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311地震」發生至今已經半年。這件事在香港人心中可能隻餘下一些災難畫麵,但是,日本人仍在努力進行漫長的災後復原和重建工作。雖然現在已開始有日本東北地區旅行團復辦,但大傢可能仍抱有疑問:核幅射的影響範圍到底有多大?日本齣口的産品是否仍然安全?
在日本生活瞭七年的香港人平木太太,集閤瞭散居於東京的一班香港人,將地震時的第一身經曆記錄下來,寫成《日本.再齣發──在日港人311地震後感》一書,讓香港人切實地瞭解日本地震和災後的情況,以及重新認識日本這個地方。當中可見一眾作者的細膩觀察以及由此引發的思考。本書的版稅收益將全數撥捐日本紅十字會及日本YMCA,以協助日本的災後重建工作。
作者簡介
Japan Reboot Project
散居於東京的22位香港人,喜愛日本文化,享受日本風景美食。一同感受過311東日本大地震的威力,觀察過日本人的秩序、沉著與堅毅。渴望為日本齣一分微力,集閤各方好友的力量,以此書為”Reboot Japan”的一步。
Facebook (中文) :www.facebook.com/japanrebootproject
Facebook (日本語):www.facebook.com/japanrebootproject.nihongo
.序
14 日本.再齣發 日本駐香港總領事 隈丸優次
18 從宏觀到微觀 前香港天文颱颱長 林超英
20 人間有愛 精神科專科醫生 ?宗顯
24 加油日本 平木 Florence
26 前言
.三一一:震盪的一天
30 用微笑再齣發 Helen Shum
48 「想定外」的工作假期 Prema Cheung
64 難捨難離 鄭詠茵
80 與日本共同進退 何翹翹
90 三一一 ─ 記住這一月、這一天 Sin Yi
102 大地震中的成田機場 Darwin Cheng
.重新領略的日本文化
124 重新認識日本 鄧蔚蓉
144 三一一的啓發 石川 Joyce
152 預期中的大地震 ─ 沒料到的感動與體會 ammie Choi
160 地震後的日本.災劫後的領悟 Steve Cheung
164 聽?Bob Lennon Kachun Anders Chan
178 靜與道 閑人
.失望=希望?我們上瞭這一課
188 震後感 Scarlet Choi
196 重要的一課 Fred Hui
212 絆 平木 Florence
250 三一一後的對話和抉擇 歐陽業鴻
272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 簡介日本地震災害風險 麥琛
292 企業救國還是民族自救!? 莫小傑
.災.情
300 災難中的感人故事 May Uehara
314 不一樣的假期 Paul Wan
324 從地震看日本人 Shirley Lau
332 十年。新感情。 Eva Yeung
.附錄:為日本打氣
342 流芳 蔡瀾
348 關愛.希望 黃宗顯
356 救援與重建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
.後記
362 明年今日
「日本.再齣發 - 在日港人311地震後感」
四月下旬,突然有一位居住在日本的香港女士聯絡我們,錶示有好幾位居住在日本的香港人把她/他們在東日本大地震發生時的經曆,以及有關其後生活的情況寫瞭下來,集結成書,希望通過這本書嚮香港人傳遞一個訊息:除瞭一部分的地區之外,震災後的日本是安全的。此外,她更錶示發售本書所得的版稅,將會悉數捐贈日本賑災機構作重建災區之用。
當其時,正是香港赴日觀光旅客人數劇減、香港的日本餐廳也因市民裹足不前,顧客大幅減少的時候;要早日改善這種情況,最有效的方法莫過於由實際居住在日本的香港人,親自嚮香港朋友們詳細介紹日本的情況。該怎麼辦纔好呢?...正在左思右想之際,就聽聞有關這本書的計劃。真像久旱逢甘霖般,讓我勇氣大增。
那時,我們已經收到香港政府提供的緊急物質支援,以及無數來自香港各界的支援,包括善款、慰問和鼓勵的心意咭、韆羽鶴及舉辦籌款活動等,不勝枚舉。現在再加上這本,由居住在日本的香港人說齣自己體驗的書刊,再次給予我們支援,香港人的濃情厚意真是溫暖人心。
本書是由許多位在日本生活的香港人所撰寫,結集瞭以發生於3月11日,東日本大地震為題材的文章而成。文章中各人坦率地描述瞭地震發生時的體驗、地震後的生活,以及對日本人、對日本的重新認識,以至由此引發的思考等。部分文章稱贊日本人在工作方麵盡忠職守和團結一緻,說真的,對這些誇奬真感到有點不好意思。另一方麵,以往我一直不完全明白為何許多香港人會不斷地到訪日本,這次在文章當中,我找到瞭可以解開部分疑團的解說。這本集閤瞭香港人的日本論,以及日本人論的書籍,讀來饒富趣味。
日本目前正全力以赴,努力從事災後復原、重建,包括應付褔島第一核電站危機。許多沒有受影響的地區也作好心理準備,要竭盡所能支援災區重建。我堅信日本人麵對這場重大國難和考驗,會本著日本人的本色,以堅強的韌力和耐力努力奮鬥,必定能夠成功地重建傢園;同時,為日本也必定能成為更美好的國傢,以迴應香港以及世界各地,在日本遇上災難的時候,給予我們的大力支援。此外,我衷心希望香港及外國的朋友們能夠多些造訪日本,並且會更喜歡日本。
重建災區的道路並不平坦,相信今後還會遇到不少挫摺。我認為這本書在心靈上給予我們重大的支持。書中充滿「日本加油!」的鼓勵。對各位在繁忙的工作中,仍抽空為這本書撰稿的作者們,以及為齣版這本書盡心盡力的各有關人士,我謹在此緻以衷心的感謝。
最後,我也想藉此機會,嚮所有在今次地震中施以援手的香港朋友,再一次緻以深切的道謝!
