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一部指嚮救贖之道的美食浮生錄
馮品佳
做為一個「職業讀者」,最大的樂趣莫過於讀到一本文字流暢而又引人入勝的書。《天生嫩骨》就是這樣一本令人齒頰留香、餘味十足的好書。透過十八章不同時期的生活翦影,作者露絲.雷舒爾引領讀者走過五○年代到八○年代的美國,見證瞭她如何與母親奮鬥而終於成為《紐約時報》的美食專欄作傢。
《天生嫩骨》是一本不一樣的迴憶錄,因為作者深得說故事之精髓。誠如作者在自序中指齣,本書遵循其傢族說故事的傳統,」裏麵每件事都是真的,但不見得韆真萬確。「因為好的故事重於一切:」總比讓聽眾無聊到睡著好多瞭吧。「《天生嫩骨》的確從無冷場,令人省思的是雷舒爾如何引介這個傢族說故事的傳統:除瞭父母都善於」稍微調整一下事實「以便使得日常生活瑣事妙趣橫生之外,短短的自序中,花瞭一半的篇幅轉述父親津津樂道兩歲的露絲如何獨自等待托兒所開門的兒時舊事。雷舒爾以此則故事說明記憶的虛構性,提醒讀者莫要被」迴憶錄「的文體分類所限,而對書中故事照單全收。然而,在後設性地指齣真實∕虛構之模糊性的同時,細心的讀者可以從這則童年往事中看到另一段令人動容的隱藏故事:這是一個自覺被遺棄的孩子,試著以幽默與笑話,講齣她成長的寂寞。
的確,在《天生嫩骨》賓客迎門、眾聲喧嘩的場麵之下,我們會發覺寂寞纔是文本的基調。從第一章,不到十歲的露絲為瞭保衛賓客的生命安全,與愛以廉價過期食物宴客的母親」發黴皇後「周鏇開始,令人莞爾的情節持續發生,同時也可以看見在幽默背後露絲奮鬥的疲倦。尤其是第四章時,十二歲的她被母親以學習法文為由,硬生生地丟在濛特婁的法語寄宿學校,語言不通的她麵臨極大的文化考驗,真的」恍如置身火星「。雖然露絲因此結識富豪韆金,得以品嘗經典法國美食,但是她初至」火星「以英文電影及燻肉三明治度週末的淒涼場景卻深留人心。
對露絲而言,美食往往指嚮救贖之道。對於孤獨的她而言,每章所附的食譜記載瞭記憶的痕跡,成為一種分享與溝通的管道。乍看之下,十八則食譜的齣現十分突兀,對於迴憶錄的文體又是一大挑戰。但是食譜穿插於敘事之間的書寫方式,大幅增加瞭可讀性,也發揮雷舒爾美食名傢的特質。這種混閤化(hybrid)的書寫也令人聯想起《巧剋力情人》中作者以十二道食譜引領十二章故事的寫法,愛恨嗔慾全經由食譜與敘事宣洩,充滿奇幻的情節卻根植於飲食男女的日常生活之上。《天生嫩骨》的故事或許沒有《巧剋力情人》那般奇異,但是露絲穿梭世界各國、美國東西兩岸的成長故事卻也充滿色彩,帶領讀者走入有如愛麗絲夢遊仙境般奇特的文化經驗。而一篇篇的食譜除瞭為這些經驗寫下註腳,也將文本與日常生活連結,讓讀者更能體會平凡中的奇異與奇異中的平凡,達到與讀者分享經驗的目的。
作者序
說故事在我們傢頗受重視。爸爸下班走迴傢,總要一路把當天發生的事情重新整理,弄得妙趣橫生,我媽更可以把一趟超市之旅說得像奇遇一般。若因此有必要稍微調整一下事實,誰也不會太在意的:總比叫聽眾煩死好多瞭吧。
當然啦,好故事一說再說,最後會自成風貌。我從小常聽的一個故事跟我有關,簡直是傢族傳奇,重點是說明我兩歲就成熟無比。爸爸的說法如下:
「初鞦的一個禮拜天,我們坐在鄉間的屋子裏靜看觀景窗外的樹葉。突然間電話響瞭:是米麗安的媽媽從剋裏夫蘭打來的,說她爸爸病重,她隻得立刻前往,留下我一個人照顧第二天要開始上托兒所的小露絲。」
「禮拜一早晨我當然得去辦公室。更慘的是,我約好跟人見麵,不能取消;我非搭七點零七分的車到紐約不可。可是托兒所要八點纔開門,我一次又一次打電話,卻沒法連絡上任何一個老師,我簡直不知道怎麼辦纔好。」
「最後我隻能採取唯一的辦法。七點鍾我帶小露絲到托兒所,叫她坐在外麵的鞦韆上,吩咐她等老師來瞭就嚮他們說明她是露絲.雷舒爾,要來上學。我開車離去,她坐在那兒勇敢地揮揮手。我知道她不會有問題的;她那個時候就已經很有責任感瞭。」他說完總是得意洋洋朝著我微笑。
從來沒有人質疑這個故事。我當然也沒有。等到我自己有小孩,我纔知道誰也不可能把兩歲的幼兒單獨留在陌生地點的鞦韆上整整一個鍾頭,就算我爸爸也不會如此。他是不是誇大瞭我的年紀?時間的長短?或是兩者都有誇張?那時候已不可能找到我爸爸來迴答這個問題,不過我相信就算找他來問,他一定也會堅持真有其事。在他心目中真有其事嘛。
本書絕對遵循傢族傳統。裏麵每件事都是真的,但不見得韆真萬確。有時候我把事件壓縮瞭;有時候我把兩個人閤併成一個人;偶爾我會加油添醋一番。
我從小就知道人生最重要的莫過於一則好故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