衝撞體製的,當然有更多為得是謀求微薄稿酬來改善生活的。以傅斯年為例:堂堂貴為颱大校長兼中研院院長,生前的最後一筆稿費,隻為交代夫人為他添置一條過鼕的棉褲而已。從這個時代背景,去看待颱灣書籍裝幀的發展,直到目前的當下,從事齣版與設計的眾多人口中,不解書籍設計齣版有所謂的「BASEL學派」,也就不足為奇瞭。
近代日本裝幀第一大傢─恩地孝四郎,在四十多年的書裝生涯中,留下瞭五百二十三件作品;而古董文物經營者的青山二郎,活躍於昭和年間的四十五年中,竟也留下約四百件的書裝作品。青山自稱他是「人情裝幀傢」,請他設計書籍的包括:直木三十五、中原中也、島木健、小林秀雄、大岡昇平、中村光夫、北條民雄、芹澤光治良、白洲正子等等,活躍於昭和年代的文學大傢。有趣的是戰前影響颱灣,一直傳頌至今的西川滿,於戰後返日,一直沉湎於他個人所鍾情的颱灣風味,而泯沒無聞。
青年書籍愛好者李誌銘先生,傾多年的採集與編寫,並以社會觀察者的角度,切入颱灣書封創作的背景,敢言前人之所未言。在現今實體書籍存亡的關鍵時刻,確實可以提供給從未親臨那段半夜鬼敲門的肅殺歲月的書籍愛好者,一些看待這些書封的不同視角。這些收錄自1940至90年代的書封,後者與前者之間的錶現差異,常令人有時空倒置的錯覺,這正可以真實的反射齣颱灣書籍齣版無可奈何的現實與島嶼的邊緣性格;它自成一格的形式語言,與國際社會脫節,卻也因緣際會保留一些個性剛烈的設計者(畫傢)的強烈自我意識,而遺下一些不同於主流意識的書封作品,為這海角島嶼增添瞭些許彩墨的妝點。
颱灣書籍的麵市,是沒有一定的軌跡可循的。書寫者的靈動,感動瞭有相同靈魂的齣版者,再加上當時社會的氛圍,以及和閱眾們所堅持的理念産生共鳴,因而得以讓一本書可以流傳於市。雖然這個原理看似簡而易懂,但社會的氛圍,卻主宰瞭一切。颱灣這片土地,自有文字記述以來,就不似海角一樂園般的淨土;雖然田園豐美、住民淳厚,但高臨於上的統治,確非清平。治權的更迭無常,帶來政治運作與意識對立,如浪般的潮水,一波湮滅一波;而書籍正是這潮下受害的沒頂者。
本書收錄的三百二十餘幀書封,曾有不少羅列於新聞局每月發行的禁書目錄之中。當年無論著作者、齣版人、閱讀者、甚至收藏者,都會因書而緻罪;今日這些漏網之魚,卻都成為書籍愛好者掘齣的寶物,而受到寶愛珍藏;世事的無常,莫過於此。由這一件小事去看待這本《裝幀颱灣》,確實應該不吝給予著者掌聲。
購買《裝幀颱灣:颱灣現代書籍設計的誕生(梅花鹿平裝版)》完全是齣於一種“視覺飢渴”。我喜歡那些有設計感、有靈魂的書籍,它們不僅僅是知識的載體,更是可以把玩的藝術品。這本書的名字“裝幀颱灣”,聽起來就像一本關於颱灣設計美學的百科全書。我期待它能呈現齣颱灣現代書籍設計的多樣性,從早期樸素的風格到如今的多元化,有哪些標誌性的設計元素和流派?“梅花鹿平裝版”這個名字,讓我隱約覺得這本書可能在內容上,也會帶有一些人文的溫度和自然的詩意。我希望書中能有足夠多的精彩案例,讓我能夠直觀地感受到颱灣書籍設計的獨特魅力。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啓發我對“設計”本身的思考,不僅僅是錶麵的美觀,更是它所傳遞的文化信息和價值觀念。
评分這本《裝幀颱灣:颱灣現代書籍設計的誕生(梅花鹿平裝版)》對我來說,更像是一扇通往颱灣文化深處的窗戶。我一直對颱灣的文化發展很感興趣,而書籍作為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它的設計無疑是文化特徵的重要體現。這本書的標題“裝幀颱灣”,聽起來就有一種承載與塑造的意味。它可能不僅僅是在講“書”的設計,更是在講“颱灣”通過書的設計所呈現齣來的精神麵貌和文化特質。我期待書中能夠齣現一些經典的颱灣書籍設計案例,通過這些案例,我希望能看到不同年代、不同類型書籍的設計風格演變,以及它們背後所承載的時代印記。梅花鹿這個意象,我希望它能在書中以一種巧妙而深刻的方式被解讀,它是否代錶瞭某種颱灣精神的象徵,比如溫和、堅韌,還是與自然和諧共處?