2011年7月
日本駐香港總領事 隈丸優次
我在日本生活瞭七年,在這裏建立瞭自己的傢庭,日本彷彿成為瞭我的第二個傢。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經曆瞭一場曆史性的大災難。突如其來的強烈九級大地震,引發瞭十幾米高的海嘯及觸發瞭核輻射洩漏的危機。地震發生當日,我身在香港探親,當我透過電視目睹災區滿目瘡痍的情景,數以萬計的民房在一瞬間被海水淹沒,那一刻,我愣住瞭,感到非常震驚及難過。數天後,我到瞭日本駐香港總領事館簽瞭弔唁冊及捐款,盡管工作人員連番對我說「多謝」,但我總覺得我所做的很微不足道。
在迴傢的路上,我一直在想究竟我還可以做些甚麼去幫助日本東北的災民呢?後來我跟一位作傢朋友通電話,彼此都認為外界對災區的真實瞭解都流於片麵,內心抱有很多疑惑,例如:核輻射會否影響大傢呢?到日本旅遊是否安全呢?日本齣口的産品是否仍然安全及可靠呢?所以我提議寫一本關於日本人在大地震後,在關東生活的書,讓外界多一點瞭解災後的日本及能夠對日本恢復信心。
然後,我與在東京都、琦玉縣、神奈川縣等地居住的香港朋友提起這個構思,齣乎意料之外,大傢都義不容辭地答應幫忙寫齣他們的親身經曆及所見所聞,因為大傢的工作也非常忙碌,時間也非常倉卒,所以我在這裏衷心多謝他們的熱心幫忙,為日本齣一分力。此外,還要多謝黃宗顯醫生,在百忙之中抽空為這本書聯絡齣版社等的工作,實在無言感激!
因為日本處於地震帶,以往也經常遇上地震,例如1995年的阪神、淡路大地震,日本人民憑著堅強的信念,團結及守望相助的精神,災後重建的工作隻花瞭五年時間去完成。雖然這次東北大地震的破壞程度遠遠超越1995年的阪神、淡路大地震,重建所需要的時間也相對地長,但我相信,無論重建的過程如何艱巨,憑著日本人不屈不撓的精神,他們一定可以重新站起來。
311地震距離至今已數月瞭,看見東京迪士尼樂園重開的第一天,大約有一萬五韆人入場,很多遊客看見米奇老鼠的一刻都感觸落淚。4月13日仙颱機場重開,第一班降落機場的日航客機,機身塗上加油,這些都標誌著日本踏齣重建的重要一步。希望各人能夠收拾悲傷,重現笑顔。
最後,這本書的所有版稅收益,將會全數撥捐慈善機構協助日本災後的重建工作,謹此多謝你們的善心支持。
平木太太 Florence
2011年7月
* **「日本.再齣發:在日港人311地震後感」,光是聽起來就讓人心頭湧起一股暖流與複雜的情緒。** 311地震,那場撼動人心的災難,我至今難忘。而對於一群身處異鄉的香港朋友來說,那無疑是一段更為艱難的歲月。他們在熟悉的國度裡,麵對突如其來的巨大變故,那種無力感與恐懼,想像起來就令人心疼。書名中的「再齣發」,不僅僅是物理上的重建,更包含瞭心靈上的療癒與重塑。我非常期待能夠從書中瞭解,他們是如何剋服語言和文化的障礙,如何在震災的陰影下,尋找新的生活方嚮,又如何與當地人建立起互助的橋樑。同時,我也好奇,在這樣一段特殊的經歷後,他們對「傢」的定義,對「歸屬感」的理解,是否會因此產生新的體悟。這本書,或許能為我們提供一個獨特的視角,去理解身處異鄉的遊子,在麵對重大災難時,那份既堅韌又脆弱的心靈旅程。
评分* **初見書名,那份複雜的情感便油然而生。** 「日本.再齣發:在日港人311地震後感」,光是這幾個字,就足以勾起我對於那段歷史的深切迴憶,以及對遠在他鄉奮鬥的香港朋友們的無限關懷。311大地震,不僅僅是一場天災,更是許多人生命軌跡的轉摺點。對於身在異鄉的香港人來說,那份無助、恐懼,以及在廢墟中尋找希望的艱辛,想必更是刻骨銘心。我很好奇,在這樣一個巨大的衝擊之下,他們是如何重新找到立足之地,如何在失去與創傷中重拾前行的勇氣。書名中的「再齣發」,承載著多少淚水與汗水,又蘊藏著多少堅韌與希望?我期待著,這本書能為我打開一扇窗,讓我得以窺見他們在睏境中綻放的生命力,感受那份來自遙遠島嶼的、既熟悉又陌生的堅強。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地震的書,更是一份關於生命韌性、關於身分認同、關於在異鄉紮根的深刻敘事。
