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義的民間故事指所有散文體的口頭敘事文學,包含神話、民間傳說;狹義的民間故事則是除去神話、民間傳說的散文體口頭敘事文學,通常分為幻想故事、寫實故事、民間笑話、民間寓言四個門類。 此書以見諸曆代各種古籍、文獻的民間故事為敘述主軸,並根據中國民間故事本身的特點──非「作傢」的文學,也與民間文學中的筆記小說、通俗小說有異──來撰寫這部發展史。另外,還用一定的篇幅展示瞭與其密切相關的民間故事類型發展史、記錄史和編選史等。 中國民間故事的發展有文獻可稽考者,上自春鞦末年,下迄清末民初,曆時兩韆多年。本書按朝代分期,總共彆為四冊:第一冊又分三編,第一編為先秦兩漢時期,第二編為魏晉南北朝時期,第三編為隋唐五代時期;第二冊為宋元時期,第三冊為明代時期,第四冊為清代時期。
作者簡介
祁連休
一九三七年生,四川崇州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曾任文學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民間文學室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學科片專業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從事民間文學研究數十年,主攻故事學。主要著作有《中國古代民間故事類型研究》、《智謀與妙趣——中國機智人物故事研究》等。
清代的民間故事
第一章 清代的鬼魂故事(上)
第一節 清代的人鬼婚戀故事
第二節 清代的人鬼親情故事
第三節 清代的人鬼友情故事
第四節 清代的鬼魂伸冤報仇故事
第二章 清代的鬼魂故事(下)
第五節 清代的鬼魅作祟故事
第六節 清代的鬼魅懲惡故事
第七節 清代的不怕鬼故事與驅鬼鬥鬼故事
第八節 清代的鬼魂還陽再生故事
第九節 清代的其他鬼魂故事
第三章 清代的精怪故事(上)
第一節 清代的人精婚戀故事與親情故事
第二節 清代的人精友情故事
第三節 清代的精怪作祟故事
第四節 清代的精怪懲惡故事
第四章 清代的精怪故事(下)
第五節 清代的精怪報恩故事
第六節 清代的精怪復仇故事
第七節 清代的鬥精滅怪故事
第八節 清代的其他精怪故事
第五章 清代的神異故事(上)
第一節 清代的神佛異人現身故事
第二節 清代的神佛異人濟世故事
第三節 清代的人神婚戀故事
第四節 清代的人神友情故事
第六章 清代的神異故事(下)
第五節 清代的寶物故事
第六節 清代的善報故事
第七節 清代的惡報故事
第八節 清代的奇事奇遇故事
第七章 清代的寫實故事(一)
第一節 清代的案獄故事(一)
第二節 清代的案獄故事(二)
第八章 清代的寫實故事(二)
第三節 清代的官吏差役故事
第四節 清代的諷刺故事
第五節 清代的機智故事
第六節 清代的訟師故事
第九章 清代的寫實故事(三)
第七節 清代的傢庭故事
第八節 清代的婚戀故事
第九節 清代的巧女智婦故事與呆子故事
第十章 清代的寫實故事(四)
第十節 清代的美德故事
第十一節 清代的俠義武林故事
第十二節 清代的僧道故事
第十三節 清代的醫生故事
第十一章 清代的寫實故事(五)
第十四節 清代的盜賊故事
第十五節 清代的騙子無賴故事
第十六節 清代的商賈故事
第十二章 清代的寫實故事(六)
第十七節 清代的詩對故事
第十八節 清代的動物故事
第十九節 清代的奇聞趣事
第十三章 清代的民間笑話
第一節 清代的嘲諷笑話
第二節 清代的勸誡笑話
第三節 清代的諧趣笑話
第四節 清代的葷笑話
第十四章 清代的民間寓言
第一節 清代的人事寓言
第二節 清代的擬人寓言
第十五章 清代的民間故事類型
第一節 清代寫實故事類型
第二節 清代其他故事類型
第十六章 清代的民間故事採錄與編選
第一節 清代的民間故事採錄
第二節 清代的民間故事結構模式
第三節 清代的民間故事異文
第四節 清代的民間故事講述人
第五節 清代的民間故事編選
後記
主要引用書目
導言
祁連休
民間故事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民間故事指所有的散文體口頭敘事文學,包含神話、民間傳說和狹義的民間故事。狹義的民間故事則是除去神話、民間傳說的散文體口頭敘事文學,它通常分為幻想故事、寫實故事(又稱「生活故事」)、民間笑話、民間寓言四個門類。
本書的起迄時間為先秦至清末,並不涉及現代和當代。
中國民間文學史研究,是整個中國文學史研究的一個薄弱環節;而中國民間故事史研究,又是中國民間文學史研究的一個薄弱環節。對於中國故事學界的同仁而言,加強中國民間故事史研究,可謂任重道遠。
