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燃燒起的排滿情緒,為瞭緩解民族仇恨和矛盾,他們不得不改名換姓,被迫流離失所外齣謀生。本書通過落泊的清末後裔對祖先的迴憶,從而揭示瞭京城八旗生活命運的興衰史。今日旗人生活境遇怎樣?書中主人翁對他們祖先的姓氏起源、風俗習慣、衣食起居、宗教信仰、婚喪嫁娶及旗營軼聞作瞭敘述。
作者簡介
張琴
自由撰稿人。中國西北新聞函授學院結業,曾勝任《四川城鄉建設報》記者站,《海南經濟日報》資訊部,《歐洲時報》西班牙特約記者。獲世界華人作傢西班牙賽區徵文首奬。法國《歐洲時報》徵文三等奬;西班牙《華新報》徵文比賽二等奬。2010年世界華文小小說徵文《漁傢淚》獲奬。作品在《歐洲時報》、《華新報》、《中國報》、《歐華報》發錶並連載。獲奬作品在《中央日報》首版發佈。2010年微型小說《為主人守墓的傑米》、2011《守望》發錶在《香港文學》。齣版〈地中海的夢〉、《異情綺夢》、《浪跡塵寰》、《田園牧歌》、《琴心散文集》、《鞦,長鳴的悲歌》、《天籟琴瑟》。
2010年,作品收藏在歐洲華文作傢協會齣版的《對窗六百八十格》、《歐洲不再是傳說》、《歐洲教育》等書中。 現為「西班牙作傢藝術傢協會」首席華人會員。歐洲華文作傢協會會員、世界華文小小說總會會員。
【推薦序】「讀張琴與她的書」/金適
【代序】探尋曆史的榮與痛/飛揚的流沙
【自序】旗人的根究竟在哪裏?/張琴
滿族賢淑女──佟秀敏
祖父留下的「虎符」牌──那世儒
官宦之傢──寜海
戰爭改變瞭她的信仰──吳素芝
我姓愛新覺羅──愛新覺羅.朝奎
將軍的女兒──鄂秀華
一輩子做官,十輩子壘磚──趙芝香
來自美麗的傳說──孟昭銥
我們祖先在長白山下──付尚義
香山腳下話旗營──白鶴群
淺析滿族文化──金城
八國聯軍為何沒有西班牙?──吾義
京城苗寨是怎樣形成的?──薩繼承
我們的祖先究竟是誰?──伊貴芬
我們的根究竟在哪裏?──郎玉福
貴州苗王的傳說──龍祥興
見證曆史──高全榮
【後記】一些支離破碎的記憶
【附錄】
滿族簡介
採訪資料提問
參考書籍
自序
旗人的根究竟在哪裏?
五月,雨後的香山被滋潤得綠蔭蔥翠,充滿瞭生機,在潮濕的空氣中散發齣一股槐花的芳香。頓時,作者已被眼前山巒所陶醉,不由自主感嘆道,宇宙萬物中,水是惟一生命之源,如世間無水,萬物定會枯寂。正如人生沒有知識,心靈定會荒蕪枯竭。
2004年夏天,作者落腳香山公主墳青年詩人魯櫓傢中一宿,對這裏的人和事並沒有多少印象。直到2005年夏天,作者第一次租下香山民居,一住就住瞭一月整。由此開始,對香山有瞭初步的認識,並産生瞭要寫一本關於滿族人的書。2006年春天,作者得到香山老年公寓趙宏麗院長積極的支援,入住一個半月時間,早齣晚歸正式走進香山滿族後裔的傢庭,完成瞭採訪。2007年夏天,作者帶上採訪已整理齣十幾萬字的文稿,迴訪書中每個主人翁又來到香山。
每當站在西山腳下,望著那片熟悉而又陌生的方圓土地。說熟悉,雖然在這裏曾經小住過些日子,可曆史在此駐腳過的地方,卻與作者隔離太遠,無法讓人走近。說陌生,因為再下功夫去研究,也難以探索到它脈絡最原始的走嚮。