评分* **每當看到「日本.再齣發:在日港人311地震後感」這樣的書名,我總會想起311地震那天,整個亞洲乃至全世界為之震驚的時刻。** 那場突如其來的災難,不僅在日本留下瞭深刻的傷痕,也深刻地影響瞭在那片土地上生活的每一個靈魂,尤其是像香港人這樣,在異鄉努力生活的人們。書名中的「再齣發」,帶著一種歷經磨難後的重生氣息,讓人不禁好奇,他們是如何在劇變之後,重新找到前行的勇氣和方嚮。我非常期待能夠透過這本書,瞭解這些在日港人在災難後,如何剋服語言、文化上的種種阻礙,如何在日本社會中重新安頓下來,並尋找屬於自己的生活。他們與日本的關係,是否因此產生瞭新的變化?這場經歷,又是否讓他們對「故鄉」和「傢」有瞭更深刻的理解?這本書,將會是一次關於生命韌性、關於異鄉奮鬥的深刻探索。
评分* **乍見「日本.再齣發:在日港人311地震後感」這書名,我的思緒便瞬間飄迴瞭2011年那個令人難忘的春天。** 那場災難的衝擊,至今依然歷歷在目。對於身在日本的香港人而言,那份經歷必然更加複雜和深刻。他們不僅要麵對來自天災的直接威脅,還可能要處理語言溝通、文化適應,以及對遠方親人的思念。書名中的「再齣發」,簡潔有力,卻又飽含深意,它訴說著一種從創傷中站起來的決心,一種在睏境中尋找希望的力量。我渴望透過這本書,去瞭解這些在日港人是如何在震後的日本重新安頓下來,他們是如何在陌生的環境中,重建生活,尋找新的意義。他們與日本社會的互動,是否因此產生瞭更深的連結?他們在異鄉的經歷,是否也讓他們對自己的「根」有著更深層次的思考?這本書,或許能為我們提供一個溫柔而深刻的視角,去感受那些在異國他鄉,堅韌前行的靈魂。
评分* **讀到這本書名,腦海中立刻浮現齣311地震當時的景象。** 那時的我們,即使身在颱灣,也同樣為日本人民的遭遇感到揪心。而身在日本的香港人,更是麵臨著雙重的挑戰:一方麵是來自日本本土的災難,另一方麵可能是語言、文化上的隔閡,以及對傢鄉親人的牽掛。書名中的「再齣發」三字,意味著經歷瞭巨大的創痛後,如何收拾心情,重新麵對生活。這份「再齣發」必然充滿瞭艱辛與挑戰,但也蘊含著無比的勇氣與希望。我尤其好奇,這些在日港人在地震後,是如何重新審視自己的身分認同?他們是否會因此對日本產生更深刻的連結,或是更加懷念香港?這本書能否提供一些關於他們如何在異鄉建立新的社群、尋找歸屬感的視角?颱灣人對日本有著特殊的情感,同時也對香港的民主運動有著深切的關注,這本書名恰好觸動瞭這些敏感的神經,我期待它能帶來一些關於情感羈絆、關於文化融閤、關於在逆境中不屈不撓的精神力量。
评分* **「日本.再齣發:在日港人311地震後感」,這幾個字眼,瞬間勾起瞭我對311地震的深刻記憶,也讓我對身處異鄉的香港朋友產生瞭深深的關懷。** 災難無情,但人性中的堅韌卻無比可貴。我想像著,當311地震襲來的瞬間,那些在日本生活的香港人,內心經歷著怎樣的掙紮與恐懼。他們不僅要麵對語言文化的隔閡,更要承受天災帶來的巨大衝擊。書名中的「再齣發」,無疑是一劑心靈的解藥,它訴說著一段在逆境中尋找光明的歷程。我渴望從這本書中,讀到他們如何在震後的日本,重新找迴生活的方嚮,如何在陌生的環境中,建立起新的支持網絡。他們與日本社會的互動,是否因此產生瞭更緊密的連結?這場災難,又是否讓他們對「傢」的概念,對「身份認同」,產生瞭更深刻的思考?這本書,將會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見,那些在異鄉堅韌前行的生命故事。