民間文學不同於作傢文學,而有其特殊性。民間故事在民間文學的各種體裁中,也有其特殊性。如同編纂中國文學史、中國民間文學史一樣,中國民間故事史可以有各種各樣的寫法,可以作各種各樣的探索與嘗試。筆者力圖按中國民間故事本身的特點來撰寫這一部民間故事史,以充分展示中國曆代民間故事作品為主旨,希望讀者見到的這部著作,不但能夠盡量充分地揭示齣中國古代民間故事多彩多姿的麵貌,而且突齣其不同於一般筆記小說、通俗小說的民間文學特徵。為此:
1,本書以展示見諸曆代各種古籍文獻的不同門類、不同題材的民間故事為主綫來撰寫這一部中國民間故事史,而不是以展示曆代記載民間故事的古籍文獻為主綫。因為本書揭示的是中國民間故事的發展史,而不是以作傢文學為主的中國文學史。
2,本書在梳理中國民間故事發展史的時候,除瞭以大部分篇幅展示曆代的民間故事作品之外,還用一定的篇幅來展示與其密切相關的民間故事類型的發展史以及展示民間故事的記錄史、編選史等,讓這部著作盡量具備民間故事史應有的內容和特點。
中國古代的民間故事浩如煙海,數量極大。可是,很難找到記載民間故事的專書。中國曆代的民間故事大都分彆收進各種古籍文獻,尤其是各種筆記小說之中。長期以來,它們往往被研究者視為誌怪小說、軼事小說、諧謔小說等。筆者在撰寫本書的過程中,首先要解決一個作品的鑒彆問題,自始至終都要不斷從各種古籍文獻中鑒彆齣被曆代文人錄寫的比較本色的民間故事,以及雖有一定的藝術加工但仍然保存基本麵貌的民間故事,以便進行梳理、分析和論述。對此,盡管學界已經做過不少探索和嘗試,卻仍然具有一定的挑戰性。筆者認為,從古籍文獻中分辨齣民間故事,大緻有兩種鑒彆方法:1,以符閤民間故事的基本特徵(包括思想內容、藝術風格、敘事特點、結構模式等)以及流傳變異、故事類型的相關特徵為準繩,這是最主要的鑒彆方法。而在區分民間故事與民間傳說方麵,則可以有相當的靈活性,因為兩者之間存在著一定的模糊帶,要想將它們十分準確地區分開來,並不很容易。2,運用各種參照的方法進行鑒彆:以各種已有定評的古代民間故事作為參照;以中國各民族現當代口傳民間故事作為參照;以外國民間故事作為參照,等等。
在撰寫本書的過程中,尚需解決一個作品的斷代問題。筆者採取的方法是根據作品記錄的年代來斷定作品的年代。這種斷代方法,是一種比較簡便易行的方法,也是一種大緻可靠的方法。何況很難找到一種可以取代它的更好的斷代方法。一般來講,以記錄民間故事的時間來斷定其年代,雖然不一定很準確,可能會有一些誤差,但齣入不會太大。正如我們將被記錄下來的現代人所講的民間故事視為現代民間故事,把被記錄下來的當代人所講的民間故事視為當代民間故事一樣。
中國民間故事的發展史時間漫長,有文獻資料可以稽考者,上自春鞦末年,下迄清末民初,曆時兩韆多載。根據中國民間故事發展史的實際情況,並且為瞭詳細敘述的方便,本書共分為四冊,第一冊又分三編:第一編先秦兩漢時期(約前 519-220),跨度七百多年。這一個時期是中國民間故事的萌生時期。此時,各個門類的民間故事均已齣現,並且有不同程度的發展。其中,以民間寓言最為耀眼,成為中國民間故事發展史上的一個不可企及的高峰。第二編魏晉南北朝時期(220-589),跨度三百六十多年。這是中國民間故事開始走嚮成熟的一個時期。此時,各種門類的民間故事都有瞭一定的發展,逐漸成熟。其中,幻想故事奇峰突起,齣現許多名篇佳製,充分顯示齣中國民間故事的風采和魅力。第三編隋唐五代時期(581-960),跨度近四百年。
這個時期的民間故事仍以幻想故事最為突齣,成為魏晉南北朝之後中國民間故事的又一座豐碑。與此同時,寫實故事也有較為顯著的發展,是這個時期民間故事的另一個亮點。相比之下,這個時期的民間笑話與民間寓言的發展則較為緩慢。第二冊宋元時期(960-1368),跨度四百餘年,是中國民間故事發展史上的一個承上啓下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幻想故事、寫實故事、民間笑話、民間寓言的發展都比較均衡,成就卓著,為明清時期中國民間故事的大發展奠定瞭堅實的基礎。第三冊明代時期(1368-1644),跨度兩百七十多年。這個時期的幻想故事、寫實故事、民間笑話均有較大的發展,民間笑話的發展尤其顯著,成為中國民間笑話發展的頂峰,十分引人注目。第四冊清代時期(1616-1911),跨度近三百年。這是中國民間故事全麵繁榮的時期,各種門類的民間故事的發展均非常顯著,幻想故事和寫實故事的發展更為突齣。清代又是中國民間故事由古代進入現當代的一個過渡時期。這個時期民間故事的全麵繁榮,為中國現當代口傳民間故事的大發展從多方麵提供瞭可靠保障。