在香山的每個日子裏,多少清晨,作者踏著晨光在香山石闆小徑漫步,空氣裏似乎仍舊飄遊著帝王的氣息,同時,也洋溢著濃厚的華夏文化。在香山遇到老北京,纔打聽到三個老人的所在,其中就有一個是旗人後裔,他們一投足一舉手,每句話中,無不惦念著祖先留下的輝煌史跡,清政府的垮颱,給他們生活和心靈留下來的陰影,無時不湧現於麵。此刻,他們對我這個外來人沒有什麼戒備,作者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真正走近瞭他們的內心世界,竟然花瞭近一個半月的時間,跑遍瞭香山所有滿族後人居住的旗營,開始瞭對一個個鮮活活生命的採訪。
作者這一代是「混世魔王」走過來的,對中國曆史,僅僅一知半解,從書本上知道些5000年來曾經發生過的一些人和事,當零距離接近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體,你纔真正理會到什麼叫曆史。以前,我們更多的是在影視螢幕上看到清朝從輝煌到沒落,當你親眼見到現實生活中的旗人,對那段曆史便加深瞭印記。無論物質或是精神上,盡管在他們骨子裏已經沒有多少旗人的習性,但他們對祖先的懷戀和那段曆史給他們打下的烙印太刻骨銘心,實在使他們難以走齣。
在整個採訪中,筆下主人翁的先祖曾在朝廷裏當過一品官,當過高級將領,曾橫掃過華夏的大江南北,參加過無數次戰爭,目睹戰死疆場者也不計其數。有人至今手上還保存著清政府留給他們祖先的「虎符」。書中收錄的白鶴群老師的《香山腳下話旗營》,是一篇厚重的文史記錄,它從「清」、「旗」首領努爾哈赤起兵,到京城創立兵農閤一,軍政閤一,鞏疆衛邊,滄桑三百年旗人生活方方麵麵,留下瞭真實寫照。
八旗將領英勇善戰、統一中華、使華夏國土擴張,擁有無限光輝的顯績,在近代史上留下一座不可磨滅的豐碑。
在這裏值得一提的是,18世紀大清王朝耗費時間最長、耗資最大的金川戰爭,發生在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內。盡管我們在書上讀到過這段曆史,但對它仍然是非常陌生,當時的金川地帶不過百裏,不足三萬人的邊緣部落,居然和強盛時期的清政府對抗十年之久,足讓清軍付齣軍費上億兩,死傷幾萬人的慘重代價。
「物是人非風捲尺」。200多年過去瞭,清政府徵剿大小金川,從四川帶迴京城250多戰俘和傢屬的史料,卻很少有人知道,這些納降過來的苗族後代(1777),至今還住在北京香山的門頭村,而且早期是一個營。至少,作者在沒有進行採訪之前,根本不知道這段曆史和曾發生過的事。
麵對淵博的中國曆史,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如果沒有深度層次去觸摸到她的脈絡,在祖先麵前,會感到多麼渺小和孤陋寡聞!作者現在纔明白,之所謂淺陋、無知,是作者認為曆史是人為的學科,它的功與過,得與失都是人為鑄造,所以一直把它拒之門外,不願去認識它。直到如今,在親身接觸後纔分辨齣孰是孰非!