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引發我更多的思考,關於文化認同、身份建構,以及設計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评分我拿到這本《裝幀颱灣:颱灣現代書籍設計的誕生(梅花鹿平裝版)》的時候,第一感覺就是它本身的“設計感”就非常到位。翻開書頁,那種觸感,還有紙張的質地,都讓我覺得非常舒服。封麵的設計,那個梅花鹿的元素,處理得非常有藝術性,不落俗套,卻又帶著一種親切感。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瞭解,究竟是什麼樣的契機,讓颱灣的現代書籍設計開始孕育並茁壯成長?是在特定的曆史時期,有什麼樣的社會思潮或文化運動在背後推動?我想,這本書一定不會僅僅停留在介紹一些好看的封麵,它應該會深入到設計理念、工藝技術、齣版環境等多個層麵,去剖析颱灣現代書籍設計的“誕生”過程。我尤其好奇,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書籍設計的獨特性和價值在哪裏體現?颱灣的設計師們是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書籍設計的那份純粹和匠心?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好設計”的標準和判斷依據,讓我以後在挑選書籍時,能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欣賞。
评分這本書我早就想讀瞭,一直被它的名字吸引:《裝幀颱灣:颱灣現代書籍設計的誕生(梅花鹿平裝版)》。光是“裝幀颱灣”這四個字,就足夠勾起我無限的遐想。颱灣的現代書籍設計,這聽起來就是一個充滿故事的領域。我總覺得,一本書的外殼,它的封麵、它的排版、它的紙張選擇,不僅僅是裝飾,更是書籍靈魂的延伸,是作者與讀者之間無聲的溝通。颱灣,這樣一個充滿活力與創造力的地方,它的書籍設計會是怎樣的呢?是濃厚的本土情懷,還是與國際潮流的巧妙融閤?“梅花鹿平裝版”這個副標題更是為這本書增添瞭一抹獨特的色彩,梅花鹿,這個意象在颱灣文化中有特殊的地位,它會在這本書的書籍設計中扮演怎樣的角色?是作為封麵上的圖案,還是貫穿全書的某種設計語言?我期待著通過這本書,能夠一窺颱灣現代書籍設計的發展脈絡,瞭解那些幕後默默付齣的設計師們,他們是如何用智慧和審美,將文字轉化為觸手可及的藝術品。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更能通過大量的實例,讓我感受到颱灣書籍設計的魅力。
评分我個人對書籍的裝幀一直有著特彆的情感,總覺得一本書的靈魂,很大一部分就體現在它的外在。而《裝幀颱灣:颱灣現代書籍設計的誕生(梅花鹿平裝版)》這個書名,簡直就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我很好奇,颱灣的現代書籍設計是如何從無到有,或者說,是如何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和體係的?這背後有沒有一個清晰的發展脈絡,有沒有一些關鍵的人物或事件?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細地梳理齣這個過程,讓我能夠理解那些看似尋常的設計,其實凝聚瞭多少心血和創意。而“梅花鹿平裝版”,這個標簽讓我覺得這本書在內容上可能也會有一些驚喜,也許會涉及到一些關於自然、關於人文關懷的設計理念。我希望它能帶我走進那些設計師的世界,去感受他們的創作激情,去瞭解他們是如何在有限的空間裏,創造齣無限的可能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