评分* **光是「日本.再齣發:在日港人311地震後感」這個書名,就足以讓我聯想到無數的畫麵和情感。** 311地震,那場令人心痛的災難,不僅改變瞭日本,也影響瞭許多在那裡生活的海外人士。而對於身在日本的香港人來說,這段經歷必然更加刻骨銘心。他們可能身處災區,親歷瞭地震的恐怖;他們可能擔憂遠方的傢人,卻無能為力;他們可能麵臨著語言、文化上的隔閡,在求助無門的時刻,感受更深的孤獨。書名中的「再齣發」,傳遞齣一種堅毅的力量,一種在廢墟中尋找希望的決心。我迫切想知道,這些香港朋友是如何在震後的日本,重新找到生活的節奏,如何剋服重重睏難,建立起新的連結。這場災難,是否也讓他們對「傢」有瞭新的定義,對「歸屬感」有瞭更深的體悟?這本書,或許能為我們揭示,那些在異鄉奮鬥的靈魂,在麵對重大考驗時,所展現齣的非凡勇氣。
评分* **「日本.再齣發:在日港人311地震後感」,單是這書名,就足以引發我無限的想像與好奇。** 311地震,那場震撼世界的災難,至今仍在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記。而對於身在日本的香港人來說,這段經歷必然更加複雜和動人。他們身處異鄉,卻共同麵對著生離死別的恐懼,以及在斷垣殘壁中重建傢園的艱辛。書名中的「再齣發」,預示著一個關於毅力、關於希望的故事。我迫切想知道,這些香港朋友是如何剋服語言的障礙,如何在日本社會中找到新的立足點,又如何與當地居民建立起深厚的連結。這場災難,是否也讓他們對「身分認同」產生瞭新的體悟,對「傢」的定義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這本書,或許能為我們提供一個獨特的視角,去感受那些在異鄉堅韌前行的靈魂,以及他們在逆境中綻放齣的生命力量。
评分* **「日本.再齣發:在日港人311地震後感」,這幾個字,彷彿帶著一股力量,將我的思緒拉迴瞭311地震那個令人難忘的時刻。** 那場災難,不僅對日本造成瞭巨大的創傷,也讓身處其中的海外人士,麵臨著更加複雜的挑戰。尤其是身在日本的香港人,他們在異鄉的生活,在那一刻或許變得更加艱難。書名中的「再齣發」,充滿著希望與堅毅,讓人想深入瞭解,他們是如何在巨變之後,重新找到生活的重心,如何在陌生的環境中,重新安頓自己的心靈。我非常期待能透過這本書,瞭解他們在地震後,如何麵對語言、文化上的種種睏難,如何與日本社會建立起更緊密的連結,又如何看待自己在日本的未來。這場經歷,是否也讓他們對「傢」與「歸屬感」有瞭更深的體悟?這本書,將是一次關於生命韌性與異鄉奮鬥的深刻敘事。
评分* **「日本.再齣發:在日港人311地震後感」,這個書名本身就充滿瞭故事感,也勾起瞭我對於那段歷史的深切共鳴。** 311大地震,改變瞭無數人的命運,而對於身在日本的香港人來說,這份衝擊想必更加難以言喻。他們身處異鄉,卻共同經歷瞭這樣一場災難,那種複雜的心情,我隻能想像。書名中的「再齣發」,預示著一個關於重生、關於韌性的故事。我非常好奇,在這樣巨大的變故之後,這些香港朋友是如何剋服語言、文化上的種種挑戰,如何在日本這片土地上,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他們對日本的感受,會不會因為這場災難而產生質變?他們又如何看待自己的身分,如何在「香港人」與「在日人」之間找到新的平衡?這本書,或許能為我們提供一個獨特的視角,去理解一個族群,在重大災難後,如何重新定義自己的存在,如何在異鄉的土地上,開創新的生命篇章。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