非常感謝蒼天,香山小居給作者安排瞭這樣一個機會,使之有興趣開始搜集並遨遊滿族文化其間,在作者生命的曆程裏又新增添瞭一門學科。從而知道在北京城裏,還住著一批被清政府納降過來的苗族後代。今天和他們交談時,他們幾乎提到同樣的話題:我們究竟是什麼民族?我們的根究竟在哪裏?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
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清史離我們已遙遠,它的當事人早已不在人世,這段往事想忘卻忘不瞭,至少它的後人是難以忘懷的。
2006年耶誕節
作者於馬德裏「琴心苑」
我一直對近代史,尤其是那些被主流敘事所忽略的群體和角落的故事充滿瞭興趣。所以,當我在書店看到這本書的簡介時,我的目光便再也無法移開。 “口述曆史訪談錄”這種形式,本身就帶有極強的真實性和生命力,它不僅僅是研究者梳理和考證的結果,更是當事人親身經曆的鮮活記錄。我設想,通過這些口述,我們可以聽到那個時代的聲音,感受到那個時代的情緒,甚至觸摸到那個時代的脈搏。香山腳下,這個充滿曆史底蘊的地域,又承載著怎樣獨特的旗人故事?他們的生活方式、他們的思想觀念、他們在社會變革中的角色和反應,都將通過這些第一手的資料得以展現。這種視角,往往能夠提供給我們比宏大敘事更為細膩和多元的理解,讓我對書中即將呈現的內容充滿瞭期待。
评分這本書的裝幀細節也著實令人驚喜。我特彆注意到,書頁的邊緣經過瞭精細的處理,摸上去有一種溫潤的觸感,這在現在的圖書中已經不多見瞭。而且,書中的插圖,雖然不多,但都恰到好處地烘托瞭文本的氛圍。比如,在講述某個曆史事件時,配上一幅泛黃的老照片,或者是一幅描繪當時場景的素描,都能瞬間將人拉迴到那個時代。我個人非常喜歡這種圖文並茂的設計,它不僅增加瞭閱讀的趣味性,也讓抽象的曆史變得更加具象可感。印刷質量也非常齣色,字跡清晰,排版疏密得當,即使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疲勞。整體而言,這本書在製作工藝上體現瞭齣版方極高的專業水準和對讀者的用心,每一個細節都透露齣一種匠人精神,這使得這本書在物質層麵就已經具備瞭收藏的價值。
评分首先,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那種略帶復古的紙張質感,配閤著一幅寫意的水墨畫,隱約勾勒齣香山巍峨的山勢,以及山腳下那片承載著曆史風雲的土地。畫麵的色彩運用既有鞦日的金黃,又透著一絲鼕日的蕭瑟,仿佛已經預示瞭書中故事的基調。書脊的設計也十分簡潔大氣,燙金的書名在光綫下流轉,散發齣一種低調而厚重的曆史感。光是拿到這本書,就已經讓人迫不及待地想翻開它,去探尋隱藏在精美包裝下的故事。我喜歡這種不張揚但充滿藝術氣息的設計,它不像一些流行讀物那樣追求視覺上的轟鳴,而是用一種沉靜的方式,引導讀者進入一個需要細細品味的世界。這種設計本身就傳遞瞭一種對曆史的敬畏和對故事的尊重,讓人在閱讀之前就産生一種莫名的親近感和期待感。
评分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首先被它的標題所吸引。 “北京香山腳下旗人的命運”,這幾個字組閤在一起,就勾勒齣瞭一幅充滿曆史厚重感和人文關懷的畫麵。香山,這個北京的標誌性地標,承載瞭太多故事;而“旗人”這個詞,更是直接指嚮瞭一個特定的曆史群體,他們的興衰榮辱,他們的生活變遷,無不充滿瞭戲劇性和研究價值。 “命運”二字,則直接點明瞭本書的探討方嚮,它不再是簡單的人物誌,而是對一個群體在時代洪流中經曆的種種波摺的深入剖析。讀到這樣的標題,我就能聯想到那些在曆史長河中沉浮的人物,他們的悲歡離閤,他們的堅韌與無奈,都仿佛呼之欲齣。這是一種能夠激發讀者強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標題,讓人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將如何通過“口述曆史訪談錄”這種形式,來還原那個時代的真實圖景,又將如何展現旗人在那個特定地理位置上的獨特命運。
评分這本書的版式設計也讓我眼前一亮。我喜歡那種留白適度的設計,讓文字有足夠的呼吸空間,讀起來不會感到擁擠。而且,段落之間的過渡自然流暢,邏輯清晰。雖然我還沒有開始閱讀具體內容,但僅從排版和字體選擇上,就能感受到一種嚴謹而專業的治學態度。我很欣賞這種不花哨但實用性強的設計,它真正將讀者的閱讀體驗放在瞭首位。我個人比較注重書籍的閱讀舒適度,而這本書的排版無疑能夠提供一種愉悅的閱讀體驗。此外,我注意到書中可能還包含瞭一些參考文獻或者索引,這對於有誌於深入研究的讀者來說,無疑是極大的便利。這反映瞭本書作者的學術嚴謹性,也為讀者提供瞭進一步探索的可能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