當我捧讀《中國民間故事史:清代篇》時,感覺自己就像是坐在一個古老的說書人旁邊,靜靜聆聽著曆史的迴響。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能夠將那些零散的、看似微不足道的故事,編織成一條清晰的曆史脈絡。作者的功力體現在他不僅挖掘瞭大量的民間故事文本,更重要的是,他能夠從這些故事中提煉齣時代特徵,洞察其背後的社會文化動因。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情愛”和“婚姻”主題的故事,那些跨越門第、忠貞不渝的愛情故事,或是反映當時婚姻製度下女性的無奈與抗爭,都讓我感觸良多。它讓我看到瞭在森嚴的禮教之下,普通人內心深處的情感渴望和對自由的嚮往。此外,書中對於不同地域民間故事的比較研究也讓我受益匪淺,比如江南的溫婉細膩,北方的粗獷豪放,這些都通過故事的風格和內容得到瞭生動的體現,為我描繪瞭一幅幅鮮活的地域風情畫捲。
评分我一直對中國古代的文學藝術有著濃厚的興趣,而民間故事作為其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價值常常被忽視。這本書《中國民間故事史:清代篇》的齣現,無疑填補瞭這一空白。作者以嚴謹的態度,梳理瞭海量的清代民間故事文獻,並對其進行瞭係統性的整理和分析。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諷刺”和“幽默”主題的故事章節,這些故事以一種輕鬆詼諧的方式,揭示瞭當時社會上存在的各種弊端和不閤理現象,比如官場的腐敗、人性的貪婪等等,這些故事往往通過誇張和變形的手法,達到瞭極佳的諷刺效果,也反映瞭當時人們對於社會現實的洞察和態度。同時,書中對這些故事的分析也兼顧瞭曆史學、社會學和民俗學的視角,讓我能夠從更廣闊的維度去理解這些故事的意義。
评分作為一個對曆史細節有一定追求的讀者,我一直覺得民間故事是瞭解一個時代最生動、最真實的窗口。而《中國民間故事史:清代篇》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這樣的需求。它不像官方史書那樣刻闆,而是充滿瞭人情味和生活氣息。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梳理大量史料、民間傳說和文學作品的基礎上,構建起的清代民間故事的體係。書中對不同地域、不同階層、不同主題的民間故事進行瞭細緻的劃分和深入的探討,讓我對清代的社會結構、價值取嚮、人們的信仰、甚至是當時的娛樂方式都有瞭更深刻的認識。我反復閱讀瞭關於“孝道”和“忠義”主題的故事部分,作者通過這些故事的變遷和解讀,展現瞭當時社會對這些傳統美德的強調和理解,以及它們在民間是如何被演繹和傳承的。同時,書中還涉及瞭許多關於鬼神、命運、以及對不公的反抗等主題,這些都反映瞭普通百姓在麵對生活壓力和未知時的心理狀態,非常有意思。
评分不得不說,《中國民間故事史:清代篇》這本書給我帶來瞭許多意想不到的驚喜。我原以為會是一本嚴肅的學術著作,但實際上它讀起來非常引人入勝,充滿瞭故事性和趣味性。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靈活,時而旁徵博引,時而娓娓道來,讓我仿佛置身於那個曆史現場。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一些經典民間故事的深度解讀,比如“白蛇傳”在清代的演變,以及那些關於“盜賊”和“俠客”的故事,它們不僅展現瞭當時社會的治安狀況,更反映瞭人們對於公平正義的樸素追求,以及對於挑戰權威的復雜情感。作者在分析這些故事時,並沒有簡單地講述故事本身,而是深入挖掘瞭其産生的社會背景、流傳的渠道、以及在不同時期所賦予的不同含義,這種解讀方式讓我對這些耳熟能詳的故事有瞭全新的認識。
评分這本《中國民間故事史:清代篇》真是讓我大開眼界!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情有獨鍾,尤其是那些口耳相傳的故事,它們往往蘊含著最樸素的智慧和最真摯的情感。拿到這本書,我迫不及待地翻開,立刻就被深深吸引瞭。作者以一種非常宏大而又細緻的視角,為我們描繪瞭清代民間故事的波瀾壯闊的畫捲。它不僅僅是故事的羅列,更像是對一個時代的集體記憶的梳理與解讀。從皇宮貴族的傳說,到市井小民的軼事,從神怪誌異的奇談,到勸善懲惡的寓言,這本書幾乎涵蓋瞭清代民間故事的方方麵麵。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狐仙”和“竈王爺”的章節,它們不僅講述瞭具體的故事情節,還深入分析瞭這些故事在當時社會背景下的形成原因、流傳途徑以及它們所承載的社會功能和文化意義。讀的時候,仿佛置身於那個時代,能感受到人們的喜怒哀樂,更能體會到當時社會的風土人情和價值觀念。這本書的語言也十分生動有趣,即使是學術性的論述,也充滿瞭故事性和可讀性,一點都不枯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